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打穿凡尔登
<p> 第713章 打穿凡尔登<br />
在履带“嘎吱嘎吱”的噪音中,夏尔带领的第一装甲师穿插到了凡尔登防线后方。<br />
夏尔的装甲车在一个坦克排的保护下驶上一座小山丘,举起望远镜观察德军防线,颇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气势。<br />
光圈里看到的是成片成片的德军逃兵,德第5集团军已溃不成军。<br />
夏尔暗道一声侥幸。<br />
德军原本还有机会,胜利的机会,乃至围歼夏尔第一装甲师的机会。<br />
原因是贝当的进攻太拉胯了,这是夏尔没想到的,以至于送了一个破绽到德国人面前。<br />
凡尔登防线的德军共有10万人左右,与其对峙的是贝当的20万法军。<br />
夏尔原以为贝当这20万法军能拖住德军的10万人,因此才让他发起进攻。<br />
没想到贝当的进攻居然是这种状况,德军火炮一炸再加上一波机枪弹雨,法军就狼狈撤退,然后再组织下一次进攻。<br />
用不了多久,德军指挥官就会发现,他们根本不需要10万人在前线防守,只需要5万人甚至更少就能挡住贝当的20万大军。<br />
然后……<br />
多出来的5万人就算是用人命堆,都能把夏尔这不到一万人的装甲师堆死。<br />
何况,夏尔的装甲师还是连续奔袭了130公里的强弩之末。<br />
即便这5万人堆不死,德军拖延些时间,后续还会有不断的德军从四面八方赶来继续堆,直到第一装甲师弹尽粮绝。<br />
夏尔很清楚德军能做到。<br />
此时的第一装甲师也陷入机枪子弹和冲锋枪子弹严重不足的窘境。<br />
他们的步枪虽然换成了德军的毛瑟,但轻机枪和冲锋枪却是德军没有的,换无可换。<br />
仗打到现在,机枪和冲锋枪子弹已告罄,许多轻机枪手已换上了缴获的马克沁,冲锋枪手换上了德国人的步枪。<br />
这时候如果德军再实施人海战术转头围攻第一装甲师,只怕夏尔都要被他们活捉了。<br />
幸运的是这没有发生,夏尔成功的借贝当之手用宣传攻势瓦解了德军的士气和作战意志。<br />
夏尔忍不住在心里鄙视一下贝当,这家伙怎么一点法军的“风骨”都没有。<br />
不过夏尔又觉得这很正常。<br />
贝当之所以能在一战成为英雄,是因为他的军事理论恰好符合了堑壕战的特殊时期以及士兵的心理预期。<br />
当时摆在士兵面前的只有两个选项:福煦的进攻理论,贝当的防御理论。<br />
选择前者意味着死亡,选择后者代表相对安全,哪怕只是相对的。<br />
这不是因为贝当有多优秀,也不是贝当有多得人心,而是士兵们只有支持他才有可能活命。<br />
“将军。”布朗尼少将的装甲车从后方赶上来,车还没停稳他就急着请示:“我们应该加入第3集团军追杀敌人……”<br />
第一装甲师有坦克有装甲车,追杀德军逃兵可能会有更高的效率。<br />
“不。”夏尔否定了布朗尼少将的建议,他将目光转向德军逃跑的方向:“前方不远就是默兹河东岸防线,那里有德国人的炮兵。德国人之所以不开炮,是因为敌我步兵混杂在一起很难分清。”<br />
布朗尼少将瞬间明了。<br />
如果装甲部队上去就不一样了,敌军炮兵一眼就能看到坦克和装甲车从而确定敌我的分界线在哪。<br />
因此,第一装甲师上前不仅没有帮助,反而有可能坏事。<br />
“就到这吧!”夏尔说:“剩下的交给贝当了,还有福煦。”<br />
“是,将军。”<br />
福煦知道该怎么做,他的部队应该从这个缺口跟进,沿着夏尔穿插的路线打回梅济耶尔,同时用步兵沿着默兹河驻防与德军对峙。<br />
一旦这条防线完成,包围圈就将彻底闭合,所有在默兹河以西没能及时突围的德军就只有投降一条路。<br />
夏尔不屑做这些,它们只能算是打杂,用不上第一装甲军这把手术刀。<br />
何况自己吃肉总要留点汤给贝当和福煦,否则怎么能完成利益捆绑?<br />
至于谁抢的汤多,就看贝当和福煦自己的本事。<br />
目前夏尔认为应该支持贝当,因为他比福煦弱。<br />
……<br />
胜利的消息第一时间传遍了巴黎,报纸都来不及加刊。<br />
