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艰苦的猫耳洞
<p> 第501章 艰苦的“猫耳洞”!!!<br />
弹指之间,这一年就来到了腊月。<br />
刘之野是从去年12月初来到了南疆,这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他都没有回过一次家。<br />
让他始料不及的是,第一阶段反击战虽然结束了,但是长达十几年两山轮战却早早开始了。<br />
这比刘之野的前世提前了两年多。<br />
两山轮战就是反击战的延续,虽然敌军在之前的自卫反击战中遭到了沉重打击。<br />
但“白眼狼”的高层仍未放弃反夏的错误路线。<br />
在夏军撤军以后,他们继续制造争端。<br />
在这爆发的长期冲突中,围绕l山地区的争夺是其中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br />
在夏军拿下l山控制权转入阵地防御阶段。<br />
敌军不甘心失败,他们一度组织起师团级别的反攻。<br />
并动用了数量不少的重武器。<br />
为了躲避敌军的炮火,轮战的夏军战士们开始在阵地上构筑起被称作猫耳洞的防炮工事。<br />
猫耳洞一般也就一米高,洞口十分狭窄,还会堆上树枝之类的隐蔽物。<br />
猫耳洞的存在能够有效减少我军战士被敌军炮火波及的可能,还能防备越军特工的偷袭。<br />
别看猫耳洞功能很多,但其中的条件却非常艰苦、恶劣。<br />
l山地区本就地处南疆,冬季的山里潮湿阴冷。<br />
猫耳洞内又活动不开,战士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了极大的压抑。<br />
再加上战事迟迟没能停歇,战士们在猫耳洞内一待就是好几个月,作战极为艰苦。<br />
尤其是位于阵地最前沿的猫耳洞,与敌军的距离可能也就十几米。<br />
敌人本就狡诈,一个不留神,可能就会让这些“王八蛋”渗透进我军的阵地。<br />
所以战士们几乎每日都提心吊胆的注视着自己的防区,一日不得松懈。<br />
丛林战之所以会成为世界各国军队公认的难题,就在于丛林中有太多不利于士兵作战的因素。<br />
其中丛林的潮湿气候尤为著称。<br />
当年m军在y战时就发现,相比于y军的袭击,m国大兵真正的敌人是丛林本身。<br />
哪怕没有y军的存在,热带丛林本身就足够致命。<br />
且不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毒虫猛兽,光是空气中丰富的水分就让m国大兵们疲于应对。<br />
当时的m军作战单位有一条铁律,士兵必须勤换干净的袜子,以保护双脚的健康。<br />
这可是m军用血泪换来的教训。<br />
在这样潮湿的丛林环境中,一旦脚部皮肤发生溃烂,很快就会恶化感染。<br />
甚至发展到为了保命不得不截肢的程度,刘之野知道不能掉以轻心。<br />
即使是前指早有准备。<br />
到了l山战役,夏军也领教了热带丛林的威力。<br />
l山常年都环绕着雨雾,空气湿度十分夸张,夏军战士们的衣物几乎没有干过。<br />
如果遇到下雨天,就更遭罪了。<br />
丛林的雨水只有暴雨和特大暴雨之分,下不了多久就能将猫耳洞淹没。<br />
可如果贸然离开猫耳洞,又极可能遭到敌军的袭击。<br />
驻守猫耳洞的战士们只能硬着头皮泡在雨水里。<br />
还要将武器和电台这些装备举过头顶,以免进水损坏。<br />
到了晚上,还得在积水里睡觉,让人苦不堪言。<br />
这样的环境恰好给细菌和病毒提供了极好的生存条件。<br />
很快,皮肤病就成了夏军战士的职业病。<br />
这其中最为恐怖的就是被战士们称为烂裆的皮肤病。<br />
对于血气方刚的年轻战士们来说,得了烂裆比死还难受。<br />
得了烂裆的战士是不能久坐的。<br />
否则裆部的皮肉会和潮湿的军装黏在一起。<br />
一脱裤子,皮肤下的脓水和血肉也会被撕下来,场面极其惨烈。<br />
还会伴有难以抑制的瘙痒和剧痛。<br />
如果表皮再被抓破,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br />
刘之野作为他们的领导非常重视这一情况。<br />
因为烂裆等皮肤病对于部队的士气影响极大。<br />
为了帮战士们解决皮肤病的难题。<br />
在刘之野的号召下,一大批女军医自告奋勇,前往前线为战士们医治。<br />
这是一个极为英勇的举动。<br />
要知道这时的l山战区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地雷密度最大的区域,非常危险!<br />
