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永镇扶桑!回归汴梁!
第200章 永镇扶桑!回归汴梁!
看著高踞上方、沐浴在初晨微光中的徐澜,再回想那日天崩地裂的降临景象。
自然而然的,一个念头在他们心中疯狂滋生、扎根、生长,最终吞噬了过往所有的信仰。
为首的老神官,白髮苍苍,身体轻轻颤抖著。
只见他猛地抬起头,不顾仪態,用尽全身力气,嘶声高喊,声音苍老却格外坚定:
“天照隱辉!神明临世!”
“此乃八百万神明指引!扶桑真神显圣!”
“凡日月所照,扶桑之地,皆为真君神域!”
他身旁的僧侣亦双手合十,诵念佛號的声音都变了调:
“阿弥陀佛!佛亦有言,神明乃大威德明王降世,护佑扶桑!”
“当奉神明大人为无上主尊!”
他们的呼喊,一圈圈的掀起波澜。
“拜见吾神!”
无数声音匯聚成狂热的洪流。
贵族、武士,乃至一些被允许远远观望的平民,都朝著徐澜所在的方向叩拜。
倭人向来欺软怕硬,而徐澜的强大,也在他们心中彻底化作方碑,值得深深仰望。
相比起那只存在於口口相传的扶桑传统神话,徐澜踏碎大地、抹杀叛逆的真实神威面前,显然更为真实。
从此,扶桑的“现世人神”,有了唯一的名讳一一徐澜。
徐澜缓缓收回目光。
如今,扶桑的混乱已被碾平,旧的信仰核心崩塌,取而代之的,则是新的神权体系。
从此,他的威名,將化作铁律,鐫刻於这片土地的魂灵深处。
其威如狱,其名如渊,统御八百万神明之土。
目標,已然达成。
徐澜轻轻起身。
玄色大擎在动作间垂落下去,露出內里一尘不染的银白袍服。
少年动作极为隨意,却牵动著下方每一道目光。
所有叩拜的头颅瞬间压得更低,呼吸都为之一室。
源为义脊椎僵硬,只觉一股无形的寒意锁住了全身。
徐澜並未再看任何人。
他深邃的眼眸越过匍匐的人群,掠过整座平安京,投向远方天际。
那里,铅灰色的云层被初升的日轮撕开一道缝隙。
一缕散发著柔和辉芒的淡淡金光刺破云霄,落在他平静的侧脸。
扶桑,已在他囊中。
过多停留,並无意义。
下一瞬!
徐澜足尖在地面轻轻一点。
动作轻描淡写,可隨之而来的,却是一道震耳欲聋的炸响。
轰一一!!!
狂暴的气浪顿时以他足尖为中心轰然炸开!
石座周围冻结的泥土与残雪被狼狼掀起!
遮天蔽日的烟尘化作怒龙,裹挟著碎石木屑冲天而起!
原地,只留下一圈圈剧烈扩散的、蛛网般的裂痕!
而徐澜的踪影则已彻底消失,甚至连残影都看不到!
“啊!!”
下方跪伏的平忠正被气浪余波掀得一个翘超,狼狐地以手撑地才稳住身形。
他下意识惊骇抬头。
却见一道白色身影,如同撕裂晨雾的闪电,以超越目力极限的速度,直刺苍穹!
一一!
尖锐到刺穿耳膜的厉啸骤然炸响!
空气被蛮横撕裂、压缩、排开,形成肉眼可见的扭曲波纹!
那身影快得只在视网膜上留下一道灼目的白痕!
眨眼间,已化作天际一个微不可察的小点。
全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山呼海啸的吶喊、虔诚的叩拜,都好似被按下了快捷键,在这一刻僵住。
无数道目光凝固在空中,追隨著那迅速缩小的白点而去。
眾人脸上的狂热尚未褪去,便被一种更深的茫然与震撼取代。
源为义保持著以头抢地的姿势,脖颈渐渐僵硬地仰著。
他布满血丝的眼球,死死盯著那空无一物的天空。
烟尘缓缓沉降,落在他沾满泥污的脸上。
哗!
