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是李鸿为龙阁阁老们做的一个局,为的是洗清魏禹的嫌疑。<br/><br/> 科考舞弊案已经调查清楚了,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br/><br/> 被顶替的不止秦玉一个,足足有二十人之多,全部是没有依附任何世家的寒门学子。他们的成绩被安到了如同郑思一般的门阀子弟身上。<br/><br/> 之所以会选中郑思做头名,是因为他文采本就不错,考中状元并不会令人怀疑,其余人选也大抵如此。<br/><br/> 可见,幕后之人花了多少心思。<br/><br/> 最令人无语的是,郑思全程被蒙在鼓里。<br/><br/> 知道这件事后,他第一个跳出来表明态度,并把自己知道的细节一一陈明,大大推进了案情进展。<br/><br/> 参与此事的不止郑氏旁支,还有卢氏、王氏、萧氏、贺兰氏,甚至皇室中也有人参与。<br/><br/> 灵魂人物便是此次的主考官——卢大学士。<br/><br/>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可以在魏禹亲自监考、安定军全程跟进的情况下调换考卷。<br/><br/> 几大世家联手出击,目的非常明确——阻挡李鸿打压门阀的步伐。<br/><br/> 早在卢大学士邀请魏禹加入世家阵营时,这步棋便已经布下了。<br/><br/> 并不高明,但足够让李鸿与魏禹威信尽失,“糊名制”名存实亡,科举取士依旧是门阀的天下。<br/><br/> 可是,他们低估了李鸿的决心和魏禹的断案能力,更错估了百姓及学子们对皇室的信任。<br/><br/> 吃足了整整一年的大瓜小瓜,百姓们早就习惯了那些奇奇怪怪的红眼病对自家圣人、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和魏少卿的诋毁,默契地喝着茶,坐等打脸。<br/><br/> 学子们起初被煽动,秦玉及时站出来,打乱了幕后黑手的计划。<br/><br/> 最后,所有居心不良的人,无一逃过。<br/><br/> 真相大白的那天,不知多少文人学子心目中的高山轰然倒塌。<br/><br/> 那些颇负盛名的“大家”,那些以清流自居的“雅士”,竟会为了一己之私卷入权力之争,行诡谲手段,坑害寒门学子。<br/><br/> 反倒是圣人、太子殿下以及魏少卿,始终站在那些孤立无依的学子身后,给他们公平,许他们正义,做他们的后盾。<br/><br/> 这样的仁君与能臣,亦是大业百姓的后盾。<br/><br/> 李鸿难得手段强硬,毫不留情地惩处了以卢大学士为首的世家权臣,等待他们的是抄家流放、身败名裂的下场。<br/><br/> 与定罪皇榜一同贴出的,还有一张新的科举金榜。<br/><br/> 高居榜首的便是秦玉。<br/><br/> 郑思的成绩也不差,得了十一名。<br/><br/> 不只排名,考生们的答卷一同被公布出来,以这种最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接受世人的评判。<br/><br/> 说是评判,实则更多人抱着学习的态度而来,尤其是看过秦玉的文章之后。<br/><br/> 一时间,两京学子齐聚在翰林院门口,个个奋笔疾书,埋头苦抄,废寝忘食,成为长安一大奇景。<br/><br/> 其中有一份答卷,被学子们讨论得最多。<br/><br/> “这位‘李册’是谁?从未听说过啊!”<br/><br/> “许是远处私学来的,不然早该闻名京都。”<br/><br/> “是啊,这位仁兄观点新颖,文章妙绝,不该是寂寂无名之辈。”<br/><br/> 拐角处,李玺抠着魏禹的腰带,喜滋滋,“听到没?‘观点新颖、文章妙绝’夸我的!”<br/><br/> “继续听。”魏禹勾唇浅笑。<br/><br/> 然后,就听到一句:“就是这字迹,着实不讲究了些。”<br/><br/> 李玺:“……”<br/><br/> 不重要!