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服徭役可不可怕?<br /><br />当然是可怕的。<br /><br />这三个字,几乎让百姓闻风色变。<br /><br />虽然明面上,徭役有免费饭食,还会有不多的工钱,而且服徭役的时间也不久。<br /><br />好点的,在自己家乡服徭役,可能死的人还少一些。<br /><br />但若是到远的地方服徭役,基本都是九死一生。<br /><br />但像修铁路这种,除了征集当地民夫加入外,必须是要有一批熟悉的工人跟着项目跑的。<br /><br />在此前公布重新丈量土地政策时,弘治皇帝就知道了许多土地被隐藏了起来。<br /><br />与土地一同被隐藏起来的,还有一大批的人口。<br /><br />百姓们为了躲避徭役,放弃了自己的土地,放弃了自己的姓名,甘愿成为世家大族的附属品。<br /><br />如今大明要发展,这个是必须动的。<br /><br />因为后面还会有许多的基础建设要摆在台面上,与其让百姓不明不白地被朝廷严重压迫。<br /><br />不如把这些事情摆到明面上,给足工钱,努力让他们工作环境好一些。<br /><br />这样才有可能一直建设下去。<br /><br />不然分分钟再在修建的过程中,出现第二个陈胜或者吴广,这样岂不是要开历史倒车了?<br /><br />李东阳听了赵策的话后,摇了摇头,明显并不赞成。<br /><br />他说:“为师知道你出身乡野,所做皆是为了百姓着想。”<br /><br />“可你这是要重新实行募役法,你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br /><br />募役法,乃是王安石变法中的一项。<br /><br />主要内容是让百姓交钱代替徭役,随后官府拿着交上来的钱,聘请百姓干活。<br /><br />这办法提出来的时候,得到了宋神宗的大力支持。<br /><br />原本该是一项惠民的政策,可这一做法,却让王安石变法埋下了伏笔。<br /><br />因为百姓们根本没这么多钱可以交,要交钱免役,相当于在他们头上又压下了一个人身税。<br /><br />官府多了一项征税的名目,从而又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类别,百姓们变相被官府又加了一层压迫。<br /><br />不止普通百姓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甚至因为募役法,大地主阶层的人,都要出钱去免役。<br /><br />这也直接触动了上层的利益。<br /><br />最后,王安石变法失败,募役法也被废除。<br /><br />时至今日,弘治皇帝突然提起,不少人心中都有了不好的预感。<br /><br />只是众人碍于李东阳的面子,暂时没有对赵策发难。<br /><br />若是等到了上层大部分人的利益都被触动了的时候,就算是李东阳也保不住赵策。<br /><br />赵策在提起这个之前,其实也大概了解过这一件事。<br /><br />如今听李东阳提起,他解释说:“先生,我这方法与募役法,其实是有区别的。”<br /><br />“如你所见,陛下只安排了招聘工人一事,却没有提让百姓交钱免役一事。”<br /><br />“因为一切支出,皆会由朝廷安排,并不会分摊到百姓的头上。”<br /><br />“因此,这并不是募役法。”<br /><br />“这是能切切实实让百姓得到好处的办法。”<br /><br />李东阳被赵策这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一番天真的话震惊了。<br /><br />“我大明国土辽阔,如今国库就算有一些银钱,又如何能一直支撑这个?”<br /><br />“你可知道,最多到明年,所有官员便会怨声载道。”<br /><br />赵策自信地道:“搞钱的办法很多,此事并不需要担心。”<br /><br />倭岛那个银矿可以挖出来多少银子,赵策并没有算过。<br /><br />他只知道,一直到数百年后,倭岛都还靠着那个银矿的银子支持自己对外扩张。<br /><br />银子本身没有多大的价值,更何况如今大明已经发行了新的纸币,银子只用过大额交易用。