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不忠嘞
第294章 不忠嘞
无论古今,绝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熟练工,从本质上来说,这些工作並不需要什么天赋。
有些世家子弟最喜欢宣扬自己的出身和血脉,其实也就是在炫耀自己的“尊贵”和“独特”,
他们喜欢强调自家对王朝的忠诚不可或缺,但古有三家分晋,后有司马篡曹。
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当然,家族的行为不能上升到个人,在时代的大势面前,只有极少的人会做出家族以外的选择。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武安一直在对当下社会的各种制度和关係进行考察和推测,反覆確定自己的计划,最后,做出了明確的对比结果。
世家大族消亡衰败之后,大量的小地主阶级会迅速崛起,其中也包括寒门和崛起的平民子弟。
或许会有人觉得后者的忠心无法考量,利益也不会跟王朝捆绑在一起,但这样做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大加快了知识的流通。
依靠血脉和利益维繫的古代王朝,本质上就和这种用人唯贤的制度相衝突,而武安要做的,不是在这种畸形的社会框架里打补丁,而是要在后面狠推一把。
跟以前一样,武安只能点出较为正確的方向,在儘可能发展生產力的同时,稍微推动一点点思想。
想要让国家前进,要么靠技术,要么靠制度,武安心里没有明確的底。
可至少他肯定不会让唐人去钻研八股文。
虽然天后一直喜欢重复那些语里的“圣母临凡”或是“圣母济世”,这种瞎话说多了,连她自己都开始信以为真。
但......改革二字,若是只改不革,到头来,必然是一场空。
革什么?
革你的天命。
一支支军队开始入驻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长安城的百姓们做好了准备,甚至开始猜测又是哪一家贵人要被赶出京城了,但是在他们的注视下,军队却保持了极大的克制。
那些杀气腾腾的將土,只是封锁了部分坊、市,並没有大张旗鼓的抓人。
甚至有可能这条街被封锁了,但隔壁相邻的另一条街上还有很多人在做生意。
那些王侯將相,此刻都在感受著无比的煎熬,犹如看到一柄悬在自己脑门上的剑,有可能在任何时候忽然落下。
马蹄,在此刻踏上了天街,如同在无数人心里砸下了一块巨石,溅起千重浪。
“陛下,难道是故意自己“嚇』自己?”
刘仁轨不是很能接受皇帝为了装可怜居然捅了自个一下这种事情。
听上去有点过分窝囊了。
而且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问题,皇帝捅他自己,究竟是为什么?
如果是不堪受辱愤而自尽的话,那他应该认认真真的捅死自己,不留遗憾。
你还活著,是还有什么留恋吗?
算来算去,刘仁轨能想到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这是在给武安递刀子。
你说谁是刺客都行,反正,朕都可以慢慢“回忆”起来,然后帮你指证。
相应的,你也要帮朕拿回一点东西来。
这个借力打力的小心思其实是很有用的,如果武安不姓武,那他肯定会接下皇帝的这道隔空组队邀请。
可反过来,武安一旦把皇帝的这个意图通告给其他人,或者是让他们回过味来,那么朝堂上那股子残余的保皇党,都不会再死命保著这个狗皇帝。
“天家的顏面,不可失。”
“刘公一直口口声声说著自己在给大唐刮骨疗毒,怎么到这儿又开始讲究天家和血脉了?”
“你不懂。”
刘仁轨缓缓道:“老夫当年在隋末的时候,曾以为天下无圣人,但是看到太宗皇帝的时候,我看到了圣人。”
“太宗皇帝早已崩殆,他的后人但凡有一两个能比得上他一半,朝中怎么会有这么多乱臣贼子,国家边关又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作乱的蛮夷。”
“老夫现在忽然觉得,大家一起过太平日子也不错,富贵就在眼前,睡手可得,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若是进一步,谁知道前面是深渊还是天堂?
“那么,刘公是觉得大唐的所有制度,都真的已经无需变革极致完美了?
你觉得,大唐真的可以万世一系,李家的人,就一直能做皇帝了?”
“可是,就算是听你说的,大唐难道就真的能...
