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太和楼
<p> 第442章 太和楼<br />
云来客栈附近的那座茶楼,不算甚大,但那也有两层的规制。<br />
此时,是下午时分,正是人多的时辰。<br />
茶楼一层大厅的台子上,一个中年微胖的说书人,刚说完了一大段评书,正在那喝茶润喉咙呢。<br />
段融走入了茶楼,瞄了那说书人一眼,便径直往二楼去了。<br />
随便点了几样吃食和一壶清茶,便在一临窗的座位上坐了下来。<br />
段融坐在那里,眺望窗外。看着街市上的行人和这一片的建筑。<br />
此处并不是神云府的中心处,他特意从东城门入城,又选了一家颇为偏僻的云来客栈,就是不想引人注意。<br />
段融此时心境平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颇感觉到一份闲适。<br />
看了一会儿,他不无感叹道:“山里毕竟清苦,还是热闹的地方宜居。”<br />
段融已经打定注意,他日后若是修为有成,绝不躲在深山里,一定在这市井闹市找个地方住下来。“红尘才是道场嘛。”<br />
段融不过是遐想了一番,随即便从闲适的意境里抽离了出来。<br />
他来这茶楼,可不是品茗闲坐的。<br />
段融扫了一眼,这楼上三三两两闲聊淡天的客人,神识便陡然放开了。<br />
他来之前,朱鹤可是交给了他两个任务。一个任务是神不知鬼不觉地灭杀尚书令李慎思,还有一个就是控制引导市井风评,不让风评往政治漩涡那个方向去发酵。<br />
在段融看来,这两个任务,可谓息息相关。<br />
比如,若是以不同的方式,灭杀李慎思,就会对市井风评,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br />
这也是为何,在议事时,樊红蕉说她直接蒙面,当厅刺杀李慎思,当即就被朱鹤骂了一顿。<br />
所以,在思考灭杀李慎思的方式时,就要将如何引导市井风评考虑在内了。这正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br />
不过要想在后续引导市井风评,还要先了解神云府的舆论场,猜测推想什么样的话题,会在这里如火借风势一般蔓延……<br />
段融虽然已经在此界,生活了六七年之久,但要精准地把控舆论,这六七年的时间,其实还远远不够。<br />
更何况,这六七年的时间里,他大多数时间都在苦修,而且他一直是以一个现代人的思想,生活在此界的。<br />
他并不是真的了解,此界市井日常的众生,他们精神世界的某些底层感受。<br />
段融坐在这茶楼内,要听的,就是这个部分。<br />
他要借此了解神云府的舆论场。<br />
其实,朱鹤交给段融的任务,若是在前世现代化的互联网世界,反而是常见的任务,特别是做公关的人,他们有一项任务就叫做舆情监测。<br />
而段融此时,在茶楼这消息海,做得就是类似的工作。不过,也就是工具换了而已,他用的工具是神识探查罢了。<br />
段融在这座茶楼里,直坐到夜晚亥时闭馆,才起身离开。<br />
他出了茶楼,在街边吃了点东西,就回客栈睡觉了。<br />
这一路车马劳顿,在茶楼监测舆情也是颇为心神,段融躺在床榻上,便瞬间睡死了,第二日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br />
段融洗漱了一番,就在客栈内吃了些早点,便又到茶楼坐了一天。<br />
他在那座茶楼连坐三天后,才又换了个地方。<br />
