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所以来向您举荐一大才。”叶安得意的尾巴都要翘起来了,穿越至今,他总算是在原著人物前找回点面子。<br/><br/> ……什么鬼?包拯满脑子问号,但还是礼貌的说想要见见来人,遂将公孙策请了进来。<br/><br/> 公孙策有些忐忑的问好,“学生公孙策,见过少尹大人。”他其实也没明白自己怎么就稀里糊涂的来开封府应聘师爷了。<br/><br/> 包拯与其简单交谈了几句,见他不卑不亢,言语明晰。又问了些书籍典故,公孙策也是对答如流,感叹果然是个不得第的才子,当即便要请他当师爷。<br/><br/> 眼见两人没说几句话就一见如故,叶安不禁感叹着就是原著的力量,然后又插嘴将芸姑之事告知。包拯听罢眉头紧皱,当机立断将陈芸姑带到眼前。<br/><br/> 详细询问后陷入沉默,虽说王府之人抓她是事实,可如今账本已经毁掉,单凭此一面之词怕是很难作为证据。于是便让人先将芸姑安顿好,剩下的稍后再议。<br/><br/> 公孙策和叶安作为亲眼目睹事情经过的人,都有些激动。尤其是公孙策,直接站了起来,急切道:“禀大人,学生觉得芸姑所言十有八、九是真的,学生在家乡时都听过襄阳王的大名,听说其贪淫好色,到处拐带相貌出众之人进府。”<br/><br/> “是啊是啊,他还欺男霸女,鱼肉百姓。”叶安补充道。<br/><br/> “勾结奸党,听闻庞太师与之来往密切!”<br/><br/> “还动用私刑,看把芸姑打的!”<br/><br/> “私通番邦,走私大宋违禁品!”<br/><br/> “他还意图谋反……”<br/><br/> 叶安话还没说完突然愣住了,只见包拯和公孙策无不震惊的望着自己,大声道:“你怎么知道!”<br/><br/> 叶安:完了、说漏了……<br/><br/> 第35章<br/><br/> 面对包拯和公孙策仿佛要吃人的眼光,叶安尴尬的笑了笑,试图蒙混过关:“那啥,就是吧、你们看,他都做了这么多坏事了,最后顺理成章,也该谋反了……是吧?”<br/><br/> 公孙策听得哭笑不得:“这话安哥儿和我们说说就算了,可万不要传出去,否则定会惹人发笑,王爷怎么会谋反呢。”<br/><br/> 确实,宋代很少出现宗室造反的现象。一来是积贫积弱,四周各国都是豺狼虎豹,担惊受怕的没闲心管那么多。二来嘛,开国皇帝赵匡胤通过兵变夺走了老上司柴家的天下,担心属下跟着学,所以对地方势力不断削弱,只加强中央禁军。而后他弟弟赵光义刀光斧影登上皇位,更是将所有宗室圈在东京、洛阳和商丘这三个地方。<br/><br/> 不仅如此,宋朝王爷的爵位还不是世袭的。王爷的子孙不论嫡庶,年纪最长者封为公爵。其他的,连根毛都捞不到。这样一来,宗室拿什么去反。想到此处,包拯公孙策又是忍不住发笑。<br/><br/> ……你不懂原著,我不怪你。叶安在心中咆哮,襄阳王在书中就是个BUG啊!于是又十分隐晦的提了几句,到最后包拯都无奈了,只能一再承诺自己定会顺着方向调查,并尽快给他结果。<br/><br/> 想着反正即使不管,按着原著走坏人也会伏法,叶安索性就没再多说话,只是可怜陈芸姑托包拯给了她些银钱,便匆匆离开。靠着装傻充愣逃过一劫,继续待可就要露馅了!<br/><br/> 好在这个假期过得也算有意义,助人为乐兼目睹剧情,叶安还是十分满意的。但是,总觉得自己好像忘了些什么……<br/><br/> 等到开学见到同窗后方才想起来,卧槽!作业没写!<br/><br/> “你们谁借我抄抄啊!!”叶安绝望呐喊,王安石大大对自己的印象才刚刚好转,这个时候不交作业不是要被打回原形吗?<br/><br/> 舍友们都十分钦佩他的胆大,纷纷提供自己的素材。叶安找了个字最少的,伏在案上临摹。<br/><br/> 过了白露,天气也一点点转凉。因着担忧过于干燥,炉火尚未烧,所以到了晚上有些寒冷。同斋舍的人为了取暖聚在一起,围着炉开始闲聊。