,
“我做出的保证,全都已经做到了。”武安认真地回答道。
他的很多政令虽然是拾前人牙慧,但也都在当下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要不然,他只是替天后敛財的话,大可以用一些横徵暴敛但在当下没有太多后遗症的法子。
既可以保当世一个贤名,文能和后世的骂名脱离关係。
朱雀门,已经就在前头,城门轮廓如同巨兽张开的血盆大口,军队在沉默中前进,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即將干什么,但他们所有人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只需要遵从清河郡王的王令。
“你是在借著战胜之后的好处,临时堵住了大部分人的嘴。”
刘仁轨突兀的问道:
“突厥势微,吐蕃覆灭,新罗亡国,天下四方之內,三代人能打的仗都已经在这一代打完了,
你如果想往更远的地方打,最终必然是白忙活一场。
所以,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安排其他人的嘴?”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这是司马迁写的一句话。”
天后看著躺在榻上的少帝,脸上露出了一丝回忆时的笑容,母子之间难得出现了温馨的一幕。
“当初家族若是能善待母亲和我姊妹数人,或许,我也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怨恨,甚至是做出今日这种事情,我也许只会像是史书上那些无知妇人一样,遇到事只会哭哭啼啼,然后等著被其他人安排生死。”
少帝没有说话,脸上讥讽的笑容愈发明显。
是啊,你不被別人安排生死,但你已经开始安排別人的命了。
少帝还是英王的时候,他的正妃因为遭到其母牵连,被天后嫉恨,隨即召入宫中,对外说是忧虑而死。
但少帝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妻子,就是被自己的母亲给下令杀了!
你说我这个儿子不孝顺,那你这个做母亲的,又几时有过仁慈?
“母亲,若是想做什么,就直说吧。”
少帝终於开口了,他觉得心口处的伤,正在越来越痛。
他也不觉得自己做的那些事情是对的,
自己应该孝顺母亲,让她开心,让她不要再遭受到早年的那些苦楚。
虽然母子关係已经血腥到了这个地步,母亲或许一开始就可以选择不喜欢儿子,但儿子从一生下来,就必然会依恋崇拜母亲。
天后凝视著他,几次欲言又止。
最后,她缓了缓语气,温柔道:
“本宫想当一回皇帝,我儿以为可乎?”
无论古今,绝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熟练工,从本质上来说,这些工作並不需要什么天赋。
有些世家子弟最喜欢宣扬自己的出身和血脉,其实也就是在炫耀自己的“尊贵”和“独特”,
他们喜欢强调自家对王朝的忠诚不可或缺,但古有三家分晋,后有司马篡曹。
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当然,家族的行为不能上升到个人,在时代的大势面前,只有极少的人会做出家族以外的选择。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武安一直在对当下社会的各种制度和关係进行考察和推测,反覆確定自己的计划,最后,做出了明確的对比结果。
世家大族消亡衰败之后,大量的小地主阶级会迅速崛起,其中也包括寒门和崛起的平民子弟。
或许会有人觉得后者的忠心无法考量,利益也不会跟王朝捆绑在一起,但这样做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大加快了知识的流通。
依靠血脉和利益维繫的古代王朝,本质上就和这种用人唯贤的制度相衝突,而武安要做的,不是在这种畸形的社会框架里打补丁,而是要在后面狠推一把。
跟以前一样,武安只能点出较为正確的方向,在儘可能发展生產力的同时,稍微推动一点点思想。
想要让国家前进,要么靠技术,要么靠制度,武安心里没有明確的底。
可至少他肯定不会让唐人去钻研八股文。
虽然天后一直喜欢重复那些语里的“圣母临凡”或是“圣母济世”,这种瞎话说多了,连她自己都开始信以为真。
但......改革二字,若是只改不革,到头来,必然是一场空。
革什么?
革你的天命。
一支支军队开始入驻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长安城的百姓们做好了准备,甚至开始猜测又是哪一家贵人要被赶出京城了,但是在他们的注视下,军队却保持了极大的克制。
那些杀气腾腾的將土,只是封锁了部分坊、市,並没有大张旗鼓的抓人。
甚至有可能这条街被封锁了,但隔壁相邻的另一条街上还有很多人在做生意。
那些王侯將相,此刻都在感受著无比的煎熬,犹如看到一柄悬在自己脑门上的剑,有可能在任何时候忽然落下。
马蹄,在此刻踏上了天街,如同在无数人心里砸下了一块巨石,溅起千重浪。
“陛下,难道是故意自己“嚇』自己?”