那座茶楼,毕竟是神云府东城区某处偏僻的所在,他如果只监测这一个地方,那舆情监测的样本可就太单一了。<br />
第四日的上午,段融就走入了长乐街的太和楼。<br />
太和楼是神云府最大的茶楼。<br />
不仅位置好,临江而立,而且是在寸土寸金的长乐街上。来这里吃茶的人,可谓非富即贵。<br />
太和楼一共三层。<br />
一层楼是大厅,常有名角在台上说书、唱曲。<br />
二楼是敞轩的雅座。<br />
最紧要的是这第三层楼。<br />
第三层乃是包厢,许多的达官贵人,在三楼都有独属的常年包厢,那价格自是不菲。<br />
段融一步入茶楼,就感觉气氛大为不同。<br />
一楼的大厅里,已经坐了不少客人。<br />
大厅的台上一位涂脂抹粉的伶人,正咿咿呀呀地唱着评弹,那姿容和嗓音都透着一股子淡淡的苍凉意味。<br />
让段融讶异的倒不是那台上的伶人,而是茶楼虽然已经有了不少客人,有些人也在小声的交淡着,但整个茶楼给人的感觉,却还是安静的。<br />
这和东城区,那座偏僻的茶楼,完全不同。<br />
段融缓步走上了二楼,捡了个角落靠窗的位置,寂静落座。在这样的氛围下,段融的脚步声不由地都轻了下来。<br />
段融刚落座,不一会儿,一位堂倌就走了过来,其脸上挂着含蓄的淡笑。<br />
那堂倌竟然一身素色的锦服,虽然颜色不扎眼,但那料子绝对是上等的。<br />
堂倌走了过来,将一张单子和一支朱砂笔递给段融。<br />
段融一看那单子,便已了然,他用朱砂笔勾了几样东西,便递给了那堂倌。<br />
那堂倌冲他,略一低头弯腰,便接了单子离去了。<br />
整个过程,两人没有说一句话。<br />
段融看着那堂倌离去的背影,微微感叹,虽然是穿越而来,不知为何,方才那一刻,他竟有一种乡巴佬进城的感觉。<br />
没过多久,一壶清茶和几碟小菜就上来了,那堂倌放好了菜,垂手弯腰一礼,便退了下去。<br />
段融呷了几口清茶,果然清醇芳香。<br />
又尝了尝那几碟小菜,却是眉头一蹙。<br />
说实话,味道很是一般,甚至还不如东城区那座偏僻的茶楼。<br />
段融这才发现,附近的几桌客人,都坐在那里闲聊,基本都不怎么动筷子。<br />
他随即明白,太和楼自然是可以将菜品做好的,最起码也不会比东城区那座偏僻的茶楼差。<br />
但是,茶楼就是茶楼,茶楼不是饭馆。<br />
太和楼最值钱的恐怕就是它这氛围了。<br />
只要这氛围在,来过的人就会还想来。<br />
而口味好的菜品和这氛围却是相冲的,所以太和楼就宁愿牺牲了菜品的口味,也要保留这氛围的纯净。<br />
这也是一种经营之道。<br />
段融在太和楼,连呆了两天。<br />
这两天来,这些个达官贵人们所聊的有些话题,还真有些让段融的三观碎了一地。龙阳之好就不说了,毕竟蓝星的古代也有。有些话题,真的是一言难尽……<br />
两天听下来,段融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br />
所谓上流社会,果然不过是华丽礼服上的跳蚤罢了。<br />
虽说如此,也不是所有人都在聊这种话题,两天下来,段融的收获也还是不少的。<br />
翌日,天还未亮,段融就从客栈的房间里爬了起来。<br />
他走到了客栈一楼大厅,只见客栈的门还在关着呢。柜台上,一根蜡烛眼见就欲燃尽,火苗忽高忽低。而那柜台后面,有微微的鼾声。<br />
段融走了过去,见有一个伙计,睡在柜台后面的一张长凳子上。<br />
段融站在那里,咚咚咚地敲了敲柜台。<br />
