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361章 石破天惊!<br />
黄土在烈日下裂开细密的纹路,像无数枯黄的掌心朝天张开。<br />
风卷着沙砾掠过沟壑时发出呜咽声,撞在陡峭的土崖上又折返回来,把坡顶几根狗尾草压得直不起腰。<br />
平子澄蹲在崖边,粗粝的手指碾碎土块,灰褐色的粉末从指缝簌簌坠落,混入下方深达百丈的沟底。<br />
平子澄站起身来,指向不远处的山丘。<br />
众人随着他的手指望过去,只见山丘层迭如巨兽交错的脊骨。<br />
而每道褶皱里都嵌着零星的窑洞,洞口歪斜的木门被晒得发白。<br />
崖壁断面裸露出层层迭迭的沉积带,赭红与焦褐的色块交错,仿佛大地被反复撕扯愈合的旧伤。<br />
酸枣树蜷缩在背阴处,带刺的枝条上挂着去年干瘪的果实,被风一吹就跌进沟底,在嶙峋的乱石堆里碎成齑粉。<br />
土窑顶端的烟囱升起一缕青烟,还未攀过山峁就被扯碎。<br />
窑洞对面山梁上刀劈斧砍般的裂痕,那里塌方埋了半亩薄田,如今只剩几根折断的麦秆从黄土里支棱出来,像求救的枯手。<br />
沟底突然腾起旋风,裹着碎草与沙土旋上高空。<br />
崖畔的土块扑簌簌崩落,在陡坡上犁出数道新鲜裂口,露出更深处的苍白黏土层。<br />
众人顿时明白了平子澄的话是什么意思了。<br />
米脂这地方如此穷困,这里的百姓几乎是难以生存,可朝廷却不思改变,反而不遗余力打压静塞军以及苏学会这等先进团体。<br />
这个鸟朝廷,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br />
此时苏允大步走了过来,与众人道:“走吧,去营寨落脚,再好好考虑一下接下来该如何发展的问题。”<br />
郑朝宗闻言立即上马,随后给五六百骑兵下令,有些作为斥候,有些殿后,有些则是随行保护,军纪十分严明。<br />
苏允满意点头:郑朝宗看来是已经历练出来了!<br />
不仅是熟悉军事布置,更加关键是,已经是折服了静塞军上下,五六百人,其中还有原来的营指挥使,竟也是听从郑朝宗指挥!<br />
这小子,硬是要得!<br />
静塞军的营寨离此处并不远,走了一会便到了。<br />
这营寨乃是以前一个堡垒,只是后面堡垒被西夏军攻破屠了城,于是后来重建的时候没有百姓愿意在这里居住,因此便废弃了下来。<br />
苏允夫妇被安排进这营寨里面最好的房子中,这里亦是整个营寨的制高点。<br />
章若在里面安抚苏毅,长久的赶路,让苏毅疲倦不堪,但因为身处陌生所在,因此困到了极致,依然在哭闹不肯睡觉。<br />
苏允走到阳台处,往下张望,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营寨。<br />
只见营寨的木栅栏歪斜地扎在冻土里,北风卷起几根枯草,打着旋儿从豁口钻出去。<br />
五六百人的军帐皆用苇席搭成,草顶被炊烟熏得发黑,却连半根杂草都不曾支棱。<br />
夯土地面扫得泛白,连马蹄印都被木铲抹平,露出青石板的原色。<br />
伙房前架着三口铁锅,糙米粥泛着青灰,野菜汤里浮着零星油星。<br />
几个年轻士兵蹲在土灶旁磨刀,豁了口的刀刃在青石上蹭出火星子,映得他们眼里的光更亮些。<br />
布衣打满补丁的浆洗得硬挺,晾衣绳绷得笔直,每件衣裳都像列阵的兵卒般整齐。<br />
校场东头的长枪木架上,红缨褪成暗褐色,枪杆却擦得油亮。<br />
有个独臂老兵正用粗麻布擦拭盾牌,凹陷的铜钉映着他嘴角绷紧的纹路。<br />
忽然有人敲响悬在旗杆上的铜锣,满营呼喝声惊起寒鸦,训练归来的队伍踏着碎雪,靴底在地面刮出沙沙声。<br />
暮色压下来时,营门两盏气死风灯晃得厉害。<br />
值夜的哨兵裹紧单衣,枪尖始终朝着北面山隘。<br />
最破的帐篷里传出断断续续的竹笛声,渐渐汇成几百人的军歌,震得苇席簌簌落灰。<br />
火把光晕里,有人把磨刀石浸在铜盆中,水面映着天上寒星。<br />
苏允忽而笑了起来。<br />
嗯,生活条件特别艰苦,但士兵们的精气神依然在,这地方虽然破破烂烂的,但依然保持着静塞军的精气神!<br />
很好,不怕条件艰苦,也不怕实力太弱,关键还是在于精神。<br />
苏允看了一会,暮色降临,便转身入内,与章若说道:“我先下去跟守真他们开会,今晚估计没有那么早,你先睡觉便是。”<br />
章若脸色虽然疲倦,但依然与苏允露出笑脸,道:“你去吧,家里有我!”<br />