<br/><br/> “你们休<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沐都怎么过的?可是去那家新开的妓馆了?”屈承志好奇问道。<br/><br/> “哎,别提了。本来想好的,去妓馆去瓦市耍个痛快。结果回家后根本就不想动,躺了整整两天,爹娘都以为我生病了。”一少年无奈道。<br/><br/>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表示自己也一样。最后感叹果然这劳什子国子监就是折磨人的地方。<br/><br/> “要是可以每天回家就好了。”赵宗述感叹,经过这么久,斋舍里的人也基本上都混熟了。如果不是最开始那副全身带刺的模样,他这种大大咧咧的性子会是叶安几人中人缘最好的。<br/><br/> 屈承志翻了个白眼:“想什么呢?连郭中和都老老实实在监里住,谁能拗过王祭酒。”<br/><br/> “我也就是这么一说……”<br/><br/> “也未必,”萧静静摇了摇扇子,两颗兔牙在灯光下格外闪耀:“据我所知,不是有个天天回家的吗。”<br/><br/> 屈承志打了他头一下,“天这么冷还扇扇子!这点热乎气都被你弄走了!”<br/><br/> 萧静静吃痛捂头,继续科普道:“话说你们都没算过吗,国子监一共八十一人,十六人一斋舍,最后还多出一个,那人到底是谁。”<br/><br/> 大家面面相看,此时才反应过来,对啊,到底是谁。<br/><br/> “邢文静吧,”范纯仁冷不丁道:“一直独来独往,你们都没发现。”他也是因为此人在学业上压了自己一头才多加留意的。<br/><br/> “没错,就是他!”萧静静有些艳羡,“袭了爵的就是不一样,平日根本就没人管。”<br/><br/> 萧静静是个嘴欠又好打听的,当即便将邢文静家里的事说了一遍。这邢家本是开国功臣,结果一连死了邢老太爷和邢大两个家主,官家怜其孤苦,便破例没有让邢文静降级袭封爵位,依旧是定远伯,让特批进国子监念书。<br/><br/> “不过啊,我听人说,那二位的死另有蹊跷。”萧静静神神秘秘,成功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这边,得意道:“京城当时都在传,那邢文静与家人关系恶劣,从小养在南丰,那两人的死,就是他动的手!”<br/><br/> 赵宗述明显不信,并表示自己小时候曾因父亲调职的关系在南丰呆过几年,现在那里还有家里的旧部,要是有这样一位狠人,他早就知道了。<br/><br/> “是真的!当时都传开了!”萧静静最见不得别人怀疑自己,连忙争辩。少年们跟着打趣他,闹作一团。<br/><br/> “咳咳,”此时外边传来两声重咳,转身只见王安石站在门口,冷冷道:“吵吵闹闹成何体统!明早还要上课,赶快去睡觉!”<br/><br/> 守约斋的学子立刻如鸟兽散,叶安坐在最后,拿着手中抄到一半的作业,刚好跟王安石四目相对。面对大佬吃人的目光,欲哭无泪……<br/><br/> ……<br/><br/> 在国子监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又过去两个月。虽然最早有些不适应,但时间长了,众人也渐渐习惯。小孩子自来熟,成天同吃同住的关系都好了不少,拿叶安自己来说,已经能跟其他斋舍的人说上话了。<br/><br/> 这段时间上课、陪潘元青整理文稿、深夜还要自习,总之叶安过得是特别充实。虽说考试什么的仍然还是倒数,但也没刚开始那么惨烈。所以当王安石通知有大事宣布的时候,国子监所有人都好奇究竟是什么。<br/><br/> “马上就是乾元节了,你们身为国子学首批学子,到时候要去与官家祝寿,都去准备一下吧。”宋代每个皇帝的生日都是一大节日,宋真宗的叫承天节,<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