那伙计转醒,差点从凳子上掉了下来,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站起身来,看向段融。<br />
段融笑道:“打扰你休息了。劳驾你给开下门。”<br />
那伙计道:“客这么早就出去啊?”<br />
段融道:“是。我有点事。”<br />
那伙计将中间的两块门板卸了下来,段融便侧身出了客栈。<br />
那伙计伸头望了望外面,见外面黑魆魆的,一片寂静,便打了个哈欠,将那两块门板重新装上,他回身吹灭了柜台上,就要燃尽的蜡烛,又躺到了那长凳上,睡了起来。<br />
段融在黑暗中,施展身形,如鬼魅一般,在暗夜中飘忽。<br />
此时,天还未亮,一颗孤星倒悬天际。但他起得还是有点晚了。<br />
这几日,舆情监测听下来,他已经获得了海量的信息。<br />
其中有一条就是,神云府三品以上的文官,每三日,就会有一次朝会。<br />
朝会的地点,是在府城衙门的大堂。<br />
时辰则是卯时三刻。<br />
段融穿过几个街区后,便隐隐听到了远处更夫那瑟缩的梆子声,他一边身形忽闪,一边在心里默数着点数……<br />
点数数毕,段融心头暗道:“已交卯时了,希望赶得及。”<br />
如是想着,他不由地加快了身形。<br />
再过两个街区后,他忽然在某处巷口的不远处停了下来。<br />
只见那巷子里,黑魆魆的,巷子深处有两盏灯笼,挂在一处大宅子的门前,远望过去,那两盏昏黄的灯笼,如黑暗天际黯淡的星子一般。<br />
巷口另一侧的街边,却是有一馄饨摊,热气氤氲的,两人人影在灯下忙碌着,似乎是一对夫妻。<br />
神云府的秋日一早,还是有些寒气的,刚好吃碗馄饨,暖和暖和。<br />
段融走了过去,在那摊位上落座,要了一碗馄饨和一屉包子。<br />
“客,馄饨是现成的,下锅就好。包子可能还要等一会儿,刚蒸上,正上气呢。”<br />
“不急,先来碗馄饨吧。暖和暖和。”<br />
“好唻!”<br />
不一会儿,漂着葱的热腾腾的馄饨就端了上来。<br />
浇了一大勺辣子,段融一边吸溜着馄饨,眼角的余光却一直瞟向巷口那里。<br />
李慎思就住在那巷子里,今日又是朝会日,他作为尚书令,照例一定是会参加的。<br />
段融等在这里,其实就是想看看李慎思。说实话,到现在为止,这个他要杀的人,他连长什么样,都还不知道呢。<br />
就要先照个面吧。<br />
段融吸溜了半碗馄饨,忽然便见一顶轿子就从那巷子里,抬了出来。<br />
四个轿夫,身形魁梧,那顶轿子以某种固定的频率,微微晃动着。轿子前面,是一个小厮,打马慢行,提着一盏灯笼,给轿子引路。<br />
就在这时,那人将一屉包子,放在了段融面前,段融却是勾着头,连头都未抬。<br />
此时,他的神识早已经放出,穿透了那顶轿子,锁定了轿中之人。<br />
那轿子坐得却是一身材高大之人,双臂肌肉虬结,满脸络腮胡子。<br />
尚书令乃是第一文官,这人倒是一副武人的样貌。<br />
段融的神识,扫过此人官服前缀着的补子,那补子上乃是一只仙鹤。<br />
青州的官制。<br />
文官官服前的补子是鸟类,而武官官服前的补子则是兽类。<br />
而仙鹤乃是群鸟之首,这也说明那轿中之人,乃是一品文官。<br />
正是李慎思!<br />
确认了身份后,下一刻,段融的神识便穿透了此人的丹田。<br />
“真气境第四重!”<br />
段融又吸溜了一口馄饨,暗道:在世俗世界,倒也算是最顶尖的高手了。<br />
此时,那轿子已经走过了馄饨摊,往前方的街道而去。<br />
段融看着那黑暗中轿子,目色闪动。<br />