这是为了防备敌军特工的偷袭和渗透,夏军在前线部署了大量反步兵地雷。<br />
敌军有学有样,也开始布置地雷。<br />
就这样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丛林里的地雷数量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br />
但是这些军医们却视危险如无物,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前往猫耳洞的路途。<br />
这其中,一位叫作刘述娟的女军医最为典型。<br />
刘述娟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前线后,战士们大为欣喜,觉得自己的病终于有治了。<br />
刘述娟一一检查战士们皮肤溃烂的位置,并为其清洗换药。<br />
没想到轮到得了烂裆战士,却因为患病的部位,战士们有了心理障碍。<br />
刘述娟对战士们的反应早有预料,和蔼的将自己称为大姐,战士们怕什么?鼓励战士们先治病。<br />
刘述娟的举动得到了战士们的信任,他们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挽救了无数深受皮肤病困扰的战士。<br />
让部队重新凝聚起了士气,抵御敌军的入侵。<br />
在刘述娟看来,自己所做的并不算什么,在困难条件下坚守阵地的战士们才是最伟大的人。<br />
除了刘述娟,还有很多像她一样的女军医走进l山一线。<br />
她们在敌军偷袭和地雷威胁的夹缝中,解决了战士们的难言之隐。<br />
不仅治好了她们的病,还重建了战士们的自信。<br />
这一过程中,女军医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br />
由于女军医们往往会在阵地上停留好几天。<br />
一旦被敌人察觉,敌军就会想方设法的攻击夏军的军医。<br />
若是在阵地上不幸牺牲都还好。<br />
若是被敌军特工掳走,难保不会受到非人的折磨。<br />
身为女子,勇气却不输女子,女军医们都是真正的巾帼英雄。<br />
刘述娟是反击战时就来到了前线。<br />
当时她们医疗小分队在驻地的时候就遇到了敌人的偷袭。<br />
她不但没有害怕,反而沉着冷静地面对向敌军扔去手榴弹,成功击退了敌人的进攻。<br />
在军队中,很多都是以男同志为主,女同志较少。<br />
刘述娟与几个女同志在军队中格外显眼。<br />
她们也不是善茬,其实早已练就了相应的军事本领,完全不畏惧敌军的进攻。<br />
这一天,刘述娟与李亚玲两个人共同负责驻守山上一个简陋的军事堡垒。<br />
这里极其潮湿和闷热的环境让刘述娟她们苦不堪言。<br />
敌人还时不时派遣特工对夏军发动突如其来的破坏行动。<br />
刘述娟等女同志知道在这样如此艰难的作战环境中,更是不得有任何马虎。<br />
趁着天黑,敌军派遣特工对刘述娟她们所在的军事据点进行了偷袭。<br />
但庆幸的是,敌军的行踪被负责巡逻的哨兵发现了,这才让大家有了一定的战斗准备时间。<br />
面对敌军的进攻,刘述娟她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利用了有利的地形和地势与来犯的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br />
刘述娟她们跟随作战人员,依据地形抢占有利位置,对敌人进行伏击。<br />
刘述娟看到敌人的身影后,果断地把手里的五颗手榴弹丢出去。<br />
“轰轰轰……”<br />
敌军以为此处夏军驻守兵力众多,误判了形势,不敢向前攻击只能狼狈地撤到了山下。<br />
这样惊险刺激的作战行动,对于刘述娟来说,也算是习以为常的了。<br />
在后期对敌作战行动中,刘述娟负责在后方抢救伤员。<br />
但是她觉得,后方医疗资源和人员充足,任务较轻。<br />
恰好碰上刘之野参谋长号召广大医护人员们去前线。于是刘述娟就向上级组织和领导申请到一线工作。<br />
上级组织和领导很快就同意了刘述娟的申请,派遣她到了前方的营救护所支援。<br />
大家怀着必胜的信心边境进军,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作战环境中,夏军首先需要克服的往往不是敌人,而是艰难的战斗环境。<br />
刘述娟跟着部队来到了前线作战,就感觉到了身体不适。<br />
但是她没有任何抱怨,仍然与部队一起共进退。<br />
为了坚守阵地,夏军在有限的位置上修筑起了防御工事。<br />
因为形状酷似猫耳,这些在洞内修筑起来的隐蔽点被称之为“猫耳洞”。<br />
