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新加一千人也算少的了。他们要说什么尽管来找朕就是了,朕何惧于人?”<br/><br/> 明烨头疼,皇帝老爹任性起来也是可以不讲道理的。眼见皇帝已经下定决心,他也不敢再劝,只能代为拟旨。<br/><br/> 反正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还有父皇在前面吸引火力呢。<br/><br/> 他也知道边地的情况错综复杂,那些人竟能在眼皮子底下掳人,可以想见该如何危险,若是敌人派出刺客什么的,想都不敢想象。<br/><br/> 对于父皇说派出禁卫精锐一事,他心中也是赞同的,至少有这一千精卫,十四的安全能让人更放心一点。因此,他才只是劝了一句就照做。<br/><br/> 他以前不了解明钰为何死活要去凉州,现在才明白了一点明钰的心思,明钰所说的规划是个很长远的时间线。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组织起商队,并且成功将商队的作用极大化。<br/><br/> 明钰是一步一步在按着他的计划走,现在他开始相信明钰所说的。走出一条丝绸之路,创造一座商贸城市,将昔日荒州打造成一个不输于南方的任何一个州城,让大燕国经济腾飞,让万邦来朝。这一切明钰都能做到,也只有他能够做到。<br/><br/> 他从来没有想过明钰这样破天荒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他从小总是一个人不说话不动弹,最多的时间就是发呆。是不是就是想着这些天方夜谭,荒诞不经的无法实现的东西?明烨知道他的想法跟世上所有的人都不一样,这也是被人当做傻子的缘故。<br/><br/> 当明钰写信告诉他自己的规划之时,他也是从一开始自认为的荒谬,到后来的将信将疑,再到现在相信明钰一定能做到这一切。他真的像是中了蛊一般,认定了,这世上只有明钰能够做到这一切。<br/><br/> 到那个时候,他们兄弟二人,齐心协力,定能开创出大燕建国以来的盛世纪元。这将是大燕史上无与伦比的辉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明钰许给他的,他拭目以待。<br/><br/> 旨意一出来,朝中果然掀起轩然大波,朝里朝外都知道皇帝对于十四皇子的宠爱。<br/><br/> 当初十四皇子自请封出之时,皇帝的态度就可见一斑,一开始就将京畿之地册封于他,被拒后,依他之言封了凉州。后来明明应该随身护卫三百人数,硬生生给提到了五百人。这还不算,十四皇子的随车行装可比历来的皇子丰厚多了,皇帝的私库中不少的好东西都有一份填补。在当时让京城的百姓津津乐道好一阵子,谁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的?当今皇帝可不一样,对小儿子那也是疼入骨子里了的。<br/><br/> “陛下万万不可,此举实在有违祖制,天子护卫精锐岂能护卫一个王爷?”礼部尚书第一个跳出来阻止。有违礼法之事,他责无旁贷应该站出来指正。<br/><br/> 皇帝凉凉看了他一眼,“边地情况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如今端王遇险,你们说说,谁人去救?徐爱卿,不如你去?”<br/><br/> 徐尚书脸色一变,这如何使得?皇帝的性子,在朝各位谁人不知?决定了的事一向雷厉风行,近些年来虽然收敛了些,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年倒下大半朝臣的事还历历在目,谁还敢捋虎须?<br/><br/> “臣,臣以为,端王遇险,边地守军不无责任……”徐尚书喏喏说了一句,收回站出来的脚,默默缩回朝臣队伍中。要是皇帝陛下心血来潮,真的下旨让他去边地,他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何必为了一个傻皇子,赔上自己的仕途。<br/><br/> 有人看戏,这不是废话嘛?现在首要目的是救回端王,岂是追责之机?徐尚书目前站队三皇子,自然不希望太子一脉的端王好,此时站出来也不知道被谁当枪使了。