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神龟虽寿
第301章 神龟虽寿
“我今晚去你那儿,我要吃牛肉。”
“好。”
太平公主又像是树袋熊一样抱了上来,似乎根本不顾还有外人在场,武安能清楚她心里的那些心思,坦然搂住了她,然后对面前的人们歉然一笑。
“陈郎明日可来將军府上,本王有话与你说,宋广平等人也会来,让他们带你进来。”
“另外,薛公子。”
武安看著薛绍,缓缓道:“我与薛家不少人也算相识,择日我会亲自登门拜访。”
薛绍立刻低下身段再度施礼,等他抬起头的时候,人已经走了。
他笑著看向旁边的陈子昂:
“去平康坊,我答应了你的。”
“不,我明日得去將军府,不知道会有什么话说,但我今晚得准备一下,我得失陪了。”
陈子昂喜欢平康坊里的姑娘们,但他还是更喜欢一点自己的前程。
薛绍没有生气,而是道:“看来我今晚得一人享用两个了。”
“嗯,玩的开心点。”
羽林军走了过来,开始带他们离开,等站在宫门外之后,薛绍才后知后觉道:“大王好像没问我们刺杀案的事。”
“刺杀,究竟是怎么回事?”
武安把一杯清茶放在陈子昂面前,后者马上很是惊又很感动的握住了茶杯,甚至都顾不上烫手。
大人物,总是有点不一样的小爱好,这位清河郡王明面上的嗜好,就是喜欢这种什么都不添加的热茶水,京中不少人以能喝到一杯清河郡王的清茶为荣。
至於说太学里面的一些人,私底下则是嘲讽不过是匹夫出身,装什么清流呢?
陈子昂回答道:“昨日发现了行凶者的衣料,以及行凶者想要毁掉的一些证据,刑部和金吾卫追查到了梁郡公李孝逸的府上某个管事,在我们到的时候,就发现他已经淹死在了后宅的水井里。”
李孝逸?
武安摩挚著茶杯,平静道:“然后呢?”
“下官昨夜带著刑部的人连夜追查,发现应该是栽赃,这个管事是约莫两个月前来到梁郡公府上的,旁人招供说,此人走的是吏部侍郎韦玄贞的路子。”
韦玄贞,韦贵妃的父亲?
武安呵呵一笑:“不是他。”
“韦玄贞本就是幸进之辈,陡然得到高官,外人改头换面投靠到他家底下做事,不难......继续查吧,但这件事你能注意到是诬告,属实不易,我过会儿给刑部写个条子,你直接升到一司主事。”
迎著陈子昂的目光,武安补充道:“不用拒绝,这件案子关係很大,宫內也在注意,你的官职太低反而不方便做事。”
“多谢大王照顾下官。”
陈子昂从心底觉得庆幸一一自己昨晚没有跟著那位河东薛氏的世家子去平康坊玩女人,而是在告別之后就立刻去刑部喊了人手,请了文书,连夜加班加点,才有了今早匯报的这几句话。
轻飘飘的几十个字里面,浓缩的是刑部数十名官吏差役一整夜的辛苦。
但,值了。
他看到武安似乎是有些沉吟不决,於是壮著胆子问道:“大王......是否还有不解?”
“嗯,是有点,不过不重要。”
武安几乎是很快就推断出来,这点藏头露尾的线索明显是有人想要借自己之手对韦玄贞动刀,
重点在於那个管事到韦玄贞手底下之前,究竟来自於哪里。
对方是想玩一石多鸟,因为不仅是李孝逸又或者是韦玄贞,另外还有那些被毁掉的案卷,应该都记录了一些重要讯息。
武安不是很反感这种云里雾里的感觉,相反,他非常欢迎有人敢和自己比操作。
在陈子昂的注视下,清河郡王隨意撕了一张纸,然后提笔润了一下墨汁,开始在那张纸上写字字跡很端正,带著些许隨性,不过很符合清河郡王的性格。
陈子昂不知道的是,这位清河郡王在刚来长安的时候,写的还是一手经典狗爬体。
“带著这张纸条去狄府。”
“大王说的是哪个狄府?”