猫儿洞内异常狭窄和拥挤,战士们只能在里面蹲着或趴着。<br />
而不能直起腰杆,遇到敌人突袭,也只能朝外与敌人作战。<br />
如此恶劣的作战环境还伴随着让人极端难受的阵阵湿热天气,变化莫测的天气,让作战人员有时觉得在桑拿房,有时又像极了在北方的冬天。<br />
面对这些困难的情况,前线作战的战士们都没有退缩。<br />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6.9*書吧看!<br />
刚刚来到一线支援的刘述娟又遇到了突发情况。<br />
已在猫耳洞驻扎了数日的战士孙良同志不幸被敌军击中身负重伤。<br />
不得已只能从紧张危险的前线战斗中被医疗人员用染满红色鲜血的木担架抬了下来。<br />
刘述娟利用自己所学的医疗急救知识,不断地给孙良缠着绷带,有条不紊地给他打着点滴。<br />
为了缓和伤员的紧张情绪,刘述娟还不忘鼓励着伤员。<br />
刘述娟一直和孙良说话,以此来让他保持着清醒的意识,为缓和病情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br />
在狭窄的通道里,刘述娟和医疗人员只能用弱小的身躯去扛着伤员。<br />
脚下的路早已不是路了,泥泞粘湿了大家的双脚。<br />
大家咬牙坚持,互相鼓励,成功地把伤员转移到了安全的位置。<br />
除了这些紧急情况,刘述娟和同志们还需要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br />
为了提高大家的精气神,缓和紧张的情绪;<br />
刘述娟还带着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和大家唠家常,宣传急救的医疗专业知识。<br />
她希望这些努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发挥一定的作用。<br />
不久,作战小分队就遇到了困难,他们缺水了。<br />
当这时的情况是前不着店,后不着村,后勤保障难以在第一时间内为将士们提供急需的物品。<br />
为了能够补充急需物资,人们只能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地获取珍贵的水资源。<br />
刘述娟她们灵机一动,想到了用帐篷顶上的遮雨棚。<br />
就这样一个简易的过滤装置来获取干净的水源。<br />
还好这个时候雨季较多,人们是可以获取一些短缺的水资源的。<br />
战士们挨饿了就挖点野菜充饥,累了就躺着歇一会儿。<br />
环境极其困难和恶劣,但大家都没有半句抱怨的话。<br />
刘述娟是京城刘家庄人,她是刘之野的堂妹。<br />
73年从京城学院毕业,学习医疗专业知识的刘述娟,渴望将来有一天能够为军队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br />
于是毕业之后,刘述娟就报名参加了军队。<br />
成为了的京城卫戌区警卫二师的一位女军医。<br />
虽然刘述娟是一个女性,但是刘述娟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女性。<br />
因为她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在一次五公里长跑比赛中,刘述娟夺得了第四名的佳绩。<br />
这样的强劲体魄,让很多参军入伍的男同志都佩服不已。<br />
打那以后,战友们也习惯把刘述娟叫为“假小子”。<br />
这样的称号并不是对刘述娟的蔑称,而是对她的一种肯定。<br />
参与自卫反击战之前,刘述娟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她也相信自己可以胜任一些恶劣的作战任务。<br />
但战场风云突变,加上作战环境的恶劣,让很多战士都难以适应。<br />
猫耳洞湿热的居住环境很容易引来虫蚊毒蛇,给战士们的生命安全带来隐患。<br />
最主要的是,在如此狭小的洞内不仅生活着刘述娟等女同志,还有负责防御敌军的男战士。<br />
猫耳洞一般都是依据地形和地势建立在不易被敌军发现的山体高坡。<br />
这样经历矛盾的目的在于可以依据山体高坡的高度去侦探敌情,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br />
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建立起防御工事,以此来减少人民解放军的人员伤亡。<br />
一般来说,修筑的猫耳洞只能容纳5至6个人,支撑着战士们的生活和战斗。<br />
狭小的空间里,光线黑暗,人们在里面只能低头或弯腰才能进出。<br />
