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165章 163.暗示
    时间转眼就滑进了十月。
    《陈汉生》的名字,在票房榜上依旧保持著倔强的存在感。
    即便排片量早已不如上映初期,每天的票房数字,依旧稳稳地在榜单上占据一席之地。
    直到最后一场放映落下帷幕,
    某影院经理盯著后台统计系统弹出的最终票房数字,指尖悬在屏幕上方迟迟没落下一一3.62
    亿。
    这个数字看得他愣了半响,嘴里反覆念叨著:“这哪是文艺片的体量啊——“
    圈內人早有共识,叶柯的片子从来不会让人失望,尤其是当他与李洋这对老搭档再次联手。
    如今国內影坛,能把奖项与票房玩到一起的,他们几乎是独一份。
    更难得的是,这份成绩单还诞生在文艺片这块向来冷清的领域。
    谁能忘了一年前《小偷家族》的盛况?
    2亿出头的票房收官时,业內已经惊得掉了一地眼镜,
    当时报纸头条还带著试探的语气发问:“文艺片的春天来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文艺片能突破五千万票房已是烧高香,“亿”这个单位,在从业者眼里简直是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
    而如今的《陈汉生》这3.62亿,硬生生把那层看不见的“天板”捅了个大洞,再一次刷新了所有人的认知。
    更让人昨舌的是它的票房曲线。
    上映首周就轻鬆破亿,第二周非但没像常规影片那样下跌,反而逆势上涨,到了第三周,依旧保持著日均千万的票房势头。
    有发行商在酒局上举著酒杯,对著满桌人感慨:“这哪是文艺片?论续航能力,比不少商业大片还能打!”
    他手里的观眾分析报表上写得明明白白:《陈汉生》的观眾中,35岁以上的占了六成,其中不少人在问卷里填著“本年度第一次进影院”。
    即便有叶柯这位刚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满贯影帝在,可这样的成绩也透著股不可思议的劲儿。
    叶柯自己看到最终票房时,也忍不住挑了挑眉。
    温情把列印好的报表“啪”地拍在他办公桌上,声音里的兴奋压都压不住:“3.62亿!比《小偷家族》足足多了一个亿!现在外面那帮投资人,揣著支票本快把公司门槛踏平了,就等你点头拍新片呢。”
    圈內人不傻,这两年总算慢慢回过味来港台演员並非什么万能的票房灵药。
    除了少数几位老牌戏骨还能扛得起票房大旗,这两年高价请来的年轻面孔,大多拍一部扑一部,赔得投资方欲哭无泪。
    叶柯的出现像一道惊雷,劈开了所有人的固有认知。
    原来內地演员也能撑起票房大梁。
    再加上今年夏季《疯狂的石头》那匹黑马横空出世,用几百万成本搏出几千万票房,更是让不少影视圈大佬悄悄改了主意。
    如今的叶柯,早已被视作最大的“票房锦鲤”,毕竟人家光靠文艺片就能轻鬆票房过亿,还一次比一次亮眼。
    『不论商业还是文艺,这些都不是藉口。
    叶柯靠在办公椅上,指尖转著笔笑了笑,“这也不是市场的问题,其实观眾很简单,他们就想看一些能看懂的电影,能戳中自己的电影。”
    前几年业內提起“文艺片”,脑子里就是“小眾、晦涩、赔钱”的固有標籤,发行商定票价时敢往死里压,排片率死死锁在10%以下,宣传海报都只敢贴在艺术影厅的椅角飞冕,仿佛生怕被更多观眾看到。
    而这两年叶柯的出现,带著《陈汉生》和先前的几部作品,凭著那股子“接地气”的情感共鸣,硬生生把文艺片的圈层给砸穿了,让更多普通人愿意走进影院,去看一部讲述身边故事的“文艺片”。
    也难怪资本像闻著血腥味的鯊鱼似的围上来。
    甚至有位开影视公司的煤老板,揣著一张七位数的支票直接找上门,拍著胸脯保证:“叶导,
    你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我们绝不瞎掺和创作!就一个小要求,女主角的人选,能不能让我们推荐一个?”
    叶柯泡了杯茶慢悠悠陪著聊,末了客客气气把人送出门,理由说得滴水不漏:“实在不好意思,新电影的剧本还在打磨,连故事框架都没定下来,实在没法考虑演员的事。”
