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代厂长!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在这一瞬间凝固了。
郑国维心头猛地一跳,刚刚还因为得到肯定而火热的血液,一下子凉了半截。屈才了?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李先生觉得五星陶瓷厂这个池子太小,容不下李峰这条龙,要把他调到别的、更重要的岗位上去?
还是说李先生想让李峰离开轻工部?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郑国维的后背就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不行!绝对不行!
这个“全产业链自动化”的宏伟蓝图,就是李峰一手画出来的,从理论构架到技术细节,整个轻工业系统里,除了他,谁能玩得转?要是把他调走了,那这份报告岂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五星陶瓷厂的未来,整个国家陶瓷产业的未来,可都系于此人一身啊!
郑国维心里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在李先生面前,他这个小小的副司长,实在是没什么份量。
相比于他的惊慌失措,姜部长则要沉稳得多。他虽然同样心中巨震,但脸上却不动声色,只是那微微收紧的眉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他知道,李先生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意,绝不是随口说说。
他略微向前倾了倾身子,用一种极为恭敬又带着几分试探的语气,小心翼翼地问道:“李先生,那以您的意思……李峰同志,安排在什么岗位上比较合适?”
问出这句话,姜部长的心也悬了起来。
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李先生真的要调走李峰,他就算是豁出这张老脸,也得据理力争一番。
李先生没有立刻回答。
他伸出手指,在光滑的茶几上轻轻敲击着,发出“笃、笃、笃”的轻响。每一下,都像是敲在郑国维和姜部长的心坎上。
办公室里静得可怕,只剩下这富有节奏的敲击声和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郑国维甚至能听到自己“怦怦”的心跳。
过了足足有半分钟,李先生的敲击声停了下来。他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似乎是在润喉,也似乎是在给两人留出足够的缓冲时间。
然后,他抬起眼,目光如炬,扫过紧张的两人,一字一顿地说道:“这么大一个摊子,这么一个敢想敢干的计划,总得有个能拍板、能负责、能从头到尾把它干成的人来领头吧?”
姜部长和郑国维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
这话……是什么意思?
还没等他们想明白,李先生便掷地有声地给出了答案。
“依我看,这个五星陶瓷厂的一把手,就让他来干嘛!”
“轰!”
这句话,不亚于一道惊雷在两人耳边炸响!
郑国维整个人都懵了,他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溜圆,大脑一片空白,几乎无法思考。
让李峰……当五星陶瓷厂的一把手?
厂长?!
这……这怎么可能!李峰才二十一岁啊!一个二十一岁的厂长?还是五星陶瓷厂这种级别的重点企业?这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虽然自己有让李峰当陶瓷厂一把手的打算,但那也是几年后的事情,但现在的情况是李峰才二十一岁啊。
这完全脱离了自己的预计。
而此时的姜部长也被这个石破天惊的提议给震住了,他手中的茶杯都微微晃动了一下,茶水溅出了几滴。
他活了六十多年,在部里工作了这么久,见过破格提拔的,但从没见过这么破格的!
自己跟郑国维虽然有提拔李峰当五星陶瓷厂一把手的打算,但那也不是现在。
于是他这时候定了定神,强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连忙解释道:“李先生,您有所不知。李峰同志虽然能力出众,贡献卓著,我们部里也对他进行了破格提拔”。
“他现在已经是五星陶瓷厂的副厂长,享受的是正处级待遇了。”
他说这话的意思很明显。
第一,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李峰的价值,并且给予了重用和极高的待遇,正处级,这对于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史无前例了。
第二,五星陶瓷厂的厂长,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正处级干部,而且过一段时间后基本上会提拔为副厅”。
从正处到副厅,直接提拔成一把手,这在组织程序上,根本就说不通,阻力会非常非常大。
之前自己跟郑副司长想提拔李峰也是考虑到了这一层,所以才让李峰在副厂长这个岗位攒攒资历。
他以为自己这么一解释,李先生会明白其中的难度,或许会收回这个想法。
然而,李先生听完后,非但没有皱眉,反而笑了起来。
那笑容里,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豁达和不拘一格的魄力。
“正处级?”他笑着摆了摆手,“大山啊,我看你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
他指了指茶几上那份厚厚的报告。
“这份报告,你看懂了吗?这不仅仅是一个工厂的技改方案,这是一条我们国家工业化升级的全新道路!是我们要向全世界证明我们制度优越性的冲锋号!”