忽的,一个年轻的贵族武士,手中的长刀“眶当”一声掉落在地面上。
长刀坠地的声响在死寂中格外刺耳。
接著,好似推倒了第一块骨牌,“眶当”、“噗通”之声此起彼伏。
武器脱手,身体瘫软。
眾人愣在原地,呆呆地望著徐澜消失的天空。
天穹之上,只余下几片被劲风绞碎的残云,在晨光中缓缓飘散。
人群边缘。
老神官双眼死死盯著天空,他枯瘦的手剧烈颤抖著,猛地伸向腰间。
味啦!
他竟用颤抖的手指,撕下自己净衣的一角!
隨后,他咬破指尖,鲜血涌出,在惨白的布片上豌。
老神官用尽全身力气,以血为墨,在布片上写下扭曲的扶桑文字:
“神明临世,踏天归於神土!”
写罢,他如同完成最后的献祭,將那血布高高举起,朝看天空消失的方向,喉咙滚动,唱起了悠然的神曲。
鲜血顺著他的手腕流淌,滴落在身下的地面,晕开一小片深红。
远方由平民组成的人群当中,抱著婴孩的妇人终於鬆开了捂住孩子的手。
孩子得以喘息,小脸恋得通红,却並未大哭。
只是睁著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望著母亲,又望向天空。
妇人瘫坐在地,嘴巴微张,仿佛魂魄也隨著那道白影,一同飞向了不可知的高天。
源为义缓缓直起僵硬的脊背。
他布满风霜的脸上,沾著尘土与冷汗。
“非人哉!”他在心里暗暗长嘆。
平忠正也挣扎著爬起,紧隨其后,以额头重重叩地:
“北陆平氏,永世感念神明!神明之威,永镇扶桑!”
他们的声音,隨著老神官低沉暗哑的神曲声將眾人惊醒。
“恭送神明!”
“神明尊驾不朽!”
此起彼伏的送別声浪响起。
而这时,徐澜的身影早已消失在天际尽头。
他踏空而行,脚下是起伏如兽脊的扶桑岛。
葱鬱山林,破败村落,豌蜓海岸皆在身下飞速掠过。
如同展开一幅山水自然画卷。
风声在耳边呼啸,云气被轻易洞穿。
他速度极快,没有丝毫留恋。
属於这片土地的气息,或是潮湿,或是腐朽、血腥,都迅速被高空凛冽的气流衝散。
扶桑,已被远远拋在身后。
化作视野尽头一抹模糊的暗影。
与此同时,平安京的人潮久久未散。
徐澜的身影即便早已看不见,他们却不敢有丝毫放鬆。
终於。
年岁不小的源为义支撑不住,双膝一软,重重跪坐在地。
他望著那空无一物的天空,又低头看向地面上那圈狞的裂痕和深坑。
“天神啊—”
老神官依旧高举著那染血的布片,他张开嘴,带著奇异的韵律,开始低声吟诵。
声音起初微弱,渐渐清晰:
“白影裂空,神威如狱”
周围的神官僧侣仿佛被唤醒,纷纷跟著吟诵起来。
这不成调的颂词,却仿佛来自远古的咒言,在晨风中飘荡。
一个新的神话,於此诞生。
消息如同野火,在死寂的平安京內外蔓延。
“天神踏碎皇宫,降临又归去!”
“源氏、平氏皆跪伏,唯神明独尊!”
“八百万神明俯首,翊圣永镇扶桑!”
