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爷,皇帝打算再留他一阵子,制衡势力逐渐庞大的太子。<br/><br/> 儿子他有的是,无论是太子,三王还是六王,在皇帝眼里都一样,都是要和他争夺权力的人!<br/><br/> 这是风烛残年的统治者和羽翼渐丰的继承者之间的战争,也是对下一任皇帝的考验,只有在众多兄弟中脱颖而出的人,才是合格的储君!<br/><br/> 胡谣依旧站在那里,没有侍卫听从皇帝的命令把他拿下。<br/><br/> 皇帝骤然色变,难道皇宫的亲卫军已经被控制住了?<br/><br/> 满朝文武看胡谣的眼神立刻就变了,没想到根本没有什么连环计,更没有什么 Yi-n 谋,就是六王要逼宫造反!<br/><br/> “我还没来得及说皇后与昭仪之间的姬情故事呢?”胡谣的神情中有些遗憾。<br/><br/> 林逸之悄悄提醒胡谣,现在这个时候就不要再装逼了,当心翻车。应该赶紧让皇帝亲自下旨禅位!<br/><br/> 胡谣鄙视,都到了这个地步了,禅位个毛线?不服就去死!<br/><br/> 皇帝手脚冰凉,大声怒斥,别以为你控制了皇宫禁军,就有资本当皇帝,朕手中还有其他兵马!<br/><br/> 胡谣疑惑,你都死了,再多的兵马有毛用。<br/><br/> 皇帝大惊,你难道要弑君?皇帝看着站在宫殿里的大臣,想着哪些是他的心腹。只要自己还活着,一个没有任何根基,靠着逼宫登上皇位的黄毛小儿,以为能坐稳这个皇位?<br/><br/> 皇帝有自信,只要自己能获得一丝喘息的机会,他很快就能拉拢一大批大臣,况且太子和这一众王爷也不是那么好相处的,立刻就能把六王打回原形,此时不如从长计议。<br/><br/> 胡谣一眼就看穿了这个老皇帝的想法,颇为鄙夷的说道:“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只有这样的眼界和格局,没有亡国真是运气好。”<br/><br/> 皇帝被气得面色发紫色,他自认为不是个开疆扩土的一代明君,怎么着也是个守成之君吧,你个神经病有什么资格来鄙视我?<br/><br/> 胡谣只是冷冷一笑:“你以为自己智珠在握,为了防止太子势力太大,故意抬举庶子进行宏观调控,平衡朝政打压权臣很有一套?”<br/><br/> 找个磨刀石打磨储君,这到底是哪个脑回路不正常的人想出来的招数?根本就是在害人害己,祸国殃民!<br/><br/> 在现代,读过几天书的人都知道,挫折教育是十分有风险的,挫折教育中长大的孩子一不小心就会变得十分目光短浅小家子气。<br/><br/> 众人都被胡谣的话吸引住了。君王担心储君势力过大,所以扶持另一个孩子打压之,这有什么错误?历代皇帝好像多多少少都做过这样的事情。<br/><br/> 胡谣哈哈大笑,竟然把这种下三滥不入流的手段当做是正常的,太可笑了。<br/><br/> 太子继位之前,与一众兄弟互相残杀勾心斗角,以此磨砺心智,就能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继承者?<br/><br/>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要担心被父君猜忌,又要担心被兄弟陷害,整天就看着这一亩三分地,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人,能有什么大局观?<br/><br/> 整日只会勾心斗角,只会玩弄权术!距离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政治家还差的远呢!<br/><br/> 从内斗中走出来的掌权者,无法治理好一个国家!历史已经多次的证明了这件事情!<br/><br/> 作者有话要说:<br/><br/> 那些宅斗向的夺嫡文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某某皇子罗列一大堆人证物证指认另一位皇子意图谋反。我一直很好奇,如果此时被指认谋反的这位皇子胡言乱语一通,指证某某皇子不是亲生的、某某嫔妃给皇帝带绿帽子,会怎么样。<br/><br/> 第94章夺嫡<br/><br/> “你做不好这个皇帝,让我来做吧,看我如何名留青史!”