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392章 番薯
    骆驼山北边不知名的一处地方。
    因为有一处水泡子,军士们把它叫做水泡子,于是舆图上标注成为了水泡子,叫做水泡子的地方不少,于是用军队所在的营命名。
    石家水泡子。
    顾名思义,营总姓石。
    大同军镇里姓石的营总只有一个,叫做石敢当,所以这里便叫做石家水泡子。
    既然叫做水泡子当然就有水。
    安置了一个哨队,驻扎了九十人,分了一千一百多只羊,每天都要出动放牧羊群,还要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胡人。
    这些羊属于前套地区的牧民们,那里原来的牧场不够用,太大的地方牧民也放牧不过来,于是这些牛羊分配给了军队。
    随行而来的还有几名牧民,他们是三十六户牧民,也就是羊主人们中选出来的,指点和带着军士们如何放牧,以及各种事宜。
    士兵们每天可以喝羊奶,偶尔还可以杀一只羊。
    但是等灾情结束,他们回去关内的时候,羊群也要还回去。数量依然是一千一百多只,只能多不能少,所以羊群生小羊是大事。
    有羊奶喝,偶尔还有羊肉补充,可因为粮票的限制,大家每日也不能吃饱,三五天才能吃饱一顿,每天还要干活。
    夜晚出来巡逻,白天看顾羊群,还要操练,收到匪情还要出去搜寻。
    晴空万里,万里无云。
    如常的天气。
    哨官得知小队在外发现了胡人,并且已经追了出去,连忙亲自带队出发接应,留下一半的人手保护营地。
    营地里不光有帐篷和羊圈,士兵们还扎了栅栏。
    四五十名士兵守着营盘和羊圈,比在野外和胡骑硬碰硬更有优势。
    追了十几里地。
    有二十余人的周兵和胡人在缠杀。
    你追我赶,你绕我退。
    时不时互相射箭。
    双方几十骑散布在整片土坡,比几千步兵交战的范围都要大。
    哨官一刻也不耽误带着同袍杀了进去,分成了数股去截杀胡骑。
    胡骑们见周军来了援兵,也毫不犹豫的退走。
    这回是真退。
    一方打马狂奔,一方拼命追赶。
    都是草原上的马,周军骑术要差一些,但是马料里有不少精料,而且周军的装备更精锐。
    “嗖嗖嗖。”
    追了一路,时不时互相射箭,留下对方三条人命。
    “停。”
    哨官下令不再追了。
    一连三天,大家精疲力尽。
    “胡人比我们更累,再坚持会说不定就追上他们了。”有人不甘。
    哨官摇了摇头,“他们是逃命,再累也比我们能坚持。”
    此话一出,那人便不再反驳。
    “都还有多少口粮?”哨官第一时间统计队伍里的物资,营盘里缺乏物资,本就没有多少,只够大家伙吃一顿的。
    “希望那伙人饿死在大漠里。”吃了半顿,有人骂道。
    大家跑这么远,谁都没有余粮。
    他们能有一顿,胡人可能连一顿也没有,不知道怎么坚持回去。
    哨官没说话。
    也没抱希望。
    人比野兽耐糙多了,找点野菜,吃点草根,或者抓到一只地鼠什么的,总有办法,如果实在是运气不好那就杀马。
    三天后。
    他们终于回到了营地,一个个饿得前胸贴后背。
    “你们可算是回来了,再不回来,我们就要出去找你们了。”留下的队长抱怨道。
    去接应寻找他们,还是留下守着羊左右为难。
    大家饿了几日,可也无法放开吃。
    不过羊奶多了不少,大家喝了许多,肚子里有了东西,一个个才活了过来似的,然后队长从怀里掏出一张告示递给哨官。
    “这是什么?”
    “营总那边送来的,是节帅府下发各营。”队长笑呵呵说道。
    有人念。
    “收到朝廷军费合计二十四万七千一百三十六三钱二分银。聚众昌两成军中分红,常例九万两,因灾情影响,实收五万两”
    “支出其三,商人运粮食到大同,抵扣进出口关税,合计支出十四万五千三百七十二两六钱三分银,得粮二十九万一千七百一十六石。”
    整张告示仿佛一张账册。
    节度府的收入,支出,各项占比等,虽然不是每一笔都详细的列出来,但是开支项却很详细,大家一目了然。
    “这玩意给我们看干什么。”回来的士兵笑呵呵道。
    第一次看到这种东西,士兵们都很好奇,翻来覆去的看。
    “我的乖乖啊,大同有七八十万人?”
    有士兵惊叹。
    这可是大同啊。