每一个字眼都带著敬畏。
隨著时间流逝,平安京发生的事情传遍整个扶桑。
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田间地头,人们都不时谈论著有关徐澜的事情。
一个孩童咿咿呀呀地模仿著老神官曾吟出的神曲:
“白影裂空,神威如狱—””
另一边。
源为义回到重新修的府邸。
他屏退左右,独自走入供奉先祖的残破大殿。
殿內,源氏歷代家督的牌位散落一地。
他沉默地站了很久。
最终,他弯腰,拾起一块最大的空白木牌。
取刀,蘸墨。
手腕沉稳,落笔如铁。
木牌上,赫然出现四个凌厉的大字:
“翊圣之神”。
他將这木牌,郑重地置於最高处。
隨后,他退后三步,整理衣冠,以最庄重的姿態,对著那方新立的木牌,深深跪拜下去,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砖石上。
一座原本应当供奉天照大神的神社里。
老迈的神主颤巍巍地取下天照大神绘像。
他凝视片刻,胃然一嘆。
隨后,他取出一块新削的木牌。
用颤抖却坚定的手,刻下“翊圣”二字,將其置於神台中央。
晨光穿过窗,落在崭新的神牌上,也落在他沟壑纵横,满是敬畏的脸上。
可以说,隨著徐澜征服镇压扶桑,他的身影,便已融入此地,如高天流云般不朽。
徐澜踏空而行,打算返回汴梁。
此刻他的脚下是无垠沧海,前方,是浩渺的归途。
少年速度不减,银白的身影在碧海蓝天之间,化作一道转瞬即逝的流光。
仿佛从未降临,又仿佛无所不在。
而在那片被他踏碎又重塑的土地上。
关於“天神徐澜”的传说,已然深深扎根。
其威名,其神影,其踏空归去的景象—在代代相传的颂词与敬畏中,凝固成永恆。
对此,徐澜自然有所预料。
初春的寒意,如同薄纱般笼罩著官道。
道旁残雪未消,泥泞中已冒出点点倔强的嫩绿,车辙碾过地面,发出“咯咕”轻响。
徐澜抵达陆地后,却並未直接飞过去,而是寻了匹马缓行,一袭白袍在料峭春风中猎猎作响。
他目光掠过沿途村落,低矮的土墙茅屋间,炊烟裊。
几个脸蛋红扑扑的孩童正追逐著一只老黄狗,嬉笑声清脆,刺破清晨的寂静。
看著高踞上方、沐浴在初晨微光中的徐澜,再回想那日天崩地裂的降临景象。
自然而然的,一个念头在他们心中疯狂滋生、扎根、生长,最终吞噬了过往所有的信仰。
为首的老神官,白髮苍苍,身体轻轻颤抖著。
只见他猛地抬起头,不顾仪態,用尽全身力气,嘶声高喊,声音苍老却格外坚定:
“天照隱辉!神明临世!”
“此乃八百万神明指引!扶桑真神显圣!”
“凡日月所照,扶桑之地,皆为真君神域!”
他身旁的僧侣亦双手合十,诵念佛號的声音都变了调:
“阿弥陀佛!佛亦有言,神明乃大威德明王降世,护佑扶桑!”
“当奉神明大人为无上主尊!”
他们的呼喊,一圈圈的掀起波澜。
“拜见吾神!”
无数声音匯聚成狂热的洪流。
贵族、武士,乃至一些被允许远远观望的平民,都朝著徐澜所在的方向叩拜。
倭人向来欺软怕硬,而徐澜的强大,也在他们心中彻底化作方碑,值得深深仰望。
相比起那只存在於口口相传的扶桑传统神话,徐澜踏碎大地、抹杀叛逆的真实神威面前,显然更为真实。
从此,扶桑的“现世人神”,有了唯一的名讳一一徐澜。
徐澜缓缓收回目光。
如今,扶桑的混乱已被碾平,旧的信仰核心崩塌,取而代之的,则是新的神权体系。
从此,他的威名,將化作铁律,鐫刻於这片土地的魂灵深处。
其威如狱,其名如渊,统御八百万神明之土。
目標,已然达成。
徐澜轻轻起身。
玄色大擎在动作间垂落下去,露出內里一尘不染的银白袍服。
少年动作极为隨意,却牵动著下方每一道目光。
所有叩拜的头颅瞬间压得更低,呼吸都为之一室。
源为义脊椎僵硬,只觉一股无形的寒意锁住了全身。
徐澜並未再看任何人。
他深邃的眼眸越过匍匐的人群,掠过整座平安京,投向远方天际。
那里,铅灰色的云层被初升的日轮撕开一道缝隙。
一缕散发著柔和辉芒的淡淡金光刺破云霄,落在他平静的侧脸。
扶桑,已在他囊中。
过多停留,並无意义。
下一瞬!
