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0章 忘记呼吸
咚咚咚,咚咚咚!
心跳如鼓,即使竭尽全力压制也还是忍不住热血沸腾。
一整个晚上,跌宕起伏、精彩连连,高潮一个接着一个,令人应接不暇,以至于完全没有注意到重点——
年度新人。年度歌曲。年度制作。
悄无声息地,安森已经包揽四大通类奖项里的三座奖杯,另外再加上最佳流行专辑、最佳节奏蓝调歌曲、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今晚安森已经有六座留声机入账,当仁不让地成为今晚格莱美的最大赢家。
然后,摆在眼前的年度专辑即将揭晓,安森有机会创造历史,成为格莱美历史上第三位包揽四大通类奖项的歌手。
第一位是克里斯托弗-克罗斯(christopher-cross),第二位则是诺拉-琼斯。
不过,严格来说,年度制作是颁发给词曲作者的,而诺拉-琼斯并没有参与“远走高飞”这首歌曲的制作,所以年度制作不属于她,她没有能够包揽四大通类。
当然,媒体不在乎,种种通稿全部把诺拉-琼斯称为创造历史第二人。
重点在于,即使计算上诺拉,格莱美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上,也只有区区两位歌手完成如此壮举。
1984年,迈克尔-杰克逊凭借“颤栗”这张专辑创造历史,横扫八座留声机奖杯,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越,但即使是他,在四大通类奖项里也只拿下年度制作和年度专辑而已。
所以人们达成默认共识,四大通类只要拿下三座奖杯就可以称为“横扫”,毕竟,年度新人这一奖项太特别。
至今为止,真正意义上横扫四大通类的只有一位,克里斯托弗-克罗斯。
也许很多人都会满头问号,谁?
在音乐长河里数不胜数的顶级巨星之中,为什么是克里斯托弗-克罗斯完成横扫创造历史?
1980年,克里斯托弗-克罗斯凭借个人同名专辑首次登场,这位软摇滚音乐人在次年格莱美大放异彩,一口气横扫四大通类奖项,风头一时无两。
然而,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克里斯托弗似乎用尽全部气运,在那之后,再也没有能够赢得任何一座格莱美;不止如此,接下来二十年时间里,克里斯托弗一共出了十张专辑,却始终没有引起太多反响,比起北美大陆来说,他反而是在霓虹、德国更加成功。
也许,克里斯托弗再也没有能够赢得属于他的聚光灯,但那一个年份的辉煌依旧载入史册名垂青史。
顺带一提,克里斯托弗横扫四大通类奖项的那张专辑、那首主打,名字叫做“航行(sailing)”。
时过境迁,峰回路转,在二十四年后,格莱美再次迎来创造历史的机会——
又是摇滚,又是“航行”,所以,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事实上,不管年度专辑落谁家,安森已经书写历史,和克里斯托弗-克罗斯截然不同的历史传奇。
连续两年摘下年度新人,恐怕在格莱美未来五十年的长河里也难以复制。
恰恰因为如此,眼前年度专辑的揭晓更加具有悬念也更加具有话题,即使是对格莱美没有任何兴趣的观众,此时此刻也按耐不住雀跃重新打开电视,好奇他们是否能够成为历史见证者。
毕竟,克里斯托弗-克罗斯已经无人知晓,诺拉-琼斯则不是严格意义地横扫通类。
然后,人们注意到了——
先是cbs电视台注意到,而后则是主流权威媒体注意到,第四十七届格莱美收视数字居然再次飙升,以火箭速度全面迫近五千万。
一切,实时上演。
显然,普罗大众和斯台普斯中心的嘉宾们一样紧张一样迫切一样好奇,所有人在这一刻没有太多区别。
紧绷的氛围,令人窒息——
亚瑟小子竭尽全力保持放松的姿态坐在椅子上,避免泄漏自己的狼狈,然而,全身上下紧绷的肌肉还是无法隐藏,狂跳不止的心脏在炸裂边缘,一股躁动、郁闷、憋屈、期待、愤怒交织的情绪在胸膛里横冲直撞,宛若火山般源源不断地井喷着。
“亚瑟小子。亚瑟小子。亚瑟小子。”
他一直在默默期待,从话筒里传来自己的名字。
一座奖杯,只需要这一座奖杯就可以拯救他的整个夜晚,其他事情都不再重要,一切挫败一切扼腕一切遗憾都能够得到弥补。
开场表演,安森不是正在呼吁返璞归真吗?安森不是正在唤醒音乐唤醒梦想吗?
