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227章 彻底疯狂<br />
“王上心痛难忍,是开亲眼所见!”郭开上下两片嘴唇高频率触碰:“当下王上正在召诸将议事,遣人来寻太子!那人被开留在我宫,只等太子回还。太子若仍要在此喂狗,当开没来过便是!”<br />
“偃若得势!不辜美人!”赵偃喘着粗气道,重重亲吻了郭开嘴唇。<br />
起身,招人更衣沐浴。<br />
不管是真是假,总比在这里等死要强!<br />
赵偃心头急,行事便急。<br />
一刻不到,已是沐浴更衣完毕,登上了将往王宫去的马车。<br />
郭开一脚登上马车,扶轼提醒:<br />
“太子这府邸……”<br />
赵偃恍有所觉,眸中闪过一丝狠辣。<br />
太子离去不到半个时辰,这间占地极广的大府邸走了水。<br />
大火将一切都烧成了白地,光明掩护了黑暗。<br />
王宫中,诸将计议到了尾声。<br />
此次伐齐主将,不是廉颇,也不是李牧,而是乐乘。<br />
老将廉颇忧心忡忡:<br />
“王上,再考虑考虑吧,这太过行险。<br />
“我国兵力本就不够,还要兵行两路,这……”<br />
赵王丹笑问:<br />
“廉公以十三万破六十万时,形势远逊于现在,不也是兵行两路乎?”<br />
“此一时,彼一时。”老将分辩:“那时优势在燕,不行非常之事难以成活。如今优势在我,哪里需要再行险道呢?”<br />
赵国将领分成两派。<br />
激进派以提出计划的武襄君乐乘为首,个个面孔皆很是青涩。认为乐乘计划极为巧妙,定能打燕国一个措手不及,大败亏输。<br />
保守派以廉颇为首,认为乐乘计划太险,舍弃了原本已有的优势。按照乐乘计划行军,平白无故多了五分全军覆没的危险。<br />
赵王丹望着提出计划以后,就过分安静的乐乘:<br />
“乐卿怎么不说话了?”<br />
乐乘偏头,极为明显地看了眼廉颇,胸腔之中一股郁气止不住地上窜。<br />
他乐乘难道要被这个老不死的压一辈子吗?<br />
乐乘回看赵王丹,极为无礼地直视,沉声道:<br />
“此仗若输,乘以命抵!”<br />
自上次并肩作战后,就看不起乐乘的廉颇大怒:<br />
“屁话!你个鸟人死了有个屁用!<br />
“你若是败了!我国将又回到长平之战后那三年!<br />
“你就是好大喜功!你就是赵括!”<br />
乐乘俯下身子,指点着舆图上燕国地界:<br />
“我若是赢了,燕国再无进犯之力!<br />
“不出十年,若没有他国干预,我国就能吞掉燕国,雄踞北方!<br />
“到时我王可称北帝!凌驾于诸侯之上!座驾可配六马也!”<br />
廉颇气结。<br />
这一幕和长平之战何等相似?<br />
老将面对赵王丹,拱手抱拳:<br />
“王上!我国不能再承受一次长平之战了啊!”<br />
赵王丹本能回首。<br />
去找自己的叔父赵豹,去找自己的叔父赵胜。<br />
如此重要之时,他需要一心为赵国考虑的宗室长辈指点方向。<br />
他没有看到他的两位叔父,只看到了他的儿子——赵偃。<br />
心又开始痛了。<br />
赵王丹牙齿咬得“咯嘣咯嘣”响,嘴角肌肉绷的比牛皮还要紧,才没有当场失态。<br />
他微微低头:<br />
“偃儿。”<br />
赵偃忙着应声:<br />
“儿臣在。”<br />
赵王丹抬手,指廉颇:<br />
“廉公。”<br />
指乐乘:<br />
“乐君。”<br />
赵王丹抬眼,凝视儿子:<br />
“你以为,当如何。”<br />
“乐君。”赵偃不假思索,快速答道。<br />
赵王丹讶异,没想到儿子这次给答案给的这么痛快。<br />
他一时欣慰,连心脏痛处都减轻了数分:<br />
“哦?为何啊?”<br />
赵偃不懂打仗,但耳朵没问题。<br />
听激进派说了这么久,照葫芦画瓢还是会的。<br />
当下,就把以乐乘为首的激进派将领所言加工一些,变成自己的话说了出来。<br />
看到父王面露微笑,徐徐颔首,就知道自己说对了。<br />
