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军院生
<p> 第526章 军院生!!!<br />
郭教导员的故事出自梅之焕的《题李白墓》:<br />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br />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br />
这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效果。<br />
从此以后刘武他们班再也没有学员在黑板上乱写乱画了。<br />
但这首诗确让刘武记了一辈子,后来他在很多场合经常提起。<br />
就这样刘武的军校生涯正式开始了。<br />
陆军学院坐落在石市西南的封龙山东麓丘陵地带。<br />
学院的南山应是太行山的支脉,可能是在学院的南边故称南山吧。<br />
那是刘武礼拜天经常去散步的地方,山上好像是还有一个山洞,这是前些年深挖洞广积粮的产物。<br />
在南山的西侧有个2号高地,可俯瞰校区全貌。<br />
这个高地,是学员们演习班、排、连进攻、防御指挥和各类土工作业(步兵工事、防坦克堑壕和各类铁丝网的构筑;防步兵、防坦克雷场的铺设和雷场开辟通道)等科目的教学训练场地。<br />
站在高地将视线向北移动,就是军校的射击场。<br />
刘武这期新学员们就在这里进行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班用轻机枪、单兵火箭和40火箭筒的训练和射击。<br />
刘武他们宿舍楼前有一排单、双杠,学院军体科目的考核就是在这里进行。<br />
同班同学加好友孙新春的单、双杠动作跟刘武一样是班里最标准的。<br />
俩人就是在单双杠的比赛中英雄识英雄,最终成为了好友。<br />
刘武最喜欢上有用、实用、管用的军事地形学课。<br />
因为第一次上军事地形学课。就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br />
第一次军事地形学课时,学校的卡车就把刘武他们拉到太行山深处,顶风冒雪,野外露餐。<br />
这门课对那些参加过自卫反击战提干的学员来说,尤其重要和感兴趣更有其现实意义!<br />
这些老兵就跟刘武这些新兵蛋子们讲,当时战场上的基层军官,好多都没有经过军事院校培训。<br />
对识图用图一知半解,什么等高线、凹凸部、方位、夹角、测距等模糊不清。<br />
致使已经被占领了高地向上级报告说没占领。<br />
没占领的说已占领。<br />
出现了同一个高地一个连队要求上级炮火覆盖,另一个连队却是相反的意见,贻误了不少战机,这都是血的教训。<br />
刘武从此就更加重视这门课程了,夜间上军事地形学课时。<br />
学员们2个人一组,携带一张军事地图和62式军用指北针。<br />
学校的大卡车把他们拉到从没去过的深山老林,卡车即返回。<br />
教员規定天亮以前必须赶回学校,要将地图上几个点预先放好的物品找到带回,此门课才能通过。<br />
有位教员很有意思,他给学员们讲望远镜测距。<br />
这么复杂的理论,却让他用顺口溜讲的的活灵活现。<br />
因为军用望远镜中带有密位分划线,可用于测距,测方位角、测高低夹角,在使用中,为便于记忆,教员总结了以下口诀:“上间隔,下1000,密位、距离摆两边,要想求得那个数,对角相乘除邻边……”的公式,即可测方位角、高低夹角和目标距离。<br />
逼真的模拟实战的课程使刘武这些新兵蛋子们受益匪浅。<br />
“恰同学青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军校不仅仅只有学习跟训练还有生活。<br />
学院大门口前,有一条南北公路穿行而过,大门是朝东开着的。<br />
进入大门后,是一个广场。<br />
在广场的北侧,是车队、军人服务社、浴池。<br />
这些地方都是为了方便刘武这些军校学员生活设置的。<br />
车队里的班车则是方便全院各个学员队的学员乘坐的,平时每天也是定点往返,主要是方便学院里的教职员工家属、子女去往市里上班和上学乘坐。<br />
