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我若不相信王叔的为人,今日不会将你请来。”<br/><br/> 渭南郡王坚持道:“你所提之事非同小可,不是我能做主的,就算能,我也不会做这个主。今日便到此为止吧,这顿饭先攒着,改日我请你。”<br/><br/> 这次,李玺没有挽留,直到他拉开房门,才轻飘飘问了一句:“王叔,你忠于职守,是为了圣人一个人,还是整个李家?”<br/><br/> 看着门外曲曲折折的游廊,渭南郡王坦诚道:“李家。”<br/><br/> “那我再问,你是为了李家,还是大业?”<br/><br/> “为了李家的大业。”<br/><br/> 李玺笑了,“既然为了大业,王叔更在意规矩,还是才能?”<br/><br/> “更在意性别,还是才能?”<br/><br/> “更在意后世的记载、时人的议论,还是皇族的爵位令有才者居之、大业的权柄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掌握?”<br/><br/> 渭南郡王没有答。<br/><br/> 他抬起脚,踏上九曲回廊。<br/><br/> 弯弯绕绕,仿佛此刻的心绪。<br/><br/> ……<br/><br/> 李玺站在窗前,抬头望天。<br/><br/> 雨停了,碧空如洗。<br/><br/> 偶尔掠过一两只凶猛的鹰隼,在无边无际的天幕上就像一粒粒细小的芝麻。<br/><br/> 李玺突然明白,魏禹为什么闲来无事喜欢抬头看天了。<br/><br/> 天那么高,那么远。<br/><br/> 即使雄鹰飞过,也不会留下丝毫痕迹。<br/><br/> 苍穹之下又有广袤的大地。<br/><br/> 这片土地上,不止有长安,不止有大业,不止有他们每日经历的这些小小的得失利弊。<br/><br/> 人的力量与天地相比太小了。<br/><br/> 那么,为何还要努力生存,与命运、与他人、与这个世界的偏颇和不公一较长短呢?<br/><br/> 为了下一刻,不愧疚,不后悔,不抱怨。<br/><br/> 为了这一刻,无愧己心。<br/><br/> 第148章英王<br/><br/> 渭南郡王没有明确地答复李玺。<br/><br/> 李玺也没再强求。<br/><br/> 他现在已经不会再用撒娇耍赖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了。<br/><br/> 经历过这么多事,小福王不再无忧无虑。而是虽有忧,但无虑。<br/><br/> 二月二,大朝会。<br/><br/> 各地藩王、周边属国纷纷来朝。<br/><br/> 这些人明显比中秋宴时安生许多、恭敬许多。<br/><br/> 可见,大业与东突厥一战,不仅除掉一头豺狼,还震慑住了旁边的野猴子。<br/><br/> 崔沅端着手,笑眯眯看向渭南郡王,“盛世之兆,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阻挡啊,郡王爷,您说是不是?”<br/><br/> 渭南郡王板着脸,不冷不热道:“御史台的位置在对面,崔中丞,你站错地方了。”<br/><br/> 崔沅哈哈一笑,“逾矩了、逾矩了。”<br/><br/> 李玺进殿的时候,迎上渭南郡王的目光。<br/><br/> 渭南郡王什么都没说,李玺却惊喜地读懂了他的意思。<br/><br/> 大朝会头一件事,当众宣读对东突厥的处置、犒赏有功之臣,并明确表示,大业讲究睦邻友好,不愿、也不会大肆征讨。<br/><br/> 杀鸡儆猴的同时,又安了诸国的心。<br/><br/> 处置完叛乱的东突厥,又奖赏了忠心的西突厥——西突厥可汗的侄女,郡主阿史那朵朵,被封为“安远公主”。<br/><br/> 她是李鸿登基以来封的第一位公主,也是大业如今唯一的公主。<br/><br/> 于私,阿史那朵朵是突厥王庭与李鸿血缘最近的人;于公,她千里奔波来长安报信,这份功劳无人能及。<br/><br/> “安远”二字,足见其中深意。