<p> 第456章 朝廷人心没有乱<br />
哪怕现在吏部天官杨一清和首辅杨廷和反目,把京察目标对准了杨廷和的党羽,但是光一个陆完搞事,也够让人难受了。<br />
李士实本身入阁的可能性虽然很小,但若是叠加了这个刘瑾余党清除计划呢?<br />
那岂不就是给了某些人,力推李士实入阁的动力?<br />
如今的内阁是杨廷和的强势内阁,另外还有威望扫地的梁储,以及老实忠厚的费宏在前面,就算李士实进去做了内阁大学士,也只是有名无实罢了。<br />
说不定,比他担任左都御史的威胁还会更小一些。<br />
但是再怎么有名无实的内阁大学士,那也是内阁大学士啊!<br />
这可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渴望获得的殊荣。<br />
就算明知道可能有坑,李士实也未必能拒绝得了这样的诱惑!<br />
魏讷的脸色难看,有些坐立不安。<br />
这气氛,让本想从裴元这里获取帮助的焦黄中,也被带动的紧张了起来。<br />
裴元那原本烦躁的心情倒是平静了下来,他的手指慢敲着桌案,轻微的声音,像是沉闷的战鼓,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心头沉甸甸的。<br />
那压抑的气氛,让焦黄中都险些要再次退缩了。<br />
不知过了多久,之前派出去的锦衣卫亲兵上前回禀,“千户,已经问清楚了。左都御史说有这个打算,他说晚上会亲自过来和千户商量。”<br />
魏讷的脸上一下子没了血色。<br />
却听裴元毫不迟疑的说道,“你现在立刻去告诉李士实,让他老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晚上也不必亲自过来了,我是不会允许他入阁的。”<br />
那亲兵得了裴元的话,转身要走。<br />
陈心坚连忙将人喊住,然后低声对裴元道,“千户,要不要向左都御史解释一下?”<br />
裴元目光微侧,眼神锋利的看着陈心坚,“解释什么?”<br />
陈心坚老实闭紧了嘴,赶紧摆摆手,让那亲兵尽快去送信。<br />
目送着那亲兵离去,魏讷和焦黄中都有些傻眼。<br />
他们没听错吧?这裴元竟敢对一个大七卿的左都御史这么说话?<br />
而且还想仅凭一言,遮断这位大都宪的内阁之路?<br />
就连对裴元无比推崇的魏讷,都不知道这裴元到底是骄狂至此,还是真的底气十足。<br />
魏讷正心中忐忑,却见裴元的目光转来。<br />
魏讷几乎是下意识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千户……”<br />
裴元略有些诧异,示意他坐下,随后对魏讷说道,“我想了想,觉得你刚才第一个办法就挺好的。”<br />
“这些天,本千户沉迷于儿女情长,这朝廷是有些乱了。”<br />
魏讷的嘴张了半天,尴尬的笑着,这话都不知道该怎么接。<br />
裴元只是一时感慨,倒也没指望能从魏讷那里得到什么回应,说完之后就扭头对陈心坚说道,“帮我给兵部尚书何鉴写个条子。”<br />
陈心坚粗通些文字,也能帮着裴元处理些文字工作。<br />
听到裴元这么说,连忙从侧边的桌岸上取了一张纸,裁出细细的一条,随后提笔蘸墨,等着裴元说话。<br />
有些事情,裴元不能说的太白。<br />
不然那是逼着何鉴鱼死网破。<br />
于是裴元沉吟片刻,便道,“就写,‘田园将芜,胡不归?’”<br />
陈心坚闻言,老老实实的就写了起来。<br />
“田园将芜,胡不归?”乃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一句。<br />
用在这里,就是十分明确的要求何鉴立刻致仕,归隐田园。<br />
魏讷更加觉得如在梦中。<br />
这何鉴是眼下呼声最高,最有希望入阁的人,难道这裴元指望着用一张条子,就让何鉴放下这唾手可得的内阁大学士之位,选择致仕离场?<br />
魏讷和焦黄中面面相觑,无话可说。<br />
等到陈心坚出去送信,魏讷试探的问道,“千户这是……”<br />
裴元道,“且看看再说吧。”<br />
这次的等待,就越发难熬了。<br />