至于军人服务社、浴池的功能就不用介绍了。<br />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只有当过兵的人才对军人服务社这一名称感到熟悉、亲切。<br />
其实,军人服务社就是商店。<br />
从广场往西走,有一条东西向公路。<br />
在路的北侧是学院办公大楼。在公路的南侧,就是一个很大的操场。<br />
操场是全院教职员工集体出操会操、集合点名、阅兵点验的地方。<br />
在办公楼的北侧,则是学院家属区。<br />
刘武跟同学们一般是不去那里的,只是偶有个别学员利用周末时间去那里会老乡。<br />
因为军校的教职员工大部分是军人,来自全国各地,乡土观念不足为怪。<br />
顺着公路再往里走,在办公楼的西侧,就是学院的礼堂了。<br />
它是学员们举行歌咏比赛、文艺晚会、观看电影、听取报告的场所。<br />
只是刘武所在陆院和地方院校的最大区别在于,一旦举行大型活动,各个学员大队、中队入场完毕,在现场活动没有开始前,就开始各个学员队之间互相拉歌比赛。<br />
军人们拉歌比赛时,不一定讲求音色、音调、音准,只要声音洪亮,整齐划一就行。<br />
毕竟军人唱歌比的是力量,比的是团结,比的是士气。<br />
学员们拉歌时最喜欢唱的是那首激情澎湃,气吞山河的抗大校歌:<br />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华夏民族优秀的子孙,<br />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br />
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br />
我们的作风,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br />
我们的传统,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倭寇驱逐于国土之东……”<br />
在军校就读,学员们是免费上学、服装实行供给制的。<br />
话说着装,军校学员们一般配发有两套军装,冬装、夏装各一套。<br />
冬装分为衣、裤和罩衣,罩衣面料分别为“布”和“涤卡”两种。<br />
夏装分为绒衣夏装分为绒衣、绒裤和罩衣,面料为“的确良”。<br />
在学院大操场东西两侧,分布着的则是刘武他们十几个学员队的学员宿舍楼和学员饭堂。<br />
这里绝对是整个学院最靓的地方。<br />
军校学员们既是学院的主角,也是充满朝气的群体。<br />
刘武这些年轻的军校学员,朝夕相处的时光,除了在课堂就是在宿舍。<br />
军校学员一日生活制度的外在表现,基本上也是体现在宿舍楼内外。<br />
从起床出操、整理内务、集合上课、每晚集体观看新闻联播、点名拉动……<br />
刘武他们一个队的学员是天天面对面,时时见。<br />
这时间一长彼此之间,就结下了战友加同学的特殊情谊。<br />
刚入学那会儿,孙新春和刘武彼此看不顺眼,从最初的相互较劲,渐渐发展到相互钦佩。<br />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成为了亲密无间、无话不说的挚友。<br />
相较于刘武顺利考入军校,孙新春的求学之路颇为坎坷,他的经历与刘武的师傅马志军颇为相似。<br />
孙新春比刘武大三岁,他是从部队里考上军校的,其实他参军前也参加过高考,当时他就想考军校。<br />
可惜,那一年没等来军校录取通知书。<br />
“儿子,妈不怪你,部队也挺好。”老娘的话让孙新春眼睛一酸,心里五味杂陈。<br />
这年的夏天格外闷热,知了在老槐树上嘶鸣不断。<br />
孙新春站在家门口的水泥杆下,手里攥着那封退信,迟迟不敢进门。<br />
高考结束那天,孙新春就跟父母说要考军校。他爹眼睛一亮,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咱家终于又要出个军人了!”<br />
孙新春家里穷,一家四口挤在纺织厂家属楼的一间小屋里。<br />
孙新春他娘每天起早贪黑在纺织车间上班,他爹在运输队开货车,常常半夜才回家。<br />
孙新春和妹妹孙新秋挤在一张木板床上,半夜经常被蚊子叮醒。<br />