其实,要灭杀李慎思,他现在就能出手。<br />
甚至这馄饨摊处的一对夫妻,和他照过面,他也可以一齐灭掉。<br />
对于已经成就了元气境第四重的他来说,这不费吹灰之力,不过举手之劳罢了。<br />
不过若是李慎思在去朝会的路上,被人刺杀。市井舆论一定会炸锅,而且必然会往政治漩涡的那个方向去发酵。<br />
毕竟,两任尚书令接连都死于非命。<br />
而且这李慎思才刚上任两个月,就被人当街刺杀。<br />
这样的消息,简直就是往热油锅里,浇了一瓢冷水,不炸都不行啊!<br />
“李慎思啊!李慎思!到底该如何灭杀你呢?”<br />
段融坐在那里,一边安静地吃着馄饨包子,一边在心头琢磨着。<br />
他吃完后,摸了摸嘴,付了几文散钱后,便离开了。<br />
段融离开馄饨摊后,便在黑魆魆的夜色中,拐入了那巷子里。<br />
他缓步走到了那巷子里的大宅前,只见院门上挂着两盏灯笼,其上写着李府二字。<br />
段融绕到了黑暗处,心念一动,神识再次放开。<br />
神识瞬间穿墙过院,将大半个宅院,瞬间笼罩。<br />
除了打着哈欠巡逻的护院,整个宅子内,此时寂静一片。<br />
段融忽然身形如鬼魅一般,翻过了院墙。<br />
他飘然落地,就已经在院中的一棵大树的树影里了。<br />
而不久前,才刚有一队护院,从此处巡逻而过。<br />
接着,段融便在黑暗中,连番纵进纵出,将李慎思的宅院,探查了个底掉。<br />
不过,他也并未有什么发现。<br />
这李慎思原本是南阳府的府主,一直是在地方上任职。算起来,他不过是刚到神云府两个月而已,这宅院也是刚入手,根本来不及经营,哪里会有什么秘密呢?<br />
段融探查完宅院,发现天色已经蒙蒙亮了,他便从某处树影里纵出了此处宅院,沿着巷子的另一头,拐出了这片街区。<br />
(本章完)</p>
云来客栈附近的那座茶楼,不算甚大,但那也有两层的规制。<br />
此时,是下午时分,正是人多的时辰。<br />
茶楼一层大厅的台子上,一个中年微胖的说书人,刚说完了一大段评书,正在那喝茶润喉咙呢。<br />
段融走入了茶楼,瞄了那说书人一眼,便径直往二楼去了。<br />
随便点了几样吃食和一壶清茶,便在一临窗的座位上坐了下来。<br />
段融坐在那里,眺望窗外。看着街市上的行人和这一片的建筑。<br />
此处并不是神云府的中心处,他特意从东城门入城,又选了一家颇为偏僻的云来客栈,就是不想引人注意。<br />
段融此时心境平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颇感觉到一份闲适。<br />
看了一会儿,他不无感叹道:“山里毕竟清苦,还是热闹的地方宜居。”<br />
段融已经打定注意,他日后若是修为有成,绝不躲在深山里,一定在这市井闹市找个地方住下来。“红尘才是道场嘛。”<br />
段融不过是遐想了一番,随即便从闲适的意境里抽离了出来。<br />
他来这茶楼,可不是品茗闲坐的。<br />
段融扫了一眼,这楼上三三两两闲聊淡天的客人,神识便陡然放开了。<br />
他来之前,朱鹤可是交给了他两个任务。一个任务是神不知鬼不觉地灭杀尚书令李慎思,还有一个就是控制引导市井风评,不让风评往政治漩涡那个方向去发酵。<br />
在段融看来,这两个任务,可谓息息相关。<br />
比如,若是以不同的方式,灭杀李慎思,就会对市井风评,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br />
这也是为何,在议事时,樊红蕉说她直接蒙面,当厅刺杀李慎思,当即就被朱鹤骂了一顿。<br />
