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最终被说服拍了板:“就这么办!”<br/><br/> 王大伟扛着两根甘蔗回了村子,一路上有不少人跟他打招呼。现在懒汉村可不比以前,不到巳时没人起床。这些难民都很勤快,天蒙蒙亮就起来挑水。<br/><br/> 待天色大亮之后,他们还预备去后山坡寻么寻么,准备开荒地。<br/><br/> 王大伟停下脚步,叫住一个挑水的难民:“我走不动了,你能不能帮我把甘蔗送回家去?”<br/><br/> 那难民立刻答应了一声:“行,等我把水挑家里去,马上回来。”<br/><br/> “你就把水先搁这里,我给你看着,顺便让我歇会儿。”王大伟拦住他。<br/><br/> 难民虽然有点奇怪,但也没有多想,放下水桶扛着甘蔗就跑。<br/><br/> 王大伟则蹲在原地,偷偷往水桶里注入灵泉。他记得这个难民的媳妇逃难路上伤了身子,一直病恹恹的,希望这些灵泉能帮到她吧……<br/><br/> 难民很快跑回来,王大伟指着水桶道:“我刚刚尝了一口,今天这水还有点儿甘甜呢!”<br/><br/> “真的有些甜!今天的水怎么这么好!”难民也跟着尝了一口:“哎呀,回去给家里人都尝尝!”<br/><br/> 告别了挑水的难民,王大伟慢悠悠往自家院子走,又遇到一群结伴上山砍柴的汉子。王大伟便拜托他们今日给自家多砍些柴火来。<br/><br/> 王大伟借钱给难民还不收利息,这些难民都十分感激,也不是不懂事儿的人,已经说好了轮流帮王家砍柴挑水。<br/><br/> “行,两捆够不够?”为首的壮汉道。妙竹州位处南方,即便临近十月也并不冷,不需要取暖。仅仅做饭的话,一捆柴火就足够了。<br/><br/> 王大伟想了想却道:“至少三四捆吧,我要煮点东西,越多越好。”<br/><br/> 熬糖费人力又费柴,两捆肯定不够。今日他只是打算试一试,要是成功了决定以后把熬糖当做营生,用的就更多了。到时候就要花钱跟这些难民买柴了,不然老让人白打那么些柴,王大伟心里也过意不去。<br/><br/> 壮山虽然觉得有些多,但也没多问,只道:“那可能要晚点送来了。”今日难民大部分想趁机找找开荒地的位置,打柴会慢很多。<br/><br/> 王大伟摆了摆手表示没问题。熬糖之前,他得先把甘蔗榨汁呢。<br/><br/> 甜杆儿村原本是靠晾晒石蜜致富的,家家户户都有“榨汁机”——石辘,也叫轧浆车。<br/><br/> 用横板二片,两头凿眼安上柱子,埋于土内二三尺深,使其安稳不摇晃。上板中凿两个孔,并列木轴两根,两轴一长三尺,一长四尺五寸,在长轴上安犁担,驾牛转着走。<br/><br/> 轴端凿有相互配合的凹凸转动齿轮,两轴的合缝处必须又直又圆,把甘蔗夹在两根轴之间一轧而过,像赶棉花车一样,进而榨取甘蔗汁。*<br/><br/> 王大伟拍《糖朝》的时候,有一些场景也是用这东西榨汁的,不过拍戏时是用牛拉着石辘,现在若是要用石辘,得人来拉才行。<br/><br/> 懒汉村别说牛了,鸡都找不出来一只。不过王大伟在后院看了看,那石辘多年不用,又由于懒惰没有好好保养保存,木头的部分都已经朽了,用不得了。<br/><br/> 王大伟又去周围人家看了看,只有比他家损坏更过的,没有一家得用。他只能学那二荤铺,翻出个村里以前磨米粉的小石磨来榨甘蔗汁。<br/><br/> ※※※※※※※※※※※※※※※※※※※※<br/><br/> 注:*号内容出自《天工开物》,有更改<br/><br/> 这几天头疼(年纪大了之后真是各种小病小痛)体检也没什么毛病,去看了中医说是肾虚……<br/><br/> 母胎solo的我:……<br/><br/> 大概是因为我吃的太咸吧_(:з」∠)_<br/><br/> 第41章榨汁<br/><br/> 这石磨原本是村里用来磨米粉,偶尔也会磨磨豆浆点点豆腐什么的。因为不算必需品,妙竹州也不种麦子,和北方那些磨面粉的石磨比不了。