那么,正好,还有谁能够比他更加适合赢下这座年度专辑奖杯呢?他简直就是格莱美精神的代言人。
思绪汹涌,亚瑟小子紧绷到了极致,宛若一张拉满的弓箭,再多一点点力量,可能就要直接拉断。
忘记呼吸,忘记心跳。
然后,一个声响打破宁静,所有人宛若惊弓之鸟般慌乱不堪,亚瑟小子更是差点就要翻到椅子底下。
众人顺着声响望过去,一下可以看到坎耶站起来,怒气冲冲、烦躁不堪,骂骂咧咧地转身扬长而去。
显然,坎耶不想继续忍受下去,这种令人窒息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羞辱。
自信满满、昂首阔步地抵达斯台普斯中心,准备迎接属于自己的夜晚,十项提名横空出世成为嘻哈全新领军人物,去年五十美分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他坎耶就将打破桎梏,率领嘻哈登上金字塔巅峰。
在媒体面前,坎耶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红地毯前的特别节目也证明这一点,一切预示他的猜测可能成真。
结果……就这?
年度新人输给安森已经够憋屈了,现在年度专辑又要备受煎熬沦为背景板,他拒绝再这里继续被羞辱。
现场工作人员试图拦住坎耶,但坎耶根本不管,埋头前行,横冲直撞,转眼已经离开。
短暂的波澜并没有影响颁奖典礼进程,众人又全部收回视线,望向舞台。
这小小的打断,反而让紧张感持续上升,令人发狂。
舞台上,沐浴在聚光灯底下的传奇女歌手邦尼-瑞特(bonnie-raitt)深呼吸一口气,展露一个笑容,撕开信封,她甚至还有心思调侃了一句,“放松,我的手指不抖。”
前方传来窸窸窣窣的轻笑,但很快恢复平静。
邦尼轻轻耸了耸肩,看向自己的颁奖搭档,“乔治,显然我们不是主角。”
乔治-克鲁尼非常配合,笑容满面,“再继续拖延下去的话,我们可能就连配角都不是了。”
笑声,轻轻涌动。
邦尼已经打开信封,瞥了一眼卡片,轻轻感叹一句,“噢。这。”
(本章完)
咚咚咚,咚咚咚!
心跳如鼓,即使竭尽全力压制也还是忍不住热血沸腾。
一整个晚上,跌宕起伏、精彩连连,高潮一个接着一个,令人应接不暇,以至于完全没有注意到重点——
年度新人。年度歌曲。年度制作。
悄无声息地,安森已经包揽四大通类奖项里的三座奖杯,另外再加上最佳流行专辑、最佳节奏蓝调歌曲、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今晚安森已经有六座留声机入账,当仁不让地成为今晚格莱美的最大赢家。
然后,摆在眼前的年度专辑即将揭晓,安森有机会创造历史,成为格莱美历史上第三位包揽四大通类奖项的歌手。
第一位是克里斯托弗-克罗斯(christopher-cross),第二位则是诺拉-琼斯。
不过,严格来说,年度制作是颁发给词曲作者的,而诺拉-琼斯并没有参与“远走高飞”这首歌曲的制作,所以年度制作不属于她,她没有能够包揽四大通类。
当然,媒体不在乎,种种通稿全部把诺拉-琼斯称为创造历史第二人。
重点在于,即使计算上诺拉,格莱美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上,也只有区区两位歌手完成如此壮举。
1984年,迈克尔-杰克逊凭借“颤栗”这张专辑创造历史,横扫八座留声机奖杯,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越,但即使是他,在四大通类奖项里也只拿下年度制作和年度专辑而已。
所以人们达成默认共识,四大通类只要拿下三座奖杯就可以称为“横扫”,毕竟,年度新人这一奖项太特别。
至今为止,真正意义上横扫四大通类的只有一位,克里斯托弗-克罗斯。
也许很多人都会满头问号,谁?
在音乐长河里数不胜数的顶级巨星之中,为什么是克里斯托弗-克罗斯完成横扫创造历史?
