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劳务派遣?
('\n\t不就是四不两直么?<br /><br />整!<br /><br />巡察御史们不高兴,又怎么可能让地方上的那些官老爷们高兴?<br /><br />四不两直安排起来!<br /><br />正是抱着这种我不爽就全都别想好的心态,在场的三十个御史们就慢慢的展开了手中的纸团。<br /><br />“直隶潥水?”<br /><br />“山西蒲县?”<br /><br />“河南息县?”<br /><br />“……”<br /><br />看着纸条上一个个的县名,在场的三十个巡察御史们脸色或是高兴,或是愤怒。<br /><br />唯有站在最后一位的巡察御史脸色阴沉,手里死死的捏着纸条却又一言不发。<br /><br />站在他身旁的另一个御史瞧了一眼,问道:“沈兄,你这是抓到哪里了?”<br /><br />被称为沈兄的御史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沉声道:“宁阳。”<br /><br />宁阳?<br /><br />随着沈御史的话音落下,剩下的二十九个御史差点儿就笑出声来。<br /><br />宁阳县!<br /><br />一千多个县里他抽哪个县不好,偏偏就能抽中宁阳县!<br /><br />啧啧。<br /><br />宁阳县啊,那可是杨癫疯最早经营的一个县,现在又有两个公主在那儿,去查宁阳县?<br /><br />正当一众御史们想笑却又不好意思笑的时候,沈御史却黑着脸冷哼一声,向着刘伯温告了一声罪便直接出了御史衙门。<br /><br />……<br /><br />正当御史衙门的巡察御史们抓阄的时候,杨少峰还在蓬莱县的后衙里招待朴得欢和朴成性。<br /><br />该说不说,朴得欢和朴成性这两个所谓的高丽使节虽然长得丑,但是想得却是挺美。<br /><br />尤其是朴成性,也不知道这傻缺究竟是怎么想的,竟然提出让大明派遣几个读书人去开京做教谕,教导高丽的书生学习《洪武正韵》和《洪武字典》,顺便还想让杨少峰再给安排几个书吏去开京,指导开京的高丽官员给百姓分地。<br /><br />要是朴成性只要是几个读书人去教导高丽的书生们学习《洪武正韵》和《洪武字典》,没准杨少峰一高兴也就答应了。<br /><br />反正宁阳县不缺书生,登州这里同样也不缺书生,随便从苦役里抓几个出来,再紧急洗脑培训一番就行。<br /><br />可是跟杨少峰要书吏可就不行了。<br /><br />登州府的书吏还不够用呢,哪儿来的多余书吏去支援棒子?<br /><br />再说了,让有经验的书吏去支援棒子,万一这些书吏把分地的事儿给指点明白了怎么办?<br /><br />杨少峰心里越想越是不爽,干脆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瞒朴正使和朴副使,我大明的书吏尚且不够用,又哪儿有多余的可以支援高丽?”<br /><br />说到这儿,杨少峰干脆又笑着指了指蓬莱县衙的前院,笑道:“朴正使和朴副使大概还不知道吧?之前一场犁头案,一场黄巾贼造反案,两个案子牵扯到的官老爷们没有一千也得有八百,你们来找本官要书吏,其实本官也在头疼该找谁去要书吏。”<br /><br />略微顿了顿,杨少峰又继续说道:“还有,朴正使和朴副使可商量好了么,等榷场开了之后要卖些什么东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西?”<br /><br />朴得欢和朴成性彼此对视一眼,拱手拾道:“回驸马爷,我高丽国小民寡,可以用来出售的方物并不算多,唯有人参还算不错。”<br /><br />朴成性也跟着说道:“还有珍珠,除去贡献给大明皇帝爷爷陛下的上好珍珠以外,我高丽每年还能产出一些品质尚佳的小珠,也可以拿来榷场售卖。”<br /><br />“貂皮。”<br /><br />“还有\u200c蜜果、油蜜果、药果。”<br /><br />“其他的……”<br /><br />瞧着朴得欢和朴成性两人想了半天也只想到这么几个东西,杨少峰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朴正使、朴副使,人参与貂皮、东珠还算可以,蜜果、油蜜果、药果之类的就算了吧?”<br /><br />棒子所谓的蜜果、油蜜果、药果,其实就跟蜜饯之类的东西差不多,拿这玩意儿到榷场上来贸易,确定不是搞笑?<br /><br />朴成性讪讪一笑,说道:“高丽国小民寡……”<br /><br />瞧着朴成性大有一言不合就开始哭穷的架势,杨少峰忍不住揉了揉额头,叹息一声道:“这样儿吧,蜜果和油蜜果之类的东西就别拿到榷场上来了,本官这里倒是有两个意见。”<br /><br />“这第一个么,自然就是木头。”<br /><br />“正所谓靠山吃山,吃水吃水。高丽并不缺少木头,无论是盖房子用到的木头,又或者是可以用来造船的木头都可以。”<br /><br />“只要朴正使和朴副使能让高丽的商贾把木头运来登州,我大明的商贾想来会大肆收购,而且本官可以做主,绝不给他们随意压价的机会。”<br /><br />朴成性心中一动,望着杨少峰问道:“那第二个呢?”<br /><br />杨少峰笑了笑,说道:“这第二个么,就是朴正使和朴副使去一趟京师,求见我大明皇帝陛下,谈一谈劳务派遣。”<br /><br />朴成性微微一怔,问道:“劳务派遣?”<br /><br />杨少峰嗯了一声道:“我大明现在要修路、铺桥的工程有很多,缺少大量的劳工,若是你们高丽能够派遣一些劳工来大明,想必我大明皇帝和朝廷上衮衮诸公也都会同意。”<br /><br />“对了,这些劳工是给工钱的,不同于朴副使之前应承给本官的那些苦役。”<br /><br />“只是这工钱么,肯定要使用大明宝钞进行结算,而且因为劳工太多,可能还要分散到大明各处州县去修路,单独给他们结算起来比较麻烦,不如由户部或工部与高丽的户科、工科进行结算?”<br /><br />听到这般说法,朴成性顿时大喜过望。<br /><br />卖木头属于是上策,可也属于是下策。<br /><br />说卖木头属于上策,是因为高丽现在并不缺少木头,当初为了给胡元造船备下的许多木料完全可以拿来卖给大明,能够在短时间内就拿到钱。<br /><br />而说卖木头属于是下策,是因为等当初给胡元准备的那些木头卖掉之后就只能去砍伐树木,而一棵树从种下到可以砍伐,中间起码要有个十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行,而且还会占用大量的人力。<br /><br />相比之下,“劳务派遣”这个办法可就好太多太多了。<br /><br />高丽缺人吗?<br /><br />不缺。<br /><br />不光不缺人,反而还有人口太多的嫌疑。<br /><br />如果能够派出一部分劳工来大明做工赚钱……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