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94章 四处杀机<br />
升帐的时辰还未到。<br />
节堂里的人陆续抵达,有资格进入节堂议事的人,要么是本部参将,要么左右二路总兵,其余最低的也是游击身份,只有站在靠门的资格,至于都司是没资格入内的。<br />
守卫森严,铁木门之外,两列手持长枪卫兵,腰间还挎着刀,身上的铁甲鳞片在晨光里泛着霜色。<br />
穿堂风掠过七十二盏长明灯,晃过来往吏员文书脚上皂靴,寒冷的北风迫使人们跺脚,而节堂里因为没有修建地龙,所以早早堆放了炭盆。<br />
“你就是王信?”<br />
一名穿着二品大员武官服的人,在几名将领的簇拥下掀开帘子进门,帘子被掀开的片刻功夫,寒气嗖嗖的往屋内挤进。<br />
见到陌生的面孔,那二品武官停下脚步。<br />
不用猜,这位是左路的总兵了。<br />
王信第一次来到节堂议事,不打算说话,只带了耳朵来听,所以倒也安静,没想到左路的总兵会问自己话,于是起身回道:“可是刘总兵,属下是王信。”<br />
刘总兵打量了王信几眼,不知想到了什么,笑了几声,然后一言不发的离开,他身后的人也跟上,全是左路的将领。<br />
从此态势可以看出,左路要比右路强,只人心齐这一块,右路完全没法比。<br />
右路虽然也有总兵。<br />
但道理自古不变,上头不把下面喂饱,下面人无利可图,谁管你上头是谁,右路总兵程宏太过贪婪,下面的人虽然不敢得罪,却没有左路如此跟紧脚步的架势。<br />
难怪提督想要插手左路,看来并没有成功。<br />
王信一头雾水,不懂刘总兵的态度,不过嘛,这些小细节上,可以看出很多有用的信息。<br />
比如人心,氛围等等。<br />
案几后有一张椅子,那是提督的位置。<br />
下方两排椅子,每排只有三个,本部的副总兵是空缺,左右总兵各坐一个,然后是左右参将各坐一个,再是本部两个参将。<br />
十几名游击只有站着的份。<br />
可以很轻易的看出。<br />
游击独领一营,同时也等于冲锋陷阵的将领。参将在其上,负责协调各营,而总兵负责一方,提督负责全局。<br />
在这间屋子里。<br />
游击将军等于是拱卒。<br />
可就是这个卒,放在外头那就是独领一营的将军,货真价实的将军,操控着几千人,当然也有光杆司令,所以自己带着两千人马,还是新提拔上来的人,估计这屋里身边十几人,不少人内心嫉妒,自己更得低调了啊。<br />
王信不怕麻烦,但也不想惹麻烦。<br />
“升帐!”<br />
人齐了,过了片刻,里间侧门有人进来,有人喊道,总兵参将们纷纷起身,众人恭迎提督大人,朱伟很快进来,身边还有两名文书。<br />
“恭迎提督大人!”<br />
“嗯。”<br />
朱伟应了一声,径直坐到案几之后,掌领东军四五年,之前也负责一部禁军,许多是他的老部下,然后轻描淡写的挥了挥手。<br />
其余总兵和参将这才坐下,游击将军们也站好,王信的位置最靠门。<br />
虽然有帘子,可不能完全挡住风寒。<br />
金陵的冬天也冷啊。<br />
不过屋内的温度还算暖和,倒也不至于冻手冻脚。<br />
文书也没闲着,一名坐到侧边的小桌子后,拿出文书四宝,以及一沓空白册子,准备记录在案,主要是把提督交代的军务记录下来,还有一名文书立在提督身侧。<br />
“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本提台不讲大道理,只说立功升官,谁能听话,用心杀敌,立下战功,本提台绝不会小气。”朱伟缓缓开口,然后念道一人的名字,“王信!”<br />
“末将在!”<br />
王信没想到点自己的名,连忙出列拱手应道。<br />
朱伟沉声说道,气势很足,不愧是提督。<br />
“你奉本提台之命为大军先锋开道,了解倭寇敌情,首战告捷,四战四捷,先后灭倭寇数万,如此大功,本提台即提你为游击将军,且给你两千人马,独领一营,望你再立新功。”<br />
众人虽然知道,可听到后,依然不少人动容。<br />
在场的游击将军至少有一半,手底下连一千人马都不够,还是提督从其余三军整编了近两万人,最近分下了不少人手。<br />
感受到同僚们嫉妒的目光,王信内心苦笑。<br />
提督这是逮着自己薅羊毛啊。<br />
果然。<br />
