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201章 人际圈子,就是一个套一个
    韩舒关於“惰性纳米涂层赋能pt/√-mo2n催化剂”的论文还没收到《自然》的答覆,徐文倒是有了大饱眼福的机会。
    “好啊,当真好啊!”徐文教授接过韩舒的论文资料,目光灼灼,如获至宝般反覆摩津。
    他一头扎进实验室,在数据海和不断的模擬实验中,几乎是废寢忘食地苦心钻研了一个多月。
    待二人再见,已是小雪时节,空气中带著凛冽的清寒。
    徐文教授一扫之前的疲惫,神采奕奕,眼中闪烁著抑制不住的兴奋光芒。
    他诚邀韩舒赴一场饭局,前往四九城一家不显山露水的老字號。
    那餐馆门面古朴,藏匿於寻常街巷深处,丝毫不见奢华,但其老板是餐饮界拔尖的退休大厨,平日里食客盈门,若无提前数日预约,几乎是一位难求。
    老板性情古怪,几乎不待见一些明星,二代,少爷小姐什么的,所以这馆子里除了寻常的游客,一些大的古雅包间都留给了政商学各界的大佬。
    韩舒的脚步在青石板巷中停驻,雨后初雾的空气里,混著老胡同特有的沉静与湿润。
    他穿过一道雕月洞门,曲径通幽,最终来到一处雅致的包间。
    包间附近,偶有大爷们慢悠悠地步而过,衣著寻常,神態从容,仿佛只是街头巷尾最普通的居民。
    然而,天璇只需一眼,便能从他们在网上公开的履歷资料中,勾勒出这些“閒人”背后,盘根错节的社会网络与不容小的能量。
    这便是国人深谱的圈子之道。
    它层层叠叠,像古老树木的年轮,每道纹路都牵扯著千丝万缕的人情往来,將无数个体紧密编织成一张无形却坚韧的巨网。
    一旦踏入其中,便有了“自己人”的身份,共享著默契与资源,而那些圈子外的人,几乎挤破头都闯不进来。
    “好像来到了一个不得了的地方啊。”
    韩舒站在了门前,同席的座上宾,除了徐文教授,还有他的几位学术界至交:四位来自清北联合科研团队的资深教授,以及一位是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的所长。
    四位教授中,有三位都带著某种世俗而又有趣的刻板印象一一他们的头顶在包间淡雅的灯光下,亮如镜,为这古朴的小空间平添了几分別样的“光彩”。
    那位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的所长李国兴,显然对自己的髮际线格外爱惜,此刻正戴著一顶毛茸茸的编织帽,几缕稀疏的发束在帽子边缘摇摇欲坠,仿佛隨时都会宣告自由。
    每逢这种场合,韩舒总是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感谢墨家老祖留下的节葬节用之法。
    这使得他在科研的道路上倾注心血,夜以继日地苦思冥想,头顶的头髮也不会轻易背叛他。
    此刻,留著一头长髮的韩舒迈步而入,率先笑著向眾人打起了招呼。
    徐文教授见状,立刻热情地招了招手,示意韩舒在他身旁落座,隨后便挨个为他做起了介绍。
    每介绍完一个人,天璇都会从网上调取资料,看一眼几人的研究领域,以及团队內的成果和诸多论文。
    在眾人审视的目光中,韩舒心中陡然明晰了一个事实。
    外界对他异乎寻常的关注,並非全然基於他实打实的学术成就,更多是源於其斐然成果与惊人年龄之间的巨大反差。
    这其中裹挟著太多媒体“造神”的浮夸与流量的推波助澜。
    他那区区两篇论文,一个初见成效的落地项目,与几位教授履歷上那洋洋洒洒数百项的辉煌成就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他比这些前辈多出的,兴许不过是一个“创业青年才俊”的光环,以及手中握著的微不足道的百亿资金。
    “哎呀,之前的研究可把我们难为坏了,还多亏了你啊,韩同学!话说你还在单打独斗嘛,要不要加入我们的研究团队啊?”
    “合作,我们合作也行。”
    一个教授忍不住发出了邀请。
    再深奥的研究,都避免不了一些重复的机械性实验活动,他实在无法理解,韩舒怎么靠著一个人突破了他们整个团队都没攻克的难题。
