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了干红(没有新作品,却还是红)。与一干新人拉开明显界限,却又不是向着老牌艺人的方向发展。秉承趣生模特的特色,团长给小西设计的路线是差异化发展道路,拒绝与任何艺人具有可比 xi_ng 。现在一提起小西,仿佛就是一个高品质的广告模特,一个横跨艺术与娱乐界的国际化小行星。<br/><br/> 为什么要叫国际化小行星呢?小西轻微郁闷了。自己来自大陆不假,但可绝对没有分裂祖国的野心呐。头顶上越来越大的名头,真是很不安呐。好在,团长经过“暗箱”操作之后,把《父子相煎》三部曲弄到日本去出版了,这多少算与国际化沾点边,稍稍缓解了小西的不安。<br/><br/> 按照常理来说,《父子相煎》这样描写露骨的书,放在别的艺人身上,应该算一种不愿提起的经历。但是,“光明磊落”的团长反其道而行之,让小西对于自己耽美作者的身份丝毫不用避讳,并且还伙同了几个评论家发表了两篇对于《父子相煎》的评论,从人设情节到描写手法,发掘出一堆“具有艺术价值”的东西。<br/><br/> 小西觉得,团长大人就像一座废品回收站,自己身上无论什么东西被团长回收利用之后,都会周转成有价值的产品。比如自己曾经做过“他乡客”的替身男模,经过团长用“内裤替身”事件以毒攻毒之后,不但少有人再怀疑小西过去的“廉价工作史”,就算有人相信,也会觉得替身模特已然是个高尚且励志的行业了。<br/><br/> 小西对于团长的敬仰与日俱增。团长看在眼里,脸上没什么表情,内心其实爽得很。对于小西把自己比喻成“废品回收站”的盲目崇拜,团长回应说:不必夸大其词,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化腐朽为神奇,而以。<br/><br/> 至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是世界上再普遍不过的事情。可是,就算有团长做靠山,菜鸟小西也总是希望自己能通过努力,让自己能稍稍名副其实一点儿,近来,小脑壳里总是想着这些事情。<br/><br/> 两岸网络交流的时候,小西把烦恼说给小d听,小d提议道:不如学几首外文歌,这样也算对得起“国际小行星”的称号。反正他自己在节目中唱过一首法文歌之后,觉得第二天网络上对自己的评价很加分。<br/><br/> 一贯出损招的小d,这次终于给出一个靠谱点儿的建议。于是,当在看游记时再碰到对外国民谣的描写时,小西就会留意,如果自己很喜欢,会立马到网络上把原曲翻出来,没事的时候练一练,小西发现自己特别喜欢那种朗朗上口又风格清新的曲调。唱得没有感觉了,就看看教科书“劳逸结合”一下。体味了民谣的美,再看教科书,就会发现那些故弄玄虚的知识都很肤浅,正如舒婷所言,真水本无香啊。<br/><br/> 给小西画画的画家,又找借口来看过几次小西,发现小西总是“手不释卷”真是太上劲了,和自己很像,立刻回到自己的小圈子里添油加醋鼓吹一番,于是,小西迷迷糊糊中,便荣誉加入到画家的小圈子里。这个圈子里的人看起来都很怪,眼睛特别的亮,眼神特别的坚定,形色又往往很枯槁,或许是因为:“别人活着靠物质,我们活着靠精神。”这是圈子里面一个诗人说的。<br/><br/> 凭着一种直觉,小西知道自己和这些艺术家不是一类人。<br/><br/> 诗人看得出小西的心思,一针见血道:“你是水,我们是酒精。我们浓烈、刺激,闻一闻就振奋,喝多了就死亡。”<br/><br/> 相比于诗人总是“决绝”的口吻,画家就混合得多,按照画家自己的说法,他就是这一群人里面最正常的了,也是粘合这个“社交”团体的万能胶,否则,他当初就不会“世故圆滑”的争取到用小西作模特的机会,如果按照圈子里认可的做法,他应该找一条最人迹罕至的街道然后等着与小西相遇。