所以,在思考灭杀李慎思的方式时,就要将如何引导市井风评考虑在内了。这正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br />
不过要想在后续引导市井风评,还要先了解神云府的舆论场,猜测推想什么样的话题,会在这里如火借风势一般蔓延……<br />
段融虽然已经在此界,生活了六七年之久,但要精准地把控舆论,这六七年的时间,其实还远远不够。<br />
更何况,这六七年的时间里,他大多数时间都在苦修,而且他一直是以一个现代人的思想,生活在此界的。<br />
他并不是真的了解,此界市井日常的众生,他们精神世界的某些底层感受。<br />
段融坐在这茶楼内,要听的,就是这个部分。<br />
他要借此了解神云府的舆论场。<br />
其实,朱鹤交给段融的任务,若是在前世现代化的互联网世界,反而是常见的任务,特别是做公关的人,他们有一项任务就叫做舆情监测。<br />
而段融此时,在茶楼这消息海,做得就是类似的工作。不过,也就是工具换了而已,他用的工具是神识探查罢了。<br />
段融在这座茶楼里,直坐到夜晚亥时闭馆,才起身离开。<br />
他出了茶楼,在街边吃了点东西,就回客栈睡觉了。<br />
这一路车马劳顿,在茶楼监测舆情也是颇为心神,段融躺在床榻上,便瞬间睡死了,第二日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br />
段融洗漱了一番,就在客栈内吃了些早点,便又到茶楼坐了一天。<br />
他在那座茶楼连坐三天后,才又换了个地方。<br />
那座茶楼,毕竟是神云府东城区某处偏僻的所在,他如果只监测这一个地方,那舆情监测的样本可就太单一了。<br />
第四日的上午,段融就走入了长乐街的太和楼。<br />
太和楼是神云府最大的茶楼。<br />
不仅位置好,临江而立,而且是在寸土寸金的长乐街上。来这里吃茶的人,可谓非富即贵。<br />
太和楼一共三层。<br />
一层楼是大厅,常有名角在台上说书、唱曲。<br />
二楼是敞轩的雅座。<br />
最紧要的是这第三层楼。<br />
第三层乃是包厢,许多的达官贵人,在三楼都有独属的常年包厢,那价格自是不菲。<br />
段融一步入茶楼,就感觉气氛大为不同。<br />
一楼的大厅里,已经坐了不少客人。<br />
大厅的台上一位涂脂抹粉的伶人,正咿咿呀呀地唱着评弹,那姿容和嗓音都透着一股子淡淡的苍凉意味。<br />
让段融讶异的倒不是那台上的伶人,而是茶楼虽然已经有了不少客人,有些人也在小声的交淡着,但整个茶楼给人的感觉,却还是安静的。<br />
这和东城区,那座偏僻的茶楼,完全不同。<br />
段融缓步走上了二楼,捡了个角落靠窗的位置,寂静落座。在这样的氛围下,段融的脚步声不由地都轻了下来。<br />
段融刚落座,不一会儿,一位堂倌就走了过来,其脸上挂着含蓄的淡笑。<br />
那堂倌竟然一身素色的锦服,虽然颜色不扎眼,但那料子绝对是上等的。<br />
堂倌走了过来,将一张单子和一支朱砂笔递给段融。<br />
段融一看那单子,便已了然,他用朱砂笔勾了几样东西,便递给了那堂倌。<br />
那堂倌冲他,略一低头弯腰,便接了单子离去了。<br />
整个过程,两人没有说一句话。<br />
段融看着那堂倌离去的背影,微微感叹,虽然是穿越而来,不知为何,方才那一刻,他竟有一种乡巴佬进城的感觉。<br />
没过多久,一壶清茶和几碟小菜就上来了,那堂倌放好了菜,垂手弯腰一礼,便退了下去。<br />
