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阿跌良臣
第145章 阿跌良臣(求订阅)
姜天骄站在城头上俯瞰战场態势,他注意到叶护太子的回骑兵真是彪悍,脸色沉重说道:“看来本王还真低估回人,四千胡骑竟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
“大王,您是多虑了。”
康英俊见此情形微笑道。
姜天骄转过身来询问道:“康將军,何出此言?”
康英俊郑重其事解释道:“大王,城外回骑兵之所以会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皆因这是回可汗磨延啜的王庭卫队,而非各大部落所徵召的控弦之士。”
“回汗国的王庭卫队皆以草原上神射手所组成,全军上下有两万骑兵,而这也是磨延啜赖以生存的立身之本,因此註定无法承受过高伤亡。”
结果情况还真跟康英俊预料差不多,回骑兵已有退却念头。
虽然叶护太子率先带著回骑兵迎战,但是过高伤亡让他不可接受,於是他跟顿莫贺达干带兵开始边打边撤。
姜天骄看见回骑兵好像有退却跡象,他自然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再派五千骑兵投入战场。
唐军和回两军相加只有六七千骑兵,在骑兵数量上本来就不如燕军,再加上主帅浑释之中箭倒地,士气低迷,很多人早已有畏战之心。
浑城回到唐军阵营以后,他率领所有將土加入战场。
双方交战不到半个时辰,唐军和回已经出现崩盘跡象。
姜天骄看见唐军和回已是无兵可调,而他还有八千骑兵能够隨时出动,这场战斗已然分出胜负。
叶护太子的回骑兵快速撤离战场,他直接把唐军將士扔在原地。
浑得知回骑兵不打招呼便撤走,他赶紧把这消息告诉浑,
“不好啦兄长,回人已经跑啦!!!
浑听闻叶护太子带著回骑兵跑路,他看到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还想带著全体將士边打边撤。
然而姜天骄不会给他任何机会,他正式下令全军压上。
越来越多的燕军骑兵从城门衝杀出来,沉重的马蹄声轰然放大,如同无数巨鼓在耳边疯狂擂动,震得让人耳膜生疼,心臟仿佛要跳出胸腔。
“兄长,我们带著步兵根本跑不掉,眼下只能把他们捨弃掉啦!!!”
浑情急之下劝諫道。
浑城咬牙切齿低吼道:“那就带走所有骑兵,再让这些步兵吸引叛军火力!”
“好!”
浑立刻把命令通知下去,他快速把唐军骑兵集结起来。
浑城率领一千余名骑兵向北而逃,至於上万步兵则是被他扔在战场上吸引火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顺利撤退。
姜天骄看到唐军骑兵和回骑兵皆以败逃,他没有下令进行追击,而是把注意力放到战场上的上万步兵。
这上万唐军步兵结成军阵,使用车辆构筑防御工事,长枪兵和陌刀兵严阵以待,弓弩手同样也是蓄势待发。
姜天骄亲自带兵把这上万唐军包围起来,他对著诸將们问道:“不知是哪位唐將统领这支军队?此人排兵布阵颇有李陵之风,我等若是冒然发起强攻,只怕会付出很大伤亡。”
康英俊认出唐军主將旗帜是铁勒诸部之一阿跌部,他郑重其事说道:“大王,他应该是阿跌良臣。”
“原来是他!”
姜天骄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他对著左右將领说道:“听闻此人素来以宽厚勇敢著称,深受部下拥戴,难怪他能临危不乱排兵布阵。”
“大王,阿跌良臣乃是不可多得的良將,何不把他收入帐下?”
康英俊主张劝降阿跌良臣。
姜天骄对此也是深以为然,他点了点头说道:“千军易得一將难求,如若阿跌良臣愿意归顺,
那么本王自然扫塌相迎。”
“大王,我曾经对他有恩,末將请求单骑前去劝降!”
康英俊主动请缨抱拳道。
姜天骄脸上露出忧愁之色,他略微担心说道:“康將军,你单骑劝降是不是太危险啦?本王就怕唐军將士会把你扣留起来。”
“大王不必多虑!”
康英俊拍著胸脯保证道:“末將与阿跌良臣有过深厚交情,我对他有救命之恩,况且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他绝对不会把我扣为人质。”
“好,那就拜託康將军!”
姜天骄只能选择相信康英俊,让他出马看能不能劝降阿跌良臣。
康英俊骑著战马缓缓靠近唐军,他放开喉咙大声吶喊:“阿跌贤弟,你还记得我康英俊吗?愚兄有事要跟你会面相谈!”
唐军阵营有个骑兵跑了出来,他对著康英俊大声喊道:“我家將军有请!”
“多谢!”