长期在这样的环境生活,很容易造成压抑的心理,严重的还会患上皮肤病。<br />
为了不被敌人发现,猫儿洞作为一种防御敌人的工事,可以说是尽量做到了最小化。<br />
但这样的作战环境,也很容易让战士们的衣物,弹药等发霉,给军事战斗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br />
为了克服闷热的天气,很多男战士穿上了短裤或裙子,以适应极端的作战环境。<br />
在长期的坚守战斗中,没有洗澡的条件。<br />
战士们难以去清洗身体和衣物,加上一些发霉的衣服以及食物,洞内时常会飘来一些难闻的酸臭味。<br />
在狭小的空间里,战士们即使是遇到了大雨天,也只能无奈地让冰冷的雨水漫入了洞内。<br />
导致大家只能在湿潮的环境中休息,如此特殊的日子里能够睡上一个好觉是十分不容易的。<br />
有的战士受到了蚊虫的叮咬,身上有了很多的大包小包,如果不加以及时治疗,就会造成严重的皮肤病。<br />
但此时,小分队的医疗资源短缺问题难以在短时之内得到解决。<br />
刘述娟等同志也只能用一些土方法,如去到当地的山林中寻找山药等来为战士们治疗疾病。<br />
负责救助别人的刘述娟,平日里一直帮着大家解决病痛。<br />
但她自己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br />
当遇到生理期的时候,她就会感到腹部剧烈疼痛。<br />
呼吸也会变得困难,而这些困难和痛苦是男性所不能体会到的。<br />
面对这些难以抗拒的身心痛苦,坚强不屈的刘述娟同志都把它埋在了心底。<br />
她不轻易退出战场,仍然坚持在了战士最需要她的地方。<br />
刘述娟此刻心里早已把自己的疼痛抛之脑后。<br />
她只是希望战士们能够拥有良好的身体,去抵抗敌军的进攻,早日拿下这场战争的胜利。<br />
每当看到战士们的身体在她的治愈之下有了好转,刘述娟都非常开心。<br />
而对于陌生的作战环境上了阵地的刘述娟并没有表现出胆小怕死的行为。<br />
而是在敌军的火炮声中,勇敢地把一个个受伤的病员又当即抢救了下来。<br />
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争取到宝贵的急救时间,对于战士们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br />
有时在把伤员抬到急救室的时候,有的战士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br />
即使是刚刚救助重伤员的时候,刘述娟也显得异常镇定,丝毫没有任何畏惧退缩的一面。<br />
对于一位医疗急救人员来说,救死扶伤就是她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职责和担当。<br />
战地救护医疗队虽然有很多是女性同志。<br />
但她们所承担的不仅仅只负责抢救伤员。<br />
还承担着给伤员疏通心理障碍,传授一些必备的抢救,自救技巧等。<br />
尽管生活和战斗条件如此艰苦,身在猫耳洞内的夏军战士们还是保持着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br />
大家互相鼓励,真正把自己化为了集体的一份子。<br />
每个人会自觉地把最后一块压缩干粮留给战友,把最后一滴水留给战友。<br />
心甘情愿地把生留给战友,把死留给自己……。<br />
前线战场上战士们在猫耳洞战斗和生活的事迹,经新闻报道传回国内后,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br />
前线战士们舍生忘我的精神极大震撼了身处后方置身和平环境下的各行各业的人们。<br />
向前线指战员学习,发扬猫耳洞精神,成为全社会上下的一致行动。<br />
80年元旦过后,一年一度的传统春节就要到来了。<br />
千家万户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饺子、赏春晚,万家灯火,何其安详!<br />
驻守在“猫耳洞”的将士们就在这样的艰苦的条件下,在生与死,苦与乐的考验面前,依然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br />
春节到来了,将士们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创作出一幅幅精彩的对联。<br />
上联:守边关,甜中有苦,苦中有甜,一人辛苦万人甜。<br />
下联:保边疆,圆中有缺,缺中有圆,一家不圆万家圆。<br />