朱伟再次说道:“你们不用嫉妒,接下来立功的机会多得是,但是,本提台希望当初开拔的事情不要再发生,本提台下发的军令,再有人敢延误,必严惩不贷!”<br />
朱伟没让王信下去,见敲打的效果不错,这才提出今日议事的重点,接下来如何排兵布阵。<br />
还是让王信说。<br />
也就是昨天商量好的军略。<br />
提督的确给了自己一点甜头,可也把自己往死里用,为何有点想林如海了呢?<br />
王信不敢怠慢。<br />
现在大庭广众之下,谁敢不给提督面子,提督为了自身威信,真的会以军纪来杀人,所以连左右总兵也都老老实实,王信虽然不满,也只能乖乖的介绍。<br />
也就是先海后陆,三路困死倭寇。<br />
王信刚说完,很多人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旁边的一名游击将军,直直的盯着王信,仿佛王信脸上有什么东西似的。<br />
左路总兵看了眼对面的右路总兵程宏。<br />
程宏给了个不爽的眼色。<br />
刘丁内心无奈。<br />
这程宏多年来靠着拍兵部马屁的功夫,有时候比自己还稳如泰山,令提督奈何不得,反倒是自己被处处针对,可实在是不像话。<br />
连自己的手下都控制不住,以后右路看来也是提督的了。<br />
刘丁皱起眉头。<br />
朱伟做事太过独断,想要把东军打造成他家私人,让他的儿子继承东军,犹如当年的贾府,当年的贾府也是继承京营节度使职位。<br />
所以朱伟容不下自己,生怕自己日后抢了东军的提督位置。<br />
也是。<br />
朱胜功什么德性,一个小儿罢了。<br />
可怕的是他老子,多年来一步步的蚕食,如今终于开始吞并右路,接下来自己独木难撑,处境更难啊,只怕下一步,朱伟就该对自己下手了。<br />
所以不能让朱伟轻易吞并右路。<br />
根子就在眼前的年轻人身上,他就是朱伟打入右路的钉子。<br />
刘丁平静的看着王信,听着王信的方案。<br />
台州府的首府被倭寇攻陷,可见倭寇的猖獗。<br />
趁着倭寇气势正盛的时机,水师打败他们的船队,断绝他们的退路,但是一路提前坐镇仙居,防止倭寇逃窜内地,糜烂地方,两外两路一路驻守宁波,一路驻守绍兴。<br />
等时机一到,三路进发,全灭倭寇。<br />
这是最好的结果。<br />
其次是水师没有打败倭寇的船队,大军在陆地上挫败倭寇,倭寇见机不妙乘船逃走,等待卷土重来的机会,东南还需要严阵以待。<br />
又或者倭寇直接登船跑了,水师都还没来得及。<br />
最坏的结果是水师没打败对方的船队,军队也没打败倭寇。<br />
那么不用说,犹如曾经罗明的安排,把残部散去各地,加强地方的守城能力,借助城池抵御倭寇,等待援军的到来。<br />
刘丁暗自点了点头,军略上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也比较全面。<br />
最好的局面估计不太可能。<br />
自己了解过倭寇。<br />
倭寇最大的优势是来无影去无踪,防不胜防,所以倭寇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优势,除非昏了头,至于最坏的局势,刘丁不认为会发生。<br />
首辅控制了朝廷和地方,谁能再翻天?<br />
只要没有内部的牵扯,大军怎么也不至于被倭寇打败,光京营就调动了三万,加上地方军,好几万大军,怎么可能被倭寇打败。<br />
除非几万大军断了粮草,自行溃散。<br />
这是罗明的结局。<br />
现在朝堂更稳了些,不至于再发生这种扯淡的事,乡绅无一人被问责,责任全在罗明。<br />
所以剩下两条。<br />
倭寇要么直接跑了,万事皆休,只能被动防守。<br />
但倭寇要是没跑。<br />
很有可能。<br />
要跑早就跑了,如今没跑,肯定是想劫掠更多,毕竟机会难得,否则等援军重新到来,布防好东南,倭寇们还想像今日这般狂欢就难了。<br />
所以考虑中策。<br />
此人也如此想的。<br />
自己该说他胆大妄为呢,还是自信非凡呢?<br />
大军在后,他在前。<br />
他才多少人马,又能有几个精锐,还是因为年轻,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别人可能战死,唯独他不会战死,所以令人费解呢?<br />