康英俊单枪匹马来到唐军阵营“康兄!”
阿跌良臣面色复杂朝著康英俊抱拳行礼。
“阿跌贤弟!”
康英俊同样跟著阿跌良臣抱拳回礼,他们两人隨便找个地方坐下。
阿跌良臣脸上闪过苦涩之色,他唉声嘆气说道:“康兄,你我十年不见,不曾想到已从挚友变为敌人。”
“阿跌贤弟,那你认为这灾难是谁造成的?”
康英俊脸上悲伤反问道:“这战乱是我们所引起的吗?为什么我们要从挚友变为敌人?”
阿跌良臣直接把罪过归咎在安禄山的头上。
“康兄,这灾难確实不是你我造成,可若非安禄山在范阳郡起兵造反,天下局势焉能糜烂到地步如此?”
康英俊不由自主冷笑道:“阿跌贤弟,论罪安禄山確实是难辞其咎,可你不要忘记,这罪魁祸首是在他李隆基。”
“若非李隆基放任杨国忠跟安禄山互相倾轧,安禄山岂会狗急跳墙举事起兵?你可知道他在造反前就患上眼疾和毒疮,病体缠身,命不久矣。”
“现如今安禄山已死,可他李隆基仍然在蜀郡逍遥快活,把这烂摊子扔给各大藩镇的將土,让他们去跟以往並肩作战的战友进行廝杀,你不觉得他更加罪恶滔天吗?”
这番言论触动到阿跌良臣的心灵深处,他撇过脑袋不敢跟康英俊对视:“事已至此说再多又有什么用?难道我还能把罪过归咎在太上皇的身上吗?”
“为什么不可以!!!”
康英俊怒髮衝冠站起身来,他恨铁不成钢怒骂道:“你要是不迈出这一步,今后你只会永远活在痛苦中而已!”
“你——
阿跌良臣抬头瞪著康英俊,他咬牙切齿低声吼道:“我—我只能把这条路走到底—就算是你劝我也没用.—.“
“啊哈哈哈!!!”
康英俊突然发出癲狂般的笑声,他脸上泪水肆意流淌,用手指著周围唐军將士说道:“阿跌良臣,你用自己的眼睛好好看看吧,这些袍泽真想跟你这条路走到底吗?”
阿跌良臣看见將士们个个面露迷茫和复杂之色,这意味著没有多少人愿意再打下去,更没人想要走这条不归路。
姜天骄站在城头上俯瞰战场態势,他注意到叶护太子的回骑兵真是彪悍,脸色沉重说道:“看来本王还真低估回人,四千胡骑竟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
“大王,您是多虑了。”
康英俊见此情形微笑道。
姜天骄转过身来询问道:“康將军,何出此言?”
康英俊郑重其事解释道:“大王,城外回骑兵之所以会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皆因这是回可汗磨延啜的王庭卫队,而非各大部落所徵召的控弦之士。”
“回汗国的王庭卫队皆以草原上神射手所组成,全军上下有两万骑兵,而这也是磨延啜赖以生存的立身之本,因此註定无法承受过高伤亡。”
结果情况还真跟康英俊预料差不多,回骑兵已有退却念头。
虽然叶护太子率先带著回骑兵迎战,但是过高伤亡让他不可接受,於是他跟顿莫贺达干带兵开始边打边撤。
姜天骄看见回骑兵好像有退却跡象,他自然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再派五千骑兵投入战场。
唐军和回两军相加只有六七千骑兵,在骑兵数量上本来就不如燕军,再加上主帅浑释之中箭倒地,士气低迷,很多人早已有畏战之心。
浑城回到唐军阵营以后,他率领所有將土加入战场。
双方交战不到半个时辰,唐军和回已经出现崩盘跡象。
姜天骄看见唐军和回已是无兵可调,而他还有八千骑兵能够隨时出动,这场战斗已然分出胜负。
叶护太子的回骑兵快速撤离战场,他直接把唐军將士扔在原地。
浑得知回骑兵不打招呼便撤走,他赶紧把这消息告诉浑,
“不好啦兄长,回人已经跑啦!!!
浑听闻叶护太子带著回骑兵跑路,他看到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还想带著全体將士边打边撤。
然而姜天骄不会给他任何机会,他正式下令全军压上。
越来越多的燕军骑兵从城门衝杀出来,沉重的马蹄声轰然放大,如同无数巨鼓在耳边疯狂擂动,震得让人耳膜生疼,心臟仿佛要跳出胸腔。
“兄长,我们带著步兵根本跑不掉,眼下只能把他们捨弃掉啦!!!”
浑情急之下劝諫道。
浑城咬牙切齿低吼道:“那就带走所有骑兵,再让这些步兵吸引叛军火力!”
