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西北有孤忠
第151章 西北有孤忠(求订阅)
夜幕降临。
浑城和叶护太子率领三千余骑连夜撤出回乐县。
姜天骄怎么可能坐视敌军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走,他早就在预防浑硷和叶护太子两人逃走,要不然也不会分兵攻取鸣沙县和温池县。
这两个地方都是属於灵武都的县城,正好掐住浑城和叶护太子两人退路。
姜天骄为了切断浑和叶护太子两人后路,他提前派兵攻克鸣沙县和温池县,两地县令皆是不战而降。
阿史那从礼接到唐军和回的突围消息,他第一时间前来稟报姜天骄,郑重其事说道:“大王,末將请求带兵追杀!”
“阿史那將军,你需要多少骑兵才能建功?”
姜天骄不置可否反问道。
阿史那从礼自信满满说道:“大王,末將只需要九千骑兵,那就有信心把他们斩尽杀绝。”
“好,那这件事情就拜託你了。”
姜天骄答应把追杀任务交给阿史那从礼,让他从军队中抽调九千胡骑,连夜前去追杀浑城和叶护太子。
“末將遵命!”
阿史那从礼立刻调兵遣將追杀浑硷和叶护太子。
姜天骄觉得这样还不够稳妥,他派遣飞骑连夜前往鸣沙县和温池县,要求两地將士派出骑兵拦截浑硷和叶护太子。
张忠志觉得这是攻城的好机会,他朝著姜天骄抱拳说道:“大王,眼下守城將士肯定动盪不安,何不趁此良机攻打城池?”
“这確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时机。”
姜天骄对著底下诸將说道:“谁愿领兵攻城?”
“末將请战!”
张忠志直接主动请缨。
姜天骄站起身来夸讚道:“张將军果然勇气可嘉,不知你需要多少兵马?”
张忠志拍著胸脯保证道:“大王,给我一万人马,三日之內必定力克此城。”
本来姜天骄刚要答应下来,没想到康英俊站出来阻止。
“且慢!”
康英俊同样想要拿下这份功劳,於是自信满满说道:“大王,给我八千人马,三日之內必定力克此城。”
张忠志见到康英俊竟然敢跟自己抢功劳,他一脸不服气说道:“大王,给我五千人马,一日之內必定力克此城。“
“给我五千人马,半日之內就能力克此城!”
康英俊继续加码下去。
张忠志怒髮衝冠朝著康英俊骂道:“康英俊,你一再辱我,真以为我不敢杀你吗?”
“好啦!”
姜天骄脸色不悦怒斥道:“这点小事还要吵起来,既然你们两人都有如此本事,那就各自率领五千人马去攻城,先破城者即为首功。”
“遵命!”
康英俊和张忠志也不敢再爭下去。
一万燕军开始朝著回乐城发起猛攻,这些將士皆由河曲九府和诸藩部落的番兵组成。
由於浑和叶护太子已经不在回乐城,所以唐军將士陷入群龙无首的情况,根本无力抵抗燕军將士的猛烈进攻。
这场攻城战仅仅从晚上打到凌晨,守城將士便已土崩瓦解。
康英俊和张忠志同一时间破城而入,从南北两个方向冲入回乐城,先后杀敌一千多人,燕军將土为此付出三千多人的伤亡。
燕军將士好不容易攻入城內,自然是要洗劫一番,隨即到处烧杀抢掠,凡是抵抗者基本都让他们杀掉。
灵武郡回乐县乃是朔方军的大本营,这里人心只会向著大唐,自然不可能归附大燕。
与其热脸去贴冷屁股,那还不如让燕军將土大肆劫掠,这样还能震灵武郡其他县城,让他们知道反抗者就是这个下场。
就在姜天骄攻克回乐县的时候。
阿史那从礼顺利追上浑和叶护太子,双方在半路上爆发激战。
浑硷和叶护太子付出伤亡过半的代价,这才勉强摆脱掉阿史那从礼的追击。
可是他们两人还没高兴多久。
灵武郡温池县的燕军骑兵同样在半路上进行拦截,成功伏击到浑城和叶护太子,他们两人力战不敌逃往顺化郡,身边只剩下不到八百骑。
浑城和叶护太子退守顺化郡以后,他们只能去跟李亨上奏请罪,
凤翔郡,雍县。
李亨在行营中设宴款待不远万里前来勤王的西域诸將,他潜然泪下说道:“朕——时至今·—方才知晓——西北有孤忠—”
“臣等必將为陛下誓死效命!”