    “谁让咱们这里救治灾民们呢,所以地方灾民都往咱们这里跑,也亏他们千里迢迢能跑来,大同的路可不好走。”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
    他们辛苦了几日,这两日就不安排他们干活了。
    但是哨场里就九十人,大家都要干活,第三日,刚刚打了一场小胜仗的军士们,如常的起床去干活,把羊圈的羊群放出去吃草。
    “哟呵!”
    士兵骑在马背上,大声的喊道,心里的心情仿佛也都发泄了出去。
    “咩咩咩。”
    “咩咩~”
    羊群从士兵们身边经过,往有草的地方赶去。
    ——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不是你们节度府说的吗。”一名里长极力辩解,“他家欠了我钱,我只不过是为了让他还钱,哪里有错?”
    督察队见多了这种事,审问的队员面无表情,“是啊,杀人偿命。”
    那里长愣住了。
    “我我.”里长挣扎道:“以前都是这么做的,凭什么你们说改就改。”
    “以前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道理一直都在,只不过你们与一些官吏勾结而已,而不是你们做的一直是对的,从古至今这个道理没有变过,是你们变了,不是道理变了。”
    里长说不出话来。
    脸色堵的通红。
    菜场口高台上的血啊,最近几个月洗都洗不掉了。
    谁家不怕!
    可是各个通道都有人盘查,除非什么家业都不要,偷偷的溜出去,可如果没有家产,他们溜出去不也成为了流民?
    里长抱着侥幸,威逼乡民,没想到还是被胆子大的乡民拼命告发。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督查员越是平静,说出的话越是让里长心惊胆战,畏之如虎,“你的罪行已经足够杀头抄家,想要弥补的话,不光要按时缴纳罚款罚赃,还要主动交代揭发,比如是谁在衙门里配合你,把杀人的事情给抹平了。”
    “交代了,我可以活命吗?”里长怕死。
    “你能不能活命,最后要看节度府的审判。”督查员淡然道:“但是你的表现,以及立功的程度,对你的判决可以起到重要影响。”
    “我我交代。”
    里长放弃抵抗。
    自己的罪名十个砍头都不止,所以还要全家流放,家产充公。里长想活,如果实在活不了,给家人留个不要流放的结局也是好的。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如果官府带头遵守,那么百姓们是绝对支持的。
    大同的做法,虽然带来了不小的骚乱,但是外地的商人们走南闯北,什么事物没有见过,不光是最能接受新事物的群体。
    如果他们不能享受特权的话,就会是最期盼公平公正的群体。
    因为庞大的利益下,商人远百姓有动力。
    薛家分出来的十几家粮菜行,很快受到商人们的热情参与,有些人更甚至来到节度府,要求节度府应该放开限制,不应该让薛家独揽,凭什么薛家不参与竞争就能得到。
    闹到最后,王信亲自出来说话。
    因为薛家帮了忙,不过也承诺,薛家手里的几十家粮菜行,五年后会重新承包,各家公平竞争。
    如此这般,商人们才消停了下来。
    “我没有意见。”薛宝钗毫不犹豫的回答。
    王信十分舒心,主动说道:“你们薛家占了先发优势,人才和市场,以及资金都要比别家优先,没道理竞争不过别家。”
    但是薛家如今无疑是垄断地位。
    靠着节帅府的支持垄断,五年后等于放弃垄断,平等竞争,必然要付出大量的成本,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薛宝钗一样认可自己。
    月余来。
    王信越来越满意,这才叫做盟友。
    杜松无言以对。
    要说大同的生意,他也是亲自参与,可如今因为东家的原因,眼看着大房超过二房,这种无力感,从小在二房长大的杜松心里很难受。
    “你此次回去,我派一队骑兵送你。”一则不放心路上安全,二则也是表明对薛宝钗的支持。
    薛宝钗觉得从王信身上学了许多,认真道:“海外采购粮食的事,我会亲自去处理,以及去福建打听番薯的消息。”
    王信点了点头。
    这就是自己的短板,虽然自己在大同可以做很多事,但是出了大同,自己的声音就发不出去。
    但是贾府和薛家可以。