他之所以选择乐乘,就是听出来父王倾向乐乘战法。<br />
赵王丹转回身,与满眼都是期待、渴望、急切的乐乘对视。<br />
[乐乘此战若胜。]<br />
[那长平之战就不是寡人决策有误,而是赵括小儿无能!]<br />
[寡人不能带着耻辱而死!]<br />
赵王丹眸子一立,王令频下:<br />
“乐乘为主将,赵葱为副将,伐燕。<br />
“李牧仍回雁门。<br />
“那些胡狗若是踏入我赵国领地,寡人拿你是问!<br />
“廉公领军在信平,密切关注魏、秦动向。<br />
“这二国出军可能虽然不大,但不可不防……”<br />
一月后,赵军十万伐燕。<br />
副将赵葱领赵军三万,从邯郸出发。<br />
沿黄河而下,进攻燕国武阳城东面的若干城镇,意图控制易水之北。<br />
主将乐乘领赵军主力七万,从太原郡晋阳出发,途经李牧负责的代郡。<br />
在李牧后勤补给之下,攻打燕国西边境的上谷郡。<br />
这种打法极为疯狂。<br />
先说赵葱。<br />
以三万赵军深入燕国境内,几乎就断绝了后勤补给。<br />
孤军深入,兵家大忌。<br />
而看似是赵葱目标的武阳城号称燕国次都,是仅次于燕都蓟的大城池。<br />
别说三万,便是三十万,一时半会也不一定拿得下。<br />
而一旦在燕国境内逗留日久,且迟迟攻不下一个可以防守的燕国大城。<br />
这三万赵军就像是瓮中之鳖一样,会被四面八方涌来的燕军围剿至死。<br />
三年前廉颇攻到蓟下,却不下城灭燕,而是求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br />
这是真正的劳师袭远,乘险抵巇(xi一声)。<br />
再说乐乘。<br />
绕出中原,走胡人的路反过来攻打中原,这是赵武灵王提出的战略。<br />
你秦国函谷关易守难攻,屯有重兵。<br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r />
那我就攻你防备胡人,屯兵不多的萧关!<br />
可惜,一代雄主赵武灵王离世太过戏剧,战略至死没有实施。<br />
乐乘半继承了赵武灵王遗志,将攻打对象从秦国换成了燕国。<br />
但赵武灵王为胡人信服,胡人对赵武灵王而言是臂助。<br />
而乐乘……一旦在大漠遇到胡人,这七万赵军凶多吉少。<br />
中原各国面对匈奴、东胡、林胡这些胡人,向来是倚仗城池与精良武器。<br />
野战,只有赵武灵王时期的赵国能战胜胡人。<br />
这一日,乐乘领兵,驻扎在上谷郡三十里开外。<br />
赵军全员作胡人装扮,埋锅造饭。<br />
若在中原,行进到城池三十里外,早就遇到人了。<br />
但在大漠,乐乘没有见到人。<br />
没有人,那燕国上谷郡就不知道赵国来袭。<br />
“果然和我想的一样。”乐乘心头火热:“燕国仗着城坚墙高,面对不善攻城的胡人,连斥候都不派!”<br />
(本章完)</p>
“王上心痛难忍,是开亲眼所见!”郭开上下两片嘴唇高频率触碰:“当下王上正在召诸将议事,遣人来寻太子!那人被开留在我宫,只等太子回还。太子若仍要在此喂狗,当开没来过便是!”<br />
“偃若得势!不辜美人!”赵偃喘着粗气道,重重亲吻了郭开嘴唇。<br />
起身,招人更衣沐浴。<br />
不管是真是假,总比在这里等死要强!<br />
赵偃心头急,行事便急。<br />
一刻不到,已是沐浴更衣完毕,登上了将往王宫去的马车。<br />
郭开一脚登上马车,扶轼提醒:<br />
“太子这府邸……”<br />
赵偃恍有所觉,眸中闪过一丝狠辣。<br />
太子离去不到半个时辰,这间占地极广的大府邸走了水。<br />
大火将一切都烧成了白地,光明掩护了黑暗。<br />
王宫中,诸将计议到了尾声。<br />
此次伐齐主将,不是廉颇,也不是李牧,而是乐乘。<br />
老将廉颇忧心忡忡:<br />
“王上,再考虑考虑吧,这太过行险。<br />
“我国兵力本就不够,还要兵行两路,这……”<br />
赵王丹笑问:<br />