李先生的语气再次变得激昂起来,“要打赢这场仗,就需要一个既懂技术,又懂生产,还有着长远战略眼光的‘帅才’!你告诉我,除了这份报告中的李峰,整个五星陶瓷厂,不,整个轻工业部,你还能找出第二个这样的人吗?”
姜部长张了张嘴,哑口无言。
确实,找不出来。
别说第二个,就是有李峰一半能力的人,都找不出来。
李先生看着他,笑容更盛:“既然他是最合适的人,甚至是唯一的人选,那级别是个问题吗?程序是个问题吗?我看,都不是问题!”
他斩钉截铁地说道:“正处级当副厂长,那是按部就班”。
“可现在我们要的不是按部就班,我们要的是开疆拓土!让他这个正处级的干部,去主持一个副局级单位的工作,这恰恰说明了我们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决心和魄力!”
“就这么定了!”李先生一锤定音,不给任何人反驳的机会,“大山啊,你回去之后,马上研究一下”。
“先任命李峰同志为五星陶瓷厂党委副书记、代厂长,全面主持陶瓷厂的生产、技术和改扩建工作”。
“至于现在的厂长,可以考虑给他挪个位置嘛,比如提半级到部里来,当个顾问,或者去其他单位,都可以。”
“至于名分上的事情,等他把这个‘全产业链自动化’的摊子铺开,干出成绩来了,再扶正,到时候,谁还敢有二话?”
一番话说得是雷厉风行,又合情合理,把所有的路都铺平了。
先用“代厂长”的名义把权力给到位,让他放开手脚去干,等干出了成绩,一切都水到渠成。这既解决了眼下的燃眉之急,又规避了程序上的巨大争议。
高明!实在是太高明了!
郑国维在一旁听得是心潮澎湃,看向李先生的眼神里,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崇敬。这就是高层领导的魄力与智慧,于不可能中创造可能,于困局中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他激动得脸都红了,仿佛已经看到李峰大展拳脚,带领着五星陶瓷厂,不,是带领着整个中国的陶瓷工业,冲向世界之巅的辉煌未来!
姜部长深吸了一口气,郑重地点了点头。
“是,李先生!我明白了!我回去之后,立刻召开党组会,落实您的指示!”
到了这一步,他心中再无半点疑虑,只剩下和郑国维一样的激动与期待。
有李先生的亲自点将和保驾护航,李峰这艘巨轮,终于要正式扬帆起航了!
……
从那间朴素却威严的办公室里出来,走在洒满阳光的走廊上,郑国维的脚步都有些发飘,感觉像是踩在云端。
直到被午后的风一吹,他才激灵灵地打了个寒颤,彻底清醒过来。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姜部长,发现老领导的脸上,同样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和感慨。
“部长,我……我到现在还跟做梦一样。”郑国维搓了搓手,激动地说道。
姜部长看了他一眼,笑着说:“你这个小郑啊,当初你把李峰提拔为干部的时候,能想到有今天吗?”
“想不到,打死我也想不到啊!”郑国维感慨万千,“我当时就觉得这年轻人是个人才,是块好钢,得放到最关键的地方去锤炼。可我哪能想到,他不是好钢,他……他根本就是一块纯金!不,比金子还珍贵!”
是啊,谁能想到呢?
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在短短的时间里,不仅彻底改变了一个工厂的技术面貌,现在,更是要亲手执掌这个庞大的企业,去实现一个足以改变国家产业格局的宏伟蓝图。
这已经不是传奇,而是神话了。
“走吧,”姜部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坚定有力,“回去之后,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尽快把李先生的指示落实下去,为李峰同志扫清一切障碍,让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大干一场!”