“好!”
浑立刻把命令通知下去,他快速把唐军骑兵集结起来。
浑城率领一千余名骑兵向北而逃,至於上万步兵则是被他扔在战场上吸引火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顺利撤退。
姜天骄看到唐军骑兵和回骑兵皆以败逃,他没有下令进行追击,而是把注意力放到战场上的上万步兵。
这上万唐军步兵结成军阵,使用车辆构筑防御工事,长枪兵和陌刀兵严阵以待,弓弩手同样也是蓄势待发。
姜天骄亲自带兵把这上万唐军包围起来,他对著诸將们问道:“不知是哪位唐將统领这支军队?此人排兵布阵颇有李陵之风,我等若是冒然发起强攻,只怕会付出很大伤亡。”
康英俊认出唐军主將旗帜是铁勒诸部之一阿跌部,他郑重其事说道:“大王,他应该是阿跌良臣。”
“原来是他!”
姜天骄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他对著左右將领说道:“听闻此人素来以宽厚勇敢著称,深受部下拥戴,难怪他能临危不乱排兵布阵。”
“大王,阿跌良臣乃是不可多得的良將,何不把他收入帐下?”
康英俊主张劝降阿跌良臣。
姜天骄对此也是深以为然,他点了点头说道:“千军易得一將难求,如若阿跌良臣愿意归顺,
那么本王自然扫塌相迎。”
“大王,我曾经对他有恩,末將请求单骑前去劝降!”
康英俊主动请缨抱拳道。
姜天骄脸上露出忧愁之色,他略微担心说道:“康將军,你单骑劝降是不是太危险啦?本王就怕唐军將士会把你扣留起来。”
“大王不必多虑!”
康英俊拍著胸脯保证道:“末將与阿跌良臣有过深厚交情,我对他有救命之恩,况且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他绝对不会把我扣为人质。”
“好,那就拜託康將军!”
姜天骄只能选择相信康英俊,让他出马看能不能劝降阿跌良臣。
康英俊骑著战马缓缓靠近唐军,他放开喉咙大声吶喊:“阿跌贤弟,你还记得我康英俊吗?愚兄有事要跟你会面相谈!”
唐军阵营有个骑兵跑了出来,他对著康英俊大声喊道:“我家將军有请!”
“多谢!”
康英俊单枪匹马来到唐军阵营“康兄!”
阿跌良臣面色复杂朝著康英俊抱拳行礼。
“阿跌贤弟!”
康英俊同样跟著阿跌良臣抱拳回礼,他们两人隨便找个地方坐下。
阿跌良臣脸上闪过苦涩之色,他唉声嘆气说道:“康兄,你我十年不见,不曾想到已从挚友变为敌人。”
“阿跌贤弟,那你认为这灾难是谁造成的?”
康英俊脸上悲伤反问道:“这战乱是我们所引起的吗?为什么我们要从挚友变为敌人?”
阿跌良臣直接把罪过归咎在安禄山的头上。
“康兄,这灾难確实不是你我造成,可若非安禄山在范阳郡起兵造反,天下局势焉能糜烂到地步如此?”
康英俊不由自主冷笑道:“阿跌贤弟,论罪安禄山確实是难辞其咎,可你不要忘记,这罪魁祸首是在他李隆基。”
“若非李隆基放任杨国忠跟安禄山互相倾轧,安禄山岂会狗急跳墙举事起兵?你可知道他在造反前就患上眼疾和毒疮,病体缠身,命不久矣。”
“现如今安禄山已死,可他李隆基仍然在蜀郡逍遥快活,把这烂摊子扔给各大藩镇的將土,让他们去跟以往並肩作战的战友进行廝杀,你不觉得他更加罪恶滔天吗?”
这番言论触动到阿跌良臣的心灵深处,他撇过脑袋不敢跟康英俊对视:“事已至此说再多又有什么用?难道我还能把罪过归咎在太上皇的身上吗?”
“为什么不可以!!!”
康英俊怒髮衝冠站起身来,他恨铁不成钢怒骂道:“你要是不迈出这一步,今后你只会永远活在痛苦中而已!”
“你——
阿跌良臣抬头瞪著康英俊,他咬牙切齿低声吼道:“我—我只能把这条路走到底—就算是你劝我也没用.—.“
“啊哈哈哈!!!”
康英俊突然发出癲狂般的笑声,他脸上泪水肆意流淌,用手指著周围唐军將士说道:“阿跌良臣,你用自己的眼睛好好看看吧,这些袍泽真想跟你这条路走到底吗?”
阿跌良臣看见將士们个个面露迷茫和复杂之色,这意味著没有多少人愿意再打下去,更没人想要走这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