过了好久,去李士实那里的锦衣卫回报,“左都御史说,既然千户觉得不合适,那他就不费心这事儿了。”<br />
此语一出,魏讷和焦黄中皆是大惊。<br />
不是,这李士实的脑子是不是有什么大问题?<br />
就算他入阁的概率小一些,但是有清理刘瑾余孽这件事作为筹码,也足以让他获得不小的支持。<br />
如果何鉴身上再出现像是天子否决谢迁这样的事情,那李士实就半只脚迈进文渊阁了。<br />
结果就这么,就这么因为裴元一句话,就放弃争夺了?<br />
就在两人有些傻眼的时候,秘密去见兵部尚书何鉴的陈心坚也回来了。<br />
不等陈心坚开口,裴元就问道,“他怎么说?”<br />
裴元对何鉴会做什么选择,着实没有太大把握,但就算何鉴跳反,裴元也有足够的信心让他蹦跶不起来。<br />
马中锡的死,何鉴绝对说不上干净。<br />
就算何鉴干净,裴元只要放出风去,那处在杨廷和与杨一清夹缝中的何鉴,也会很难受。<br />
从理论上来说,何鉴拥有很好的进入内阁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十分的脆弱。<br />
一旦何鉴这个马中锡案的最终获利者,被朝野聚焦,那这些猜疑就会毁掉何鉴的入阁梦。<br />
被打上“幕后黑手”、“心狠手辣”、“野心家”标签的何鉴,绝对会成为朝臣们警惕的目标。<br />
再者,萧翀和边宪这两个都察院大佬也快回归了。<br />
有这些疑点在,他们难道不会死咬着不放?<br />
何鉴与其心怀侥幸的留在朝中,还不如就此高风亮节的让出兵部尚书,直接隐退。<br />
陈心坚知道裴元关心结果,连忙道,“何大司马沉思良久,最后说,他知道了。”<br />
裴元不由松了口气。<br />
这就对嘛。<br />
何鉴现在离开,不但化解了朝廷的僵局,而且还留下了一个高风亮节的高大形象。<br />
被他让官的下任兵部尚书陆完,肯定是要领他的情。<br />
其他人也不好对这么识大体的人进行政治追杀。<br />
要是连主动让出大七卿的人,都要被政治追杀,以后那些大佬们哪个还敢轻易撒手自己的权力?<br />
那底下人又怎么进步?<br />
这可是严重破坏政治秩序的。裴元心头的大石放下,笑着对堂中的魏讷说道,“何大司马还是识大体的。”<br />
说完又自言自语道,“这样多好,这次大议功,乱纷纷了这么久。最后还能够平安的交接轮替,我就知道,这朝廷的人心啊,没有乱。”<br />
魏讷和焦黄中简直听傻了。<br />
刚才李士实因为裴元一句话,就放弃了成为内阁大学士的机会,他们还且信且疑。<br />
可是这会儿,兵部尚书何鉴的表态,根本就不止是放弃晋升内阁大学士了,而是要直接辞官走人,为陆完让路。<br />
他们不相信何鉴有这样的高风亮节,更不相信裴元一个区区千户,能够如此撼动朝局。<br />
两人甚至有些狐疑,这家伙,该不会是和手下合伙演我们呢吧?<br />
就在两人一脑子浆糊的时候,裴元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不对,何鉴还欠着自己一个条件呢。<br />
于是又对陈心坚说道,“你去告诉何鉴,别忘了我交代给他的那件事情。”<br />
陈心坚连忙道,“那卑职这就去问,免得他直接请辞了,再误了千户的大事。”<br />
说完,陈心坚便赶紧去了。<br />
裴元对这件事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br />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br />
既然何鉴都打算要体面下台了,肯定不会在这种时候无故违约,得罪一个真正心狠手辣的幕后黑手。<br />
何况,淮安知府刘祥的事情,经历了几番大议功的论战,已经渐渐有了洗白的趋势。<br />
不管怎么说,人家刘祥没龟缩在后方安稳的山阳县,而且积极努力的整军御敌,光这一点,就很让路人好感。<br />
而且霸州军在抓获他后,还能因为他不错的官声将他释放,更是增加了本人的传奇色彩。<br />
何鉴一个马上就要辞职回家的人,何必要做那等不讨喜的事情。<br />
心情放松了,裴元也有心情和魏讷说说笑笑了。<br />
只是魏讷却没有那么强大的心脏,说话都有些魂不守舍的。<br />