苏允笑了笑,转身出了房间,踩着楼梯哒哒哒的下了楼。<br />
开会之处乃是一处民宅改造成的议事厅,里面已经是灯火通明,苏允进入里面,苏门六子以及静塞军几个将领已经在场。<br />
见到苏允大步进来,众人尽皆起身。<br />
苏允走到上首椅子,毫不客气的坐下,随后与众人点点头:“都坐下吧。”<br />
此言一出,众人这才尽皆坐下。<br />
苏允一坐下,便立即道:“今晚这场会议,我要听取你们的意见,所有人都可以阐述,但必须依照以下方法来。<br />
一是认清楚咱们现在的状况,咱们现在乃是反贼,我们要做的是推翻朝廷,夺取天下,接下来你们所阐述的事情,都将基于这个前提。……”<br />
此话一出,苏门六子神情尽皆镇定,但几个静塞军将领神色可就有些微妙了,他们先是露出震惊,但随后便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br />
苏允看了一下众人,随后接着道:“<br />
……其二,基于上面的前提,你们阐述一下我们静塞军遇到的困难。<br />
其三便是,我们该如何谋取发展。<br />
谁先来说说?”<br />
此言一出,郑朝宗便立即起身,朗声道:“先生,弟子先来可以吗?”<br />
苏允点头道:“自然可以。”<br />
其实苏允提出这个问题,目的便是问郑朝宗以及平子澄两人的。<br />
苏门六子之中,其余四人今日才来到米脂,还没有经历过军阵,因此他们的意见基本可以忽略。<br />
而静塞军几个将领毕竟只是武将,他们军事还行,但这种战略上的展望,恐怕还是远远不如郑朝宗以及平子澄的。<br />
郑朝宗也并不谦让,直接指着舆图道:“弟子听闻,欲安天下者,必先审时度势;<br />
欲破强敌者,当以史为鉴。<br />
今宋、夏、辽三国相持,恰似汉初楚汉争衡之势。<br />
静塞军虽仅数百之众,然若效韩信“民心为战”、范增“权谋制衡”、萧何“积粟关中”三策,可化危为机,成四足鼎立之局!<br />
如今宋室重文抑武,边军积怨、西军离心;<br />
西夏党项与汉民裂隙,辽国部族内斗不休。<br />
我们若能借力破局,便可据米脂山险,仿项羽留曹咎守成皋之法,建烽燧地道固守,实现裂土兴邦!”<br />
郑朝宗一开口便是石破天惊。<br />
(本章完)</p>
黄土在烈日下裂开细密的纹路,像无数枯黄的掌心朝天张开。<br />
风卷着沙砾掠过沟壑时发出呜咽声,撞在陡峭的土崖上又折返回来,把坡顶几根狗尾草压得直不起腰。<br />
平子澄蹲在崖边,粗粝的手指碾碎土块,灰褐色的粉末从指缝簌簌坠落,混入下方深达百丈的沟底。<br />
平子澄站起身来,指向不远处的山丘。<br />
众人随着他的手指望过去,只见山丘层迭如巨兽交错的脊骨。<br />
而每道褶皱里都嵌着零星的窑洞,洞口歪斜的木门被晒得发白。<br />
崖壁断面裸露出层层迭迭的沉积带,赭红与焦褐的色块交错,仿佛大地被反复撕扯愈合的旧伤。<br />
酸枣树蜷缩在背阴处,带刺的枝条上挂着去年干瘪的果实,被风一吹就跌进沟底,在嶙峋的乱石堆里碎成齑粉。<br />
土窑顶端的烟囱升起一缕青烟,还未攀过山峁就被扯碎。<br />
窑洞对面山梁上刀劈斧砍般的裂痕,那里塌方埋了半亩薄田,如今只剩几根折断的麦秆从黄土里支棱出来,像求救的枯手。<br />
沟底突然腾起旋风,裹着碎草与沙土旋上高空。<br />
崖畔的土块扑簌簌崩落,在陡坡上犁出数道新鲜裂口,露出更深处的苍白黏土层。<br />
众人顿时明白了平子澄的话是什么意思了。<br />
米脂这地方如此穷困,这里的百姓几乎是难以生存,可朝廷却不思改变,反而不遗余力打压静塞军以及苏学会这等先进团体。<br />
这个鸟朝廷,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br />
此时苏允大步走了过来,与众人道:“走吧,去营寨落脚,再好好考虑一下接下来该如何发展的问题。”<br />
郑朝宗闻言立即上马,随后给五六百骑兵下令,有些作为斥候,有些殿后,有些则是随行保护,军纪十分严明。<br />
苏允满意点头:郑朝宗看来是已经历练出来了!<br />
不仅是熟悉军事布置,更加关键是,已经是折服了静塞军上下,五六百人,其中还有原来的营指挥使,竟也是听从郑朝宗指挥!<br />
这小子,硬是要得!<br />
静塞军的营寨离此处并不远,走了一会便到了。<br />
这营寨乃是以前一个堡垒,只是后面堡垒被西夏军攻破屠了城,于是后来重建的时候没有百姓愿意在这里居住,因此便废弃了下来。<br />
