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就在赵家养鸡事业如火如荼的时候,时间转眼就来到了金秋十月,也是这个时候,赵丰年忽然想起了自己忘在了脑后的酱油。<br /><br />这日搭了赵大伯家的牛车回来,赵丰年见他爹在院里编竹筐,便多看了几眼。<br /><br />“宝儿回来了,饿了吧?你娘给你在灶上留了两个蛋,趁热吃!”<br /><br />赵家有竹林,编竹筐的手艺是大小养的,此时赵来贺抬头跟儿子讲话,手上动作不见分毫减慢。<br /><br />“爹,家里的竹筐不是还有不少?怎么又编起来了?”<br /><br />“嗨,这不是地里的大豆快收了,多编几个到时候好背回来,咱们家门口的场子不够大,这些日子围墙也快起全了,我跟你娘把屋头那边的地再夯平些,回头豆子收了就直接背院子里,也不去挤村里打谷场了,石滚子也就一个,咋们家离那头远,怕是要排后头了,如今多做几个,直接背到院子里,放着,下了雨好方便收了。”<br /><br />无论是赵来贺还是巧娘,面对孩子的问题从来都不是敷衍了事,他们从很久之前就明白,这辈子有且只会有一个孩子,便想把自己会的所有事情都教给孩子,好让他日后少走一些弯路。<br /><br />赵丰年很喜欢这种平等又充满耐心的交流。<br /><br />放下书袋,走到灶屋,只见灶台边上放着一个小木凳,赵丰年轻车熟路踩上去,又打开锅盖,果然见灶里温水坐着一个碗,碗里正是两颗鸡蛋。<br /><br />赵丰年见两个鸡蛋拿上,从堂屋提了另一个小马扎,又回到了院子里,就坐在赵来贺身边,不紧不慢地剥鸡蛋壳。<br /><br />第一个送到了赵来贺嘴边,赵来贺没客气,只一口一个就下去了,最近家里鸡蛋吃都吃不完,倒是不用再一个鸡蛋一家人分了。<br /><br />赵丰年这才开始剥自己那颗。<br /><br />“爹,用石滚子脱大豆费时又费力,倘若遇上连续阴雨天,岂不是更要耽误功夫?”<br /><br />赵来贺点头,“是这么个理儿,但是没办法,咱们庄稼汉,靠天吃饭,总有倒霉遇上老天爷不作美的时候。”<br /><br />赵丰年想了想,进屋取了纸笔,不多时才拿着纸出来。<br /><br />“爹,你看看,这个东西你会做嘛?”<br /><br />赵来贺伸头一看,只见一根长杆子,连接着一块由几根短杆子绑着的小板子。<br /><br />“这是用竹子做的?看上去木头的也可以,管什么用的?”<br /><br />“这个叫做连枷,用木头或是竹子都可以,用来给大豆脱粒的。”连枷在后代已经被机器逐渐取代了,但是在机器出现之前很久一段时间,连枷都是给豆类脱粒的好工具,省时省力。<br /><br />赵丰年跟赵来贺详细地说明了连枷的结构,包括怎么用,赵来贺听下来眼睛豆放光了。<br /><br />“好东西啊,如果真的这么好用,到时候我一个人就能整完咱们家所有的大豆!”<br /><br />“爹,不若做两个出来吧,这个东西配合一起用,事半功倍,听说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村长伯伯家今年也中了不少黄豆,村长爷爷对咱们家很是照顾,这回起院墙,来元叔又是头一个响应的,咱们得了好东西,送个过去也是应当。”<br /><br />赵来贺笑了,“很是很是,确实如此。”<br /><br />古代村里,宗族的力量是很大的,村长非但是一村之长,又是他们赵家宗族,平常多往来,对他们自然没有坏处,<br /><br />只是,赵丰年想的还要多一层,那边是后面的事了。<br /><br />很快,就到了大豆收获的时候了。<br /><br />自打大豆传到了怀江府,因为其饱腹感,以及种植后能使其他作物增产的特性,很快就传播开了,越是地少的人家,恨不得全部种大豆,只是这东西口感不好,吃多了容易胀气放气,那些富贵人嫌弃其不雅,是不吃这东西的,因此大豆依旧属于是买不上价的下等粮,因此,这才没让所有人都去种大豆。<br /><br />但是在赵家村,种大豆的人家在附近几个村里子绝对算得上数一数二的,这也可能跟赵家村水田比较少有关。<br /><br />而在赵家村,赵家今年足足六亩地的大豆也算是多的了,村长家地多,种了十亩,赵大伯家是八亩。<br /><br />就在收大豆前几日,赵家的院墙全部完工,这一回赶上了农忙,没打算摆酒庆祝,大家伙便投入到了农忙中。<br /><br />巧娘本想停了孵小鸡一起帮忙,但是赵来贺没让她下地,只花了几个铜板请了同村的几个即将要娶亲的小伙子收割,不过三天就收完了,山脚边的五亩地只在靠着山那围了起来,收完直接从那边的后门拉进了他们家的院子。<br /><br />巧娘需要做的是将豆子整株铺在前些日子夯平的场子上晾晒。