徐澜足尖在地面轻轻一点。
动作轻描淡写,可隨之而来的,却是一道震耳欲聋的炸响。
轰一一!!!
狂暴的气浪顿时以他足尖为中心轰然炸开!
石座周围冻结的泥土与残雪被狼狼掀起!
遮天蔽日的烟尘化作怒龙,裹挟著碎石木屑冲天而起!
原地,只留下一圈圈剧烈扩散的、蛛网般的裂痕!
而徐澜的踪影则已彻底消失,甚至连残影都看不到!
“啊!!”
下方跪伏的平忠正被气浪余波掀得一个翘超,狼狐地以手撑地才稳住身形。
他下意识惊骇抬头。
却见一道白色身影,如同撕裂晨雾的闪电,以超越目力极限的速度,直刺苍穹!
一一!
尖锐到刺穿耳膜的厉啸骤然炸响!
空气被蛮横撕裂、压缩、排开,形成肉眼可见的扭曲波纹!
那身影快得只在视网膜上留下一道灼目的白痕!
眨眼间,已化作天际一个微不可察的小点。
全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山呼海啸的吶喊、虔诚的叩拜,都好似被按下了快捷键,在这一刻僵住。
无数道目光凝固在空中,追隨著那迅速缩小的白点而去。
眾人脸上的狂热尚未褪去,便被一种更深的茫然与震撼取代。
源为义保持著以头抢地的姿势,脖颈渐渐僵硬地仰著。
他布满血丝的眼球,死死盯著那空无一物的天空。
烟尘缓缓沉降,落在他沾满泥污的脸上。
哗!
忽的,一个年轻的贵族武士,手中的长刀“眶当”一声掉落在地面上。
长刀坠地的声响在死寂中格外刺耳。
接著,好似推倒了第一块骨牌,“眶当”、“噗通”之声此起彼伏。
武器脱手,身体瘫软。
眾人愣在原地,呆呆地望著徐澜消失的天空。
天穹之上,只余下几片被劲风绞碎的残云,在晨光中缓缓飘散。
人群边缘。
老神官双眼死死盯著天空,他枯瘦的手剧烈颤抖著,猛地伸向腰间。
味啦!
他竟用颤抖的手指,撕下自己净衣的一角!
隨后,他咬破指尖,鲜血涌出,在惨白的布片上豌。
老神官用尽全身力气,以血为墨,在布片上写下扭曲的扶桑文字:
“神明临世,踏天归於神土!”
写罢,他如同完成最后的献祭,將那血布高高举起,朝看天空消失的方向,喉咙滚动,唱起了悠然的神曲。
鲜血顺著他的手腕流淌,滴落在身下的地面,晕开一小片深红。
远方由平民组成的人群当中,抱著婴孩的妇人终於鬆开了捂住孩子的手。
孩子得以喘息,小脸恋得通红,却並未大哭。
只是睁著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望著母亲,又望向天空。
妇人瘫坐在地,嘴巴微张,仿佛魂魄也隨著那道白影,一同飞向了不可知的高天。
源为义缓缓直起僵硬的脊背。
他布满风霜的脸上,沾著尘土与冷汗。
“非人哉!”他在心里暗暗长嘆。
平忠正也挣扎著爬起,紧隨其后,以额头重重叩地:
“北陆平氏,永世感念神明!神明之威,永镇扶桑!”
他们的声音,隨著老神官低沉暗哑的神曲声將眾人惊醒。
“恭送神明!”
“神明尊驾不朽!”