苏允夫妇被安排进这营寨里面最好的房子中,这里亦是整个营寨的制高点。<br />
章若在里面安抚苏毅,长久的赶路,让苏毅疲倦不堪,但因为身处陌生所在,因此困到了极致,依然在哭闹不肯睡觉。<br />
苏允走到阳台处,往下张望,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营寨。<br />
只见营寨的木栅栏歪斜地扎在冻土里,北风卷起几根枯草,打着旋儿从豁口钻出去。<br />
五六百人的军帐皆用苇席搭成,草顶被炊烟熏得发黑,却连半根杂草都不曾支棱。<br />
夯土地面扫得泛白,连马蹄印都被木铲抹平,露出青石板的原色。<br />
伙房前架着三口铁锅,糙米粥泛着青灰,野菜汤里浮着零星油星。<br />
几个年轻士兵蹲在土灶旁磨刀,豁了口的刀刃在青石上蹭出火星子,映得他们眼里的光更亮些。<br />
布衣打满补丁的浆洗得硬挺,晾衣绳绷得笔直,每件衣裳都像列阵的兵卒般整齐。<br />
校场东头的长枪木架上,红缨褪成暗褐色,枪杆却擦得油亮。<br />
有个独臂老兵正用粗麻布擦拭盾牌,凹陷的铜钉映着他嘴角绷紧的纹路。<br />
忽然有人敲响悬在旗杆上的铜锣,满营呼喝声惊起寒鸦,训练归来的队伍踏着碎雪,靴底在地面刮出沙沙声。<br />
暮色压下来时,营门两盏气死风灯晃得厉害。<br />
值夜的哨兵裹紧单衣,枪尖始终朝着北面山隘。<br />
最破的帐篷里传出断断续续的竹笛声,渐渐汇成几百人的军歌,震得苇席簌簌落灰。<br />
火把光晕里,有人把磨刀石浸在铜盆中,水面映着天上寒星。<br />
苏允忽而笑了起来。<br />
嗯,生活条件特别艰苦,但士兵们的精气神依然在,这地方虽然破破烂烂的,但依然保持着静塞军的精气神!<br />
很好,不怕条件艰苦,也不怕实力太弱,关键还是在于精神。<br />
苏允看了一会,暮色降临,便转身入内,与章若说道:“我先下去跟守真他们开会,今晚估计没有那么早,你先睡觉便是。”<br />
章若脸色虽然疲倦,但依然与苏允露出笑脸,道:“你去吧,家里有我!”<br />
苏允笑了笑,转身出了房间,踩着楼梯哒哒哒的下了楼。<br />
开会之处乃是一处民宅改造成的议事厅,里面已经是灯火通明,苏允进入里面,苏门六子以及静塞军几个将领已经在场。<br />
见到苏允大步进来,众人尽皆起身。<br />
苏允走到上首椅子,毫不客气的坐下,随后与众人点点头:“都坐下吧。”<br />
此言一出,众人这才尽皆坐下。<br />
苏允一坐下,便立即道:“今晚这场会议,我要听取你们的意见,所有人都可以阐述,但必须依照以下方法来。<br />
一是认清楚咱们现在的状况,咱们现在乃是反贼,我们要做的是推翻朝廷,夺取天下,接下来你们所阐述的事情,都将基于这个前提。……”<br />
此话一出,苏门六子神情尽皆镇定,但几个静塞军将领神色可就有些微妙了,他们先是露出震惊,但随后便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br />
苏允看了一下众人,随后接着道:“<br />
……其二,基于上面的前提,你们阐述一下我们静塞军遇到的困难。<br />
其三便是,我们该如何谋取发展。<br />
谁先来说说?”<br />
此言一出,郑朝宗便立即起身,朗声道:“先生,弟子先来可以吗?”<br />
苏允点头道:“自然可以。”<br />
其实苏允提出这个问题,目的便是问郑朝宗以及平子澄两人的。<br />
苏门六子之中,其余四人今日才来到米脂,还没有经历过军阵,因此他们的意见基本可以忽略。<br />
而静塞军几个将领毕竟只是武将,他们军事还行,但这种战略上的展望,恐怕还是远远不如郑朝宗以及平子澄的。<br />
郑朝宗也并不谦让,直接指着舆图道:“弟子听闻,欲安天下者,必先审时度势;<br />
欲破强敌者,当以史为鉴。<br />
今宋、夏、辽三国相持,恰似汉初楚汉争衡之势。<br />
静塞军虽仅数百之众,然若效韩信“民心为战”、范增“权谋制衡”、萧何“积粟关中”三策,可化危为机,成四足鼎立之局!<br />
如今宋室重文抑武,边军积怨、西军离心;<br />
西夏党项与汉民裂隙,辽国部族内斗不休。<br />
我们若能借力破局,便可据米脂山险,仿项羽留曹咎守成皋之法,建烽燧地道固守,实现裂土兴邦!”<br />
郑朝宗一开口便是石破天惊。<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