胡谣直接走上了龙椅,老皇帝脸色铁青的被胡谣一步一步逼退了下去。<br/><br/> 众臣面面相觑,现在应该立刻跪地恭祝新皇登基还是斥责声讨六王谋朝篡位呢?<br/><br/> 站出来正义斥责六王的谋反行为,能显得自<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己像个忠贞不二的贤臣一样,名声上更好听,一般来说,皇帝都会很喜欢这样“耿直”的臣子。<br/><br/> 只要掌握好这个度就可以,既不触怒新皇又能表现出自己的忠贞,这种表演他们很在行,毕竟每天上朝都是这么对这老皇帝演戏的。<br/><br/> 只是这个六王疯疯癫癫的,万一直接把他们杀了怎么办?<br/><br/> 一时之间,众位大臣不敢轻举妄动了。<br/><br/> 皇帝太子和几位王爷同样脸色难看,到现在为止,皇帝的亲军都没有赶来,要么是都挂了,要么是叛变的,但是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br/><br/> 胡谣已经施施然的坐在了龙椅上。<br/><br/> 某言官试探 Xi_ng 的斥责之,被胡谣拿玉玺砸破了头,挂了。<br/><br/> 众臣毫不犹豫跪倒在地,三呼万岁。<br/><br/> 皇位的更替就如此简单粗暴的完成了,退朝下来的大臣看见满皇宫都是需要打马赛克的血腥画面,深深的觉得能活着走出来真是太美好了。<br/><br/> 林逸之看着这群大臣一秒改口管胡谣叫皇上,心里说不出的失落感。他还以为多数大臣都会反对胡谣的登基,会有无数忠臣触柱自尽,没想到竟然就这么投诚了。<br/><br/> 好心塞的感觉。<br/><br/> “他们当然会选择臣服我!因为在这群人眼里,这只是皇族内部的斗争。<br/><br/> 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我是个根基不稳的皇帝,必须要依仗他们,他们会有更多机会为自己争夺利益!”胡谣冷声说道。<br/><br/> 林逸之还是有些不舒坦,臣子所谓的忠心,到底是对着谁呢?<br/><br/> 胡谣鄙视,一群只会搞内斗、只会用各种下三滥的手段抨击对手的人,哪里来的忠心?<br/><br/> 别说是皇族内部的权利更替,就算是外族打进来了,他们照样会投降!<br/><br/> 胡谣说的一点都不错,明朝末年的文官党派林立,东林党、阉党、楚党就最喜欢内斗了,对自己同胞下手,一个赛一个的狠毒。<br/><br/> 但满清入关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士大夫全都闻风投降了。吃着大明的饭长大,却一秒钟就能投降敌人,接受剃发易服,跪在地上 T-ian 着敌人的鞋子当包衣奴才。<br/><br/> 这些个士大夫,哪个不是在儒家忠君爱国的熏陶下长大的?哪个不是满嘴的仁义道德?<br/><br/> 他们也确实做到忠君爱国了,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君、换了一个国。<br/><br/> 这些个士大夫那么痛快的投降,还不是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几十万满人想要统治亿万汉人,就必须要启用这些前朝的士大夫。<br/><br/> 那个想殉国却又嫌弃水太凉的钱益谦,不就是大明的礼部侍郎,投降之后继续做了满清的礼部侍郎,被强行剃了个鞭子头,也只会像 T-ian 狗一样说一句“这不也很舒服么?”<br/><br/> 指着一群只会窝里横的人忠贞不二,快醒醒吧!<br/><br/> 林逸之轻叹一口气,突然认真严肃的对胡谣说道:“你都没有经历过后宫斗争、朝堂斗争、更没有和兄弟姐妹互相厮杀勾心斗角,你能当好一个皇帝么?”<br/><br/> 胡谣鄙视之,把一群毒虫放在一起互相厮杀互相吞噬,最后只活下来一个,这是养蛊。<br/><br/> 培养皇帝能用这种方式?<br/><br/> 就不怕这样培养出的皇帝,每天只会小心眼的盯着哪个嫔妃流产了、哪个儿子不安分了、哪个大臣权力太大需要敲打敲打,把天灾人祸战争全都当成了官|场斗争<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