<br /><br />顾家私塾放了农忙假,赵丰年就跟在巧娘后面一起帮忙晾晒,巧娘心疼儿子,只塞给了他一个小篮子,只让他捡一捡门口掉落的大豆。<br /><br />赵丰年无奈去了,还被几个青年取笑了一番。<br /><br />大豆的采收是整株拔起收回来的,不然等干透了,豆荚会自己晒干炸开在地里,那种炸开在地里的,每一两天就要发芽的,因此,总是要趁着还青色的时候拔回来晾晒,老天爷给力的话,不到十天就能开始打豆子了。<br /><br />许是注意力都放在赵家的大院子上了,几个青年到底是经验不足,没看出赵家这批豆子的质量远比旁人家的好,旁的不说,就说饱满的豆荚,占据了豆株的一般以上了。<br /><br />赵来贺确实很早就留意到了,他们家还有一亩地是没上堆肥的,瘪豆荚明显比上了的多很多,不过,这还是第一年上肥,赵来贺已经很满意了。<br /><br />等到可以打豆子的时候,用上了连枷。<br /><br />赵来贺一共做了四个,此时跟巧娘两个人,在赵丰年指导下,面对面站开,你上我下,我上你下,刚开始还有些生疏,不时会撞在一起,但是随着渐渐熟悉起来,动作是越来越熟练,竟是没一会儿功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夫就去了一亩地的豆子。<br /><br />夫妻俩自然是惊喜不已。<br /><br />“竟是毫不费力,手这样一抬,这上头的自己就打着转甩下去了。”上回做好后,巧娘还瞧不明白怎么用,如今上手了,慢慢都是喜欢。<br /><br />两人像是得了刚到手的玩具似的,都不想休息休息一会儿,便又继续开干了。<br /><br />赵丰年瞧了一会儿,这才笑着回去读书了。<br /><br />等到第二天,赵来贺才想起来给村长家送连枷。<br /><br />一路上没碰到几个人,最近怕是都在打谷场轮着打豆子。<br /><br />赵来贺带着赵丰年先去了村长家,听说村长还在打谷场,索性提着东西又去了打谷场,等到打谷场的时候,果然见到不少人。<br /><br />石滚子费功夫,一般得两个大汉一起合力拉,是以家中男丁少或力气小的,少不得得相互帮忙,有那精明的人家,还要趁着这个机会,看看那家的汉子值得嫁女儿呢,汉子们自然也是卯足了力气展现自己,因此老远就听到打谷场上吆喝声一片。<br /><br />“大生叔!”<br /><br />“是来贺啊,咋上这边来了,你家今年不是用不上打谷场嘛?”<br /><br />自打知道赵四家有了自己的场子打谷晒豆后,众人又是一片羡慕,如今,谁不是拿他当努力的榜样的。<br /><br />“大生爷爷好。”赵丰年打过招呼,就安静站在一边看人打谷子了。<br /><br />“诶诶,宝儿也来啦。”<br /><br />“大生叔,这不是,前些日子,宝儿听我说怎么用石滚子给大豆脱粒,心疼我们辛苦,便想出了个东西,专门用来打大豆,我跟宝儿娘昨日个试过了,省不少力呢,想着您家有十亩地的豆子,就想给您送来也试试。”<br /><br />“哦?打豆子的?就是你手上拿的这个?”赵大生起了点兴趣。<br /><br />“可不是,省力又好用,昨儿个我们两个人一天就打了两亩地的大豆呢。”<br /><br />赵大生忙让递过来给他瞧瞧,然后让两个青年上来。<br /><br />赵来贺亲自上手演示了一番,两个青年这才慢慢动作起来。<br /><br />赵来贺演示的时候,众人早就被吸引了,知道这是个好东西,见那两人动作不对,还有嚷着要自己上的。<br /><br />好在这东西只是刚上手不熟练,等转了几圈,两人这才渐入佳境,见只是这样来回甩几下手,那豆荚纷纷炸开,众人再次火热了。<br /><br />几个阿婆还趁机上手了一番,发现这东西女人也用的好,更是喜欢了。<br /><br />赵大生笑得合不拢嘴,“好东西,确实是好东西。”<br /><br />“这都是我们宝儿孝顺,心疼爹娘才想出来的法子!”<br /><br />“宝儿也是好孩子,有出息!前些日子想出了孵小鸡的法子,这回又想出了这个,以后肯定有大出息呢!”<br /><br />赵丰年早就知道他爹把他带过来的目的就是炫耀,但是此时听了,还是有些脸热。<br /><br />众人也才知道,这个叫做“连枷”的工具,居然是赵丰年一个小孩子想出来的,只是想到之前他的孵小鸡法子,越发觉得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这番就越发羡慕人家有个好儿子了。<br /><br />村里有儿子的忽然都觉得手有点痒。<br /><br />天气凉了,有点想打孩子了。<br /><br />而还在打谷场疯跑凑热闹的孩子,忽然觉得背后一凉。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