为了给孙新春补课,他娘特意跟车间主任调了白班,每月工资少了十几块钱的夜班补贴。<br />
他爹戒了烟,省下的钱给孙新春买了两本教材。<br />
隔壁的张大妈总说:“新春这孩子有出息,长得跟他爹年轻时一模一样。”<br />
孙新春知道,他爹年轻时也是当过兵的,还在部队立过功。<br />
他就跟刘武讲:“我小时候每当过年,我爹喝了点酒,就会拿出那张泛黄的老照片,指着照片上英姿飒爽的战士讲那些往事。”<br />
孙新春打小就被那身绿军装迷住了,总想着有朝一日也要穿上它。<br />
“那会儿,我为了报考军校,我爸拖关系找我了个教官是刚退伍的军人,他看我底子好,特意多指导我……”<br />
每天早上五点,孙新春准时出现在操场上跑步。傍晚放学后,孙新春又在单杠上练习引体向上,直到手臂发抖。<br />
“孙新春,你小子骨骼清奇,准能考上。”李教官拍着他的肩膀说。<br />
高中同学刘爱华也在准备军校考试,他爸是商场主任,请了家教专门辅导。<br />
孙新春与刘爱华常常在图书馆一起复习,他总说:“新春,你比我强,到时候咱俩一定能考上同一所军校。”<br />
寒假里,孙新春在就街边小店里帮工,想攒点钱买复习资料。<br />
店主王婶子人好,常给孙新春剩下的馒头和咸菜带回家。<br />
体检那天特别冷,孙新春满怀希望的穿着他妈给买的那件厚袄,心里热乎乎的。<br />
谁知道,体检表上写着“左眼0.8”几个字,像一把锤子砸在孙新春心上。<br />
回家的路上,孙新春在电线杆后面哭得像个孩子。<br />
放榜那天,孙新春和刘爱华一起去看成绩,他考了第一志愿的军校。<br />
孙新春强忍着失落祝贺他,心里像堵了块大石头。<br />
回家的路上,孙新春看见一个穿着军装的战士在买水果,那挺拔的身姿刺痛了他的眼睛。<br />
六月的天总是变化无常,忽然下起了大雨。<br />
孙新春站在屋檐下,看着雨水打湿了地上的报纸,心里一阵茫然。<br />
他爹难得买了两瓶啤酒回来,说要跟孙新春喝一杯。<br />
看着他满脸沧桑的样子,孙新春开不了口说体检的事。<br />
“孩子他爹,别灌新春了。”老娘端着一盘生米走来,“新春,妈听邻居说武警部队在招兵,要不.”<br />
孙新春他娘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他爹打断了:“当兵就要当最好的兵!”<br />
那天晚上,孙新春听见爸妈在厨房小声争执。<br />
“你就别给孩子太大压力了,武警也是为国家做贡献。"他娘的声音很轻。<br />
“我不是嫌武警不好,我就是.”他爹叹了口气,他是不甘心啊!<br />
第二天一早,孙新春就去了武警招待站。<br />
排队的人不少,大家都穿着最整齐的衣服。<br />
孙新春摸了摸身上老娘昨晚熨得笔挺的白衬衫,心里一阵温暖。<br />
面试官赵队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了孙新春的体检报告说:“小伙子,虽然视力差了点,但是底子好,来我们武警部队准没错。”<br />
回家的路上,孙新春看见邻居老李在门口乘凉。<br />
“新春啊,听说你要去当武警了?”老李吐着烟圈问。<br />
孙新春点点头,心里有点不是滋味。<br />
“也挺好,武警听说待遇不差,就是比当军官差点。”老李的话像根刺扎在孙新春的心里。<br />
进了武警部队的日子很忙,每天除了训练还要站岗放哨。<br />
孙新春记得老娘的话,不管做什么都特别认真。<br />
班长胡亮说他是班里最细心的兵。<br />
有一次夜间紧急集合,孙新春第一个到达操场。<br />
值班员老王笑着说:“孙新春,你小子准能当班长。”<br />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渐渐找到了当兵的感觉。<br />
半年后,我因为及时发现可疑人员,立了个小功。<br />
给家里写信时,我特意把红色的立功证书拍了照片寄回去。<br />
我娘给我回信说,她把照片贴在了堂屋最显眼的位置,整个家属院的人都来看。”孙新春坐在双杠上,落日的余晖下,他笑的很开心。<br />
年春节,孙新春回家探亲。<br />
一进院子,就看见墙上挂着他的大幅照片,穿着笔挺的武警制服。<br />
妹妹说,娘每天都要对着照片擦两遍桌子。<br />