<br /><br />但是把它换成周边国家的粮食与物产,那它就具备了应有的价值。<br /><br />弘治皇帝暂时不打算对外动武,去实施赵策说的“抢”字一策。<br /><br />可有了银子,如今海禁已开,海外贸易正在飞速发展,就不怕没有物资。<br /><br />拿着白挖来的白银换回物资,最多苦一苦其他邦域的老百姓。<br /><br />而且,届时还可以发行铁路债券,或者直接把当地的铁路按招投标的方式把工程派遣下去。<br /><br />等到了那一步,自然会有相应的解决办法。<br /><br />李东阳也知道赵策搞钱是有一手的,他一时都有些沉默了。<br /><br />这一下子说到自己徒弟的强项去了,他都有些教育不下去了。<br /><br />李东阳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这徒弟,可能也就写诗这一方面,比自己差点了<br /><br />徒弟太强该怎么教?<br /><br />李公一时是有些自豪,又有些惆怅了。<br /><br />李东阳轻咳一声,有些无奈道:“钱的事情,咱们暂且不提。”<br /><br />“可这般动作,会在民间产生巨大的影响。”<br /><br />“这不是变法胜似变法。”<br /><br />“若是以后百姓以此例来与朝廷谈条件,大家的矛头,都会指向你!”<br /><br />李东阳并不是吓唬赵策,他说的话都是经验之谈。<br /><br />作为一个文人,他最知道这些文人的尿性。<br /><br />别说当时会集体讨伐你,就算再过一百年,你说的一句不利于集体的话,都可能会被人挖出来,口伐笔诛。<br /><br />赵策眼看有着大好前途,该是流芳百世的大功德之人。<br /><br />李东阳并不想他的人生有什么污点。<br /><br />要什么变法,安安稳稳、按部就班地做前人留下来没解决的事情不香么?<br /><br />也就是这个是他最看重的徒弟的,李东阳才亲自上门,和他在书房里私下说这些。<br /><br />若是换了别人,他最多冷眼旁观罢了。<br /><br />赵策也知道李东阳话里的关心之意。<br /><br />但他们是来自不同世界的两人,思想本身就会有分歧。<br /><br />赵策笑道:“先生是怕我乱了纲常,会引起所有儒生的讨伐?”<br /><br />“他们会骂我作为一个从四书五经中厮杀出来的状元郎,不尊圣人,愧对自己所读的圣贤书,不配为读书人。”<br /><br />李东阳脸色有些复杂。<br /><br />你自己都知道这些后果,他还有什么好说的?<br /><br />“临之,众怒难犯......”<br /><br />李东阳语重心长道。<br /><br />赵策正色道:“我想问先生,我们熟读圣贤书,是了什么?”<br /><br />李东阳愣了一下,才回:“自然是为了报答天子恩惠。”<br /><br />被修改后的儒家是为教人忠君,这回答确实没毛病。<br /><br />赵策顺着他的回答,继续问道:“既是如此,若是天家有难,我们身为臣子,是否更加不能袖手旁观?”<br /><br />李东阳满脸骇然。<br /><br />好好的,怎么就天家有难了?<br /><br />“这......”<br /><br />李东阳一时,都没跟上赵策的脑回路。<br /><br />赵策又道:“先生你可还记得,推翻历代皇朝的人,大部分都是谁?”<br /><br />李东阳沉默了。<br /><br />除去个别混乱至极的朝代,大部分当然是百姓<br /><br />如果没有这大部分的百姓,任你带头的人振臂再呼,也不可能推翻一个偌大的皇朝。<br /><br />李东阳声音有些弱:“可这两年,陛下不是颁发了这么多改善百姓民生的政令。”<br /><br />“怎么可能有问题?”<br /><br />赵策语气缓慢地念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br /><br />“大明如今正在复兴,对外已然无敌。”<br /><br />“全面攘外必先安内。”<br /><br />“咱们的百姓很好哄,只要国朝切实给到他们一点恩惠,他们便会更加心向国朝。”<br /><br />“这是为了让陛下更好地治理国家!”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