西域诸將自然知道眼下局势甚危,人人皆知此乃决定国运的生死大战。
李亨拿著御酒走到李嗣业的面前,双目似有千言万语,他热泪盈眶说道:“江山社稷,在此一战,还望诸位爱卿马到成功!”
说完之后,李亨亲自为李嗣业敬酒。
李嗣业作为安西和北庭两镇行营节度使,他喝下御酒后大声说道:“臣李嗣业指天为誓,铭记陛下重託,战而胜之,不辱君命!”
西域诸將纷纷站起身来齐声吶喊。
“战而胜之,不辱君命!”
“战而胜之,不辱君命!!”
“战而胜之,不辱君命!!!”
西域大军开始陆续抵达凤翔郡,后续还有拔汗那国、吐火罗叶护国以及西域九国的军队,另外还有呼罗珊总督所派遣的三千大食骑兵。
越来越多的精兵强將匯聚在凤翔郡,这让李亨重新看到收復长安的曙光。
大唐朝廷在西域地区设有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天山以南属於安西都护府,安西节度使下辖焉耆、龟兹、疏勒、于闐四大军镇,统辖镇兵两万四千人。
天山以北属於北庭都护府,北庭节度使下辖瀚海、天山、伊吾三军,统辖镇兵两万人。
换而言之,西域唐军仅仅是安西军和北庭军就有四万四千人,而这都要归功於大唐帝国多年以来的开拓。
歷史上大唐朝廷为了能够平定安史之乱,安西和北庭两大藩镇的精锐唐军先后都被抽走。
西域唐军能够在各方势力围攻下孤守五十余年,足以证明这战斗力確实彪悍。
西域唐军所募之兵皆从屯田成卒里面进行徵召,这些將士常年训练枕戈待旦,本质就是精锐老卒,只需稍微整训便能形成战斗力。
唐代边兵守成者,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城、镇。
大唐朝廷在西域地区除了焉耆、龟兹、疏勒、于闐、瀚海、天山、伊吾七个军镇之外,另外还有二十三个守捉城。
这些守捉城下辖若干烽燧和成堡,主要负责屯田成边,保护丝绸之路的商人安全,同时还是西域唐军的预备军队。
夜幕降临。
浑城和叶护太子率领三千余骑连夜撤出回乐县。
姜天骄怎么可能坐视敌军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走,他早就在预防浑硷和叶护太子两人逃走,要不然也不会分兵攻取鸣沙县和温池县。
这两个地方都是属於灵武都的县城,正好掐住浑城和叶护太子两人退路。
姜天骄为了切断浑和叶护太子两人后路,他提前派兵攻克鸣沙县和温池县,两地县令皆是不战而降。
阿史那从礼接到唐军和回的突围消息,他第一时间前来稟报姜天骄,郑重其事说道:“大王,末將请求带兵追杀!”
“阿史那將军,你需要多少骑兵才能建功?”
姜天骄不置可否反问道。
阿史那从礼自信满满说道:“大王,末將只需要九千骑兵,那就有信心把他们斩尽杀绝。”
“好,那这件事情就拜託你了。”
姜天骄答应把追杀任务交给阿史那从礼,让他从军队中抽调九千胡骑,连夜前去追杀浑城和叶护太子。
“末將遵命!”
阿史那从礼立刻调兵遣將追杀浑硷和叶护太子。
姜天骄觉得这样还不够稳妥,他派遣飞骑连夜前往鸣沙县和温池县,要求两地將士派出骑兵拦截浑硷和叶护太子。
张忠志觉得这是攻城的好机会,他朝著姜天骄抱拳说道:“大王,眼下守城將士肯定动盪不安,何不趁此良机攻打城池?”
“这確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时机。”
姜天骄对著底下诸將说道:“谁愿领兵攻城?”
“末將请战!”
张忠志直接主动请缨。
姜天骄站起身来夸讚道:“张將军果然勇气可嘉,不知你需要多少兵马?”
张忠志拍著胸脯保证道:“大王,给我一万人马,三日之內必定力克此城。”
本来姜天骄刚要答应下来,没想到康英俊站出来阻止。
“且慢!”
康英俊同样想要拿下这份功劳,於是自信满满说道:“大王,给我八千人马,三日之內必定力克此城。”
张忠志见到康英俊竟然敢跟自己抢功劳,他一脸不服气说道:“大王,给我五千人马,一日之內必定力克此城。“
“给我五千人马,半日之內就能力克此城!”
