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此事,乃临机决定。”司马隽继续道,“若向夫人报信,一旦路上有所闪失,泄露机密,乃不堪设想。我与武昌守将约定,若桓熠来攻打,则闭城不出。城中的粮食与武器够他们撑上六七日。只要他们撑到我拿下荆州,则桓熠势必回援,武昌之围则可迎刃而解。只是我不曾想到,夫人竟出手了。夫人之举,亦让我措手不及。”<br /><br />孙微瞥着他:“世子之意,我二人扯平,各不相欠?”<br /><br />司马隽道:“是我不够了解夫人。”<br /><br />他的声音沉厚,透着些许的温和。<br /><br />孙微仍瞥着他,没有说话。<br /><br />司马隽索性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站起身来,又为孙微满上。<br /><br />“夫人若恼,我便以茶代酒,向夫人赔罪,如何?”<br /><br />那从容之态,仍然毫无道歉的诚意。<br /><br />孙微道:“先前世子说,心中计议未定,不能算秘密,故而不可告知。今日看来,便是如此,也当将那未成形的计议告知妾。不然再遇得下回,妾依旧会自行其是。”<br /><br />司马隽看着孙微:“便是前途未卜,夫人也要自行其是?”<br /><br />“那是自然。”孙微正色道,“妾是军师,亦是家人。妾与世子在一条船上。”<br /><br />司马隽的目光深邃,少顷,垂下双眸,将茶杯里的茶水一饮而尽。<br /><br />而后,他朝孙微亮了亮空杯。<br /><br />还真当酒了。<br /><br />孙微不多言,也将自己的茶饮尽。<br /><br />此番恩怨一笔勾销,二人再度坐下,说起武昌之事。<br /><br />“那太后懿旨,是怎么回事?”孙微问,“世子何时得了此物?莫不是伪造?”<br /><br />“这等要紧之物,怎可伪造。”司马隽道,“不过是上回见太后时,以彻查寻阳之乱为名讨的,想着说不定有用。不料未出一个月,就用上了。”<br /><br />孙微颔首,又问:“桓熠果然是为了桓安而攻打武昌?”<br /><br />司马隽道:“其实也并非全冲着桓安之事。他是早有此心。”<br /><br />“哦?”<br /><br />“我到了武昌后,就已经得了细作禀报,说汝南正纠集兵马。汝南之兵,本就是用来对付武昌的。只是攻打武昌,乃攻打建康的一环,桓熠大计未定,攻武昌之日自也未定。此事于我却不妙。会稽的战事随时可能爆发,我不可在江州久留。”<br /><br />“故而世子决定放出桓安的消息,激怒桓熠,让他立刻攻打寻阳?”<br /><br />“正是。”司马隽道,“桓熠近年愈发急躁,我料定他会上此当。在武昌部署之后,我即刻前往江夏,奇袭夏口。就在,出了一件事。”<br /><br />孙微想了想,道:“莫不是与桓安有关?”<br /><br />司马隽颔首,道,“镇守夏口的,正是桓安的前锋营,他们也听闻了桓安就在江州的消息。交战前,他们有人过来,说他们只愿跟着桓安,桓安归顺谁,他们就归顺谁。”<br /><br />孙微眼前一亮:“那世子应下了么?”<br /><br />“不曾。”<br /><br />“为何?”<br /><br />“荆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州派系之争,可见一斑。”司马隽道,“我不欲江州沾染此风,蹈此覆辙。”<br /><br />孙微了然。<br /><br />司马隽如今不常在江州,军中自是以稳为重。两军的行事做派向来不同。桓安带着八千人到了江州,若不能融入江州军,难保会起乱子。<br /><br />“故而世子不让他们归顺江州,却让他们占领了荆州?”<br /><br />司马隽道:“若无桓安,此事不可成。”<br /><br />孙微忽而意识到,于桓安而言,此举最是合适不过。<br /><br />司马隽道:“我若是不能安心用桓安,那么将他放回荆州也未尝不可。只是,夫人说过不做亏本买卖,我若将他放回去,须得对我有好处。他凭着前锋营,倒未必能夺下荆州。但只要稳住荆州,就是天大的好处。”<br /><br />孙微看着他,心中莫名欣慰。<br /><br />“世子向桓安提起此事时,他如何说?”她问。<br /><br />“他原本并不答应,因为他以为我要一口吞下荆州。”<br /><br />经司马隽这么一说,孙微倒是觉得这想法不错。<br /><br />“世子不想么?”<br /><br />司马隽摇摇头:“我便是想,时机也未到。拿下荆州,必定要解决桓氏。虽然桓熠气数将尽,但桓氏树大根深,一时不会服我。我仍有会稽之事,无暇分身。桓安却不一样。他是桓氏的人,又有前锋营为死忠。让他接替桓熠,稳住荆州不难。”<br /><br />孙微想到今日刺史府中的情形,桓安在文武面前显然是有威望的,确是上佳人选。<br /><br />“世子今日既然拿了闾丘颜,不若索性将他处死。”孙微道,“且不说他是寻阳之乱的罪魁,此人心机极深,若留下,后患无穷。”<br /><br />司马隽注视着孙微,忽而道:“夫人还想着先前卜的卦?”<br /><br />他指的是,孙微借着卜卦,告诉他上辈子闾丘颜夺得天下的事。<br /><br />孙微道:“经历今日之事,世子难道还觉得此人可留?上回,妾劝世子杀他,世子顾忌荆州,不曾动手。如今世子手上有太后懿旨,大可借机行事,永绝后患。”<br /><br />司马隽淡淡笑了笑。<br /><br />“夫人以为,桓氏的人会让我动手?”<br /><br />孙微讶然。<br /><br />“桓氏族人众多,桓熠自己就有六个儿子。”司马隽道,“除大公子和桓安外,二公子、三公子、五公子,如今也在荆州。如今桓熠不能主事,夫人以为,桓氏会怎么做?”<br /><br />“自是挑一人出来继承南郡公之位。”孙微想了想,道,“此人,当是大公子。”<br /><br />说罢,她忽而明白过来。<br /><br />桓令仙就是大公子桓定的女儿。<br /><br />“世子之意,桓令仙会阻挠?”她问。<br /><br />话音才落,侍从在外头禀报,说大公子桓定前来求见。<br /><br />司马隽似乎早有预料,看着孙微,道:“这不就来了。”<br /><br />孙微不解:“他们莫不是要来保闾丘颜?”<br /><br />“正是。”司马隽道,“在夫人看来,闾丘颜挟持了桓熠,其心可诛。可在桓定看来,桓熠的病,即便与夫人无干,也绝不是闾丘颜害的。不止如此,闾丘颜还是处处为他着想,让他稳坐南郡公之位的功臣。”<br /><br />孙微知道,桓定夫妇十分宠爱桓令仙,桓令仙必定设法替闾丘颜说话,让桓定出面阻挠。真到了那时,司马隽还未必能在荆州的地盘上动手。<br /><br />她蹙起眉,只觉不甘心。<br /><br />“夫人可想过,让闾丘颜活着,比让他死了,用处更大?”司马隽道。<br /><br />“怎讲?”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