或许是心情好的缘故,裴元也有心情搭理焦黄中两句了,“焦翰林今日怎么有暇登门?”<br />
焦黄中原本是想上门求助的,顺便再为焦芳还朝的事情努力努力。<br />
毕竟谢迁这等离开政治舞台的人,都一度成为礼部尚书的热门人选,他家焦老爷子也不是没希望啊。<br />
焦老爷子虽然不是状元出身,但也是次一等的庶吉士,也做过翰林。<br />
而且焦老爷子不但做过首辅,还是两任帝师,当今天子朱厚照对他的态度也很友好。<br />
这一点和谢迁大为不同。<br />
焦黄中现在也算看明白了,想让焦芳还朝,依靠那些大臣是没希望了。<br />
最好的办法,还是要让天子记起这份情义,以中旨将焦芳召回。<br />
只是可惜,他焦黄中跑遍了京师,连个愿意帮助焦芳递话的人都没有。<br />
所以在听魏讷一遍遍吹嘘新后台裴元的实力后,焦黄中也只能不顾面皮的再次跑来求助。<br />
可是经历了刚才那一幕,焦黄中实在有些拿不准了。<br />
这个便宜女婿,到底靠不靠谱啊。<br />
只是这会儿裴元都开口问了,焦黄中也只好说道,“还是为了我老父还朝的事情。”<br />
裴元听了,心中早就有数。<br />
上次被焦妍儿吹了枕头风后,裴元就认真的考虑了这个问题。<br />
焦老爷子想要还朝,虽然有难度,但是仍旧有希望。<br />
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焦芳可以被称作是正德新政的牺牲品。<br />
要知道,在正德施行新政之前,焦老爷子可不是以奸臣面目出现的。<br />
明朝流传到后世的,有一副很著名的画,叫做《甲申十同年图》。<br />
说的是八年前,也就是弘治十六年的时候,南京户部尚书王轼入京公干,当时京中的九位甲申科同榜进士很是高兴,于是就邀请他去刑部尚书闵珪家赴宴。<br />
过程中,大家喝的十分开心。<br />
然后他们十人,特地请画工为他们绘制群像,并各自题诗作为纪念。<br />
当时在场的十人是: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都察院左都御使戴珊、兵部尚书刘大夏、刑部尚书闵珪、工部尚书曾鉴、南京户部尚书王轼、吏部左侍郎焦芳、户部左侍郎陈清、礼部右侍郎谢铎和工部右侍郎张达。<br />
这就是阵容强横的“甲申十人众”。<br />
这“甲申十人众”均为英宗天顺八年甲申科进士,他们能出现在同一张画卷中示人,就是一种政治背书。<br />
不是结党胜似结党!<br />
李东阳还在图上,为联诗题写序言:“今吾十人者皆有国事吏责,故其诗于和平优裕之间,犹有思职勤奋之意。”<br />
翻译成白话文:大家合伙搞事业!<br />
可以说,有这样强大的“甲申十人众”作为同盟,焦芳就算不跳反成为刘瑾阉党,也一定能混的很不错。<br />
而让焦芳背弃“甲申十人众”这样豪华的联盟,成为刘瑾阉党的新政先锋,又怎么可能只是为了刘瑾这么个老太监。<br />
这里面刚刚继位的天子朱厚照的态度,必然是其中重要的筹码!<br />
而这,也是焦芳在失去权柄被迫回乡后,仍旧能够躲过政治追杀的主要原因。<br />
所以焦芳能救吗?<br />
能救!<br />
让焦芳还朝的重要后门,就在朱厚照那里。<br />
而且只要出手的时机恰当,让朱厚照起复焦芳的机会非常大。<br />
裴元之前一直犹豫。<br />
一来,是“焦芳还朝”对历史线巨大的变动,很可能会让他的很多计划受到影响。毕竟焦芳回来,不只是他自己回来,而是代表着和他相关的派系重整旗鼓,东山再起。<br />
如今刘瑾已死,焦芳在最后关头也是跳车和刘瑾决裂了的,只要有皇帝力挺,焦芳身上政治包袱不算大。<br />
说不定,等焦芳站稳脚跟了,就连当初“甲申十人众”的后辈子侄,都可能会依附过来。<br />
这对现有局面的冲击可不小。<br />
二来,这个焦黄中已经成了焦家最大的负资产,如果让这个焦黄中反复跳梁,说不定还会把麻烦引到裴元这里。<br />
所以裴元之前才反复的磨着焦黄中的性子。<br />
既是为了彻底压服焦黄中,让他别没事儿就给自己添乱,而且还要通过焦黄中向焦芳释放重要的信号,让那个老狐狸明白,现在谁才是能让他借势的那只猛虎。<br />
(本章完)</p>
