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p>    第274章 李世民:这逆子是准备封圣吗?!【求月票】<br />
    其实李承乾非常清楚,现在提出改革,有点急功近利了。<br />
    但是换个角度去想,他还有比现在更好的改革机会吗?<br />
    因为之前的各种铺垫,整个朝会的风向,气势,全在他的身上,就连李世民都不得不避其锋芒。<br />
    如果在这时候不将改革提出来,以后怕是很难再找到这样的机会了。<br />
    所以,无论接下来将要面对怎样的阻力,他都必须要将改革的想法提出来。<br />
    哪怕最后的结果会不尽人意,他也要让所有人知道,他对大唐以后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规划。<br />
    而随着李承乾的话音落下,朝堂之上的群臣,立刻开始议论纷纷起来。<br />
    有的大臣面色铁青,怒视着李承乾,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了一般。<br />
    有的大臣则眉头紧锁,眼神中吐露出难以言喻的担忧,似乎在思考这些改革带来的后果。<br />
    而更多的大臣,则是震惊李承乾的胆大包天,居然敢提出如此惊世骇俗的改革。<br />
    要知道,现有的科举制度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脱颖而出的唯一途径。<br />
    然而,李承乾却打算废除以明经,进士为主的儒学取士标准,这无疑是打压那些儒家子弟。<br />
    如果他们不能顺应这改革,很有可能永远处于社会底层。<br />
    再看土地改革,禁止土地买卖的政策,这无疑触动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br />
    虽然李承乾在重阳宴那晚,对五姓七望展开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屠杀。<br />
    但大唐除了五姓七望,还有很多世家大族。<br />
    而李承乾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世家大族杀光。<br />
    因此,李承乾提出的这条土地改革政策,无疑是在进一步打压全天下的世家大族。<br />
    试问,哪个世家大族不是坐拥数万亩良田?<br />
    一旦禁止土地买卖,他们将如何继续扩充自己的产业,保持家族的繁荣?<br />
    世家大族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土地资源,禁止土地买卖,无疑是对他们利益的直接剥夺。<br />
    至于改革婚姻法,更是让满朝文武大臣感到震惊,甚至一时间都说不出话来了。<br />
    严禁世家大族间的联姻,这难道不是在试图瓦解全天下的世家大族吗?<br />
    虽然重阳宴那晚,五姓七望的人就道出了李承乾的野心,但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是很相信李承乾会这么做。<br />
    因为这么做的后果,根本无法想象。<br />
    而调整男女成婚年龄,禁止人口买卖,这些措施也无疑是在挑战整个社会的传统规则和秩序。<br />
    可以说,这三项改革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引起整个大唐的轩然大波,让社会沸腾。<br />
    而现在,李承乾一口气竟提出了三项改革。<br />
    他这种做法,简直是在挑战天命,要逆天而行。<br />
    这怎么能不让人震惊?<br />
    “太子殿下,你这是要让我大唐天下大乱吗?!”<br />
    终于,孔颖达率先忍不住站出来质问李承乾道;“你这三项改革,先不说其他,就说科举改革,废除明经,进士的儒学取士标准,那天下士子以后学什么,又拿什么来考核?”<br />
    “而你所谓的工科,医科,都是些不入流的东西,有什么用?难道我大唐还要靠一群工匠和医者来治理天下吗?”<br />
    “是啊太子,武举也就罢了,至少能选个将才,怎么科举也胡乱改革?”吏部尚书高士廉也忍不住站了出来。<br />
    毕竟科举考试与吏部的关系最大。<br />
    如果任由李承乾‘胡乱’改革科举,那后果便是,吏部以后怕是很难再选用适合的官员。<br />
    然而,还没等李承乾回应大臣的质疑,李世民就脸色铁青的看向李承乾道:“太子,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br />