    “听说上个月你拿下了国际机器人大赛的优胜,不会有一大群机器人在帮你做事吧?
    +
    另一个教授打趣道,自以为开了个风趣十足的玩笑。
    韩舒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復,因为真的有一大批机械傀儡在帮他做事。
    “谢过两位教授,合作愉快。”韩舒端起酒杯,递向前去,杯中倒著的並非酒,而是椰奶,也算是喝的“白的”。
    砰~
    酒杯清脆的一碰,徐文顺著话茬继续说了下去:“计算数学,石墨烯材料,自动化,人工智慧,制氢催化剂···你这领域够杂的啊,有没有想过下一步专心投入哪个具体方面?”
    韩舒想了想,回道:“我有在考虑核燃料电池的事情,手底下的大型器械要解决能源的问题。”
    “这样啊·::”
    话音方落,徐文和几个好友不约而同將视线转移到了李国兴身上。
    “你知道李所长是干什么的吗?”
    “当然。”韩舒回道,“李所长在聚变能源领域有极高的成就。”
    就是知道,他才要这么明目张胆的说出来。
    李国兴,长期从事核武器物理、聚变能源及原子分子物理研究,主持完成过多项国防重大任务,就在不久前,他才刚结束了在国防科大的学术活动,主题为“解析核聚变能源战略”,以及“两弹一星”精神传承。
    上个月,韩舒还在思索核燃料电池和聚变能源的事,现在该领域的研究专家就坐在自己身旁了。
    李国兴笑呵呵地点头,端著酒杯起身:“韩老师,我得敬你一杯。”
    “哎?”韩舒一併起身,举杯迎了上去。
    事情好像不对劲,怎么看他才是那个该敬酒的晚辈。
    “李所长,您这是?”韩舒不解道。
    李国兴笑笑:“韩老师或许不知道,咱们之间还有段缘分。嗯,缘分,希望你允许我这么说。”
    “是国防科大,或者任老奶奶那边吗?”
    “任老奶奶?”
    主持过国防工作的李国兴一下意识到了韩舒口中之人的身份,摇头道:“並不是。”
    “要说起来,还得从这件事讲起。”
    李所长从胸前口袋拿出手机,滑动屏幕翻找片刻,找到了一段视频。
    韩舒看了眼,那视频是从一家主流媒体网站下载的,界面显示的標题简短明確,没有丝毫博眼球的夸张修饰一一《我国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成功应用》。
    当时的临床试验,有中科院脑科智创中心和一眾顶级医院参与,外部设备接受神经信號的速度和准確性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了。
    韩舒记得,这个新闻早在暑假期间就报导过了,不过热度不高,多平台加起来兴许有几百万的播放量。
    当时评论区的高赞评论,有一条是:“盲猜2077年有不少人会在这个视频底部考古”
    韩舒觉得这评论挺有意思,起码说明了墨生科技在做开创性的事业,那些技术和装备给了偏瘫患者重新站立,重新拿握东西的机会。
    就这么一条意义十足的新闻,当时却被娱乐圈的爆点给压下去了,实在令人不解。
    “我明白了。李所长身边有哪位亲人因为这项技术而受益了?”
    “是我夫人。”李国兴摘下毛线帽,放在桌前细细欣赏,“不敢想像,在瘫了半侧身子后,有朝一日,她居然还能织出这么好的东西。”
    徐文和四个好友拍桌起身,凑向前去。
    这帽子是脑机控制的外部肢体织成的?
    印象中,他们对机械肢的认知还停留在僵硬笨拙的层面,能拿起水杯来喝口水就不错了,织帽子什么的,有点过於离谱了。
    李国兴將帽子重新戴好,把帽沿儿的国旗標摆正了。
    韩舒笑道:“李所长太抬举学生了,李师母只是碰巧用了我们的技术產品而已。”
    “她碰巧瘫了,你们碰巧研究了这项技术,她碰巧用了,你我又碰巧相遇了,你能说这不是缘分吗?”
    “那就算敬这份善缘。”韩舒再次举起杯子。
    几个老前辈一同起身,手中的酒杯围成了一个圈。
    他们笑了,笑得轻鬆又带著几分自嘲,这些日常与方程、实验、数据打交道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材料专家,竟然会在此刻向“缘分”这种神秘飘渺的东西举杯致意。