传出消息的是加利埃尼。<br />
自夏尔攻占梅济耶尔起,许多记者闻风而动紧跟着加利埃尼。<br />
他们知道加利埃尼与夏尔的关系,知道能在加利埃尼这获得第一手消息,因此不愿意放过任何机会。<br />
是时加利埃尼在市政厅,陆军部长办公室位于二楼,正好有个阳台朝向广场。<br />
记者们聚在阳台下等着,还有一些同样想知道消息的公民,有些人一边等一边啃着面包充饥,明显是直到现在还没吃早餐。<br />
门忽然打开了,加利埃尼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面无表情,似乎只是出来透透气。<br />
记者们马上忙碌起来,他们起身抬头接二连三的朝加利埃尼提问:<br />
“部长阁下,请问战况进展如何?”<br />
“夏尔的部队现在在什么位置?”<br />
“您认为这次夏尔能像之前一样获得胜利吗?”<br />
……<br />
加利埃尼挺着胸膛,脸上挂着自豪的微笑,他虽然努力保持冷静,但颤抖的声音却暴露了内心的激动:<br />
“先生们,夏尔的部队已打到凡尔登。”<br />
“是的,他当然能获得胜利,第一装甲师已经与贝当的第3集团军胜利会师了。”<br />
“德军已全线崩溃,我们即将收复整个默兹河以西地区!”<br />
……<br />
记者们愣了好一会儿,他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br />
他们中有人以为夏尔穿插的是勒泰勒,有人以为夏尔的部队被困在比藏西,还有人以为夏尔能保住梅济耶尔坚持到最后就不错了。<br />
没想到,现在却听到夏尔已打穿了凡尔登。<br />
“部长阁下,这是真的吗,您确定?”<br />
“凡尔登战役就这么结束了?”<br />
“我们将与德国人划河而治?”<br />
……<br />
加利埃尼没理他们,转身返回室内顺手带上门。<br />
这是第三次,夏尔的战术在战场上第三次被证明是正确的,绝对正确。<br />
现在,还有人敢质疑他的理论吗?<br />
不,夏尔在军方的地位已无人能捍动!<br />
(本章完)</p>
在履带“嘎吱嘎吱”的噪音中,夏尔带领的第一装甲师穿插到了凡尔登防线后方。<br />
夏尔的装甲车在一个坦克排的保护下驶上一座小山丘,举起望远镜观察德军防线,颇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气势。<br />
光圈里看到的是成片成片的德军逃兵,德第5集团军已溃不成军。<br />
夏尔暗道一声侥幸。<br />
德军原本还有机会,胜利的机会,乃至围歼夏尔第一装甲师的机会。<br />
原因是贝当的进攻太拉胯了,这是夏尔没想到的,以至于送了一个破绽到德国人面前。<br />
凡尔登防线的德军共有10万人左右,与其对峙的是贝当的20万法军。<br />
夏尔原以为贝当这20万法军能拖住德军的10万人,因此才让他发起进攻。<br />
没想到贝当的进攻居然是这种状况,德军火炮一炸再加上一波机枪弹雨,法军就狼狈撤退,然后再组织下一次进攻。<br />
用不了多久,德军指挥官就会发现,他们根本不需要10万人在前线防守,只需要5万人甚至更少就能挡住贝当的20万大军。<br />
然后……<br />
多出来的5万人就算是用人命堆,都能把夏尔这不到一万人的装甲师堆死。<br />
何况,夏尔的装甲师还是连续奔袭了130公里的强弩之末。<br />
即便这5万人堆不死,德军拖延些时间,后续还会有不断的德军从四面八方赶来继续堆,直到第一装甲师弹尽粮绝。<br />
夏尔很清楚德军能做到。<br />
此时的第一装甲师也陷入机枪子弹和冲锋枪子弹严重不足的窘境。<br />
他们的步枪虽然换成了德军的毛瑟,但轻机枪和冲锋枪却是德军没有的,换无可换。<br />
仗打到现在,机枪和冲锋枪子弹已告罄,许多轻机枪手已换上了缴获的马克沁,冲锋枪手换上了德国人的步枪。<br />
这时候如果德军再实施人海战术转头围攻第一装甲师,只怕夏尔都要被他们活捉了。<br />
幸运的是这没有发生,夏尔成功的借贝当之手用宣传攻势瓦解了德军的士气和作战意志。<br />
