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有耳福。”<br/><br/> 周瑜道:“若陛下不弃,臣便作诗一首,以送陛下。”<br/><br/> “公瑾请。”<br/><br/> 年轻俊美的皇帝与雄姿英发的都督,两人一前一后,缓步走在秋云高远的傍晚时分。<br/><br/> 周瑜启唇曰:“同行直道边,君王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他说到这里,想到即将与皇帝分别,而皇帝前路凶险,不禁语意低沉,口中的诗句也就断开了。<br/><br/> 刘协垂眸一笑,道:“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吾辈行明德,皓首以为期。”他接上的这两句,一来说再见有时,抚慰离别的感伤;二来点出了要穷毕生精力,行大道明德的理想;登时就将原本依依不舍的氛围,转为振奋向上。<br/><br/> 周瑜望着皇帝,竟觉眼前这年轻的皇帝,犹如指引他前路的长者。<br/><br/> 暮色四合,曹昂远远走过来。<br/><br/> 刘协一望,便知道该紧着赶路,在天黑前至于驿馆了,于是与周瑜紧紧一握手,道:“吴地就托付给公瑾你了。”<br/><br/> “陛下放心。”周瑜铿锵有力道。<br/><br/> 周瑜立在原地目送,而曹昂陪着皇帝上了乘舆。<br/><br/> “玉奴没能与陛下道别,大约是要气闷许久。”曹昂轻声道。<br/><br/> 冯玉领兵前往会稽郡,赶不及回来送别了。<br/><br/> 刘协道:“此时也顾不及了。”<br/><br/> 曹昂望着皇帝神色,道:“陛下急着回长安,可是为了在长安也行分田改制?”<br/><br/> 刘协摇头,出神一瞬,因对着曹昂没有外人,径直道:“朕回长安,是为了迁都。”<br/><br/> “迁都?”曹昂倒是没有很诧异,道:“陛下要车驾东归,还都洛阳吗?”<br/><br/> “不。”刘协没有忘记气候周期变化下,国家最宜居的地带已经南移,而战乱导致的人口迁徙,也使得南方人口大大增加,他可以以帝王权谋驾驭世人,却无法与自然搏斗,只能顺应自然之势。对于此时的汉朝来说,长安偏于西北,而且也已经不适合做经济文化中心了。<br/><br/> “那是……”曹昂这才愣住。<br/><br/> “往更南边的地方来。”刘协顿了顿,像是随口说出来一个念头,“建都于江东吴地如何?”<br/><br/> 不等曹昂回答,刘协又自己否决了这个想法,道:“朕昨夜不曾安睡,这会儿困了。”他昨夜一直听着吴地清洗豪强大族势力反扑的战斗过程,已是熬了两日一夜。<br/><br/> 曹昂道:“那臣下去,陛下歇一歇。”<br/><br/> 刘协道:“不必。”他躺下来,“案上有一卷《淮南子》,你念给朕听吧……”<br/><br/> 曹昂应了,伸手打开,见是《人间训》,便从起首处念道:“清净恬愉,人之性也;仪表规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其自养不勃……发一端,散无竟,周八极,总一管,谓之心。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谓之术。居知所为,行智所之,事智所秉,动智所由,谓之道……”<br/><br/> 刘协在他低缓的读书声中,意识渐渐朦胧,恍惚间似入梦似非梦,忽然身子好似凌空摔落,失重感中又回到现实中来,只听子脩的念书声仍不疾不徐,“……百事之变化,国家之治乱,待而后成。是故不溺于难者成,是故不可不慎也……”他熟读淮南子,知道自己朦胧一瞬,子脩才只读过两段而已。<br/><br/> 刘协交握双手在腹前,仰望着车顶繁复的纹样,想着天下诸事,忽然轻声道:“子脩,朕总觉得长安埋了个惊雷给朕。”<br/><br/>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明天见!