“是!部长!”郑国维用力地点了点头,眼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
一场决定中国陶瓷工业未来的风暴,已然拉开了序幕。
而风暴的中心,那个名叫李峰的年轻人,此刻对此还一无所知。(本章完)
郑国维心头猛地一跳,刚刚还因为得到肯定而火热的血液,一下子凉了半截。屈才了?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李先生觉得五星陶瓷厂这个池子太小,容不下李峰这条龙,要把他调到别的、更重要的岗位上去?
还是说李先生想让李峰离开轻工部?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郑国维的后背就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不行!绝对不行!
这个“全产业链自动化”的宏伟蓝图,就是李峰一手画出来的,从理论构架到技术细节,整个轻工业系统里,除了他,谁能玩得转?要是把他调走了,那这份报告岂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五星陶瓷厂的未来,整个国家陶瓷产业的未来,可都系于此人一身啊!
郑国维心里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在李先生面前,他这个小小的副司长,实在是没什么份量。
相比于他的惊慌失措,姜部长则要沉稳得多。他虽然同样心中巨震,但脸上却不动声色,只是那微微收紧的眉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他知道,李先生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意,绝不是随口说说。
他略微向前倾了倾身子,用一种极为恭敬又带着几分试探的语气,小心翼翼地问道:“李先生,那以您的意思……李峰同志,安排在什么岗位上比较合适?”
问出这句话,姜部长的心也悬了起来。
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李先生真的要调走李峰,他就算是豁出这张老脸,也得据理力争一番。
李先生没有立刻回答。
他伸出手指,在光滑的茶几上轻轻敲击着,发出“笃、笃、笃”的轻响。每一下,都像是敲在郑国维和姜部长的心坎上。
办公室里静得可怕,只剩下这富有节奏的敲击声和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郑国维甚至能听到自己“怦怦”的心跳。
过了足足有半分钟,李先生的敲击声停了下来。他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似乎是在润喉,也似乎是在给两人留出足够的缓冲时间。
然后,他抬起眼,目光如炬,扫过紧张的两人,一字一顿地说道:“这么大一个摊子,这么一个敢想敢干的计划,总得有个能拍板、能负责、能从头到尾把它干成的人来领头吧?”
姜部长和郑国维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
这话……是什么意思?
还没等他们想明白,李先生便掷地有声地给出了答案。
“依我看,这个五星陶瓷厂的一把手,就让他来干嘛!”
“轰!”
这句话,不亚于一道惊雷在两人耳边炸响!
郑国维整个人都懵了,他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溜圆,大脑一片空白,几乎无法思考。
让李峰……当五星陶瓷厂的一把手?
厂长?!
这……这怎么可能!李峰才二十一岁啊!一个二十一岁的厂长?还是五星陶瓷厂这种级别的重点企业?这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虽然自己有让李峰当陶瓷厂一把手的打算,但那也是几年后的事情,但现在的情况是李峰才二十一岁啊。
这完全脱离了自己的预计。
而此时的姜部长也被这个石破天惊的提议给震住了,他手中的茶杯都微微晃动了一下,茶水溅出了几滴。
他活了六十多年,在部里工作了这么久,见过破格提拔的,但从没见过这么破格的!
自己跟郑国维虽然有提拔李峰当五星陶瓷厂一把手的打算,但那也不是现在。
于是他这时候定了定神,强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连忙解释道:“李先生,您有所不知。李峰同志虽然能力出众,贡献卓著,我们部里也对他进行了破格提拔”。
“他现在已经是五星陶瓷厂的副厂长,享受的是正处级待遇了。”
他说这话的意思很明显。
第一,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李峰的价值,并且给予了重用和极高的待遇,正处级,这对于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史无前例了。
第二,五星陶瓷厂的厂长,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正处级干部,而且过一段时间后基本上会提拔为副厅”。
从正处到副厅,直接提拔成一把手,这在组织程序上,根本就说不通,阻力会非常非常大。
之前自己跟郑副司长想提拔李峰也是考虑到了这一层,所以才让李峰在副厂长这个岗位攒攒资历。
他以为自己这么一解释,李先生会明白其中的难度,或许会收回这个想法。
然而,李先生听完后,非但没有皱眉,反而笑了起来。
那笑容里,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豁达和不拘一格的魄力。
“正处级?”他笑着摆了摆手,“大山啊,我看你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
他指了指茶几上那份厚厚的报告。
“这份报告,你看懂了吗?这不仅仅是一个工厂的技改方案,这是一条我们国家工业化升级的全新道路!是我们要向全世界证明我们制度优越性的冲锋号!”