    “在回答父皇之前,儿臣想问父皇一个问题,历朝历代,凡是有作为的朝代,哪个不是通过改革强盛的?”<br />
    “这”<br />
    李世民闻言,不禁微微一愣。<br />
    却听李承乾又自顾自地道:<br />
    “管仲改革,让齐国成为中原五霸,商鞅变法,让秦国成为虎狼之国,最终使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改革,让汉朝成为‘强汉’的代名词。”<br />
    “而我大唐呢?难道就不能成为汉之后最强盛的朝代吗?”<br />
    “太子此言差矣!”<br />
    李承乾的话音刚刚落下,弘文馆大学士虞世南就站了出来,正色道:“管仲改革,虽然让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势’。但齐国土地税收混乱,盐铁专营腐败丛生,使国家毫无进取之心,故而,齐国自齐桓公之后,再无争霸之能!”<br />
    “商鞅变法,虽使秦国成为虎狼之国,但律法严苛,百姓民不聊生,纵有秦始皇统一六国,也因暴政二世而亡!”<br />
    “至于汉武帝改革,更是穷兵黩武,虽有‘强汉’之名,但名不副实,哪有盛世之说?”<br />
    哗!<br />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br />
    有人拍手叫好,高亢附和。<br />
    有人互相对视,面面相觑。<br />
    不得不说,有学问的人就是不一样,一出来就说得头头是道,比那些无能的怒吼,要厉害得多。<br />
    很明显,虞世南这番强有力的言论,让众臣看到了反对李承乾的希望。<br />
    而李承乾则深深看了眼虞世南,叹道:“虞大人真是好学问啊!”<br />
    “不敢,臣只是就事论事,觉得太子这三项改革,还需从长计议!”虞世南语气谦虚的说道。<br />
    “是啊太子,你这三项改革,关乎国家根本,关乎我大唐的未来,岂能如此草率?”长孙无忌也无奈的附和道。<br />
    虽然在他心中,一直都是支持李承乾的,但李承乾这三项改革,不光触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连他这种关陇门阀的利益也触动了。<br />
    比如那个三代以内,有两人在朝为官的,不能与其他官宦家庭联姻。<br />
    这可能吗?<br />
    他还打算让自己女儿嫁给其他大臣的儿子呢。<br />
    难不成,长孙冲以后就不入朝为官了?<br />
    这似乎也不可能啊!<br />
    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即使是面对自己亲外甥,他也要站出来反对李承乾的改革。<br />
    就在这时,新任户部侍郎李新奇站了出来,持笏道:“启禀陛下,启禀太子,臣以为,改革虽难,但乃国家发展之必然。”<br />
    “想当初,江陵也是通过不断改革,才有了今日之繁华。”<br />
    “不错!太子的三项改革,直接指出了大唐现在的各种弊病,若能顺利实施,必使我大唐焕然一新!”马周也站出来附和道。<br />
    紧接着,岑文本立刻高声呐喊:“臣等愿全力支持太子殿下,共赴国难,以图大业!”<br />
    “共赴国难,以图大业!”<br />
    随着东宫属官一个接着一个的站出来,江陵一系的官员,也纷纷站了出来。<br />
    一时间,整个朝堂泾渭分明。<br />
    李世民见状,双眼不由微微眯了起来。<br />
    而高士廉,长孙无忌,虞世南,孔颖达等大臣,则立刻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br />
    却听李承乾又淡淡开口道:“适才孔师质问孤,科举改革后,士子们学什么,又考核什么,孤现在就可以回答你,学新学,考核新学。”<br />
    “何谓新学?符合我大唐发展需要的新学问。而不是整天研究如何当官的废学!”<br />
    “孤可不希望,一本书有数十种注解的《论语》,成为士子们学习的经典!”<br />
    “另外,孔师说工科,医科这些都是不入流的东西,那么,孤要在这里反驳你了。你所谓的不入流的工匠,医者,一个造了神威大炮,一个可能会救你的命!”<br />
    “这”<br />
    孔颖达闻言,不禁愣在了当场。<br />
    却听李承乾继续道:“至于虞大人的言论,孤很欣赏你的学问,但孤觉得你实在太迂腐了,就像那种读书读傻了的腐儒。”<br />
    “不知道有句话这么说吗?尽信书,不如无书。”<br />