刘丁想不通。<br />
离倭寇那么近,倭寇要是围了上去,数倍之敌,倭寇也不是木头人,的确有点本事,真不知道他怎么能不败。<br />
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总以为自己与众不同。<br />
殊不知命只有一条。<br />
倒也是省的麻烦。<br />
之后。<br />
离开节堂,王信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br />
深深的怀疑。<br />
还是不够老练啊。<br />
自己的捷报明明是数千,提督大手一挥,眼皮子也不眨一下,翻了十倍变成了数万,丝毫不怕上头的人来查,可见风气如何。<br />
京营果然与众不同,自己得多学学。<br />
“王信。”<br />
朱胜功喊道王信的名字。<br />
王信看过去,朱胜功牵着一匹马,笑着招手,谁不认得朱胜功,谁看不出提督的心思,将校们经过纷纷打招呼,朱胜功一一点头。<br />
等王信走来,朱胜功笑道,“这匹好马送给你了,祝你马到功成,再立新功。”<br />
远处。<br />
刘丁抱着胳膊,冷哼道:“程宏,你就由着下面的人?”<br />
程宏没有理会刘丁,谁也别忽悠别人出头,都不是傻子,不过程宏依然凝视那边的王信,以及他身边的朱胜功,朱胜功脸上热情的态度,看来此子的确投靠了朱伟。<br />
“年轻人不懂尊重老人,人老了就被人嫌弃。”<br />
程宏感叹道。<br />
刘丁知道程宏的性子,指望程宏,黄菜都凉了,所以不打哑谜,直说道:“如果哪天那人死在了战场上,你可别出头,认为是我对你出手。”<br />
安静了片刻。<br />
等到程宏轻轻的嗯了一声。<br />
刘丁毫不留念的离开。<br />
还是急了。<br />
程宏望着刘丁远去的背影,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比起匆忙走路,看清楚路才更重要啊,否则岂不是走歪了路,越走越远。<br />
(本章完)</p>
升帐的时辰还未到。<br />
节堂里的人陆续抵达,有资格进入节堂议事的人,要么是本部参将,要么左右二路总兵,其余最低的也是游击身份,只有站在靠门的资格,至于都司是没资格入内的。<br />
守卫森严,铁木门之外,两列手持长枪卫兵,腰间还挎着刀,身上的铁甲鳞片在晨光里泛着霜色。<br />
穿堂风掠过七十二盏长明灯,晃过来往吏员文书脚上皂靴,寒冷的北风迫使人们跺脚,而节堂里因为没有修建地龙,所以早早堆放了炭盆。<br />
“你就是王信?”<br />
一名穿着二品大员武官服的人,在几名将领的簇拥下掀开帘子进门,帘子被掀开的片刻功夫,寒气嗖嗖的往屋内挤进。<br />
见到陌生的面孔,那二品武官停下脚步。<br />
不用猜,这位是左路的总兵了。<br />
王信第一次来到节堂议事,不打算说话,只带了耳朵来听,所以倒也安静,没想到左路的总兵会问自己话,于是起身回道:“可是刘总兵,属下是王信。”<br />
刘总兵打量了王信几眼,不知想到了什么,笑了几声,然后一言不发的离开,他身后的人也跟上,全是左路的将领。<br />
从此态势可以看出,左路要比右路强,只人心齐这一块,右路完全没法比。<br />
右路虽然也有总兵。<br />
但道理自古不变,上头不把下面喂饱,下面人无利可图,谁管你上头是谁,右路总兵程宏太过贪婪,下面的人虽然不敢得罪,却没有左路如此跟紧脚步的架势。<br />
难怪提督想要插手左路,看来并没有成功。<br />
王信一头雾水,不懂刘总兵的态度,不过嘛,这些小细节上,可以看出很多有用的信息。<br />
比如人心,氛围等等。<br />
案几后有一张椅子,那是提督的位置。<br />
下方两排椅子,每排只有三个,本部的副总兵是空缺,左右总兵各坐一个,然后是左右参将各坐一个,再是本部两个参将。<br />
十几名游击只有站着的份。<br />
可以很轻易的看出。<br />
游击独领一营,同时也等于冲锋陷阵的将领。参将在其上,负责协调各营,而总兵负责一方,提督负责全局。<br />
在这间屋子里。<br />
游击将军等于是拱卒。<br />
