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军心拉拢
('\n\t眼见着到了第二日清晨,昨晚吃的肚子滚圆的大西军的将士和闯军将士也有了力气。<br /><br />愈发期待接下来真正加入红袍军。<br /><br />李定国出门的时候,正听到几名大西军将士窃窃私语。<br /><br />“是不是加入红袍军每日都能吃的这么好啊?”<br /><br />“昨日的粉条里面猪油可多了,还有鸡蛋和咸肉。”<br /><br />“老子这辈子没吃过这么好的饭菜。”<br /><br />另一边的大西军士卒啐了一口。<br /><br />“想得美,昨日我问过红袍军那个放饭的大人了,红袍军也不是每日都能吃这么好的。”<br /><br />最开始说话的老卒正要沮丧,却忽然楞住。<br /><br />“听说他们要两天才能这么吃上一顿,平时都是馒头和咸肉炖粉条,不放鸡蛋。”<br /><br />“新鲜肉每七天吃两次。”<br /><br />老卒听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br /><br />李定国沉默着没说话,只看着眼前大片的积雪。<br /><br />他知道,现在红袍军在收买人心了,这些将士都是吃不上饭,活不下去才被逼着造反。<br /><br />如今红袍军愿给一口饱饭,后果自然不必多说。<br /><br />只不知红袍军又如何对待义父。<br /><br />李定国在大雪中走了许久,处处都能看到闯军和大西军的将士窃窃私语的姿态。<br /><br />他没说话,只蹲下身,触碰着眼前这场大雪。<br /><br />和许多年前义父捡到自己的时候,一样冷,那时候,自己身边围绕着许多吃不饱饭的流民,观音土也不够吃了,于是眼睛绿油油的盯着自己。<br /><br />他心中突兀浮现出一个大胆的念头,疯狂但又挥之不去。<br /><br />若是天下人人都能吃上红袍军这样的饭菜,未来会变成什么样?<br /><br />李定国这边看着,另一边,保庵录也带着启蒙部出现在大西军和闯军的军营。<br /><br />红袍军的启蒙部抬来了三面牛皮鼓。<br /><br />十几个穿红袄的姑娘从东昌府城赶过来,正在教义军士卒唱新编的小调。<br /><br />李自成看见自己的亲兵王二愣子涨红着脸,正跟着调子哼烈日破云照山河。<br /><br />哼哼唧唧的盯着十几个姑娘,笑容的像村里的傻子。<br /><br />大西军和闯军这两日并未操练,刚刚迎战大清,如今正在修整,听闻有十几个姑娘咿咿呀呀的唱戏,军中这些糙汉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围在戏台子边缘。<br /><br />穿着大红袄唱曲的姑娘声音清脆,冬雪堆积中,恍若鸟鸣。<br /><br />“渭水萧萧咽月,潼关瑟瑟寒秋。朱门酒肉枯骨臭,枯骨曝荒丘,谁记丰年粥?”<br /><br />“莫道黄河九曲愁,且看苍生万兜鍪。黄巢刀锈残阳里,红袍旌卷乱云头。斩尽天下不公仇。”<br /><br />“卸了金钿裹红绸,绣个大同绣个秋。绣得阡陌无王侯,麦浪千重,千重浪里驾铁牛。”<br /><br />“言秦陇血浸矛,且听江淮新麦讴。待到红绫缚苍龙,分你半斛星辰,半瓢银河煮甜酒!”<br /><br />闯营里的老卒抹着眼泪,乐呵呵的击掌。<br /><br />他听不懂文邹邹的唱词,但他听得懂煮甜酒,听得懂麦浪千重。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br /><br />这世道,听的有劲。<br /><br />“李将军尝尝这个。”<br /><br />青石子递来一个锡壶,似毫无芥蒂,笑吟吟看着李自成。<br /><br />“南洋来的咖啡,算是泰西的茶。”<br /><br />李自成看着青石子给自己倒茶,莫名心里出了一口气,梗着脖子冷着脸,淡淡点头。<br /><br />“这南洋的茶,老子倒要尝尝......”<br /><br />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李自成被呛得咳嗽,脸色通红。<br /><br />“泰西的蛮子们拿这个当茶?这分明是汤药......”<br /><br />只是说到一半,又瞥见青石子笑吟吟品茶,愈发觉得丢了脸面,心底低声咒骂。<br /><br />“贼道士,又算计老子......”<br /><br />李懋只在一旁憋着笑,扭过头去。<br /><br />篝火对面忽然爆发出欢呼,原来是个红袍军士兵在表演胸口碎大石,围观的义军汉子们拍着膝盖叫好。<br /><br />“红袍军的胸口碎大石,那是真有一套啊。”<br /><br />“你说咱在老家的时候,咋没见到有人能做这个?”<br /><br />“那么大一块石板,压也将人压死了,不愧是红袍军。”<br /><br />嘈杂议论中,张献忠的眼眸在火光中忽明忽暗。<br /><br />他注意到每个篝火堆旁都坐着两个穿灰布衫的人,那些人膝盖上摊着簿子,时不时拉住士卒问话。<br /><br />适才有个亲信告诉他,这些人叫启蒙师,专教士兵识字算数。<br /><br />这一刻,张献忠愈发沉默,仿佛已经看到之后。<br /><br />“识字好啊......”<br /><br />识字是金贵的本事,村子里开村塾的先生,不给钱都不让你听哪怕一点。<br /><br />这些汉子跟着自己南征北战,十个里面有十个都是不识字的,整个大西军加起来算,认得五个字的都没有一百人。<br /><br />他们还教算数。<br /><br />孙可望眯着眼睛冷哼一声。<br /><br />“都是些军中糙汉,学这读书算学的本事有什么用?就能帮着他们战场杀敌了?”<br /><br />“还不是钢刀底下见生死。”<br /><br />彼时一名启蒙师正在孙可望和张献忠身边,闻言笑着转头。<br /><br />“这位将军可说的不对。”<br /><br />“咱红袍军又不是大明,入了军中便是世代军户。”<br /><br />“每三五年便要轮换一批,到时候离了军中,会识字读书,也能多一门手艺傍身不是?”<br /><br />“何况将士们识字读书,就能明是非对错,知道为何而战。”<br /><br />“至于算学。”<br /><br />这名红袍军启蒙师盯着孙可望,笑意愈发温和。<br /><br />“将军也见到与大清一战中的火器,应当知晓,这些火器之所以比大清和朝廷的火器强大,便是因为用算学更改。”<br /><br />“虽然军中将士们日后未必能学到那般程度,可说到底,日后火器一日比一日精妙,若不懂算学,将士们甚至不会调火炮角度,计算发射距离。”<br /><br />“还有如今登莱二府之地,如今已经开始设计钢铁战船,不会算学,如何计算风速,如何计算方向,如何计算航程?”<br /><br />“日后不会算学的将士,连登船的资格都没有,哪里能见识泰西的风光。”<br /><br />一番话说下来,孙可望瞠目结舌,转头看向义父。<br /><br />若是未来当真如此......张献忠也楞住,目光扫过那些将士。<br /><br />果然,听到未来或许能去泰西诸国,甚至能登上传说中的铁甲战船,一个个兴奋的难以自持,连带着对识字算学也热切许多。<br /><br />张献忠终于苦笑摇头。<br /><br />眼下这群人哪里还叫什么大西军,分明都已是红袍军了。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