“宰相狄仁杰。”
武安顿了顿,道:“另外,从今日开始,金吾卫出二百人,跟隨保护狄仁杰和你,直到此案结束。”
陈子昂离开了,站在將军府的门外,他还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有人笑,就有人哭。
刺杀这种事情上不得台面,而且追查起来会非常麻烦,不过最近还有更大的波澜等著掀起,使得朝堂诸公们一时间无所適从。
一场早朝之后,
不少人在散朝回到家里沉默了半天,很快,接下来半天,各家的车马和信使都开始频繁走动起来,如同闻到蜜气味的蚂蚁们。
武安说废帝,那也就是当著自家这些手下们面前说说,而天后在早朝当著所有人的面简述了一下皇帝的品行之恶劣,难以担当大任,然后清河郡王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同意。
隨即,朝堂上的几位宰相,也先后开口附议,有些人沉默不语,比如说刘仁轨和裴行俭,裴行俭则是时不时看向武安,似乎在琢磨著什么。
大人物们的意见已经有了倾斜,底下的人立刻开始拿屁股决定自己的位置,直接跟票。
大势已定。
西內苑的含光殿里,
相王终於看到了少帝,不过前者没看到想要的愤怒或是失落的表情,从自己这位三兄的脸上,
他只看到了释然和轻鬆。
“祖宗传下来的江山社稷,比不上一个女人?”
“这不是女人不女人的问题。”
少帝回答道:
“我本来就做不惯皇帝,这种事情,让二兄来其实更好,不过他已经死了,我也爭取不到更好的局面。”
“可是.....
少帝抬起手,揉了揉弟弟的脑袋,打断了他的话头。
“有些时候过於冒进反而没有好处,我们的母亲,不也是在感业寺里苦熬了几年才又回到后宫里的嘛。
所以,等著吧。”
“那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相王追问道。
少帝想了一会儿,苦笑道:“好在,我们这做儿子的比母亲年轻个几十岁,熬过她,我们就稳了。”
只能...熬么?
“不过,你也不用太过担心。”
少帝轻声道:
“吐蕃和新罗灭的太快了,这是武子镇的功劳,也是他的死局,朝廷这种地方向来是茶凉的比人走的快,百官吃著他的用著他的,心里却不记著他的好,哪怕母后......其实也是一样的。
如今大唐周围的国家都已经灭了,武子镇上哪儿再去找一个小国餵饱朝廷?
所以说,我们再熬过这几年,武子镇就要死了。”
“我今晚去你那儿,我要吃牛肉。”
“好。”
太平公主又像是树袋熊一样抱了上来,似乎根本不顾还有外人在场,武安能清楚她心里的那些心思,坦然搂住了她,然后对面前的人们歉然一笑。
“陈郎明日可来將军府上,本王有话与你说,宋广平等人也会来,让他们带你进来。”
“另外,薛公子。”
武安看著薛绍,缓缓道:“我与薛家不少人也算相识,择日我会亲自登门拜访。”
薛绍立刻低下身段再度施礼,等他抬起头的时候,人已经走了。
他笑著看向旁边的陈子昂:
“去平康坊,我答应了你的。”
“不,我明日得去將军府,不知道会有什么话说,但我今晚得准备一下,我得失陪了。”
陈子昂喜欢平康坊里的姑娘们,但他还是更喜欢一点自己的前程。
薛绍没有生气,而是道:“看来我今晚得一人享用两个了。”
“嗯,玩的开心点。”
羽林军走了过来,开始带他们离开,等站在宫门外之后,薛绍才后知后觉道:“大王好像没问我们刺杀案的事。”
“刺杀,究竟是怎么回事?”
武安把一杯清茶放在陈子昂面前,后者马上很是惊又很感动的握住了茶杯,甚至都顾不上烫手。
大人物,总是有点不一样的小爱好,这位清河郡王明面上的嗜好,就是喜欢这种什么都不添加的热茶水,京中不少人以能喝到一杯清河郡王的清茶为荣。
至於说太学里面的一些人,私底下则是嘲讽不过是匹夫出身,装什么清流呢?
陈子昂回答道:“昨日发现了行凶者的衣料,以及行凶者想要毁掉的一些证据,刑部和金吾卫追查到了梁郡公李孝逸的府上某个管事,在我们到的时候,就发现他已经淹死在了后宅的水井里。”
李孝逸?
武安摩挚著茶杯,平静道:“然后呢?”
“下官昨夜带著刑部的人连夜追查,发现应该是栽赃,这个管事是约莫两个月前来到梁郡公府上的,旁人招供说,此人走的是吏部侍郎韦玄贞的路子。”
韦玄贞,韦贵妃的父亲?