晚上,全家围在炉子边吃饺子。<br />
妈妈夹了个饺子放在孙新春碗里,轻声说:“儿子,妈不怪你,部队也挺好。”<br />
孙新春使劲咽下那口饺子,眼泪差点掉下来。<br />
那年过年,孙新春见了老同学刘爱华。<br />
他穿着笔挺的军装,已经是军校学员了。<br />
他们俩在街边小店喝了碗牛肉面,聊起了各自的经历。<br />
“说实话,我真羡慕你在基层锻炼的机会。”刘爱华突然说,“学校里太理论化了。”<br />
他的话让孙新春心里好受了许多。<br />
去年,孙新春因为成功处置一起突发事件,立了一次二等功,提干上军校。<br />
父母特意从老家赶来参加表彰大会。<br />
孙新春站在台上,看见老娘在擦眼泪,他爹难得地挺直了腰板。<br />
“儿子,爹错了,当兵不在于在哪个部队,关键是要有颗为人民服务的心。”<br />
“这几年,我渐渐明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孙新春说完他的故事,感慨地道。<br />
“小武,你呢!你怎么从来也不跟我们说说一家里的事?”<br />
刘武闻言一顿,有些“吱吱呜呜”地不知道怎么开口是好,难道告诉好友他爸是军区大领导,母亲是区官员?<br />
刘武开口道:“我家里情况和你们差不多。我爸当过兵,如今是个片警,我妈在街道办做事,我有个姐姐是实习记者,二哥和我一样,刚考上大学。”<br />
孙新春一听,眼睛亮了,迫不及待地说:“哎呦,你还有个姐姐,啥样啊?有照片没?”<br />
刘武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怒声道:“好你个孙新春,我拿你当好友,你居然打我姐主意!我跟你没完!”<br />
孙新春赶忙跳下双杠,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小武,你误会了!”<br />
“站住!别跑!”刘武在后面紧追不舍。<br />
但是,两人也就是四下没人敢胡闹一下。<br />
因为校内管理严格,军容整齐。<br />
学员行走,二人成列,三人成行,队伍行进,军歌嘹亮,口号震天,给人一种雄壮有力,紧张,严肃的感觉。<br />
这时候有人喊了一句:“小武,新春,你俩快别闹了,区队长来我们宿舍检查,快点回去吧!”<br />
原来这人是刘武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加好哥们李二牛。<br />
他是,刘武刚来学院时交的第一个朋友。<br />
刚进校门那会儿,李二牛就傻了眼——到处都是穿着笔挺军装的学员,个个神采奕奕,谈吐不凡。<br />
再看看自己个儿土了吧唧的,虽然也是一身军装,可怎么看怎么觉得格格不入。<br />
“哎,你是新来的吧?”一个高个子学员走过来,上下打量了李二妞一番,“你那个中队的?”<br />
“我我是从农村来的。”李二牛结结巴巴地说。<br />
“农村?”大高个挑了挑眉毛,“那你文化程度肯定不高吧?”<br />
李二牛感觉脸上一阵发烫,低下头不敢说话。<br />
“行了,别为难人家了。”刘武见状不愤走了过来,拍了拍李二牛的肩膀,“别听他瞎说,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只要你努力,一样能成为优秀学员。”<br />
“嗯,谢谢你,俺叫李二牛……”感激地看了刘武一眼,李二妞心里暗暗发誓:俺一定要用实力证明自己!<br />
“俺,俺,俺的,真是个土包子,哈哈哈……”大高个嗤笑一声。<br />
刘武顿时怒了:“你给我闭嘴,显得你了,想找抽是吧?”<br />
大高个也是地方考上来的,他细皮内肉的一瞧就是家境不错,一副瞧不起人的架势,挑衅起了刘武:“我就想找抽了,你能把我怎么着?”<br />
“来,让我试试你的骨头是不是有你那嘴巴硬……”刘武也不善茬,他打小打架都是家常便饭。<br />
大家都是刚新学员,身上还带着社会上的散漫作风,刚入学就引起了冲突。<br />
………军校的课程可真不是盖的。<br />
除了体能训练,还有大量的文化课和专业课。<br />
李二牛这农村娃的文化水平是全班最差的,他第一次听课就懵了。<br />
什么“弹道学“、“战术学“、“军事地形学“,听得他脑袋嗡嗡的。<br />