可就是这个卒,放在外头那就是独领一营的将军,货真价实的将军,操控着几千人,当然也有光杆司令,所以自己带着两千人马,还是新提拔上来的人,估计这屋里身边十几人,不少人内心嫉妒,自己更得低调了啊。<br />
王信不怕麻烦,但也不想惹麻烦。<br />
“升帐!”<br />
人齐了,过了片刻,里间侧门有人进来,有人喊道,总兵参将们纷纷起身,众人恭迎提督大人,朱伟很快进来,身边还有两名文书。<br />
“恭迎提督大人!”<br />
“嗯。”<br />
朱伟应了一声,径直坐到案几之后,掌领东军四五年,之前也负责一部禁军,许多是他的老部下,然后轻描淡写的挥了挥手。<br />
其余总兵和参将这才坐下,游击将军们也站好,王信的位置最靠门。<br />
虽然有帘子,可不能完全挡住风寒。<br />
金陵的冬天也冷啊。<br />
不过屋内的温度还算暖和,倒也不至于冻手冻脚。<br />
文书也没闲着,一名坐到侧边的小桌子后,拿出文书四宝,以及一沓空白册子,准备记录在案,主要是把提督交代的军务记录下来,还有一名文书立在提督身侧。<br />
“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本提台不讲大道理,只说立功升官,谁能听话,用心杀敌,立下战功,本提台绝不会小气。”朱伟缓缓开口,然后念道一人的名字,“王信!”<br />
“末将在!”<br />
王信没想到点自己的名,连忙出列拱手应道。<br />
朱伟沉声说道,气势很足,不愧是提督。<br />
“你奉本提台之命为大军先锋开道,了解倭寇敌情,首战告捷,四战四捷,先后灭倭寇数万,如此大功,本提台即提你为游击将军,且给你两千人马,独领一营,望你再立新功。”<br />
众人虽然知道,可听到后,依然不少人动容。<br />
在场的游击将军至少有一半,手底下连一千人马都不够,还是提督从其余三军整编了近两万人,最近分下了不少人手。<br />
感受到同僚们嫉妒的目光,王信内心苦笑。<br />
提督这是逮着自己薅羊毛啊。<br />
果然。<br />
朱伟再次说道:“你们不用嫉妒,接下来立功的机会多得是,但是,本提台希望当初开拔的事情不要再发生,本提台下发的军令,再有人敢延误,必严惩不贷!”<br />
朱伟没让王信下去,见敲打的效果不错,这才提出今日议事的重点,接下来如何排兵布阵。<br />
还是让王信说。<br />
也就是昨天商量好的军略。<br />
提督的确给了自己一点甜头,可也把自己往死里用,为何有点想林如海了呢?<br />
王信不敢怠慢。<br />
现在大庭广众之下,谁敢不给提督面子,提督为了自身威信,真的会以军纪来杀人,所以连左右总兵也都老老实实,王信虽然不满,也只能乖乖的介绍。<br />
也就是先海后陆,三路困死倭寇。<br />
王信刚说完,很多人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旁边的一名游击将军,直直的盯着王信,仿佛王信脸上有什么东西似的。<br />
左路总兵看了眼对面的右路总兵程宏。<br />
程宏给了个不爽的眼色。<br />
刘丁内心无奈。<br />
这程宏多年来靠着拍兵部马屁的功夫,有时候比自己还稳如泰山,令提督奈何不得,反倒是自己被处处针对,可实在是不像话。<br />
连自己的手下都控制不住,以后右路看来也是提督的了。<br />
刘丁皱起眉头。<br />
朱伟做事太过独断,想要把东军打造成他家私人,让他的儿子继承东军,犹如当年的贾府,当年的贾府也是继承京营节度使职位。<br />
所以朱伟容不下自己,生怕自己日后抢了东军的提督位置。<br />
也是。<br />
朱胜功什么德性,一个小儿罢了。<br />
可怕的是他老子,多年来一步步的蚕食,如今终于开始吞并右路,接下来自己独木难撑,处境更难啊,只怕下一步,朱伟就该对自己下手了。<br />
所以不能让朱伟轻易吞并右路。<br />
根子就在眼前的年轻人身上,他就是朱伟打入右路的钉子。<br />
刘丁平静的看着王信,听着王信的方案。<br />
台州府的首府被倭寇攻陷,可见倭寇的猖獗。<br />
趁着倭寇气势正盛的时机,水师打败他们的船队,断绝他们的退路,但是一路提前坐镇仙居,防止倭寇逃窜内地,糜烂地方,两外两路一路驻守宁波,一路驻守绍兴。<br />
等时机一到,三路进发,全灭倭寇。<br />