    “你说齐桓公也就罢了,但你将秦国二世而亡算在秦始皇头上,这不是读书读傻了是什么?孤告诉你,秦国灭亡,不是什么暴政,而是制度的推行与律法的不匹配!”<br />
    “那敢问太子,何谓制度的推行与律法的不匹配?”虞世南一脸好奇的问道。<br />
    似乎并没有因为李承乾骂自己腐儒而生气。<br />
    只见李承乾又淡淡道:“所谓制度,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秦国统一六国之前,使用的是什么制度?答案很明显,耕战制度!”<br />
    “而这个耕战制度,便是商鞅变法弄出来的!”<br />
    “那为何会与法律不匹配呢?因为秦国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是郡县制。”<br />
    “虞大人请想想,一个为耕战制度创造的律法,能适用新推行的郡县制吗?明显不能,因为它们根本不匹配!”<br />
    “所以,产生的问题就越来越多,矛盾也越来越多,最终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再加上秦二世胡作非为。是故,秦二世而亡。”<br />
    “这”<br />
    听到这话,虞世南顿时陷入了沉思。<br />
    而其余众臣,也不禁面面相觑。<br />
    特别是李世民,看向李承乾的目光,都有些变了。<br />
    可是,也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李承乾这番话。<br />
    比如孔颖达。<br />
    却听他又义愤填膺的道:“太子殿下这是在胡说,秦始皇是暴君,这是公认的事实!”<br />
    “谁公认的?”<br />
    李承乾有些好笑的问道。<br />
    孔颖达愣了一下,旋即板着脸道:“历朝历代都是这样传下来的,史书上也是这样记载的,莫非太子殿下在质疑史书?”<br />
    “呵!”<br />
    李承乾不由呵了一声,冷笑道:“刚才孤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孔师是一句话也没听进去啊!”<br />
    “那么孤问你,史书是谁写的?”<br />
    “自然是太史公!”<br />
    “那太史公是哪个朝代的人?”<br />
    “这还用说,当然是汉朝!”<br />
    “那汉朝是怎么来的?”<br />
    “推翻暴秦,由高祖刘邦建立而来”<br />
    “这不就对了嘛,汉朝是推翻秦朝而来的,你觉得汉朝人能大夸特夸秦始皇吗?”<br />
    “就好比咱们唐朝,谁敢大夸特夸隋朝?”<br />
    “这”<br />
    孔颖达瞬间就被李承乾这话噎住了。<br />
    而李世民看李承乾的目光,则越来越复杂。<br />
    他可以肯定,自从那次昏迷之后,李承乾的后脑勺绝对长了逆骨。<br />
    这种话都敢说出口。<br />
    比自己还口无遮拦。<br />
    自己也就私下谴责一番隋炀帝,隋文帝,他直接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剖析朝代更替的本质。<br />
    其实,大家谁不知道?<br />
    这本朝黑前朝不是很正常的事吗?<br />
    有必要说得这么直白吗?<br />
    虽然李世民在心中一阵吐槽儿子,但看到孔颖达被李承乾驳得哑口无言,还是站了出来,道:“太子,你提出的三项改革,朕要好好考虑,就不再这里做决断了,待朕想清楚了再说!”<br />
    话音落下,他便准备再次宣布散朝。<br />
    可李承乾哪里肯放弃。<br />
    却听他又沉声道:“父皇此言差矣!”<br />
    “正所谓,时不待我,如今外敌环伺,若不上下一心,如何一鼓作气?”<br />
    “你还知道外敌环伺啊?!”<br />
    李世民闻言,顿时满脸怒容,目光如炬地看向李承乾,语气中带着几分质问:“你可知这三项改革将引发多大的动荡?又将有多少人的利益受到冲击?你如此草率的决定,置我大唐安稳于何地?”<br />
    面对李世民的质问,李承乾并未退缩,而是针锋相对地回应道:“父皇,儿臣自然知道大唐如今的现状,但儿臣也并非马上进行改革,而是先将改革定下来,让大家有个准备,好配合儿臣。<br />
    另外,儿臣也知道这三项改革的艰难与复杂。但正因如此,儿臣才更要坚决推行。<br />
    我大唐若想长治久安,创造盛世辉煌,就必须革除弊病,与时俱进。<br />
    难道父皇不想我大唐变得更好吗?”<br />
