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p> 皇帝见大家伙不吱声,忽然冷笑了笑,眼皮微垂扫视面前的群臣,“这么说,这个太子,朕是保不住了?”</p><p> 话虽然对着所有人说,眼神却是看着燕平以及秦王。</p><p> 秦王这个时候倒还很会摘开自己,“父皇,儿子倒认为,太子殿下不一定真做出谋害父皇的事,那些火药些许另有所图,父皇还是让萧阁老与施大人细细查清楚,万不可轻易给太子定罪。”</p><p> 皇帝听了这话,嘴角往后轻轻扯了扯。</p><p> 可事实是,越往下查,太子的罪证就能被翻出更多。</p><p> 秦王说完见皇帝没有反应,忍不住抬眸看了他老人家一眼,却见皇帝眼神直勾勾盯着自己,心里悚了悚,忙垂下了眸。</p><p> 于是皇帝又瞥向燕平,“燕阁老呢,也是这个意思?”</p><p> 燕平眯了眯眼。</p><p> 太子即便没有真正谋反,他涉嫌敛财私德有亏都是事实,如今别苑爆炸伤及无辜,太子威望尽失,储君之位铁定保不住了,皇帝对这一点心知肚明,然而之所以这么问,不过是以攻代守,真正的目的是想保住太子性命。</p><p> 燕平何尝没听明白皇帝言下之意,只是在他看来,太子不能留,留下便是个祸患。</p><p> 但这个话不能由他来说。</p><p> 得激得旁人出头。</p><p> 于是燕平躬身,面色坚毅道,“臣认为,陛下不要查了。”</p><p> 他说这话时,萧御和施卓眼风齐齐扫向他,尤其是施卓,眼底甚至带着怒意,他和萧御已彻底得罪太子,若等太子翻身,他们无葬身之地。</p><p> 皇帝幽幽看着燕平,又笑了下,没做声,最后只摆摆手,“你们都退下吧。”</p><p> 众臣陆陆续续往后退,可唯独一人勇猛往前,撩袍往皇帝跟前一跪,</p><p> 这个人便是都察院首座施卓,这等紧要时刻,施卓也很有气魄,当即开口,</p><p> “陛下圣父慈心,臣感同身受,只是陛下莫要忘了前朝耿王之患,七王夺嫡!”</p><p> 这话一落,其余大臣皆是心惊肉跳,皇帝闻言脸色一片铁青,双目更是眯成寒芒,恨不得剁了施卓。</p><p> 前朝曾有一位太子,因失德被贬为耿王,当时的皇帝对这个儿子尚存仁慈之心,将他留在京城,不料这位耿王后来造反,引发朝中七王夺嫡,朝局动荡不堪上十年。</p><p> 施卓这话,可谓是狠狠将了皇帝一军,也犯了帝王的忌讳。</p><p> 皇帝喉头翻滚,怒道,“来人,将他给朕拖出去”</p><p> 正要说杖责三十大板,刘希文忽然抬高嗓子,“哎呀,快来人,快些将施大人带下去,省得他胡言乱语气坏了陛下。”</p><p> 皇帝经刘希文这一打岔,情绪忽的抑制住,渐渐冷静下来。</p><p> 施卓垂垂老矣,真打几板子,怕是要一命呜呼,眼看太子要被废,他身为皇帝打死重臣,越发引起朝局动荡,民心不安,也于千百年后名声不利,皇帝双手撑在案上,慢慢平复心情,最终什么都没说。</p><p> 施卓就这么被人带走了。</p><p> 大臣们三三两两离开奉天殿。</p><p> 荀允和拾级而下,走在最前,他两袖清风,神情坦然,几乎置身事外。</p><p> 而没多久,萧御满头大汗追了上来,“还请荀大人留步。”</p><p> 荀允和止住步子,扭头朝气喘吁吁的萧御施了一礼,“大人何事?”</p><p> 萧御摸着额回头望了一眼奉天殿的方向,忧心忡忡问荀允和,</p><p> “荀大人,施大人那边是铁了心要将案子查彻底,可今日这燕阁老又突然说不查了,我实在摸不准当如何?”</p><p> 荀允和望着他笑,“大人是当真摸不准该如何么?”</p><p> 无非是不知该偏向何方?</p><p> 萧御心思被他窥破,面露赧然。</p><p> 荀允和倒也没拆穿他,只温和道,“萧大人,上头坐着的是谁,你便听谁的。”</p><p> 萧御闻言深深看了他一眼,“也对,那陛下的意思是?”</p><p> 荀允和神色漠然,“萧大人想一想,你说要细查时,陛下是什么态度?”</p><p> 皇帝打断了他的话。</p><p> 萧御猛的一惊,立即明白了里头关节,连忙对着荀允和长长一揖,“多谢允和指点。”</p><p> 萧御年纪远在荀允和之上,对他行此大礼,是打心眼里佩服以及信服他。</p><p> 荀允和只淡淡回了一礼,便离开了。</p><p> 是夜,内阁由荀允和当值,他将一些票拟好的折子送来司礼监,顺道给皇帝请安。</p><p> 事实上,过去每每荀允和夜值,君臣二人均要促膝长谈,这一次也不例外。</p><p> 荀允和进来时,皇帝披着一件旧袍子坐在东窗的罗汉床下喝汤,见他进来,脸色和缓了少许,扬了扬袖,示意小内使给他也舀一碗。</p><p> 荀允和往那枸杞老参汤瞄了一眼,抬袖告罪,</p><p> “多谢陛下赏赐,臣不喝这个。”</p><p> 皇帝低头瞅了一眼,白胎碗底沉着一片红参,慢慢明悟过来,“朕给忘了,好像听人说,你从不喝补汤。”</p><p> 荀允和笑着称</p> ', ' ')('\n <p>是,便在皇帝对面的锦杌坐了下来。</p><p> 皇帝看着荀允和儒雅清俊的脸,忽然间叹了一声。</p><p> “朝中这么多臣子,个个将孔孟之道宣之于口,可真正称得上君子的,也只有你荀卿。”</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