感谢在2021-02-1423:40:56~2021-02-1523:38: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br/><br/>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Moonlight1个;<br/><br/>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青青翠微1个;<br/><br/>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30瓶;春和景明20瓶;亲爱的10<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瓶;月光落在左手上5瓶;<br/><br/>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br/><br/> 第232章<br/><br/> 刘协回长安的路上,十三州中除吴地之外,所有的地方势力都紧张注视着皇帝的每一个动作。<br/><br/> 御驾回程的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吴地发生的事情,清晰具体得传入了天下地方势力耳中。朝廷调荆州兵马在吴地,半年多的时间内,剿山越匪徒五万余众,收山越之民达近百万,而这赫赫战功,原比不得随后而来这一个月的分田改制惊心动魄。昨日良田万顷、牛马成群的吴地豪强,转瞬之间成了薄田不过百千亩、耕牛不超过四头的寻常人间,而这竟然还不是最惨烈的,最惨烈的是阖族被连根拔起、一个不留。<br/><br/> 吴地周边的流民疯狂涌入,都知道这里“耕者有其田”,只要到了吴地,就有国家分配的田地,就有了活路。没有豪强大族欺压,就连周边豪强大族的奴仆门客,也多有逃来另寻生活的。<br/><br/>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吴地周边的荆州、豫州、徐州等地,豪强大族都严阵以待,暂时放下了彼此之间往日的纷争,都日夜操练私兵部曲,联合互助,要尽最大的可能,保住现有的庞大资产。朝廷在吴地分田改制的胜利,胜在其迅捷势猛,有剿灭山越匪徒的前因在。但这样的成功,想要在已经警戒的其余十二州再现,是千难万难了。<br/><br/> 刘协只看各地雪花般飞来的奏章,便清楚地方势力绷紧了弦。他虽然手握重兵,收复了天下,但并不想引发全国范围的“地主”阶级造反活动,因此给各地兵马的御令,都是要他们稍事休息、弥合矛盾。<br/><br/> 就在这一种诡异的平静中,建安五年深秋,皇帝的御驾回到了长安,距离当初皇帝离开长安往冀州平袁绍,刚满一年之期。<br/><br/> 尚书令杨彪与将军苏危,领文武百官出城百里相迎。<br/><br/> 刘协下乘舆,扶起年近花甲的杨彪,含笑道:“朕久未见文先。”<br/><br/> 杨彪顺势起身,垂着头,道:“臣恭迎陛下平安归来。”不过一年时间,他原本乌黑的发,此时鬓边竟已花白,可知这一年之中,压力极重。<br/><br/> 刘协环顾前来众臣,与杨彪缓缓前行,看似随意道:“怎得不见德祖(杨修字)?”<br/><br/> 杨彪闻言,脸上肌肉竟然神经质般一跳,仍低了头,沉声道:“小儿顽劣,前番给臣家法训诫了,如今尚起不得身,不好叫他来污了陛下的眼。”<br/><br/> 刘协心中一惊。他素来清楚,杨彪是年老得子,对杨修颇有些内里的溺爱,虽然也管束,但比之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父亲已是宽松了许多——杨修要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才激得杨彪能动家法?又或者是杨彪要做什么事情,杨修拼着受家法也要阻拦?再或者杨彪此时说的便是实情吗?<br/><br/> 一刹那间,许多猜测闪过脑海。<br/><br/> 刘协口中笑道:“文先也太严格了些。难怪德祖近来未曾写信给朕,想来是在家中养伤……”他有些懊恼,自己在外竟然没收到杨氏父子这一节的信息,当下不便细谈,走过仪式后,在淳于阳与曹昂拱卫下,回到了阔别一年的未央宫。<br/><br/> “子脩,你今夜就宿在宫中。”刘协回想着入城后的见闻,来迎接的文武百官一切如常,但就是不知道哪里透着诡异。他总觉得哪里不对,但一时间理不清头绪,下意识要曹昂留下来。<br/><br/> 曹昂笑着应了,自去视察未央<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