    “你凭什么觉得你的改革能让大唐变得更好?”李世民冷声反问道。<br />
    李承乾蓦然正色道:“就凭儿臣在江陵的改革成绩,就凭儿臣造出了火器,就凭江陵一年的税收,比大唐一年还多!”<br />
    李世民闻言,顿时语塞。<br />
    他自然知道李承乾在江陵的改革成绩,但他还是觉得,李承乾提出的这三项改革,实在太过激进,让他一时难以接受。<br />
    而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房玄龄最终还是站了出来。<br />
    “太子殿下,陛下,请听臣肺腑一言,臣以为,改革之事,关乎国本,确实需要慎重考虑。<br />
    但臣也以为,太子殿下所提出的这三项改革,虽然看似激进,却也是在为我大唐的未来着想。<br />
    我们不妨先召集朝中重臣,共同商议,寻找一个更为稳妥的改革方案,如何?”<br />
    房玄龄这话,很快便得到了李世民那帮臣子的赞同。<br />
    但江陵一系的官员却不是很赞同。<br />
    只听刘仁轨率先站出来道:“中书令此言差矣!今日朝会,满朝文武都在,难道我们这么多大臣,还商议不出一个更为稳妥的方案吗?”<br />
    “对啊!我们都在这里,难道我们就不能为大唐献计献策吗?”又一名江陵系官员站出来附和道。<br />
    但随着这名江陵官员的站出来,李世民那帮臣子也纷纷站了出来。<br />
    却听葛平立刻呛声道:“你们能献计献策什么?你们都是支持太子的,有为这个国家着想吗?”<br />
    “不错,我看你们就是在分裂这个国家,其心可诛!”<br />
    “哈哈哈!说我们其心可诛,我看你们是舍不得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吧!怕太子殿下对你们动刀子是吗?”<br />
    “混账东西,你什么官职,老夫什么官职,也容你放肆?”<br />
    “官职大就了不起么?有种单挑啊!”<br />
    “单挑就单挑”<br />
    “够了!”<br />
    虽然唐朝大臣在朝堂上大打出手的事迹,史书上都有记载,但李承乾现在一点也没兴趣看他们的好戏,直接喝止了他们,然后看了眼李世民,又环顾众臣道:“不管怎么说,孤心意已绝,改革势在必行!”<br />
    哗!<br />
    此话一出,全场缄默。<br />
    但整个朝堂的火药味却越来越足,仿佛随时都会爆发一场更激烈的争吵。<br />
    其实,李承乾不是不知道,自己若强行推动这三项改革,可能会在大唐引发一场政治风暴。<br />
    但他更清楚,这些改革对大唐长远的发展有多重要。<br />
    科举制度的改革,能够打破儒家子弟对仕途的垄断,让更多有才能的人得以施展才华。<br />
    比如医学人才,工科人才,甚至其他方面的人才,都能够蓬勃发展,不是一天只知道研究怎么当官的儒学生能比的。<br />
    而土地改革的实施,主要是为了遏制土地兼并,保护百姓的利益,稳定社会根基。<br />
    至于婚姻法的调整,有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提高女性的地位,推动社会进步。<br />
    毕竟古代社会的生育率低,与成亲过早,身体发育不完全有很大的关系。<br />
    因此,即便前路再艰难困苦,他都必须坚定地走下去。<br />
    看着群臣愤怒的表情,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开口道:“诸位大臣,孤其实很明白,这些改革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br />
    “但是。”<br />
    说着,他话锋一转,然后掷地有声的道:“如果非要孤为这些改革找个必须推行的理由,孤只有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br />
    轰隆!<br />
    此言一出,犹如洪钟大吕,震撼人心。<br />
    高士廉,长孙无忌,虞世南,孔颖达,四人直接就愣在了当场,满脸的震惊之色。<br />
    李世民紧握衣袖,喃喃自语:“这逆子是准备封圣吗?”<br />
    (本章完)</p>
灵异鬼怪相关阅读More+

快穿之妾室妖娆,生存掠夺守则蒋纯惜萧尘

佚名

嫁世子养崽崽的穿越日常许清宜谢韫之

佚名

蛇王娇宠不断,穿越女她逃不掉

佚名

为了自救,老祖她在线剧透

佚名

绝代股神

佚名

六个妹控哥哥:团宠小奶萌甜又软

佚名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