这是最好的结果。<br />
其次是水师没有打败倭寇的船队,大军在陆地上挫败倭寇,倭寇见机不妙乘船逃走,等待卷土重来的机会,东南还需要严阵以待。<br />
又或者倭寇直接登船跑了,水师都还没来得及。<br />
最坏的结果是水师没打败对方的船队,军队也没打败倭寇。<br />
那么不用说,犹如曾经罗明的安排,把残部散去各地,加强地方的守城能力,借助城池抵御倭寇,等待援军的到来。<br />
刘丁暗自点了点头,军略上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也比较全面。<br />
最好的局面估计不太可能。<br />
自己了解过倭寇。<br />
倭寇最大的优势是来无影去无踪,防不胜防,所以倭寇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优势,除非昏了头,至于最坏的局势,刘丁不认为会发生。<br />
首辅控制了朝廷和地方,谁能再翻天?<br />
只要没有内部的牵扯,大军怎么也不至于被倭寇打败,光京营就调动了三万,加上地方军,好几万大军,怎么可能被倭寇打败。<br />
除非几万大军断了粮草,自行溃散。<br />
这是罗明的结局。<br />
现在朝堂更稳了些,不至于再发生这种扯淡的事,乡绅无一人被问责,责任全在罗明。<br />
所以剩下两条。<br />
倭寇要么直接跑了,万事皆休,只能被动防守。<br />
但倭寇要是没跑。<br />
很有可能。<br />
要跑早就跑了,如今没跑,肯定是想劫掠更多,毕竟机会难得,否则等援军重新到来,布防好东南,倭寇们还想像今日这般狂欢就难了。<br />
所以考虑中策。<br />
此人也如此想的。<br />
自己该说他胆大妄为呢,还是自信非凡呢?<br />
大军在后,他在前。<br />
他才多少人马,又能有几个精锐,还是因为年轻,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别人可能战死,唯独他不会战死,所以令人费解呢?<br />
刘丁想不通。<br />
离倭寇那么近,倭寇要是围了上去,数倍之敌,倭寇也不是木头人,的确有点本事,真不知道他怎么能不败。<br />
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总以为自己与众不同。<br />
殊不知命只有一条。<br />
倒也是省的麻烦。<br />
之后。<br />
离开节堂,王信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br />
深深的怀疑。<br />
还是不够老练啊。<br />
自己的捷报明明是数千,提督大手一挥,眼皮子也不眨一下,翻了十倍变成了数万,丝毫不怕上头的人来查,可见风气如何。<br />
京营果然与众不同,自己得多学学。<br />
“王信。”<br />
朱胜功喊道王信的名字。<br />
王信看过去,朱胜功牵着一匹马,笑着招手,谁不认得朱胜功,谁看不出提督的心思,将校们经过纷纷打招呼,朱胜功一一点头。<br />
等王信走来,朱胜功笑道,“这匹好马送给你了,祝你马到功成,再立新功。”<br />
远处。<br />
刘丁抱着胳膊,冷哼道:“程宏,你就由着下面的人?”<br />
程宏没有理会刘丁,谁也别忽悠别人出头,都不是傻子,不过程宏依然凝视那边的王信,以及他身边的朱胜功,朱胜功脸上热情的态度,看来此子的确投靠了朱伟。<br />
“年轻人不懂尊重老人,人老了就被人嫌弃。”<br />
程宏感叹道。<br />
刘丁知道程宏的性子,指望程宏,黄菜都凉了,所以不打哑谜,直说道:“如果哪天那人死在了战场上,你可别出头,认为是我对你出手。”<br />
安静了片刻。<br />
等到程宏轻轻的嗯了一声。<br />
刘丁毫不留念的离开。<br />
还是急了。<br />
程宏望着刘丁远去的背影,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比起匆忙走路,看清楚路才更重要啊,否则岂不是走歪了路,越走越远。<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