幸亏有学霸刘武帮他。<br />
(本章完)</p>
郭教导员的故事出自梅之焕的《题李白墓》:<br />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br />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br />
这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效果。<br />
从此以后刘武他们班再也没有学员在黑板上乱写乱画了。<br />
但这首诗确让刘武记了一辈子,后来他在很多场合经常提起。<br />
就这样刘武的军校生涯正式开始了。<br />
陆军学院坐落在石市西南的封龙山东麓丘陵地带。<br />
学院的南山应是太行山的支脉,可能是在学院的南边故称南山吧。<br />
那是刘武礼拜天经常去散步的地方,山上好像是还有一个山洞,这是前些年深挖洞广积粮的产物。<br />
在南山的西侧有个2号高地,可俯瞰校区全貌。<br />
这个高地,是学员们演习班、排、连进攻、防御指挥和各类土工作业(步兵工事、防坦克堑壕和各类铁丝网的构筑;防步兵、防坦克雷场的铺设和雷场开辟通道)等科目的教学训练场地。<br />
站在高地将视线向北移动,就是军校的射击场。<br />
刘武这期新学员们就在这里进行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班用轻机枪、单兵火箭和40火箭筒的训练和射击。<br />
刘武他们宿舍楼前有一排单、双杠,学院军体科目的考核就是在这里进行。<br />
同班同学加好友孙新春的单、双杠动作跟刘武一样是班里最标准的。<br />
俩人就是在单双杠的比赛中英雄识英雄,最终成为了好友。<br />
刘武最喜欢上有用、实用、管用的军事地形学课。<br />
因为第一次上军事地形学课。就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br />
第一次军事地形学课时,学校的卡车就把刘武他们拉到太行山深处,顶风冒雪,野外露餐。<br />
这门课对那些参加过自卫反击战提干的学员来说,尤其重要和感兴趣更有其现实意义!<br />
这些老兵就跟刘武这些新兵蛋子们讲,当时战场上的基层军官,好多都没有经过军事院校培训。<br />
对识图用图一知半解,什么等高线、凹凸部、方位、夹角、测距等模糊不清。<br />
致使已经被占领了高地向上级报告说没占领。<br />
没占领的说已占领。<br />
出现了同一个高地一个连队要求上级炮火覆盖,另一个连队却是相反的意见,贻误了不少战机,这都是血的教训。<br />
刘武从此就更加重视这门课程了,夜间上军事地形学课时。<br />
学员们2个人一组,携带一张军事地图和62式军用指北针。<br />
学校的大卡车把他们拉到从没去过的深山老林,卡车即返回。<br />
教员規定天亮以前必须赶回学校,要将地图上几个点预先放好的物品找到带回,此门课才能通过。<br />
有位教员很有意思,他给学员们讲望远镜测距。<br />
这么复杂的理论,却让他用顺口溜讲的的活灵活现。<br />
因为军用望远镜中带有密位分划线,可用于测距,测方位角、测高低夹角,在使用中,为便于记忆,教员总结了以下口诀:“上间隔,下1000,密位、距离摆两边,要想求得那个数,对角相乘除邻边……”的公式,即可测方位角、高低夹角和目标距离。<br />
逼真的模拟实战的课程使刘武这些新兵蛋子们受益匪浅。<br />
“恰同学青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军校不仅仅只有学习跟训练还有生活。<br />
学院大门口前,有一条南北公路穿行而过,大门是朝东开着的。<br />
进入大门后,是一个广场。<br />
在广场的北侧,是车队、军人服务社、浴池。<br />
这些地方都是为了方便刘武这些军校学员生活设置的。<br />
车队里的班车则是方便全院各个学员队的学员乘坐的,平时每天也是定点往返,主要是方便学院里的教职员工家属、子女去往市里上班和上学乘坐。<br />
至于军人服务社、浴池的功能就不用介绍了。<br />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只有当过兵的人才对军人服务社这一名称感到熟悉、亲切。<br />