横批:乐在其中……<br />
(本章完)</p>
弹指之间,这一年就来到了腊月。<br />
刘之野是从去年12月初来到了南疆,这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他都没有回过一次家。<br />
让他始料不及的是,第一阶段反击战虽然结束了,但是长达十几年两山轮战却早早开始了。<br />
这比刘之野的前世提前了两年多。<br />
两山轮战就是反击战的延续,虽然敌军在之前的自卫反击战中遭到了沉重打击。<br />
但“白眼狼”的高层仍未放弃反夏的错误路线。<br />
在夏军撤军以后,他们继续制造争端。<br />
在这爆发的长期冲突中,围绕l山地区的争夺是其中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br />
在夏军拿下l山控制权转入阵地防御阶段。<br />
敌军不甘心失败,他们一度组织起师团级别的反攻。<br />
并动用了数量不少的重武器。<br />
为了躲避敌军的炮火,轮战的夏军战士们开始在阵地上构筑起被称作猫耳洞的防炮工事。<br />
猫耳洞一般也就一米高,洞口十分狭窄,还会堆上树枝之类的隐蔽物。<br />
猫耳洞的存在能够有效减少我军战士被敌军炮火波及的可能,还能防备越军特工的偷袭。<br />
别看猫耳洞功能很多,但其中的条件却非常艰苦、恶劣。<br />
l山地区本就地处南疆,冬季的山里潮湿阴冷。<br />
猫耳洞内又活动不开,战士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了极大的压抑。<br />
再加上战事迟迟没能停歇,战士们在猫耳洞内一待就是好几个月,作战极为艰苦。<br />
尤其是位于阵地最前沿的猫耳洞,与敌军的距离可能也就十几米。<br />
敌人本就狡诈,一个不留神,可能就会让这些“王八蛋”渗透进我军的阵地。<br />
所以战士们几乎每日都提心吊胆的注视着自己的防区,一日不得松懈。<br />
丛林战之所以会成为世界各国军队公认的难题,就在于丛林中有太多不利于士兵作战的因素。<br />
其中丛林的潮湿气候尤为著称。<br />
当年m军在y战时就发现,相比于y军的袭击,m国大兵真正的敌人是丛林本身。<br />
哪怕没有y军的存在,热带丛林本身就足够致命。<br />
且不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毒虫猛兽,光是空气中丰富的水分就让m国大兵们疲于应对。<br />
当时的m军作战单位有一条铁律,士兵必须勤换干净的袜子,以保护双脚的健康。<br />
这可是m军用血泪换来的教训。<br />
在这样潮湿的丛林环境中,一旦脚部皮肤发生溃烂,很快就会恶化感染。<br />
甚至发展到为了保命不得不截肢的程度,刘之野知道不能掉以轻心。<br />
即使是前指早有准备。<br />
到了l山战役,夏军也领教了热带丛林的威力。<br />
l山常年都环绕着雨雾,空气湿度十分夸张,夏军战士们的衣物几乎没有干过。<br />
如果遇到下雨天,就更遭罪了。<br />
丛林的雨水只有暴雨和特大暴雨之分,下不了多久就能将猫耳洞淹没。<br />
可如果贸然离开猫耳洞,又极可能遭到敌军的袭击。<br />
驻守猫耳洞的战士们只能硬着头皮泡在雨水里。<br />
还要将武器和电台这些装备举过头顶,以免进水损坏。<br />
到了晚上,还得在积水里睡觉,让人苦不堪言。<br />
这样的环境恰好给细菌和病毒提供了极好的生存条件。<br />
很快,皮肤病就成了夏军战士的职业病。<br />
这其中最为恐怖的就是被战士们称为烂裆的皮肤病。<br />
对于血气方刚的年轻战士们来说,得了烂裆比死还难受。<br />
得了烂裆的战士是不能久坐的。<br />
否则裆部的皮肉会和潮湿的军装黏在一起。<br />
一脱裤子,皮肤下的脓水和血肉也会被撕下来,场面极其惨烈。<br />
还会伴有难以抑制的瘙痒和剧痛。<br />
如果表皮再被抓破,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br />
刘之野作为他们的领导非常重视这一情况。<br />
因为烂裆等皮肤病对于部队的士气影响极大。<br />
为了帮战士们解决皮肤病的难题。<br />
在刘之野的号召下,一大批女军医自告奋勇,前往前线为战士们医治。<br />
这是一个极为英勇的举动。<br />
要知道这时的l山战区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地雷密度最大的区域,非常危险!<br />
这是为了防备敌军特工的偷袭和渗透,夏军在前线部署了大量反步兵地雷。<br />
敌军有学有样,也开始布置地雷。<br />