<br/><br/> 接下公主宝册,阿史那朵朵泪眼朦胧地看向李玺,“哥哥,我做到了,我是族人的骄傲了。”<br/><br/> 李玺笑着拍拍她的头,“哥哥也以朵朵为荣。”<br/><br/> 阿史那朵朵扑到他怀里,呜呜哭。<br/><br/> 满朝文武不约而同地看向魏少卿。<br/><br/> <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魏禹面带微笑,默默地在小本本上记了一笔。<br/><br/> 渭南郡王清了清嗓子,扬声道:“如今国朝安稳,帝后和睦,是时候册立太子了。”<br/><br/> 此话一出,殿中陡然一静。<br/><br/> 很快,众臣又放松下来。<br/><br/> 立就立呗,反正已经内定了,傻子才会这时候跳出来反对。<br/><br/> “此事不急。”李玺跳了出来。<br/><br/> 所有人:???<br/><br/> 顶着众臣看傻子似的眼神,李玺看了看一身铠甲的李仙芝,一本正经道:<br/><br/> “儿请旨,先敲定王府继承人,再立太子不迟。儿自幼养在定王阿爷名下,受福王府庇护,若不能安置好家中姊妹,不能定下皇城令的归属,儿心难安。”<br/><br/> 宗室中,不知道多少人暗搓搓惦记着皇城令,李玺一开口,这些人巴不得把话题引过去。<br/><br/> “福王说得对,王位先定,再立太子不迟。”<br/><br/> “福王有心了,定王在天有灵,必会欣慰。”<br/><br/> “真是个有情有意的好孩子呀!”<br/><br/> “……”<br/><br/> 宗亲们破天荒地夸起了李玺。<br/><br/> 李鸿抿着抽搐的嘴角,故作威严地点了点头,“便依众卿,先商讨皇城令归属——十三弟有何良策?”<br/><br/> 渭南郡王执手道:“先帝有言在先,皇城令只传嫡系,定王兄无子,臣以为需得从宗室中寻一品性才能皆优者过继到定王兄膝下……”<br/><br/> “王叔这法子倒也不是不行,就是舍近求远了些。”<br/><br/> 李玺执手道:“定王阿爷虽然没有亲生儿子,却有比天下的儿郎毫不逊色的女儿,既然皇城令传嫡不传庶,那还过继什么,直接给我大姐姐岂不正好?”<br/><br/> 此话一出,满堂哗然。<br/><br/> 渭南郡王一时“气急”:“福王在胡说什么?寿安县主是女子,怎可执掌皇城令?”<br/><br/> 李玺不急不缓道:“渭南王叔此言差矣,当年我祖父只说皇城令‘传嫡不传庶’,可曾说不能传给嫡女?”<br/><br/> “这还用说吗?女子既已出嫁,怎能继承娘家家业?”<br/><br/> 李玺挑眉,“王叔的意思是,只要我阿姐和离,做回李家女,就有资格了?”<br/><br/> “胡搅蛮缠!”<br/><br/> 李玺啧了声:“渭南王叔若无理可辩了就认输,做什么骂人呢,我亲阿爷会心疼的……是不是啊,圣人阿爷?”<br/><br/> 李鸿:“……”<br/><br/> 刺完亲爹,又把自家男人拎出来露脸,“书昀兄,你觉得呢,是我说的有道理,还是渭南王叔有道理?”<br/><br/> 魏禹抿着笑,一本正经道:“禀王爷,大理寺有句俗语‘有律按律,无律按例’……当年先安王膝下亦是无子,于是上书先帝,比武定爵,先定王便是在这场比试中脱颖而出,得以承继皇城令。”<br/><br/> 李玺一拍手,“这个好!谁都别打口水仗,比武场上见真章……圣人阿爷,快下旨吧!”<br/><br/> 李鸿无视他不伦不类的称呼,看向众宗亲,“诸位可有意见?”<br/><br/> 当然有!<br/><br/> 宗室中可不是人人都习得一身好武艺,比武定输赢,至少半数人没机会!<br/><br/> 只是,不等他们开口,渭南郡王便抢先应下:“比武可以,但得公平。”<br/><br/> “十三弟想要怎样的公平?”<br/><br/> “需得各路将军评判,满朝文武见证。”<br/><br/> 李玺道:“那我也要一个<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