    对於煤老板们的要求就是如此简单粗暴,当然给予的同样是如此直接。
    可惜,叶柯不是之前刚刚出道时,不然还真不会客气———
    转眼十月底,杭州的秋意裹著桂香气,黄龙体育中心门口的红毯。
    下午五点,当《陈汉生》剧组的商务车停在“百大道”入口时,围栏外的欢呼声已经连成了片。
    叶柯推开车门,他今天穿了件深灰色暗纹西装,袖口挽到小臂,没有丝毫明星的张扬。
    等待另一边李洋下车,两人才一同走上红毯。
    “叶柯!这边!”
    人群里有人举著“叶柯”的灯牌,声音嘶哑却格外用力。
    叶柯闻声转头,笑著朝那边挥了挥手,这个动作让欢呼声瞬间拔高了八度,连旁边正走红毯的梁永琪团队都忍不住侧目。
    不远处,寧昊正拽著《疯狂的石头》剧组的人快步往前走。
    郭滔和刘火华几人说说笑笑,不像走红毯,反倒是来凑热闹的。
    “叶柯!”
    寧昊隔著三米远喊了一声。
    叶柯抬眼时,正好对上他眼里的调侃,“待会儿可別光顾著鼓掌,也给咱石头投一票!”
    “放心,巴掌都给你们留著。”
    叶柯笑著朗声应道,目光扫过寧昊身后的这群人。
    这群靠几百万成本搏出几千万票房的“黑马”,如今脸上的兴奋都藏不住。
    走上红毯的那一刻,叶柯下意识放慢了脚步。
    他知道今天的镜头会格外多,不是因为他可能拿奖,而是因为他“不拿奖”。
    去年已经凭《小偷家族》包揽最佳男主和最佳导演。
    而今年组委会提前半个月让王劲松帮忙传话。
    大致意思是叶柯去年已经都拿过了,今年是不是该换了,当然保底还是有的,那就是李洋拿!
    思来想去,叶柯考虑了下,也不在意,毕竟李洋获奖也一样红毯尽头的採访区,记者们的问题爭先恐后,“叶柯老师,今年没提名最佳男主角,会不会觉得遗憾?”
    叶柯刚要开口,旁边突然传来宋家的声音:“確实有点遗憾了,毕竟今年叶柯的演技还是很棒的。”
    眾人转头,只见宋家穿著件酒红色丝绒长裙,正笑著朝这边走过来。她今年凭《好奇害死猫》
    提名最佳女配。
    其实她与叶柯前几年就认识了,之前叶柯拍新电影也去试戏,可惜都落选了。
    “宋家。”
    叶柯侧身让了半步,语气里带著自然的熟稔。
    “听说你把男主提名让了?”
    两人並肩一起走,已经离后面媒体记者有些远,宋家才轻轻挑眉询问,眼里的欣赏藏不住。
    都是圈內人,有些消息不用等到了现场才知道,
    而作为这几年风头正盛的叶柯,关注度自然不低,原本大家以为获得大满贯的他,今年的金鸡肯定是有所收穫。
    结果就是连提名也没有。
    但是想想也是,与其提名落败,倒不如直接不提名。
    这也是叶柯的想法,毕竟如今国內各种奖项,除了排排坐分果子,还有最为主要的是为红旋律让步。
    “不能这么说,是本来就该给更需要的人。”
    叶柯看向不远处的吴军团队,那位演《张思德》的演员正站在背景板前拍照,军装造型笔挺,
    满脸正气,“吴老师为了角色瘦了十五斤,这奖该他拿。”
    走进內场休息室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冯小缸正跟周星星討论《功夫》的特效细节,看见叶柯进来,远远朝他举了举杯;张果立刚结束主持彩排,领带松垮地掛在脖子上,笑著喊“小叶过来,给你介绍个朋友”。
    叶柯刚在沙发坐下,宋家就端著两杯咖啡走了过来。
    “什么时候给个机会,叶影帝,叶导!”
    她把咖啡递过来,眼里带著调侃,“我也想进步一下,毕竟大家都说跟你一起拍电影能进步。”
    “进步?那是大家一起进步的,希望有机会一起合作。”
    叶柯接过咖啡,“听说你去年演《好奇害死猫》,不是也把自己关在重庆的老巷子里待了一个月?”
    宋家被戳中旧事,笑出声来,
    她想起去年拍雨戏,自己穿著旗袍在泥水里滚了三天,被大伙笑成泥猫。
    “说真的,《陈汉生》我看了两遍,你在电影中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的形象,確实挺让人惊讶的。”
    宋家的声音低了些,“不管如何,我还是很期待与你合作。”
    握著咖啡杯的手指顿了顿,叶柯笑了下,知道她的暗示,其实这算是正常的了。
    毕竟如今想跟叶柯合作的明星,尤其是女星们,简直是趋之若势,不要太多人。