其实,军人服务社就是商店。<br />
从广场往西走,有一条东西向公路。<br />
在路的北侧是学院办公大楼。在公路的南侧,就是一个很大的操场。<br />
操场是全院教职员工集体出操会操、集合点名、阅兵点验的地方。<br />
在办公楼的北侧,则是学院家属区。<br />
刘武跟同学们一般是不去那里的,只是偶有个别学员利用周末时间去那里会老乡。<br />
因为军校的教职员工大部分是军人,来自全国各地,乡土观念不足为怪。<br />
顺着公路再往里走,在办公楼的西侧,就是学院的礼堂了。<br />
它是学员们举行歌咏比赛、文艺晚会、观看电影、听取报告的场所。<br />
只是刘武所在陆院和地方院校的最大区别在于,一旦举行大型活动,各个学员大队、中队入场完毕,在现场活动没有开始前,就开始各个学员队之间互相拉歌比赛。<br />
军人们拉歌比赛时,不一定讲求音色、音调、音准,只要声音洪亮,整齐划一就行。<br />
毕竟军人唱歌比的是力量,比的是团结,比的是士气。<br />
学员们拉歌时最喜欢唱的是那首激情澎湃,气吞山河的抗大校歌:<br />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华夏民族优秀的子孙,<br />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br />
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br />
我们的作风,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br />
我们的传统,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倭寇驱逐于国土之东……”<br />
在军校就读,学员们是免费上学、服装实行供给制的。<br />
话说着装,军校学员们一般配发有两套军装,冬装、夏装各一套。<br />
冬装分为衣、裤和罩衣,罩衣面料分别为“布”和“涤卡”两种。<br />
夏装分为绒衣夏装分为绒衣、绒裤和罩衣,面料为“的确良”。<br />
在学院大操场东西两侧,分布着的则是刘武他们十几个学员队的学员宿舍楼和学员饭堂。<br />
这里绝对是整个学院最靓的地方。<br />
军校学员们既是学院的主角,也是充满朝气的群体。<br />
刘武这些年轻的军校学员,朝夕相处的时光,除了在课堂就是在宿舍。<br />
军校学员一日生活制度的外在表现,基本上也是体现在宿舍楼内外。<br />
从起床出操、整理内务、集合上课、每晚集体观看新闻联播、点名拉动……<br />
刘武他们一个队的学员是天天面对面,时时见。<br />
这时间一长彼此之间,就结下了战友加同学的特殊情谊。<br />
刚入学那会儿,孙新春和刘武彼此看不顺眼,从最初的相互较劲,渐渐发展到相互钦佩。<br />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成为了亲密无间、无话不说的挚友。<br />
相较于刘武顺利考入军校,孙新春的求学之路颇为坎坷,他的经历与刘武的师傅马志军颇为相似。<br />
孙新春比刘武大三岁,他是从部队里考上军校的,其实他参军前也参加过高考,当时他就想考军校。<br />
可惜,那一年没等来军校录取通知书。<br />
“儿子,妈不怪你,部队也挺好。”老娘的话让孙新春眼睛一酸,心里五味杂陈。<br />
这年的夏天格外闷热,知了在老槐树上嘶鸣不断。<br />
孙新春站在家门口的水泥杆下,手里攥着那封退信,迟迟不敢进门。<br />
高考结束那天,孙新春就跟父母说要考军校。他爹眼睛一亮,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咱家终于又要出个军人了!”<br />
孙新春家里穷,一家四口挤在纺织厂家属楼的一间小屋里。<br />
孙新春他娘每天起早贪黑在纺织车间上班,他爹在运输队开货车,常常半夜才回家。<br />
孙新春和妹妹孙新秋挤在一张木板床上,半夜经常被蚊子叮醒。<br />
为了给孙新春补课,他娘特意跟车间主任调了白班,每月工资少了十几块钱的夜班补贴。<br />