    贾府在大周各地都有姻亲故旧,一封书信就足以催使,而薛家虽然没有贾府的势力,但也有商道存在,亲力亲为的话倒也能做到。
    至于番薯的功效。
    番薯在美洲已经是成熟的农作物,否则西班牙人千里迢迢带番薯到吕宋种植为了什么?
    总不会是为了做农业研究吧。
    正是因为番薯的产量高、耐旱、耐瘠,不像小麦和水稻对环境和耕地条件高,比如平整土地,开挖沟渠等,所以番薯是高产、易种、耐旱性价比最高的农作物之一。
    西班牙人在自身人手不足,而土著手里粮食少的情况下,才要把番薯带去吕宋,同时在码头严查偷带番薯的商人,发现者绞刑。
    不光如此。
    为了尽量保护番薯不被流出,番薯只种在远离码头,西班牙人自己的根据地周边。
    至于土著粮食为什么会少,因为如果粮食多的话,土著人口早就遍布各处,哪里有空余的土地轮到西方人去开发。
    而番薯在原时空是大明走私商人冒死偷带回国的,这个时候离西班牙人在吕宋种植番薯已经过了几十年。
    走私商人不被知府待见,托了人请求见面别拒绝。
    然后自己一个人用几根番薯藤在老家种植,不到十年就在家乡推广开,三十年以内福建全境普及,五十年以内普及南方,一百年以内普及全国。
    在没有官方组织下,民间自发普及了。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外来作物能如此快速,且普及性如此庞大,然后有了清朝的人口大爆发,万历末期引进,最后便宜了康熙。
    十七八世纪就是番薯的世纪。
    番薯的确很多缺点,但是在如今的时代,这些缺点根本不是缺点。
    见王信没有别的交代,薛宝钗第二日离开。
    同样的车队,但是身边有了一队打着大同军镇旗帜的骑兵保护。
    不过薛宝钗不是很相信会有这样的农作物,但是对江南推行大同十年抵押券还是很有兴趣,一个银票行,一个粮菜行,再加上一个债券行。
    想到王信说的一些道理,结合自己的想法,车厢里的薛宝钗有些按捺不住了,恨不得立刻去展开。
    财通天下。
    “薛家的人已经走了。”
    “王信除了那几日陪薛家小姐在外,平日里不出节度府。”
    周府。
    管家小声的说道。
    周世明躺在长椅上,整个人面如土色。
    “李李源回了信没有。”周世明凄惨的喊道,“我要他的信。”
    “应该快了。”
    管家有些畏惧。
    自从少爷被杀了头,周家被罚没了大量的财富后,连其他几名少爷都受到牵连,府里只剩下老爷一人。
    老爷从来不谈王信,但是时刻都在联络外面,特别是朝廷那边。
    周世明懊悔。
    当初为何要支持王信,真后悔啊,周家有今日之劫难,全因为自己当初的贪心,怎么就瞎了眼啊。
    “你放心。”
    周世明知道管家想要什么,看到管家脸上的犹豫,周世明无声的笑道,“我写的信,你都看到过,周家的关系一定会用给你儿子身上。”
    管家脸色松了下来,儿子已经去了国子监读书。
    就算实在考不上,也能以国子监生的身份混个官身,但是,背后需要关系极大。
    如果能考个功名的话,那前程就更大了。
    “关内只有不到两万大军,李大人是兵部部台,他必然知道如何对付大同,到时候泰山压顶,不怕压不住王信。”
    “住口。”
    周世明恶狠狠道。
    谁也不许提,以免打草惊蛇。
    此时。
    王信有一名故人前来找到。
    “祁英豪。”王信万万没有想到。
    祁英豪变得沉稳了许多,从以前的仇恨走了出来,罗明都死了多少年了,笑着行礼道:“大帅,多年不见。”
    “哈哈哈。”
    王信笑着拍了拍祁英豪。
    “在下受人之托,前来见大帅。”
    “谁?”
    “首辅。”
    王信恍然。
    祁家以前是张吉甫的人,属于门下走狗的那种,否则罗明也不会如此仇恨祁家,重回江南第一件事就是杀祁家祭旗。
    (本章完)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天灾信使

听日

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

乐事薯片黄瓜味

那年华娱

做梦的木头

青山

会说话的肘子

从救下同学妈妈开始混富婆圈

李知漫

正义利剑

佚名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