    当然,其中不乏有些抱著其它小心思。
    否则,之前他们也不会收到大尺度照片的详细资料晚上七点,颁奖典礼的聚光灯骤然亮起。
    黄健翔那標誌性的激昂语调穿透会场:“接下来要揭晓的是最佳导演提名!”
    叶柯下意识挺直了背脊,目光落在大屏幕上。
    那是李洋蹲在片场的泥地里,正给群演说戏,手势快速比划,那是在拍雨戏的片段。
    “最佳导演一一李洋,《陈汉生》!”
    听到名字的第一时间,叶柯几乎是快速起身鼓掌。
    李洋坐在旁边,先是猛地瞪大眼,嘴角张了张像要说什么,隨即被巨大的惊喜砸得有些发懵。
    他是真不知道到这份“保底”来得如此实在。
    关键是,叶柯也没告诉他啊!
    几秒后反应过来,他一把抱住叶柯。
    “赶紧上去吧。”
    叶柯拍著他的背笑,“再磨蹭奖都要被收回去了。”
    李洋著奖盃站在台上时,手指还在抖,聚光灯照得他眼眶发亮:“这奖该分叶柯一半——,
    我们从最早的《盲井》到《入师》一直合作,甚至就连《小偷家族》我都被拉去做了几天的壮丁。
    现在《陈汉生》能站在这儿,全靠他在后面推著我往前走—“
    李洋絮絮叻叨数著两人合作的过往。
    台下叶柯始终笑著鼓掌,镜头扫过时,正撞见他眼里的光,不是羡慕,是纯粹的为朋友开心。
    台下的宋家轻轻碰了碰身边的胡君,下巴朝叶柯的方向扬了扬:“你看他站在那儿,没拿奖却比谁都扎眼。这气度,真不是装出来的。”
    胡君点点头,也在鼓掌,毕竟他们也合作过。
    接下来的最佳男主角颁奖,会场突然静了大半。
    当吴军穿著笔挺的军装走上台,声音沉稳地说“张思德同志教会我们什么是奉献”时。
    叶柯的掌声依旧。
    他知道这位前辈为了贴近角色,在陕北窑洞里住了半年,每天跟著老乡学纺线、挑水,瘦得颧骨都突了出来,开机时连导演都没认出他。
    只能说这样的演员,值得获得全场的掌声!
    “叶柯这心態是真稳。”
    后排传来低低的议论声,“去年拿双奖时没见他飘,今年全程陪跑,脸上也没半点不自在。”
    不少人原本揣著“叶柯今年必拿奖”的心思,没承想他是真来“看热闹”的。
    连座位上的坐姿都始终鬆快,不像其他人那样绷紧了神经。
    颁奖礼过半,倪萍和张果立走上台,启动了给全国放映员捐赠羽绒服的环节。
    聚光灯暗下来,大屏幕上开始播放放映员在偏远影院调试机器的画面,有的在雪山脚下守著只有一个放映厅的影院,有的踩著泥泞小路去送拷贝·
    这是特意安排的温情环节,
    由倪萍、张果立代表电影界向全国放映员捐赠2000件羽绒服第二天的报纸摊前,最惹眼的不是获奖名单。
    《杭州日报》头版用“无冕之王”做標题,配著叶柯和李洋走红毯的合影,照片里两人並肩走著,叶柯正侧头听李洋说话。
    《电影周刊》的评论版写著:“当一个演员开始在意角色是否被观眾记住,而非奖盃是否被举起,他就已经贏了这场博弈。”
    连向来爱扒八卦的娱乐版,都登了李洋领奖时叶柯在台下鼓掌的照片,配文是“最好的伙伴,
    是你上台时,我在台下为你鼓掌”。
    叶柯看到这些报导时,正坐在去机场的车里。
    李洋翻著报纸突然笑出声,用骼膊肘碰了碰他:“你看这条一一『叶柯今天没拿奖,却让我觉得他跟拿奖一样”。
    合著我们这些领奖的,全成了你陪衬?这全场焦点的位置,你坐得倒是稳。”
    叶柯刚要说话,手机震了震,是宋家发来的消息:“回首都了?有空聚聚,请你吃胡同里的涮肉,就当—·提前庆祝咱们的合作?”
    叶柯指尖在屏幕上敲了个“隨时”
    抬头时正好对上李洋促狭的目光:“聊什么呢?笑得跟偷了似的。”
    “没什么。”
    叶柯收起手机,看著窗外掠过的街景笑,“在想下一部戏,该拍什么“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天灾信使

听日

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

乐事薯片黄瓜味

那年华娱

做梦的木头

青山

会说话的肘子

从救下同学妈妈开始混富婆圈

李知漫

正义利剑

佚名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