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气死老子了!你俩今天晚上别进帐篷,都睡外面!——一步都不许进门!”<br/><br/> 一夜安稳地过去,除了半夜哈士奇“狼嚎”有点扰人清梦,一家人睡得很好。<br/><br/> 徐中磊默默算账,第一天大家精神都不错,一共走了将近十八公里,剩下大概二十公里就都是纯山坡,那么等到爬上黄角峰,至少要到第三天下午,这样来回时间就是六天,太浪费时间了。<br/><br/> 他拖家带口默不作声地走,山里也没什么活物的气息,一路就见着很多雉鸡的残骸,肉都没了,毛还是很鲜艳。<br/><br/> 看着这些毛发的牙齿印记……徐中磊觉得有些熟悉……<br/><br/> 捡了些干净的羽毛给徐橙,他还是心大地继续往前走,来都来了,怎么着都得爬上去。<br/><br/> 再说他不信,能有什么大型掠食者能在捱过长达八个月的冬天?<br/><br/> 一路上见得最多的就是野菜,马齿苋、婆婆丁、苦苦菜、老山芹、柳嵩芽、山韭菜……还有很多认不出名字但是徐中磊知道能吃的野菜,他一种种教徐橙认菜,一行人吃吃喝喝,在出发第三天上午,就到黄角峰半山腰。<br/><br/> 到了半山腰,明显气温就开始降低,路上植物种类开始变化。<br/><br/> 至少,有活着的大树了。<br/><br/> 他们一路看过来的大树,都是都死得差不多,虽然有些长得大的,枝头还有绿芽,但是实际上树干本身已经死了——有的树看起来像活着,它已经死了。<br/><br/> 而在黄角峰上,他们第一次见着一棵生机勃勃的树——冷杉。<br/><br/> 一行人再哆嗦着往上走,生机勃勃的针叶林和虚弱的阔叶林交错,共同表演“适者生存”。<br/><br/> “不能适应环境的,都死了。”徐中磊告诉徐橙,“人类想要生存比这些树还要难得多,你得快点长大。”<br/><br/> 北方寒带针阔混交林树种以红松为主,南方针阔混交林树种多是铁杉,他们一行人继续往上爬,大片的铁杉林中夹杂着冷杉云杉之内的树种,生命力都算旺盛,树脚下都是一片绿茵,不知是灌木还是小草。<br/><br/> 老大和小纸已经抢先爬上山顶,“嗷呜嗷呜”地乱喊,徐中磊驻足向山林往下看,一览众山小。<br/><br/> 群山之巅。<br/><br/> 登高俯视,就能看到山林中的许多不正常地方,比如东北方向倒了一大片树林,西南方向出现一条地图上不存在的小溪,再远的北方,还有一个之前从未有过的大湖,蓝盈盈地在青山间。<br/><br/> 徐中磊一个一个把标注上,“正北方偏五度,疑似堰塞湖,有坍塌风险。”<br/><br/> 堰塞湖是地震使山体岩石在山谷堆积聚集积水之后后天形成的湖,最有名的堰塞湖是黑龙江的五大连池,不过大多数堰塞湖十分危险,后天堆积的岩石结构不稳定,一旦水蓄积过多,随时有坍塌风险,造成泥石流、洪水等次生灾害。<br/><br/> 想要在这边建房子,看来得找时间去看看这堰塞湖。<br/><br/> 山顶上又冷,大风刮得人脸疼,看着时间还早,程昱铭便放弃了在山顶上露营的计划,招呼下山。<br/><br/> 下山走得是另一条路,倒是有了新发现,背风坡栽种了一大片红松,横竖相间,走线笔直,一看就是有强迫症的人类才能种出来的。<br/><br/> 红松作为一种经济树种,种遍全华夏都没啥奇怪。<br/><br/> 这一片林子长得就颇好,时不时都能听见几声细细的鸟叫,地上还有松果、松香啥的,和地震前的普通林子已经没两样。<br/><br/> 徐中磊想起之前看过的杂志,试探地从一截半朽的松树干扒拉出一大块树干,用小刀切出指甲盖大小一块。<br/><br/> “看我变个魔术。”<br/><br/> 他点燃松枝,一小块松枝很快就亮起火光,奇怪的是一小块松枝竟然烧十分钟也没熄灭,比普通树枝耐烧十倍不止。