<br/><br/> 直到殿试,学子们才知道,这位名列前茅的“李册”,其实是他们的太子殿下。<br/><br/> 乍一听,无不震惊。<br/><br/> 一年前,长安城还盛传福王不学无术,区区《诗经》都背不全。<br/><br/> 静心一想,又觉得理所当然。<br/><br/> 一年来,太子殿下聪颖无畏,做出一件<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件利国利民之事,怎么可能当真是不学无术之人?<br/><br/> 看吧,太子殿下用实力击碎了谣言。<br/><br/> 第八名啊!<br/><br/> 虚岁才十七!<br/><br/> 是前十名里年纪最小的一个。<br/><br/> 百姓们坚持认为,自家太子殿下就是被那笔字拖累了,不然怎么也得是前三名。<br/><br/> 金榜题名,并非考生们的终点,接下来还有一场吏部考核,考过的派官,考不过就只能去各地节度使处做幕僚。<br/><br/> 今年的情况不大相同。<br/><br/> 为保证考试公开透明,魏禹提议,把考场“搬”到太极殿,圣人亲自担任主考官,考生们当场答卷,考官们当场判卷,由圣人最终确定名次。<br/><br/> 凡是考中的,不必再拜在任何一位考官名下,皆是天子门生。<br/><br/> 李鸿欣然采纳。<br/><br/> 大殿上,李鸿负手而立。<br/><br/> 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心内亦难掩欣喜。<br/><br/> 这些,都是大业最优秀的年轻人,大业的未来要交到他们手中。<br/><br/> 要交到……<br/><br/> 那个咬笔杆的臭小子!<br/><br/> 墨汁都吃进嘴里了!<br/><br/> 突然又莫名悲凉。<br/><br/> 大业的未来,怎么放心交到这么个烦人精手里。<br/><br/> 大业朝第一场殿试,就在老父亲欣喜又悲凉的心情中结束了。<br/><br/> 前十名没有变化,倒是后面,有十余名寒门学子文章写得大胆又犀利,李鸿当场给他们派了官,让他们去地方上发光发热。<br/><br/> 前十名,除李玺和柴蓝蓝外,悉数归入翰林院。静心学上几年,将来必是前程锦绣。<br/><br/> 老父亲复杂的目光落到糟心儿子身上。<br/><br/> 李玺欢欢喜喜跳出来,“我不用做官,我想要和书——”<br/><br/> “你若说出来,这辈子都别想要了。”一国之君放弃稳重,明目张胆地威胁。<br/><br/> 李玺嘴一咧,小白牙一露,“悄悄”道:“那咱们私下说,好不好,阿爷?”<br/><br/> 一声甜甜腻腻的“阿爷”,叫李鸿生生捂住胸口,事先背好的《骂儿子好词好句好段》顿时忘光了。<br/><br/> 最后是柴蓝蓝、崔兰心和王荣荣。<br/><br/> 下场之前就说好了,允许她们考试,不挤占其余考生的名额,更不会给她们派官。<br/><br/> 对此,小娘子们心里清楚,虽不甘心,却不得不认命。<br/><br/> 谁叫千百年来皆是如此呢?<br/><br/> 就连柴蓝蓝都没说什么,接过赏赐,恭顺地退回学子之中。<br/><br/> 意外的,李玺站了出来,“啊,我突然想起来,我的属官还缺三个,臭、不是,父亲,不如将她们派去东宫吧!”<br/><br/> 李鸿嘴角一抽。<br/><br/> 就知道这小子今日会搞事情,防住了前头,没防住后头。<br/><br/> 不用他开口,自有人反对:“太子殿下府中若缺女官,大可由皇后娘娘擢选。然,东宫属官为三省核定、吏部录名的正经职官,怎可由女子担任?”<br/><br/> “哪条律法规定不可由女子担任?魏少卿,《大业律》上可有写到?”太子殿下眼睛一眯,开始了他的表演。<br/><br/> 魏少卿微笑配合:“回殿下,不曾。”<br/><br/> 李玺朝他抛了个媚眼,又把萧三郎拎出来,“吏部考评上说了吗?”<br/><br/> 萧三郎挤了挤眼,道:“也没说,只说了‘东宫属官职责为规谏太子言行、助其领悟为君之道,<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