<br/><br/> 不过妙竹州同样因为天气炎热,豆浆豆腐也存不了太<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久,所以总是现吃现磨,少量多次吃多少磨多少,这石磨也就小了不少。<br/><br/> 南方菜分量较少,可能是因为天热存不住剩菜而养下的习惯。王大伟一边推磨,一边麻木的胡思乱想。<br/><br/> 推磨可不是个轻松活儿,王大伟以前也没干过,一时无法掌握技巧,更是艰难无比,寸步难行。<br/><br/> 这时候村民也终于起床了,看到王大伟把村里公用的石磨弄回了家,少不得有些好奇:“村长这是弄啥呢?”<br/><br/> 见王大伟竟然在榨甘蔗汁,有那脑子灵光心思灵活的,便想起了甜杆儿村以往的辉煌:正是王大伟的祖辈学了晒石蜜的本事,才带着他们村富了那么些年,置下如此多的田产。<br/><br/> 难道村长要带领他们再造辉煌?村民们激动了。<br/><br/> 不过晾石蜜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后来渐渐的被别的村子偷学了去,晾的人多了也就卖不上价了。况且甜食不如盐巴,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需求量并不大,甚至一度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br/><br/> 王大伟的爹又不是脑子十分灵活,嘴巴特别会说的那种人,渐渐的甜杆儿村这个第一个晾造石蜜的村子,竟然在市场上竞争不过那些后来者。<br/><br/> 而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再想重新挤进石蜜市场,又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儿?没见吴家庄现在都不打石蜜的主意了吗?划不来!<br/><br/> 这么一想,那些村民骨子里的懒筋又发作了:“村长要是晾好了石蜜分我们家点儿,好久没吃到甜的了。这石磨可是大家伙儿的石磨,你这都推回家了,不能白用。”<br/><br/> 便宜该占还是要占的,虽然如今王家的便宜是越来越难占了,但是创造条件也要占!<br/><br/> 王大伟瞅了说话那人一眼:“我记事儿的时候咱村已经不大做石蜜了,我也不知道按着方子做能不能成。李叔应该跟着我爹做过,不如来指点指点我?”<br/><br/> 就先从推磨指点起呗。<br/><br/> 那人扭头就走。和不知道能不能晾成功,影儿还没有的石蜜相比,还是不干活儿更令他舒坦。<br/><br/> 活在当下知道不?<br/><br/> 其他人也顿时一拥而散,生怕被王大伟揪住“指点”。<br/><br/> 宋樰也听到了门口的动静,等人走了从房里出来,一时都忘了昨晚和王大伟的不愉快:“你这干什么……”<br/><br/> 宋家有很多驴子,推磨自然用不着人。宋樰乍一看到人推磨,还挺新鲜的。<br/><br/> 王大伟抹了把额头上的汗。他有灵泉调理身体,倒是不太累,但南方的天气还是挺热的,这会儿太阳也慢慢升起来了:“榨些甘蔗汁,试试能不能制出来红糖。”<br/><br/> 宋樰:???<br/><br/> “你说的是石蜜吧?”这个时代有用甘蔗汁晾晒成石蜜的,和晒盐的方法类似,出来的产物也算是糖,甜甜的。但红糖可不是容易制出来的……<br/><br/> 王大伟摇了摇头:“石蜜我们村以前流传下来的有方子。石蜜的价格可比红糖差远了,药用价值也与红糖不同。”<br/><br/> 石蜜因为制造技术并不算复杂,妙竹州又是甘蔗盛产之地,因此价格与麦芽糖不相上下,甚至因为口感不如麦芽糖香,几十文钱就能买一斤。跟被炒出天价的红糖可没法比。<br/><br/> 宋樰觉得王大伟在做梦。前两天从外头见了个贵价物品,回家就想自己造出来,不是做梦是什么?要是大兴朝能自己造出红糖来,还用的着大老远去天竺国买马?<br/><br/> 但<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