武安呵呵一笑:“不是他。”
“韦玄贞本就是幸进之辈,陡然得到高官,外人改头换面投靠到他家底下做事,不难......继续查吧,但这件事你能注意到是诬告,属实不易,我过会儿给刑部写个条子,你直接升到一司主事。”
迎著陈子昂的目光,武安补充道:“不用拒绝,这件案子关係很大,宫內也在注意,你的官职太低反而不方便做事。”
“多谢大王照顾下官。”
陈子昂从心底觉得庆幸一一自己昨晚没有跟著那位河东薛氏的世家子去平康坊玩女人,而是在告別之后就立刻去刑部喊了人手,请了文书,连夜加班加点,才有了今早匯报的这几句话。
轻飘飘的几十个字里面,浓缩的是刑部数十名官吏差役一整夜的辛苦。
但,值了。
他看到武安似乎是有些沉吟不决,於是壮著胆子问道:“大王......是否还有不解?”
“嗯,是有点,不过不重要。”
武安几乎是很快就推断出来,这点藏头露尾的线索明显是有人想要借自己之手对韦玄贞动刀,
重点在於那个管事到韦玄贞手底下之前,究竟来自於哪里。
对方是想玩一石多鸟,因为不仅是李孝逸又或者是韦玄贞,另外还有那些被毁掉的案卷,应该都记录了一些重要讯息。
武安不是很反感这种云里雾里的感觉,相反,他非常欢迎有人敢和自己比操作。
在陈子昂的注视下,清河郡王隨意撕了一张纸,然后提笔润了一下墨汁,开始在那张纸上写字字跡很端正,带著些许隨性,不过很符合清河郡王的性格。
陈子昂不知道的是,这位清河郡王在刚来长安的时候,写的还是一手经典狗爬体。
“带著这张纸条去狄府。”
“大王说的是哪个狄府?”
“宰相狄仁杰。”
武安顿了顿,道:“另外,从今日开始,金吾卫出二百人,跟隨保护狄仁杰和你,直到此案结束。”
陈子昂离开了,站在將军府的门外,他还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有人笑,就有人哭。
刺杀这种事情上不得台面,而且追查起来会非常麻烦,不过最近还有更大的波澜等著掀起,使得朝堂诸公们一时间无所適从。
一场早朝之后,
不少人在散朝回到家里沉默了半天,很快,接下来半天,各家的车马和信使都开始频繁走动起来,如同闻到蜜气味的蚂蚁们。
武安说废帝,那也就是当著自家这些手下们面前说说,而天后在早朝当著所有人的面简述了一下皇帝的品行之恶劣,难以担当大任,然后清河郡王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同意。
隨即,朝堂上的几位宰相,也先后开口附议,有些人沉默不语,比如说刘仁轨和裴行俭,裴行俭则是时不时看向武安,似乎在琢磨著什么。
大人物们的意见已经有了倾斜,底下的人立刻开始拿屁股决定自己的位置,直接跟票。
大势已定。
西內苑的含光殿里,
相王终於看到了少帝,不过前者没看到想要的愤怒或是失落的表情,从自己这位三兄的脸上,
他只看到了释然和轻鬆。
“祖宗传下来的江山社稷,比不上一个女人?”
“这不是女人不女人的问题。”
少帝回答道:
“我本来就做不惯皇帝,这种事情,让二兄来其实更好,不过他已经死了,我也爭取不到更好的局面。”
“可是.....
少帝抬起手,揉了揉弟弟的脑袋,打断了他的话头。
“有些时候过於冒进反而没有好处,我们的母亲,不也是在感业寺里苦熬了几年才又回到后宫里的嘛。
所以,等著吧。”
“那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相王追问道。
少帝想了一会儿,苦笑道:“好在,我们这做儿子的比母亲年轻个几十岁,熬过她,我们就稳了。”
只能...熬么?
“不过,你也不用太过担心。”
少帝轻声道:
“吐蕃和新罗灭的太快了,这是武子镇的功劳,也是他的死局,朝廷这种地方向来是茶凉的比人走的快,百官吃著他的用著他的,心里却不记著他的好,哪怕母后......其实也是一样的。
如今大唐周围的国家都已经灭了,武子镇上哪儿再去找一个小国餵饱朝廷?
所以说,我们再熬过这几年,武子镇就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