    但仔细想想,没人能说这不是一种缘分。
    “敬善缘!”
    砰~
    李国兴喝完,重新把话题拉回了正轨:“虽然我研究物理,但我同样相信奇蹟,我相信你在聚变能源领域也能闯荡出一番作为。”
    “12月1日,这一届的国际可控核聚变交流会议会在洛杉磯举行,中方代表有四人,现在看来,完全能够增加一位了。”
    “嗯?”
    韩舒一愣,会不会有点太巧了,自己正口渴呢,就有人將水递到面前了。
    墨家老祖在上,弟子福缘深厚。
    “怎么,有顾虑嘛,是担心学校那边的课程?我可以以研究所的名义致函一封,当作你的请假条。”李国兴问道。
    “没有。”韩舒回道。
    致函请假,未免有点太奢侈了。
    “谢过李所长了,下个月1號之前,我会与您这边联繫。”
    “好说好说。”
    谈话之际,饭菜已经端上来了。
    不知道是那位退休大厨果真厨艺过人,还是心情的缘故,韩舒感觉桌上的菜餚异常可口。
    饭后,韩舒返回了南不开,和天璇一起著手搜集一切关於聚变能源的资料信息,这些信息虽说隨取隨用,但要彻底消化,仍然要耗费不少心力。
    能同李国兴结伴同行的教授,一定拥有相当的水平,韩舒可不想在一些知识理解上出现片错。
    经过大半个月的消化学习,韩舒能够理解当初那个武侯派的小子,为何冒著生命危险,都要问內景討要可控核聚变了。
    对可控核聚变理解的越深,你就会发现,自己对它越发的痴迷。
    所谓的核聚变,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並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一一气与的聚变,这种反应在太阳上已经持续了50亿年。
    所以,可控核聚变又被称为“人造太阳”。
    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控制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以实现安全、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的核聚变反应。
    原料充足、安全可靠、无污染、经济性能优异,除了技术难度极高,暂时整不出来以外,几乎找不到它的任何缺点。
    不少人都听过这么一句话:ai的终点是能源,能源的终点是聚变。
    韩舒不禁在想,要是能彻底攻克这项技术,他面前的科技前景,將会迎来怎样的光明坦途。
    终於,在饱满充实的时间流逝中,一下子来到了11月底。
    南不开数院学工办內,教务的一位授课老师围著辅导员,正嘰嘰喳喳说著什么。
    几个值班的学生会小干部不时抬头,安安静静吃著瓜。
    “武老师啊,我现在就是一整个的压力,64个学时,韩舒总共就修了4个。按照南不开的规定,学时怎么都算是考核的准入门槛吧,这样考试会有掛科风险的。”
    “可他卷面又完全没问题,有时候我在想,教育的初衷是为了什么,他明明学会了不是嘛,那我干嘛苛求学时?”
    “等等,我啥也没教他啊,那我有什么资格考核他?”
    导员安静听著授课老师的吐槽,他此时的话语明显有点失了逻辑,左右脑在疯狂互搏。
    “要我说,你就是包袱太重。现在的高校,划水的老师不少,你就勉强对一个人睁一只闭一只眼,没啥关係的。”
    武老师无奈笑著摇摇头,面前的电脑忽然收到一件电子函。
    “清北的李教授?请假?”
    她盯著来函的內容,逐渐陷入了沉思。
    “那个,韩舒一直到12月3號的课程,都要缺席了喔。”
    “这次又是什么理由?”
    “可控核聚变的国际交流会。”
玄幻魔法相关阅读More+

玄鉴仙族

季越人

活人深处

穿黄衣的阿肥

万世之名

古羲

守序暴君

不在意中人

大道之上

宅猪

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

最终永恒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