段融呷了几口清茶,果然清醇芳香。<br />
又尝了尝那几碟小菜,却是眉头一蹙。<br />
说实话,味道很是一般,甚至还不如东城区那座偏僻的茶楼。<br />
段融这才发现,附近的几桌客人,都坐在那里闲聊,基本都不怎么动筷子。<br />
他随即明白,太和楼自然是可以将菜品做好的,最起码也不会比东城区那座偏僻的茶楼差。<br />
但是,茶楼就是茶楼,茶楼不是饭馆。<br />
太和楼最值钱的恐怕就是它这氛围了。<br />
只要这氛围在,来过的人就会还想来。<br />
而口味好的菜品和这氛围却是相冲的,所以太和楼就宁愿牺牲了菜品的口味,也要保留这氛围的纯净。<br />
这也是一种经营之道。<br />
段融在太和楼,连呆了两天。<br />
这两天来,这些个达官贵人们所聊的有些话题,还真有些让段融的三观碎了一地。龙阳之好就不说了,毕竟蓝星的古代也有。有些话题,真的是一言难尽……<br />
两天听下来,段融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br />
所谓上流社会,果然不过是华丽礼服上的跳蚤罢了。<br />
虽说如此,也不是所有人都在聊这种话题,两天下来,段融的收获也还是不少的。<br />
翌日,天还未亮,段融就从客栈的房间里爬了起来。<br />
他走到了客栈一楼大厅,只见客栈的门还在关着呢。柜台上,一根蜡烛眼见就欲燃尽,火苗忽高忽低。而那柜台后面,有微微的鼾声。<br />
段融走了过去,见有一个伙计,睡在柜台后面的一张长凳子上。<br />
段融站在那里,咚咚咚地敲了敲柜台。<br />
那伙计转醒,差点从凳子上掉了下来,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站起身来,看向段融。<br />
段融笑道:“打扰你休息了。劳驾你给开下门。”<br />
那伙计道:“客这么早就出去啊?”<br />
段融道:“是。我有点事。”<br />
那伙计将中间的两块门板卸了下来,段融便侧身出了客栈。<br />
那伙计伸头望了望外面,见外面黑魆魆的,一片寂静,便打了个哈欠,将那两块门板重新装上,他回身吹灭了柜台上,就要燃尽的蜡烛,又躺到了那长凳上,睡了起来。<br />
段融在黑暗中,施展身形,如鬼魅一般,在暗夜中飘忽。<br />
此时,天还未亮,一颗孤星倒悬天际。但他起得还是有点晚了。<br />
这几日,舆情监测听下来,他已经获得了海量的信息。<br />
其中有一条就是,神云府三品以上的文官,每三日,就会有一次朝会。<br />
朝会的地点,是在府城衙门的大堂。<br />
时辰则是卯时三刻。<br />
段融穿过几个街区后,便隐隐听到了远处更夫那瑟缩的梆子声,他一边身形忽闪,一边在心里默数着点数……<br />
点数数毕,段融心头暗道:“已交卯时了,希望赶得及。”<br />
如是想着,他不由地加快了身形。<br />
再过两个街区后,他忽然在某处巷口的不远处停了下来。<br />
只见那巷子里,黑魆魆的,巷子深处有两盏灯笼,挂在一处大宅子的门前,远望过去,那两盏昏黄的灯笼,如黑暗天际黯淡的星子一般。<br />
巷口另一侧的街边,却是有一馄饨摊,热气氤氲的,两人人影在灯下忙碌着,似乎是一对夫妻。<br />
神云府的秋日一早,还是有些寒气的,刚好吃碗馄饨,暖和暖和。<br />
段融走了过去,在那摊位上落座,要了一碗馄饨和一屉包子。<br />
“客,馄饨是现成的,下锅就好。包子可能还要等一会儿,刚蒸上,正上气呢。”<br />
“不急,先来碗馄饨吧。暖和暖和。”<br />