哪怕现在吏部天官杨一清和首辅杨廷和反目,把京察目标对准了杨廷和的党羽,但是光一个陆完搞事,也够让人难受了。<br />
李士实本身入阁的可能性虽然很小,但若是叠加了这个刘瑾余党清除计划呢?<br />
那岂不就是给了某些人,力推李士实入阁的动力?<br />
如今的内阁是杨廷和的强势内阁,另外还有威望扫地的梁储,以及老实忠厚的费宏在前面,就算李士实进去做了内阁大学士,也只是有名无实罢了。<br />
说不定,比他担任左都御史的威胁还会更小一些。<br />
但是再怎么有名无实的内阁大学士,那也是内阁大学士啊!<br />
这可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渴望获得的殊荣。<br />
就算明知道可能有坑,李士实也未必能拒绝得了这样的诱惑!<br />
魏讷的脸色难看,有些坐立不安。<br />
这气氛,让本想从裴元这里获取帮助的焦黄中,也被带动的紧张了起来。<br />
裴元那原本烦躁的心情倒是平静了下来,他的手指慢敲着桌案,轻微的声音,像是沉闷的战鼓,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心头沉甸甸的。<br />
那压抑的气氛,让焦黄中都险些要再次退缩了。<br />
不知过了多久,之前派出去的锦衣卫亲兵上前回禀,“千户,已经问清楚了。左都御史说有这个打算,他说晚上会亲自过来和千户商量。”<br />
魏讷的脸上一下子没了血色。<br />
却听裴元毫不迟疑的说道,“你现在立刻去告诉李士实,让他老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晚上也不必亲自过来了,我是不会允许他入阁的。”<br />
那亲兵得了裴元的话,转身要走。<br />
陈心坚连忙将人喊住,然后低声对裴元道,“千户,要不要向左都御史解释一下?”<br />
裴元目光微侧,眼神锋利的看着陈心坚,“解释什么?”<br />
陈心坚老实闭紧了嘴,赶紧摆摆手,让那亲兵尽快去送信。<br />
目送着那亲兵离去,魏讷和焦黄中都有些傻眼。<br />
他们没听错吧?这裴元竟敢对一个大七卿的左都御史这么说话?<br />
而且还想仅凭一言,遮断这位大都宪的内阁之路?<br />
就连对裴元无比推崇的魏讷,都不知道这裴元到底是骄狂至此,还是真的底气十足。<br />
魏讷正心中忐忑,却见裴元的目光转来。<br />
魏讷几乎是下意识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千户……”<br />
裴元略有些诧异,示意他坐下,随后对魏讷说道,“我想了想,觉得你刚才第一个办法就挺好的。”<br />
“这些天,本千户沉迷于儿女情长,这朝廷是有些乱了。”<br />
魏讷的嘴张了半天,尴尬的笑着,这话都不知道该怎么接。<br />
裴元只是一时感慨,倒也没指望能从魏讷那里得到什么回应,说完之后就扭头对陈心坚说道,“帮我给兵部尚书何鉴写个条子。”<br />
陈心坚粗通些文字,也能帮着裴元处理些文字工作。<br />
听到裴元这么说,连忙从侧边的桌岸上取了一张纸,裁出细细的一条,随后提笔蘸墨,等着裴元说话。<br />
有些事情,裴元不能说的太白。<br />
不然那是逼着何鉴鱼死网破。<br />
于是裴元沉吟片刻,便道,“就写,‘田园将芜,胡不归?’”<br />
陈心坚闻言,老老实实的就写了起来。<br />
“田园将芜,胡不归?”乃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一句。<br />
用在这里,就是十分明确的要求何鉴立刻致仕,归隐田园。<br />
魏讷更加觉得如在梦中。<br />
这何鉴是眼下呼声最高,最有希望入阁的人,难道这裴元指望着用一张条子,就让何鉴放下这唾手可得的内阁大学士之位,选择致仕离场?<br />
魏讷和焦黄中面面相觑,无话可说。<br />
等到陈心坚出去送信,魏讷试探的问道,“千户这是……”<br />
裴元道,“且看看再说吧。”<br />
这次的等待,就越发难熬了。<br />
过了好久,去李士实那里的锦衣卫回报,“左都御史说,既然千户觉得不合适,那他就不费心这事儿了。”<br />