就这样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丛林里的地雷数量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br />
但是这些军医们却视危险如无物,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前往猫耳洞的路途。<br />
这其中,一位叫作刘述娟的女军医最为典型。<br />
刘述娟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前线后,战士们大为欣喜,觉得自己的病终于有治了。<br />
刘述娟一一检查战士们皮肤溃烂的位置,并为其清洗换药。<br />
没想到轮到得了烂裆战士,却因为患病的部位,战士们有了心理障碍。<br />
刘述娟对战士们的反应早有预料,和蔼的将自己称为大姐,战士们怕什么?鼓励战士们先治病。<br />
刘述娟的举动得到了战士们的信任,他们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挽救了无数深受皮肤病困扰的战士。<br />
让部队重新凝聚起了士气,抵御敌军的入侵。<br />
在刘述娟看来,自己所做的并不算什么,在困难条件下坚守阵地的战士们才是最伟大的人。<br />
除了刘述娟,还有很多像她一样的女军医走进l山一线。<br />
她们在敌军偷袭和地雷威胁的夹缝中,解决了战士们的难言之隐。<br />
不仅治好了她们的病,还重建了战士们的自信。<br />
这一过程中,女军医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br />
由于女军医们往往会在阵地上停留好几天。<br />
一旦被敌人察觉,敌军就会想方设法的攻击夏军的军医。<br />
若是在阵地上不幸牺牲都还好。<br />
若是被敌军特工掳走,难保不会受到非人的折磨。<br />
身为女子,勇气却不输女子,女军医们都是真正的巾帼英雄。<br />
刘述娟是反击战时就来到了前线。<br />
当时她们医疗小分队在驻地的时候就遇到了敌人的偷袭。<br />
她不但没有害怕,反而沉着冷静地面对向敌军扔去手榴弹,成功击退了敌人的进攻。<br />
在军队中,很多都是以男同志为主,女同志较少。<br />
刘述娟与几个女同志在军队中格外显眼。<br />
她们也不是善茬,其实早已练就了相应的军事本领,完全不畏惧敌军的进攻。<br />
这一天,刘述娟与李亚玲两个人共同负责驻守山上一个简陋的军事堡垒。<br />
这里极其潮湿和闷热的环境让刘述娟她们苦不堪言。<br />
敌人还时不时派遣特工对夏军发动突如其来的破坏行动。<br />
刘述娟等女同志知道在这样如此艰难的作战环境中,更是不得有任何马虎。<br />
趁着天黑,敌军派遣特工对刘述娟她们所在的军事据点进行了偷袭。<br />
但庆幸的是,敌军的行踪被负责巡逻的哨兵发现了,这才让大家有了一定的战斗准备时间。<br />
面对敌军的进攻,刘述娟她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利用了有利的地形和地势与来犯的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br />
刘述娟她们跟随作战人员,依据地形抢占有利位置,对敌人进行伏击。<br />
刘述娟看到敌人的身影后,果断地把手里的五颗手榴弹丢出去。<br />
“轰轰轰……”<br />
敌军以为此处夏军驻守兵力众多,误判了形势,不敢向前攻击只能狼狈地撤到了山下。<br />
这样惊险刺激的作战行动,对于刘述娟来说,也算是习以为常的了。<br />
在后期对敌作战行动中,刘述娟负责在后方抢救伤员。<br />
但是她觉得,后方医疗资源和人员充足,任务较轻。<br />
恰好碰上刘之野参谋长号召广大医护人员们去前线。于是刘述娟就向上级组织和领导申请到一线工作。<br />
上级组织和领导很快就同意了刘述娟的申请,派遣她到了前方的营救护所支援。<br />
大家怀着必胜的信心边境进军,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作战环境中,夏军首先需要克服的往往不是敌人,而是艰难的战斗环境。<br />
刘述娟跟着部队来到了前线作战,就感觉到了身体不适。<br />
但是她没有任何抱怨,仍然与部队一起共进退。<br />
为了坚守阵地,夏军在有限的位置上修筑起了防御工事。<br />
因为形状酷似猫耳,这些在洞内修筑起来的隐蔽点被称之为“猫耳洞”。<br />
猫儿洞内异常狭窄和拥挤,战士们只能在里面蹲着或趴着。<br />
而不能直起腰杆,遇到敌人突袭,也只能朝外与敌人作战。<br />