<br/><br/> 作者有话要说:<br/><br/> 感谢在2020-12-26<br/><br/> 11:54:56~2020-12-27<br/><br/> 11:45:2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br/><br/>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善舟者<br/><br/> 20瓶;沫|*雅轩<br/><br/> 1<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br/><br/> 第83章<br/><br/> 朝堂中人混迹官场几十年哪个不是老狐狸成精?个个都是老奸巨猾,见风使舵之人。如今皇帝,心意已决,旨意已下,已无更改的余地,再行阻拦的话,在皇帝的眼里,只怕落不得个好字。<br/><br/> 皇帝是下令调遣禁卫军前去营救护卫端王,这是皇帝的护卫,护卫谁不是护卫?一个远在边地的王爷,与皇位又无甚威胁,更与大家没什么利益相关,倒也不必太过于在意。<br/><br/> 至于什么祖制,大燕的祖制又不是没有变过,历代先皇为了稳定边地和平,用公主和亲早就成了循环不破的规矩。当今皇帝一掌权不也就废除了这项规矩吗?<br/><br/> 至于其他的小事更是不用多说,祖制从未有人敢出外商贸。现在可好了,端王爷亲自请旨,带头弄出个商队来,就是为了出去大燕国,对其他的西域各国通商。<br/><br/> 一开始不是没有人弹劾过,说一国王爷与民争利,还与西方蛮族通商,实在是有损大燕朝国威。可是结果呢?皇帝打定了主意护这个小儿子。有意见的,好,你可以提,提了之后,贬谪去外地为官,等上个三年五载的,想明白了再回来。其意思很明确,不想听你在这里废话,贬得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br/><br/> 这么杀鸡儆猴之后,反对的声音才小了许多,虽然有不满的言论,要不然憋着,要不然就自个儿回家发发牢骚得了。<br/><br/> 在那次之后,朝野上下也都明白了,这个端王可不是他们能够动的人。自从端王分封凉州,就有人庆幸,打发的远远的也好,边地战祸连连。过上几年,端王的小命能不能保住,还说不一定呢。<br/><br/> 不过这个端王爷,还真被他给倒腾出了点名堂出来,上次商队运进京城的那些西域物品,还真是稀奇无比,成了抢手货。经手的太子殿下赚得满盆满钵,谁看了不羡慕嫉妒的?现在问问京城的权贵人家,哪一家家中没有一两样西域来的东西?说出去倍儿有面子,待客之时拿出来展示欣赏一番,谁人不艳羡的?这可是身份的象征,一般的人甚至出再多的银钱都买不到。<br/><br/>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不希望端王出事,他要是真出事了,他们往后哪里还能再见得到那些贵重的商品?有家中资产丰厚的,也在心中盘算起来,要不要派族中子侄也跟风走一趟商,说不定也能有一番成就。不过,还得好好计划一番,搭上太子这条船才行。<br/><br/> 于是,大家都抱着各自的小心思,不再明目张胆的反驳皇帝陛下的决定,这件有违体制的事情就这么轻易的定了下来。<br/><br/> 当前朝的消息传到惠妃宫中时,惠妃气得当场砸了一套青花瓷。<br/><br/> 一开始明钰的消息传出来,惠妃乐不可支,她就说嘛,夷人岂会是好相与的?可惜怎么就没有当场把这个小兔崽子给弄死,反而让他给逃脱了?不过落到绥西国境内,被抓住也是迟早的事儿吧?这是她近几个月来得到最好最开心的消息了。<br/><br/> 这个小兔崽子,帮着太子弄些西域的稀奇古怪东西回来,引得人人争抢。让太子得了好些名望财富,就连皇帝陛下都夸奖太子这件事情做得好。就连她想让她的儿子明涛参与一手,都被皇帝陛下给驳斥了。这几乎让她颜面扫地,连珍妃那个贱人也特意过来笑话她,怎不让她又气又恨。<br/><br/> 都是皇帝的儿子,怎么就差这么多,皇帝偏心太过,她的儿子是众皇子中最为出众,才华能力都是最好的<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