“好唻!”<br />
不一会儿,漂着葱的热腾腾的馄饨就端了上来。<br />
浇了一大勺辣子,段融一边吸溜着馄饨,眼角的余光却一直瞟向巷口那里。<br />
李慎思就住在那巷子里,今日又是朝会日,他作为尚书令,照例一定是会参加的。<br />
段融等在这里,其实就是想看看李慎思。说实话,到现在为止,这个他要杀的人,他连长什么样,都还不知道呢。<br />
就要先照个面吧。<br />
段融吸溜了半碗馄饨,忽然便见一顶轿子就从那巷子里,抬了出来。<br />
四个轿夫,身形魁梧,那顶轿子以某种固定的频率,微微晃动着。轿子前面,是一个小厮,打马慢行,提着一盏灯笼,给轿子引路。<br />
就在这时,那人将一屉包子,放在了段融面前,段融却是勾着头,连头都未抬。<br />
此时,他的神识早已经放出,穿透了那顶轿子,锁定了轿中之人。<br />
那轿子坐得却是一身材高大之人,双臂肌肉虬结,满脸络腮胡子。<br />
尚书令乃是第一文官,这人倒是一副武人的样貌。<br />
段融的神识,扫过此人官服前缀着的补子,那补子上乃是一只仙鹤。<br />
青州的官制。<br />
文官官服前的补子是鸟类,而武官官服前的补子则是兽类。<br />
而仙鹤乃是群鸟之首,这也说明那轿中之人,乃是一品文官。<br />
正是李慎思!<br />
确认了身份后,下一刻,段融的神识便穿透了此人的丹田。<br />
“真气境第四重!”<br />
段融又吸溜了一口馄饨,暗道:在世俗世界,倒也算是最顶尖的高手了。<br />
此时,那轿子已经走过了馄饨摊,往前方的街道而去。<br />
段融看着那黑暗中轿子,目色闪动。<br />
其实,要灭杀李慎思,他现在就能出手。<br />
甚至这馄饨摊处的一对夫妻,和他照过面,他也可以一齐灭掉。<br />
对于已经成就了元气境第四重的他来说,这不费吹灰之力,不过举手之劳罢了。<br />
不过若是李慎思在去朝会的路上,被人刺杀。市井舆论一定会炸锅,而且必然会往政治漩涡的那个方向去发酵。<br />
毕竟,两任尚书令接连都死于非命。<br />
而且这李慎思才刚上任两个月,就被人当街刺杀。<br />
这样的消息,简直就是往热油锅里,浇了一瓢冷水,不炸都不行啊!<br />
“李慎思啊!李慎思!到底该如何灭杀你呢?”<br />
段融坐在那里,一边安静地吃着馄饨包子,一边在心头琢磨着。<br />
他吃完后,摸了摸嘴,付了几文散钱后,便离开了。<br />
段融离开馄饨摊后,便在黑魆魆的夜色中,拐入了那巷子里。<br />
他缓步走到了那巷子里的大宅前,只见院门上挂着两盏灯笼,其上写着李府二字。<br />
段融绕到了黑暗处,心念一动,神识再次放开。<br />
神识瞬间穿墙过院,将大半个宅院,瞬间笼罩。<br />
除了打着哈欠巡逻的护院,整个宅子内,此时寂静一片。<br />
段融忽然身形如鬼魅一般,翻过了院墙。<br />
他飘然落地,就已经在院中的一棵大树的树影里了。<br />
而不久前,才刚有一队护院,从此处巡逻而过。<br />
接着,段融便在黑暗中,连番纵进纵出,将李慎思的宅院,探查了个底掉。<br />
不过,他也并未有什么发现。<br />
这李慎思原本是南阳府的府主,一直是在地方上任职。算起来,他不过是刚到神云府两个月而已,这宅院也是刚入手,根本来不及经营,哪里会有什么秘密呢?<br />
段融探查完宅院,发现天色已经蒙蒙亮了,他便从某处树影里纵出了此处宅院,沿着巷子的另一头,拐出了这片街区。<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