1980年,克里斯托弗-克罗斯凭借个人同名专辑首次登场,这位软摇滚音乐人在次年格莱美大放异彩,一口气横扫四大通类奖项,风头一时无两。
然而,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克里斯托弗似乎用尽全部气运,在那之后,再也没有能够赢得任何一座格莱美;不止如此,接下来二十年时间里,克里斯托弗一共出了十张专辑,却始终没有引起太多反响,比起北美大陆来说,他反而是在霓虹、德国更加成功。
也许,克里斯托弗再也没有能够赢得属于他的聚光灯,但那一个年份的辉煌依旧载入史册名垂青史。
顺带一提,克里斯托弗横扫四大通类奖项的那张专辑、那首主打,名字叫做“航行(sailing)”。
时过境迁,峰回路转,在二十四年后,格莱美再次迎来创造历史的机会——
又是摇滚,又是“航行”,所以,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事实上,不管年度专辑落谁家,安森已经书写历史,和克里斯托弗-克罗斯截然不同的历史传奇。
连续两年摘下年度新人,恐怕在格莱美未来五十年的长河里也难以复制。
恰恰因为如此,眼前年度专辑的揭晓更加具有悬念也更加具有话题,即使是对格莱美没有任何兴趣的观众,此时此刻也按耐不住雀跃重新打开电视,好奇他们是否能够成为历史见证者。
毕竟,克里斯托弗-克罗斯已经无人知晓,诺拉-琼斯则不是严格意义地横扫通类。
然后,人们注意到了——
先是cbs电视台注意到,而后则是主流权威媒体注意到,第四十七届格莱美收视数字居然再次飙升,以火箭速度全面迫近五千万。
一切,实时上演。
显然,普罗大众和斯台普斯中心的嘉宾们一样紧张一样迫切一样好奇,所有人在这一刻没有太多区别。
紧绷的氛围,令人窒息——
亚瑟小子竭尽全力保持放松的姿态坐在椅子上,避免泄漏自己的狼狈,然而,全身上下紧绷的肌肉还是无法隐藏,狂跳不止的心脏在炸裂边缘,一股躁动、郁闷、憋屈、期待、愤怒交织的情绪在胸膛里横冲直撞,宛若火山般源源不断地井喷着。
“亚瑟小子。亚瑟小子。亚瑟小子。”
他一直在默默期待,从话筒里传来自己的名字。
一座奖杯,只需要这一座奖杯就可以拯救他的整个夜晚,其他事情都不再重要,一切挫败一切扼腕一切遗憾都能够得到弥补。
开场表演,安森不是正在呼吁返璞归真吗?安森不是正在唤醒音乐唤醒梦想吗?
那么,正好,还有谁能够比他更加适合赢下这座年度专辑奖杯呢?他简直就是格莱美精神的代言人。
思绪汹涌,亚瑟小子紧绷到了极致,宛若一张拉满的弓箭,再多一点点力量,可能就要直接拉断。
忘记呼吸,忘记心跳。
然后,一个声响打破宁静,所有人宛若惊弓之鸟般慌乱不堪,亚瑟小子更是差点就要翻到椅子底下。
众人顺着声响望过去,一下可以看到坎耶站起来,怒气冲冲、烦躁不堪,骂骂咧咧地转身扬长而去。
显然,坎耶不想继续忍受下去,这种令人窒息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羞辱。
自信满满、昂首阔步地抵达斯台普斯中心,准备迎接属于自己的夜晚,十项提名横空出世成为嘻哈全新领军人物,去年五十美分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他坎耶就将打破桎梏,率领嘻哈登上金字塔巅峰。
在媒体面前,坎耶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红地毯前的特别节目也证明这一点,一切预示他的猜测可能成真。
结果……就这?
年度新人输给安森已经够憋屈了,现在年度专辑又要备受煎熬沦为背景板,他拒绝再这里继续被羞辱。
现场工作人员试图拦住坎耶,但坎耶根本不管,埋头前行,横冲直撞,转眼已经离开。
短暂的波澜并没有影响颁奖典礼进程,众人又全部收回视线,望向舞台。
这小小的打断,反而让紧张感持续上升,令人发狂。
舞台上,沐浴在聚光灯底下的传奇女歌手邦尼-瑞特(bonnie-raitt)深呼吸一口气,展露一个笑容,撕开信封,她甚至还有心思调侃了一句,“放松,我的手指不抖。”
前方传来窸窸窣窣的轻笑,但很快恢复平静。
邦尼轻轻耸了耸肩,看向自己的颁奖搭档,“乔治,显然我们不是主角。”
乔治-克鲁尼非常配合,笑容满面,“再继续拖延下去的话,我们可能就连配角都不是了。”
笑声,轻轻涌动。
邦尼已经打开信封,瞥了一眼卡片,轻轻感叹一句,“噢。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