他爹戒了烟,省下的钱给孙新春买了两本教材。<br />
隔壁的张大妈总说:“新春这孩子有出息,长得跟他爹年轻时一模一样。”<br />
孙新春知道,他爹年轻时也是当过兵的,还在部队立过功。<br />
他就跟刘武讲:“我小时候每当过年,我爹喝了点酒,就会拿出那张泛黄的老照片,指着照片上英姿飒爽的战士讲那些往事。”<br />
孙新春打小就被那身绿军装迷住了,总想着有朝一日也要穿上它。<br />
“那会儿,我为了报考军校,我爸拖关系找我了个教官是刚退伍的军人,他看我底子好,特意多指导我……”<br />
每天早上五点,孙新春准时出现在操场上跑步。傍晚放学后,孙新春又在单杠上练习引体向上,直到手臂发抖。<br />
“孙新春,你小子骨骼清奇,准能考上。”李教官拍着他的肩膀说。<br />
高中同学刘爱华也在准备军校考试,他爸是商场主任,请了家教专门辅导。<br />
孙新春与刘爱华常常在图书馆一起复习,他总说:“新春,你比我强,到时候咱俩一定能考上同一所军校。”<br />
寒假里,孙新春在就街边小店里帮工,想攒点钱买复习资料。<br />
店主王婶子人好,常给孙新春剩下的馒头和咸菜带回家。<br />
体检那天特别冷,孙新春满怀希望的穿着他妈给买的那件厚袄,心里热乎乎的。<br />
谁知道,体检表上写着“左眼0.8”几个字,像一把锤子砸在孙新春心上。<br />
回家的路上,孙新春在电线杆后面哭得像个孩子。<br />
放榜那天,孙新春和刘爱华一起去看成绩,他考了第一志愿的军校。<br />
孙新春强忍着失落祝贺他,心里像堵了块大石头。<br />
回家的路上,孙新春看见一个穿着军装的战士在买水果,那挺拔的身姿刺痛了他的眼睛。<br />
六月的天总是变化无常,忽然下起了大雨。<br />
孙新春站在屋檐下,看着雨水打湿了地上的报纸,心里一阵茫然。<br />
他爹难得买了两瓶啤酒回来,说要跟孙新春喝一杯。<br />
看着他满脸沧桑的样子,孙新春开不了口说体检的事。<br />
“孩子他爹,别灌新春了。”老娘端着一盘生米走来,“新春,妈听邻居说武警部队在招兵,要不.”<br />
孙新春他娘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他爹打断了:“当兵就要当最好的兵!”<br />
那天晚上,孙新春听见爸妈在厨房小声争执。<br />
“你就别给孩子太大压力了,武警也是为国家做贡献。"他娘的声音很轻。<br />
“我不是嫌武警不好,我就是.”他爹叹了口气,他是不甘心啊!<br />
第二天一早,孙新春就去了武警招待站。<br />
排队的人不少,大家都穿着最整齐的衣服。<br />
孙新春摸了摸身上老娘昨晚熨得笔挺的白衬衫,心里一阵温暖。<br />
面试官赵队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了孙新春的体检报告说:“小伙子,虽然视力差了点,但是底子好,来我们武警部队准没错。”<br />
回家的路上,孙新春看见邻居老李在门口乘凉。<br />
“新春啊,听说你要去当武警了?”老李吐着烟圈问。<br />
孙新春点点头,心里有点不是滋味。<br />
“也挺好,武警听说待遇不差,就是比当军官差点。”老李的话像根刺扎在孙新春的心里。<br />
进了武警部队的日子很忙,每天除了训练还要站岗放哨。<br />
孙新春记得老娘的话,不管做什么都特别认真。<br />
班长胡亮说他是班里最细心的兵。<br />
有一次夜间紧急集合,孙新春第一个到达操场。<br />
值班员老王笑着说:“孙新春,你小子准能当班长。”<br />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渐渐找到了当兵的感觉。<br />
半年后,我因为及时发现可疑人员,立了个小功。<br />
给家里写信时,我特意把红色的立功证书拍了照片寄回去。<br />
我娘给我回信说,她把照片贴在了堂屋最显眼的位置,整个家属院的人都来看。”孙新春坐在双杠上,落日的余晖下,他笑的很开心。<br />
年春节,孙新春回家探亲。<br />
一进院子,就看见墙上挂着他的大幅照片,穿着笔挺的武警制服。<br />
妹妹说,娘每天都要对着照片擦两遍桌子。<br />
晚上,全家围在炉子边吃饺子。<br />
妈妈夹了个饺子放在孙新春碗里,轻声说:“儿子,妈不怪你,部队也挺好。”<br />