<br/><br/> 对于诗人“水与酒精”的言论,画家打圆场道:“如果把水和酒精适度混合,就成了美酒。”<br/><br/> 大伙觉得这个提议好。大家再清高,也毕竟不是不谙世事的小孩子,虽然敬仰梵高,但也希望能活着的时候就成为梵<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高,而小西这个娱乐界的红人,显然是一个良好的载体。<br/><br/> “大家如果把自己那旺盛的艺术才气,分出一点儿用到小西身上,势必会化腐朽为神奇的啊!”画家发起号召,并且示意小西——你看我果真是这个群体的领导者吧。<br/><br/> 小西则有些发窘——自己真的很像腐朽吗?怎么大家都这么说,搞得自己都习惯了<br/><br/> 再次两岸网路交流的时候,小西把“兔耳朵小d”(小d开给小西的专属网名)当成倾诉秘密或者心理垃圾的树洞,把“腐朽”的事情说了一下。<br/><br/> 机灵鬼小d回复道:“化腐朽为神奇,白话就是把废物再利用,所以,在自然界里,他们就是那细菌,顶多是种昆虫,名曰屎壳郎。”<br/><br/> 听到小d把团长们比喻成屎壳郎,小西不地道的很开心,然后又“机灵”的发现,如果他们是屎壳郎,自己不就是——<br/><br/> 结果,小西当晚的梦境里,就发现一贯高高在上的团长大人已经变成了屎壳郎,邪恶的自己正要嚣张,却发现自己成了“冰淇淋”……<br/><br/> 团长冷酷状:想翻身?门都没有!<br/><br/> 作者有话要说:哇咔卡,谁会上了你的心呢?<br/><br/> ps周四见啦^_^<br/><br/> 第六十二瓶<br/><br/> 腐朽小西终于沦落成为画家圈子里的试验品。团长甚至还从公司要出一笔资金支持画家圈子。当然数目少得可怜, ji_an 商团长表示:够他们吃面包喝牛奶的就成了,如果真有才华,有他们发财的时候。<br/><br/> 圈子里面,有个作曲家对小西看得最紧,他每次创作的时候,如果小西在,一定要把小西拉到自己身边。按他的说法,他是在给小西“量身定做”。<br/><br/> 终于做出了一首“得到小西认可”的曲子,拿给诗人去填词,结果“傲娇”的诗人填完之后,发现多出一个字,愣是让作曲家去改谱子。哪有这样的事情吗?两个人互不相让,在为艺术而战之前,小西终于练就了把两个字唱成一个符的歪门邪道,终于让两个家伙稍稍满意一点儿。<br/><br/> “可是。”小西身为卑微的歌者(诗人形容小西的原话),也有一个建议要提:“我们能不能把歌里的‘地’都换成‘的’?”(小西有个毛病,分不清“的”和“地”,况且诗人还要小西很复古的读成“di”)<br/><br/> 对于小西卑微的要求,诗人果断拒绝了。<br/><br/> “为什么啊?”<br/><br/> “因为——”诗人看看可怜巴巴的小西,又看看天花板,“因为——我五行里面缺土。”<br/><br/> 好吧。为了诗人能顺利活到死,小西忍了,同时暗下一个不能实现的决心,下首歌,一定要换个人填词。<br/><br/> 作曲家很奇妙,刚开始一段时间,做出的曲子都听不了,可是一旦创作出一首好曲子之后,立马来了状态,按照一星期一曲的平均速度,已经为小西写出十首曲子了。<br/><br/> 公司的音乐制作人,就像蜂农,把作曲家和诗人完成的“蜂蜜”都割走,拿回制作室进行稍加修改,然后霸道的在每首曲子上都把自己冠上了合作者的名号。<br/><br/> 十首歌曲经过公司筛选,留下八首,之后又从外部著名音乐人处购买两首,一张专辑的雏形就出现了。名字还没定,在公司内部就暂称为《c》。<br/><br/> 明知道自己的孩子——《c》,会被趣生模特廉价抢走,但是艺术家们还是甘愿为之继续付出。小西隐约从团长那里听明白公司的意图,<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