此语一出,魏讷和焦黄中皆是大惊。<br />
不是,这李士实的脑子是不是有什么大问题?<br />
就算他入阁的概率小一些,但是有清理刘瑾余孽这件事作为筹码,也足以让他获得不小的支持。<br />
如果何鉴身上再出现像是天子否决谢迁这样的事情,那李士实就半只脚迈进文渊阁了。<br />
结果就这么,就这么因为裴元一句话,就放弃争夺了?<br />
就在两人有些傻眼的时候,秘密去见兵部尚书何鉴的陈心坚也回来了。<br />
不等陈心坚开口,裴元就问道,“他怎么说?”<br />
裴元对何鉴会做什么选择,着实没有太大把握,但就算何鉴跳反,裴元也有足够的信心让他蹦跶不起来。<br />
马中锡的死,何鉴绝对说不上干净。<br />
就算何鉴干净,裴元只要放出风去,那处在杨廷和与杨一清夹缝中的何鉴,也会很难受。<br />
从理论上来说,何鉴拥有很好的进入内阁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十分的脆弱。<br />
一旦何鉴这个马中锡案的最终获利者,被朝野聚焦,那这些猜疑就会毁掉何鉴的入阁梦。<br />
被打上“幕后黑手”、“心狠手辣”、“野心家”标签的何鉴,绝对会成为朝臣们警惕的目标。<br />
再者,萧翀和边宪这两个都察院大佬也快回归了。<br />
有这些疑点在,他们难道不会死咬着不放?<br />
何鉴与其心怀侥幸的留在朝中,还不如就此高风亮节的让出兵部尚书,直接隐退。<br />
陈心坚知道裴元关心结果,连忙道,“何大司马沉思良久,最后说,他知道了。”<br />
裴元不由松了口气。<br />
这就对嘛。<br />
何鉴现在离开,不但化解了朝廷的僵局,而且还留下了一个高风亮节的高大形象。<br />
被他让官的下任兵部尚书陆完,肯定是要领他的情。<br />
其他人也不好对这么识大体的人进行政治追杀。<br />
要是连主动让出大七卿的人,都要被政治追杀,以后那些大佬们哪个还敢轻易撒手自己的权力?<br />
那底下人又怎么进步?<br />
这可是严重破坏政治秩序的。裴元心头的大石放下,笑着对堂中的魏讷说道,“何大司马还是识大体的。”<br />
说完又自言自语道,“这样多好,这次大议功,乱纷纷了这么久。最后还能够平安的交接轮替,我就知道,这朝廷的人心啊,没有乱。”<br />
魏讷和焦黄中简直听傻了。<br />
刚才李士实因为裴元一句话,就放弃了成为内阁大学士的机会,他们还且信且疑。<br />
可是这会儿,兵部尚书何鉴的表态,根本就不止是放弃晋升内阁大学士了,而是要直接辞官走人,为陆完让路。<br />
他们不相信何鉴有这样的高风亮节,更不相信裴元一个区区千户,能够如此撼动朝局。<br />
两人甚至有些狐疑,这家伙,该不会是和手下合伙演我们呢吧?<br />
就在两人一脑子浆糊的时候,裴元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不对,何鉴还欠着自己一个条件呢。<br />
于是又对陈心坚说道,“你去告诉何鉴,别忘了我交代给他的那件事情。”<br />
陈心坚连忙道,“那卑职这就去问,免得他直接请辞了,再误了千户的大事。”<br />
说完,陈心坚便赶紧去了。<br />
裴元对这件事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br />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br />
既然何鉴都打算要体面下台了,肯定不会在这种时候无故违约,得罪一个真正心狠手辣的幕后黑手。<br />
何况,淮安知府刘祥的事情,经历了几番大议功的论战,已经渐渐有了洗白的趋势。<br />
不管怎么说,人家刘祥没龟缩在后方安稳的山阳县,而且积极努力的整军御敌,光这一点,就很让路人好感。<br />
而且霸州军在抓获他后,还能因为他不错的官声将他释放,更是增加了本人的传奇色彩。<br />
何鉴一个马上就要辞职回家的人,何必要做那等不讨喜的事情。<br />
心情放松了,裴元也有心情和魏讷说说笑笑了。<br />
只是魏讷却没有那么强大的心脏,说话都有些魂不守舍的。<br />
或许是心情好的缘故,裴元也有心情搭理焦黄中两句了,“焦翰林今日怎么有暇登门?”<br />