李先生的语气再次变得激昂起来,“要打赢这场仗,就需要一个既懂技术,又懂生产,还有着长远战略眼光的‘帅才’!你告诉我,除了这份报告中的李峰,整个五星陶瓷厂,不,整个轻工业部,你还能找出第二个这样的人吗?”
姜部长张了张嘴,哑口无言。
确实,找不出来。
别说第二个,就是有李峰一半能力的人,都找不出来。
李先生看着他,笑容更盛:“既然他是最合适的人,甚至是唯一的人选,那级别是个问题吗?程序是个问题吗?我看,都不是问题!”
他斩钉截铁地说道:“正处级当副厂长,那是按部就班”。
“可现在我们要的不是按部就班,我们要的是开疆拓土!让他这个正处级的干部,去主持一个副局级单位的工作,这恰恰说明了我们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决心和魄力!”
“就这么定了!”李先生一锤定音,不给任何人反驳的机会,“大山啊,你回去之后,马上研究一下”。
“先任命李峰同志为五星陶瓷厂党委副书记、代厂长,全面主持陶瓷厂的生产、技术和改扩建工作”。
“至于现在的厂长,可以考虑给他挪个位置嘛,比如提半级到部里来,当个顾问,或者去其他单位,都可以。”
“至于名分上的事情,等他把这个‘全产业链自动化’的摊子铺开,干出成绩来了,再扶正,到时候,谁还敢有二话?”
一番话说得是雷厉风行,又合情合理,把所有的路都铺平了。
先用“代厂长”的名义把权力给到位,让他放开手脚去干,等干出了成绩,一切都水到渠成。这既解决了眼下的燃眉之急,又规避了程序上的巨大争议。
高明!实在是太高明了!
郑国维在一旁听得是心潮澎湃,看向李先生的眼神里,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崇敬。这就是高层领导的魄力与智慧,于不可能中创造可能,于困局中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他激动得脸都红了,仿佛已经看到李峰大展拳脚,带领着五星陶瓷厂,不,是带领着整个中国的陶瓷工业,冲向世界之巅的辉煌未来!
姜部长深吸了一口气,郑重地点了点头。
“是,李先生!我明白了!我回去之后,立刻召开党组会,落实您的指示!”
到了这一步,他心中再无半点疑虑,只剩下和郑国维一样的激动与期待。
有李先生的亲自点将和保驾护航,李峰这艘巨轮,终于要正式扬帆起航了!
……
从那间朴素却威严的办公室里出来,走在洒满阳光的走廊上,郑国维的脚步都有些发飘,感觉像是踩在云端。
直到被午后的风一吹,他才激灵灵地打了个寒颤,彻底清醒过来。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姜部长,发现老领导的脸上,同样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和感慨。
“部长,我……我到现在还跟做梦一样。”郑国维搓了搓手,激动地说道。
姜部长看了他一眼,笑着说:“你这个小郑啊,当初你把李峰提拔为干部的时候,能想到有今天吗?”
“想不到,打死我也想不到啊!”郑国维感慨万千,“我当时就觉得这年轻人是个人才,是块好钢,得放到最关键的地方去锤炼。可我哪能想到,他不是好钢,他……他根本就是一块纯金!不,比金子还珍贵!”
是啊,谁能想到呢?
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在短短的时间里,不仅彻底改变了一个工厂的技术面貌,现在,更是要亲手执掌这个庞大的企业,去实现一个足以改变国家产业格局的宏伟蓝图。
这已经不是传奇,而是神话了。
“走吧,”姜部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坚定有力,“回去之后,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尽快把李先生的指示落实下去,为李峰同志扫清一切障碍,让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大干一场!”
“是!部长!”郑国维用力地点了点头,眼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
一场决定中国陶瓷工业未来的风暴,已然拉开了序幕。
而风暴的中心,那个名叫李峰的年轻人,此刻对此还一无所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