刘仁轨不是很能接受皇帝为了装可怜居然捅了自个一下这种事情。
听上去有点过分窝囊了。
而且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问题,皇帝捅他自己,究竟是为什么?
如果是不堪受辱愤而自尽的话,那他应该认认真真的捅死自己,不留遗憾。
你还活著,是还有什么留恋吗?
算来算去,刘仁轨能想到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这是在给武安递刀子。
你说谁是刺客都行,反正,朕都可以慢慢“回忆”起来,然后帮你指证。
相应的,你也要帮朕拿回一点东西来。
这个借力打力的小心思其实是很有用的,如果武安不姓武,那他肯定会接下皇帝的这道隔空组队邀请。
可反过来,武安一旦把皇帝的这个意图通告给其他人,或者是让他们回过味来,那么朝堂上那股子残余的保皇党,都不会再死命保著这个狗皇帝。
“天家的顏面,不可失。”
“刘公一直口口声声说著自己在给大唐刮骨疗毒,怎么到这儿又开始讲究天家和血脉了?”
“你不懂。”
刘仁轨缓缓道:“老夫当年在隋末的时候,曾以为天下无圣人,但是看到太宗皇帝的时候,我看到了圣人。”
“太宗皇帝早已崩殆,他的后人但凡有一两个能比得上他一半,朝中怎么会有这么多乱臣贼子,国家边关又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作乱的蛮夷。”
“老夫现在忽然觉得,大家一起过太平日子也不错,富贵就在眼前,睡手可得,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若是进一步,谁知道前面是深渊还是天堂?
“那么,刘公是觉得大唐的所有制度,都真的已经无需变革极致完美了?
你觉得,大唐真的可以万世一系,李家的人,就一直能做皇帝了?”
“可是,就算是听你说的,大唐难道就真的能...
,
“我做出的保证,全都已经做到了。”武安认真地回答道。
他的很多政令虽然是拾前人牙慧,但也都在当下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要不然,他只是替天后敛財的话,大可以用一些横徵暴敛但在当下没有太多后遗症的法子。
既可以保当世一个贤名,文能和后世的骂名脱离关係。
朱雀门,已经就在前头,城门轮廓如同巨兽张开的血盆大口,军队在沉默中前进,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即將干什么,但他们所有人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只需要遵从清河郡王的王令。
“你是在借著战胜之后的好处,临时堵住了大部分人的嘴。”
刘仁轨突兀的问道:
“突厥势微,吐蕃覆灭,新罗亡国,天下四方之內,三代人能打的仗都已经在这一代打完了,
你如果想往更远的地方打,最终必然是白忙活一场。
所以,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安排其他人的嘴?”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这是司马迁写的一句话。”
天后看著躺在榻上的少帝,脸上露出了一丝回忆时的笑容,母子之间难得出现了温馨的一幕。
“当初家族若是能善待母亲和我姊妹数人,或许,我也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怨恨,甚至是做出今日这种事情,我也许只会像是史书上那些无知妇人一样,遇到事只会哭哭啼啼,然后等著被其他人安排生死。”
少帝没有说话,脸上讥讽的笑容愈发明显。
是啊,你不被別人安排生死,但你已经开始安排別人的命了。
少帝还是英王的时候,他的正妃因为遭到其母牵连,被天后嫉恨,隨即召入宫中,对外说是忧虑而死。
但少帝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妻子,就是被自己的母亲给下令杀了!
你说我这个儿子不孝顺,那你这个做母亲的,又几时有过仁慈?
“母亲,若是想做什么,就直说吧。”
少帝终於开口了,他觉得心口处的伤,正在越来越痛。
他也不觉得自己做的那些事情是对的,
自己应该孝顺母亲,让她开心,让她不要再遭受到早年的那些苦楚。
虽然母子关係已经血腥到了这个地步,母亲或许一开始就可以选择不喜欢儿子,但儿子从一生下来,就必然会依恋崇拜母亲。
天后凝视著他,几次欲言又止。
最后,她缓了缓语气,温柔道:
“本宫想当一回皇帝,我儿以为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