孙新春使劲咽下那口饺子,眼泪差点掉下来。<br />
那年过年,孙新春见了老同学刘爱华。<br />
他穿着笔挺的军装,已经是军校学员了。<br />
他们俩在街边小店喝了碗牛肉面,聊起了各自的经历。<br />
“说实话,我真羡慕你在基层锻炼的机会。”刘爱华突然说,“学校里太理论化了。”<br />
他的话让孙新春心里好受了许多。<br />
去年,孙新春因为成功处置一起突发事件,立了一次二等功,提干上军校。<br />
父母特意从老家赶来参加表彰大会。<br />
孙新春站在台上,看见老娘在擦眼泪,他爹难得地挺直了腰板。<br />
“儿子,爹错了,当兵不在于在哪个部队,关键是要有颗为人民服务的心。”<br />
“这几年,我渐渐明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孙新春说完他的故事,感慨地道。<br />
“小武,你呢!你怎么从来也不跟我们说说一家里的事?”<br />
刘武闻言一顿,有些“吱吱呜呜”地不知道怎么开口是好,难道告诉好友他爸是军区大领导,母亲是区官员?<br />
刘武开口道:“我家里情况和你们差不多。我爸当过兵,如今是个片警,我妈在街道办做事,我有个姐姐是实习记者,二哥和我一样,刚考上大学。”<br />
孙新春一听,眼睛亮了,迫不及待地说:“哎呦,你还有个姐姐,啥样啊?有照片没?”<br />
刘武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怒声道:“好你个孙新春,我拿你当好友,你居然打我姐主意!我跟你没完!”<br />
孙新春赶忙跳下双杠,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小武,你误会了!”<br />
“站住!别跑!”刘武在后面紧追不舍。<br />
但是,两人也就是四下没人敢胡闹一下。<br />
因为校内管理严格,军容整齐。<br />
学员行走,二人成列,三人成行,队伍行进,军歌嘹亮,口号震天,给人一种雄壮有力,紧张,严肃的感觉。<br />
这时候有人喊了一句:“小武,新春,你俩快别闹了,区队长来我们宿舍检查,快点回去吧!”<br />
原来这人是刘武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加好哥们李二牛。<br />
他是,刘武刚来学院时交的第一个朋友。<br />
刚进校门那会儿,李二牛就傻了眼——到处都是穿着笔挺军装的学员,个个神采奕奕,谈吐不凡。<br />
再看看自己个儿土了吧唧的,虽然也是一身军装,可怎么看怎么觉得格格不入。<br />
“哎,你是新来的吧?”一个高个子学员走过来,上下打量了李二妞一番,“你那个中队的?”<br />
“我我是从农村来的。”李二牛结结巴巴地说。<br />
“农村?”大高个挑了挑眉毛,“那你文化程度肯定不高吧?”<br />
李二牛感觉脸上一阵发烫,低下头不敢说话。<br />
“行了,别为难人家了。”刘武见状不愤走了过来,拍了拍李二牛的肩膀,“别听他瞎说,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只要你努力,一样能成为优秀学员。”<br />
“嗯,谢谢你,俺叫李二牛……”感激地看了刘武一眼,李二妞心里暗暗发誓:俺一定要用实力证明自己!<br />
“俺,俺,俺的,真是个土包子,哈哈哈……”大高个嗤笑一声。<br />
刘武顿时怒了:“你给我闭嘴,显得你了,想找抽是吧?”<br />
大高个也是地方考上来的,他细皮内肉的一瞧就是家境不错,一副瞧不起人的架势,挑衅起了刘武:“我就想找抽了,你能把我怎么着?”<br />
“来,让我试试你的骨头是不是有你那嘴巴硬……”刘武也不善茬,他打小打架都是家常便饭。<br />
大家都是刚新学员,身上还带着社会上的散漫作风,刚入学就引起了冲突。<br />
………军校的课程可真不是盖的。<br />
除了体能训练,还有大量的文化课和专业课。<br />
李二牛这农村娃的文化水平是全班最差的,他第一次听课就懵了。<br />
什么“弹道学“、“战术学“、“军事地形学“,听得他脑袋嗡嗡的。<br />
幸亏有学霸刘武帮他。<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