如此恶劣的作战环境还伴随着让人极端难受的阵阵湿热天气,变化莫测的天气,让作战人员有时觉得在桑拿房,有时又像极了在北方的冬天。<br />
面对这些困难的情况,前线作战的战士们都没有退缩。<br />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6.9*書吧看!<br />
刚刚来到一线支援的刘述娟又遇到了突发情况。<br />
已在猫耳洞驻扎了数日的战士孙良同志不幸被敌军击中身负重伤。<br />
不得已只能从紧张危险的前线战斗中被医疗人员用染满红色鲜血的木担架抬了下来。<br />
刘述娟利用自己所学的医疗急救知识,不断地给孙良缠着绷带,有条不紊地给他打着点滴。<br />
为了缓和伤员的紧张情绪,刘述娟还不忘鼓励着伤员。<br />
刘述娟一直和孙良说话,以此来让他保持着清醒的意识,为缓和病情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br />
在狭窄的通道里,刘述娟和医疗人员只能用弱小的身躯去扛着伤员。<br />
脚下的路早已不是路了,泥泞粘湿了大家的双脚。<br />
大家咬牙坚持,互相鼓励,成功地把伤员转移到了安全的位置。<br />
除了这些紧急情况,刘述娟和同志们还需要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br />
为了提高大家的精气神,缓和紧张的情绪;<br />
刘述娟还带着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和大家唠家常,宣传急救的医疗专业知识。<br />
她希望这些努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发挥一定的作用。<br />
不久,作战小分队就遇到了困难,他们缺水了。<br />
当这时的情况是前不着店,后不着村,后勤保障难以在第一时间内为将士们提供急需的物品。<br />
为了能够补充急需物资,人们只能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地获取珍贵的水资源。<br />
刘述娟她们灵机一动,想到了用帐篷顶上的遮雨棚。<br />
就这样一个简易的过滤装置来获取干净的水源。<br />
还好这个时候雨季较多,人们是可以获取一些短缺的水资源的。<br />
战士们挨饿了就挖点野菜充饥,累了就躺着歇一会儿。<br />
环境极其困难和恶劣,但大家都没有半句抱怨的话。<br />
刘述娟是京城刘家庄人,她是刘之野的堂妹。<br />
73年从京城学院毕业,学习医疗专业知识的刘述娟,渴望将来有一天能够为军队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br />
于是毕业之后,刘述娟就报名参加了军队。<br />
成为了的京城卫戌区警卫二师的一位女军医。<br />
虽然刘述娟是一个女性,但是刘述娟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女性。<br />
因为她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在一次五公里长跑比赛中,刘述娟夺得了第四名的佳绩。<br />
这样的强劲体魄,让很多参军入伍的男同志都佩服不已。<br />
打那以后,战友们也习惯把刘述娟叫为“假小子”。<br />
这样的称号并不是对刘述娟的蔑称,而是对她的一种肯定。<br />
参与自卫反击战之前,刘述娟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她也相信自己可以胜任一些恶劣的作战任务。<br />
但战场风云突变,加上作战环境的恶劣,让很多战士都难以适应。<br />
猫耳洞湿热的居住环境很容易引来虫蚊毒蛇,给战士们的生命安全带来隐患。<br />
最主要的是,在如此狭小的洞内不仅生活着刘述娟等女同志,还有负责防御敌军的男战士。<br />
猫耳洞一般都是依据地形和地势建立在不易被敌军发现的山体高坡。<br />
这样经历矛盾的目的在于可以依据山体高坡的高度去侦探敌情,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br />
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建立起防御工事,以此来减少人民解放军的人员伤亡。<br />
一般来说,修筑的猫耳洞只能容纳5至6个人,支撑着战士们的生活和战斗。<br />
狭小的空间里,光线黑暗,人们在里面只能低头或弯腰才能进出。<br />
长期在这样的环境生活,很容易造成压抑的心理,严重的还会患上皮肤病。<br />