焦黄中原本是想上门求助的,顺便再为焦芳还朝的事情努力努力。<br />
毕竟谢迁这等离开政治舞台的人,都一度成为礼部尚书的热门人选,他家焦老爷子也不是没希望啊。<br />
焦老爷子虽然不是状元出身,但也是次一等的庶吉士,也做过翰林。<br />
而且焦老爷子不但做过首辅,还是两任帝师,当今天子朱厚照对他的态度也很友好。<br />
这一点和谢迁大为不同。<br />
焦黄中现在也算看明白了,想让焦芳还朝,依靠那些大臣是没希望了。<br />
最好的办法,还是要让天子记起这份情义,以中旨将焦芳召回。<br />
只是可惜,他焦黄中跑遍了京师,连个愿意帮助焦芳递话的人都没有。<br />
所以在听魏讷一遍遍吹嘘新后台裴元的实力后,焦黄中也只能不顾面皮的再次跑来求助。<br />
可是经历了刚才那一幕,焦黄中实在有些拿不准了。<br />
这个便宜女婿,到底靠不靠谱啊。<br />
只是这会儿裴元都开口问了,焦黄中也只好说道,“还是为了我老父还朝的事情。”<br />
裴元听了,心中早就有数。<br />
上次被焦妍儿吹了枕头风后,裴元就认真的考虑了这个问题。<br />
焦老爷子想要还朝,虽然有难度,但是仍旧有希望。<br />
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焦芳可以被称作是正德新政的牺牲品。<br />
要知道,在正德施行新政之前,焦老爷子可不是以奸臣面目出现的。<br />
明朝流传到后世的,有一副很著名的画,叫做《甲申十同年图》。<br />
说的是八年前,也就是弘治十六年的时候,南京户部尚书王轼入京公干,当时京中的九位甲申科同榜进士很是高兴,于是就邀请他去刑部尚书闵珪家赴宴。<br />
过程中,大家喝的十分开心。<br />
然后他们十人,特地请画工为他们绘制群像,并各自题诗作为纪念。<br />
当时在场的十人是: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都察院左都御使戴珊、兵部尚书刘大夏、刑部尚书闵珪、工部尚书曾鉴、南京户部尚书王轼、吏部左侍郎焦芳、户部左侍郎陈清、礼部右侍郎谢铎和工部右侍郎张达。<br />
这就是阵容强横的“甲申十人众”。<br />
这“甲申十人众”均为英宗天顺八年甲申科进士,他们能出现在同一张画卷中示人,就是一种政治背书。<br />
不是结党胜似结党!<br />
李东阳还在图上,为联诗题写序言:“今吾十人者皆有国事吏责,故其诗于和平优裕之间,犹有思职勤奋之意。”<br />
翻译成白话文:大家合伙搞事业!<br />
可以说,有这样强大的“甲申十人众”作为同盟,焦芳就算不跳反成为刘瑾阉党,也一定能混的很不错。<br />
而让焦芳背弃“甲申十人众”这样豪华的联盟,成为刘瑾阉党的新政先锋,又怎么可能只是为了刘瑾这么个老太监。<br />
这里面刚刚继位的天子朱厚照的态度,必然是其中重要的筹码!<br />
而这,也是焦芳在失去权柄被迫回乡后,仍旧能够躲过政治追杀的主要原因。<br />
所以焦芳能救吗?<br />
能救!<br />
让焦芳还朝的重要后门,就在朱厚照那里。<br />
而且只要出手的时机恰当,让朱厚照起复焦芳的机会非常大。<br />
裴元之前一直犹豫。<br />
一来,是“焦芳还朝”对历史线巨大的变动,很可能会让他的很多计划受到影响。毕竟焦芳回来,不只是他自己回来,而是代表着和他相关的派系重整旗鼓,东山再起。<br />
如今刘瑾已死,焦芳在最后关头也是跳车和刘瑾决裂了的,只要有皇帝力挺,焦芳身上政治包袱不算大。<br />
说不定,等焦芳站稳脚跟了,就连当初“甲申十人众”的后辈子侄,都可能会依附过来。<br />
这对现有局面的冲击可不小。<br />
二来,这个焦黄中已经成了焦家最大的负资产,如果让这个焦黄中反复跳梁,说不定还会把麻烦引到裴元这里。<br />
所以裴元之前才反复的磨着焦黄中的性子。<br />
既是为了彻底压服焦黄中,让他别没事儿就给自己添乱,而且还要通过焦黄中向焦芳释放重要的信号,让那个老狐狸明白,现在谁才是能让他借势的那只猛虎。<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