<br/><br/> “这叫做松明,这截树干都是凝结的油脂,所以耐烧。”<br/><br/> “古代人经常用松明照明,现代社会驴友们会挂一些松明的木屑出<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来,用来引火。”<br/><br/> 徐中磊把这一大块松明装进背包,打算带回村里,毕竟来都来了,不带点土特产,就算白来一趟。<br/><br/> 今后,这些耐寒的松树即将慢慢地扩充领土,直到占据整座山峰,整片山脉。<br/><br/> 关于猎人小屋的选址,徐中磊拿不定主意。黄角峰半山腰倒是有适合盖屋的地方,但是离徐家老屋实在是太远,来回六天,建造的时间就会拉得无限长,肯定没法在这个夏天到来之前盖好屋子……加上这里荒无人烟、孤立无援,要是大雪封山,肯定会死在这里。<br/><br/> 他对照着之前看过的资料,踌躇不定:<br/><br/> “有个想法……今年我们没时间在这里盖房了,将来肯定要在这里盖一座,我们就学大兴安岭的猎户,每隔几十公里盖一座小屋子,然后再继续往里探路,比冒冒失失直接黄角峰盖房要安全一些。”<br/><br/> “行,我看咱们路上有一个露营点就挺合适的,你合计一下——”<br/><br/> 程昱铭本来就有盘算,觉得来山里盖屋后勤压力太大了,徐中磊一提,他便满口答应。<br/><br/> 一口吃不成胖子,他们还年轻,稳扎稳打,慢慢来。<br/><br/> 第115章我佛不渡<br/><br/> 破窗理论<br/><br/> 徐中磊一家考察完猎人小屋选址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捕鱼。<br/><br/> 水车在窑洞里沉寂一冬,现在冰也化了,是时候上场了。<br/><br/> 在鱼的诱惑面前,有活的、没活的村里人,蚂蚁搬家一样,把水车各个部件挪到镇上大堤上。<br/><br/> 徐中磊就蹲在路边,把这些玩意挪到水上浮筒上。<br/><br/> 桥墩和小艇非常巧妙地卡住漂浮的浮筒,看着安全性有保证,徐中磊索性就将水车尽量往河中靠,这样水位更深,捞到鱼的几率就更大一些。<br/><br/> 徐中磊拎着他的小锤子在小艇上忙活大几天,一个水车就在河边立起来。<br/><br/> 下水的那天,全村人都来了,站在岸边翘首以待,水车转轴借着河水流动缓缓旋转起来,八个巨大的鱼篓顺时针往河水里扎。<br/><br/> 嘎吱,嘎吱。<br/><br/> 哗啦,哗啦。<br/><br/> 大家一声不吭,静静等着猎物入坑。<br/><br/> 下水十分成功,不到一刻钟,第一条鱼被鱼篓带起,转动到最高点之后,顺着预定的木质滑轨向下滑,安安稳稳地落在一个镂空的大木筐里。<br/><br/> 入篓的一路安排得明明白白,雪白鱼肚皮抛起一道靓丽的弧线。<br/><br/> 徐中磊伸进木框,把第一条鱼拎起来,稍微展示了一下这条大鱼的大小。<br/><br/> 然后塞给最近的徐志平,“一会煮一大锅,咱们都尝尝味道——”<br/><br/> 徐志平仔仔细细端详这条鱼,笑得见牙不见眼:<br/><br/> “好青鱼!壮实得很,有个五六斤!”<br/><br/> “让我瞅瞅!让我瞅瞅!好久没见着肉了——”<br/><br/> “我来剖——石头,你这抓鱼的什么时候能教教我咋做?比我用网子捞可快太多……”<br/><br/> 徐中磊随口答:“您那是也帮了忙的,这东西可不好做!到时候咱村里人都闲下来,一起多做几个!”<br/><br/> 他确实没有藏私的想法,现在这条河上只有徐家老屋村在捕鱼,就算是多十几二十个水车,也影响不到什么。<br/><br/> 倒是趁着群情激昂,徐中磊提到:<br/><br/> “各位,水车抓鱼开始就不会停,收<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