康英俊继续加码下去。
张忠志怒髮衝冠朝著康英俊骂道:“康英俊,你一再辱我,真以为我不敢杀你吗?”
“好啦!”
姜天骄脸色不悦怒斥道:“这点小事还要吵起来,既然你们两人都有如此本事,那就各自率领五千人马去攻城,先破城者即为首功。”
“遵命!”
康英俊和张忠志也不敢再爭下去。
一万燕军开始朝著回乐城发起猛攻,这些將士皆由河曲九府和诸藩部落的番兵组成。
由於浑和叶护太子已经不在回乐城,所以唐军將士陷入群龙无首的情况,根本无力抵抗燕军將士的猛烈进攻。
这场攻城战仅仅从晚上打到凌晨,守城將士便已土崩瓦解。
康英俊和张忠志同一时间破城而入,从南北两个方向冲入回乐城,先后杀敌一千多人,燕军將土为此付出三千多人的伤亡。
燕军將士好不容易攻入城內,自然是要洗劫一番,隨即到处烧杀抢掠,凡是抵抗者基本都让他们杀掉。
灵武郡回乐县乃是朔方军的大本营,这里人心只会向著大唐,自然不可能归附大燕。
与其热脸去贴冷屁股,那还不如让燕军將土大肆劫掠,这样还能震灵武郡其他县城,让他们知道反抗者就是这个下场。
就在姜天骄攻克回乐县的时候。
阿史那从礼顺利追上浑和叶护太子,双方在半路上爆发激战。
浑硷和叶护太子付出伤亡过半的代价,这才勉强摆脱掉阿史那从礼的追击。
可是他们两人还没高兴多久。
灵武郡温池县的燕军骑兵同样在半路上进行拦截,成功伏击到浑城和叶护太子,他们两人力战不敌逃往顺化郡,身边只剩下不到八百骑。
浑城和叶护太子退守顺化郡以后,他们只能去跟李亨上奏请罪,
凤翔郡,雍县。
李亨在行营中设宴款待不远万里前来勤王的西域诸將,他潜然泪下说道:“朕——时至今·—方才知晓——西北有孤忠—”
“臣等必將为陛下誓死效命!”
西域诸將自然知道眼下局势甚危,人人皆知此乃决定国运的生死大战。
李亨拿著御酒走到李嗣业的面前,双目似有千言万语,他热泪盈眶说道:“江山社稷,在此一战,还望诸位爱卿马到成功!”
说完之后,李亨亲自为李嗣业敬酒。
李嗣业作为安西和北庭两镇行营节度使,他喝下御酒后大声说道:“臣李嗣业指天为誓,铭记陛下重託,战而胜之,不辱君命!”
西域诸將纷纷站起身来齐声吶喊。
“战而胜之,不辱君命!”
“战而胜之,不辱君命!!”
“战而胜之,不辱君命!!!”
西域大军开始陆续抵达凤翔郡,后续还有拔汗那国、吐火罗叶护国以及西域九国的军队,另外还有呼罗珊总督所派遣的三千大食骑兵。
越来越多的精兵强將匯聚在凤翔郡,这让李亨重新看到收復长安的曙光。
大唐朝廷在西域地区设有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天山以南属於安西都护府,安西节度使下辖焉耆、龟兹、疏勒、于闐四大军镇,统辖镇兵两万四千人。
天山以北属於北庭都护府,北庭节度使下辖瀚海、天山、伊吾三军,统辖镇兵两万人。
换而言之,西域唐军仅仅是安西军和北庭军就有四万四千人,而这都要归功於大唐帝国多年以来的开拓。
歷史上大唐朝廷为了能够平定安史之乱,安西和北庭两大藩镇的精锐唐军先后都被抽走。
西域唐军能够在各方势力围攻下孤守五十余年,足以证明这战斗力確实彪悍。
西域唐军所募之兵皆从屯田成卒里面进行徵召,这些將士常年训练枕戈待旦,本质就是精锐老卒,只需稍微整训便能形成战斗力。
唐代边兵守成者,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城、镇。
大唐朝廷在西域地区除了焉耆、龟兹、疏勒、于闐、瀚海、天山、伊吾七个军镇之外,另外还有二十三个守捉城。
这些守捉城下辖若干烽燧和成堡,主要负责屯田成边,保护丝绸之路的商人安全,同时还是西域唐军的预备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