此起彼伏的送別声浪响起。
而这时,徐澜的身影早已消失在天际尽头。
他踏空而行,脚下是起伏如兽脊的扶桑岛。
葱鬱山林,破败村落,豌蜓海岸皆在身下飞速掠过。
如同展开一幅山水自然画卷。
风声在耳边呼啸,云气被轻易洞穿。
他速度极快,没有丝毫留恋。
属於这片土地的气息,或是潮湿,或是腐朽、血腥,都迅速被高空凛冽的气流衝散。
扶桑,已被远远拋在身后。
化作视野尽头一抹模糊的暗影。
与此同时,平安京的人潮久久未散。
徐澜的身影即便早已看不见,他们却不敢有丝毫放鬆。
终於。
年岁不小的源为义支撑不住,双膝一软,重重跪坐在地。
他望著那空无一物的天空,又低头看向地面上那圈狞的裂痕和深坑。
“天神啊—”
老神官依旧高举著那染血的布片,他张开嘴,带著奇异的韵律,开始低声吟诵。
声音起初微弱,渐渐清晰:
“白影裂空,神威如狱”
周围的神官僧侣仿佛被唤醒,纷纷跟著吟诵起来。
这不成调的颂词,却仿佛来自远古的咒言,在晨风中飘荡。
一个新的神话,於此诞生。
消息如同野火,在死寂的平安京內外蔓延。
“天神踏碎皇宫,降临又归去!”
“源氏、平氏皆跪伏,唯神明独尊!”
“八百万神明俯首,翊圣永镇扶桑!”
每一个字眼都带著敬畏。
隨著时间流逝,平安京发生的事情传遍整个扶桑。
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田间地头,人们都不时谈论著有关徐澜的事情。
一个孩童咿咿呀呀地模仿著老神官曾吟出的神曲:
“白影裂空,神威如狱—””
另一边。
源为义回到重新修的府邸。
他屏退左右,独自走入供奉先祖的残破大殿。
殿內,源氏歷代家督的牌位散落一地。
他沉默地站了很久。
最终,他弯腰,拾起一块最大的空白木牌。
取刀,蘸墨。
手腕沉稳,落笔如铁。
木牌上,赫然出现四个凌厉的大字:
“翊圣之神”。
他將这木牌,郑重地置於最高处。
隨后,他退后三步,整理衣冠,以最庄重的姿態,对著那方新立的木牌,深深跪拜下去,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砖石上。
一座原本应当供奉天照大神的神社里。
老迈的神主颤巍巍地取下天照大神绘像。
他凝视片刻,胃然一嘆。
隨后,他取出一块新削的木牌。
用颤抖却坚定的手,刻下“翊圣”二字,將其置於神台中央。
晨光穿过窗,落在崭新的神牌上,也落在他沟壑纵横,满是敬畏的脸上。
可以说,隨著徐澜征服镇压扶桑,他的身影,便已融入此地,如高天流云般不朽。
徐澜踏空而行,打算返回汴梁。
此刻他的脚下是无垠沧海,前方,是浩渺的归途。
少年速度不减,银白的身影在碧海蓝天之间,化作一道转瞬即逝的流光。
仿佛从未降临,又仿佛无所不在。
而在那片被他踏碎又重塑的土地上。
关於“天神徐澜”的传说,已然深深扎根。
其威名,其神影,其踏空归去的景象—在代代相传的颂词与敬畏中,凝固成永恆。
对此,徐澜自然有所预料。
初春的寒意,如同薄纱般笼罩著官道。
道旁残雪未消,泥泞中已冒出点点倔强的嫩绿,车辙碾过地面,发出“咯咕”轻响。
徐澜抵达陆地后,却並未直接飞过去,而是寻了匹马缓行,一袭白袍在料峭春风中猎猎作响。
他目光掠过沿途村落,低矮的土墙茅屋间,炊烟裊。
几个脸蛋红扑扑的孩童正追逐著一只老黄狗,嬉笑声清脆,刺破清晨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