为了不被敌人发现,猫儿洞作为一种防御敌人的工事,可以说是尽量做到了最小化。<br />
但这样的作战环境,也很容易让战士们的衣物,弹药等发霉,给军事战斗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br />
为了克服闷热的天气,很多男战士穿上了短裤或裙子,以适应极端的作战环境。<br />
在长期的坚守战斗中,没有洗澡的条件。<br />
战士们难以去清洗身体和衣物,加上一些发霉的衣服以及食物,洞内时常会飘来一些难闻的酸臭味。<br />
在狭小的空间里,战士们即使是遇到了大雨天,也只能无奈地让冰冷的雨水漫入了洞内。<br />
导致大家只能在湿潮的环境中休息,如此特殊的日子里能够睡上一个好觉是十分不容易的。<br />
有的战士受到了蚊虫的叮咬,身上有了很多的大包小包,如果不加以及时治疗,就会造成严重的皮肤病。<br />
但此时,小分队的医疗资源短缺问题难以在短时之内得到解决。<br />
刘述娟等同志也只能用一些土方法,如去到当地的山林中寻找山药等来为战士们治疗疾病。<br />
负责救助别人的刘述娟,平日里一直帮着大家解决病痛。<br />
但她自己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br />
当遇到生理期的时候,她就会感到腹部剧烈疼痛。<br />
呼吸也会变得困难,而这些困难和痛苦是男性所不能体会到的。<br />
面对这些难以抗拒的身心痛苦,坚强不屈的刘述娟同志都把它埋在了心底。<br />
她不轻易退出战场,仍然坚持在了战士最需要她的地方。<br />
刘述娟此刻心里早已把自己的疼痛抛之脑后。<br />
她只是希望战士们能够拥有良好的身体,去抵抗敌军的进攻,早日拿下这场战争的胜利。<br />
每当看到战士们的身体在她的治愈之下有了好转,刘述娟都非常开心。<br />
而对于陌生的作战环境上了阵地的刘述娟并没有表现出胆小怕死的行为。<br />
而是在敌军的火炮声中,勇敢地把一个个受伤的病员又当即抢救了下来。<br />
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争取到宝贵的急救时间,对于战士们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br />
有时在把伤员抬到急救室的时候,有的战士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br />
即使是刚刚救助重伤员的时候,刘述娟也显得异常镇定,丝毫没有任何畏惧退缩的一面。<br />
对于一位医疗急救人员来说,救死扶伤就是她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职责和担当。<br />
战地救护医疗队虽然有很多是女性同志。<br />
但她们所承担的不仅仅只负责抢救伤员。<br />
还承担着给伤员疏通心理障碍,传授一些必备的抢救,自救技巧等。<br />
尽管生活和战斗条件如此艰苦,身在猫耳洞内的夏军战士们还是保持着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br />
大家互相鼓励,真正把自己化为了集体的一份子。<br />
每个人会自觉地把最后一块压缩干粮留给战友,把最后一滴水留给战友。<br />
心甘情愿地把生留给战友,把死留给自己……。<br />
前线战场上战士们在猫耳洞战斗和生活的事迹,经新闻报道传回国内后,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br />
前线战士们舍生忘我的精神极大震撼了身处后方置身和平环境下的各行各业的人们。<br />
向前线指战员学习,发扬猫耳洞精神,成为全社会上下的一致行动。<br />
80年元旦过后,一年一度的传统春节就要到来了。<br />
千家万户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饺子、赏春晚,万家灯火,何其安详!<br />
驻守在“猫耳洞”的将士们就在这样的艰苦的条件下,在生与死,苦与乐的考验面前,依然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br />
春节到来了,将士们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创作出一幅幅精彩的对联。<br />
上联:守边关,甜中有苦,苦中有甜,一人辛苦万人甜。<br />
下联:保边疆,圆中有缺,缺中有圆,一家不圆万家圆。<br />
横批:乐在其中……<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