夏尔忍不住在心里鄙视一下贝当,这家伙怎么一点法军的“风骨”都没有。<br />
不过夏尔又觉得这很正常。<br />
贝当之所以能在一战成为英雄,是因为他的军事理论恰好符合了堑壕战的特殊时期以及士兵的心理预期。<br />
当时摆在士兵面前的只有两个选项:福煦的进攻理论,贝当的防御理论。<br />
选择前者意味着死亡,选择后者代表相对安全,哪怕只是相对的。<br />
这不是因为贝当有多优秀,也不是贝当有多得人心,而是士兵们只有支持他才有可能活命。<br />
“将军。”布朗尼少将的装甲车从后方赶上来,车还没停稳他就急着请示:“我们应该加入第3集团军追杀敌人……”<br />
第一装甲师有坦克有装甲车,追杀德军逃兵可能会有更高的效率。<br />
“不。”夏尔否定了布朗尼少将的建议,他将目光转向德军逃跑的方向:“前方不远就是默兹河东岸防线,那里有德国人的炮兵。德国人之所以不开炮,是因为敌我步兵混杂在一起很难分清。”<br />
布朗尼少将瞬间明了。<br />
如果装甲部队上去就不一样了,敌军炮兵一眼就能看到坦克和装甲车从而确定敌我的分界线在哪。<br />
因此,第一装甲师上前不仅没有帮助,反而有可能坏事。<br />
“就到这吧!”夏尔说:“剩下的交给贝当了,还有福煦。”<br />
“是,将军。”<br />
福煦知道该怎么做,他的部队应该从这个缺口跟进,沿着夏尔穿插的路线打回梅济耶尔,同时用步兵沿着默兹河驻防与德军对峙。<br />
一旦这条防线完成,包围圈就将彻底闭合,所有在默兹河以西没能及时突围的德军就只有投降一条路。<br />
夏尔不屑做这些,它们只能算是打杂,用不上第一装甲军这把手术刀。<br />
何况自己吃肉总要留点汤给贝当和福煦,否则怎么能完成利益捆绑?<br />
至于谁抢的汤多,就看贝当和福煦自己的本事。<br />
目前夏尔认为应该支持贝当,因为他比福煦弱。<br />
……<br />
胜利的消息第一时间传遍了巴黎,报纸都来不及加刊。<br />
传出消息的是加利埃尼。<br />
自夏尔攻占梅济耶尔起,许多记者闻风而动紧跟着加利埃尼。<br />
他们知道加利埃尼与夏尔的关系,知道能在加利埃尼这获得第一手消息,因此不愿意放过任何机会。<br />
是时加利埃尼在市政厅,陆军部长办公室位于二楼,正好有个阳台朝向广场。<br />
记者们聚在阳台下等着,还有一些同样想知道消息的公民,有些人一边等一边啃着面包充饥,明显是直到现在还没吃早餐。<br />
门忽然打开了,加利埃尼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面无表情,似乎只是出来透透气。<br />
记者们马上忙碌起来,他们起身抬头接二连三的朝加利埃尼提问:<br />
“部长阁下,请问战况进展如何?”<br />
“夏尔的部队现在在什么位置?”<br />
“您认为这次夏尔能像之前一样获得胜利吗?”<br />
……<br />
加利埃尼挺着胸膛,脸上挂着自豪的微笑,他虽然努力保持冷静,但颤抖的声音却暴露了内心的激动:<br />
“先生们,夏尔的部队已打到凡尔登。”<br />
“是的,他当然能获得胜利,第一装甲师已经与贝当的第3集团军胜利会师了。”<br />
“德军已全线崩溃,我们即将收复整个默兹河以西地区!”<br />
……<br />
记者们愣了好一会儿,他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br />
他们中有人以为夏尔穿插的是勒泰勒,有人以为夏尔的部队被困在比藏西,还有人以为夏尔能保住梅济耶尔坚持到最后就不错了。<br />
没想到,现在却听到夏尔已打穿了凡尔登。<br />
“部长阁下,这是真的吗,您确定?”<br />
“凡尔登战役就这么结束了?”<br />
“我们将与德国人划河而治?”<br />
……<br />
加利埃尼没理他们,转身返回室内顺手带上门。<br />
这是第三次,夏尔的战术在战场上第三次被证明是正确的,绝对正确。<br />
现在,还有人敢质疑他的理论吗?<br />
不,夏尔在军方的地位已无人能捍动!<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