“廉公以十三万破六十万时,形势远逊于现在,不也是兵行两路乎?”<br />
“此一时,彼一时。”老将分辩:“那时优势在燕,不行非常之事难以成活。如今优势在我,哪里需要再行险道呢?”<br />
赵国将领分成两派。<br />
激进派以提出计划的武襄君乐乘为首,个个面孔皆很是青涩。认为乐乘计划极为巧妙,定能打燕国一个措手不及,大败亏输。<br />
保守派以廉颇为首,认为乐乘计划太险,舍弃了原本已有的优势。按照乐乘计划行军,平白无故多了五分全军覆没的危险。<br />
赵王丹望着提出计划以后,就过分安静的乐乘:<br />
“乐卿怎么不说话了?”<br />
乐乘偏头,极为明显地看了眼廉颇,胸腔之中一股郁气止不住地上窜。<br />
他乐乘难道要被这个老不死的压一辈子吗?<br />
乐乘回看赵王丹,极为无礼地直视,沉声道:<br />
“此仗若输,乘以命抵!”<br />
自上次并肩作战后,就看不起乐乘的廉颇大怒:<br />
“屁话!你个鸟人死了有个屁用!<br />
“你若是败了!我国将又回到长平之战后那三年!<br />
“你就是好大喜功!你就是赵括!”<br />
乐乘俯下身子,指点着舆图上燕国地界:<br />
“我若是赢了,燕国再无进犯之力!<br />
“不出十年,若没有他国干预,我国就能吞掉燕国,雄踞北方!<br />
“到时我王可称北帝!凌驾于诸侯之上!座驾可配六马也!”<br />
廉颇气结。<br />
这一幕和长平之战何等相似?<br />
老将面对赵王丹,拱手抱拳:<br />
“王上!我国不能再承受一次长平之战了啊!”<br />
赵王丹本能回首。<br />
去找自己的叔父赵豹,去找自己的叔父赵胜。<br />
如此重要之时,他需要一心为赵国考虑的宗室长辈指点方向。<br />
他没有看到他的两位叔父,只看到了他的儿子——赵偃。<br />
心又开始痛了。<br />
赵王丹牙齿咬得“咯嘣咯嘣”响,嘴角肌肉绷的比牛皮还要紧,才没有当场失态。<br />
他微微低头:<br />
“偃儿。”<br />
赵偃忙着应声:<br />
“儿臣在。”<br />
赵王丹抬手,指廉颇:<br />
“廉公。”<br />
指乐乘:<br />
“乐君。”<br />
赵王丹抬眼,凝视儿子:<br />
“你以为,当如何。”<br />
“乐君。”赵偃不假思索,快速答道。<br />
赵王丹讶异,没想到儿子这次给答案给的这么痛快。<br />
他一时欣慰,连心脏痛处都减轻了数分:<br />
“哦?为何啊?”<br />
赵偃不懂打仗,但耳朵没问题。<br />
听激进派说了这么久,照葫芦画瓢还是会的。<br />
当下,就把以乐乘为首的激进派将领所言加工一些,变成自己的话说了出来。<br />
看到父王面露微笑,徐徐颔首,就知道自己说对了。<br />
他之所以选择乐乘,就是听出来父王倾向乐乘战法。<br />
赵王丹转回身,与满眼都是期待、渴望、急切的乐乘对视。<br />
[乐乘此战若胜。]<br />
[那长平之战就不是寡人决策有误,而是赵括小儿无能!]<br />
[寡人不能带着耻辱而死!]<br />
赵王丹眸子一立,王令频下:<br />
“乐乘为主将,赵葱为副将,伐燕。<br />
“李牧仍回雁门。<br />
“那些胡狗若是踏入我赵国领地,寡人拿你是问!<br />
“廉公领军在信平,密切关注魏、秦动向。<br />
“这二国出军可能虽然不大,但不可不防……”<br />
一月后,赵军十万伐燕。<br />
副将赵葱领赵军三万,从邯郸出发。<br />
沿黄河而下,进攻燕国武阳城东面的若干城镇,意图控制易水之北。<br />
主将乐乘领赵军主力七万,从太原郡晋阳出发,途经李牧负责的代郡。<br />
在李牧后勤补给之下,攻打燕国西边境的上谷郡。<br />
这种打法极为疯狂。<br />
先说赵葱。<br />
以三万赵军深入燕国境内,几乎就断绝了后勤补给。<br />
孤军深入,兵家大忌。<br />
而看似是赵葱目标的武阳城号称燕国次都,是仅次于燕都蓟的大城池。<br />
别说三万,便是三十万,一时半会也不一定拿得下。<br />
而一旦在燕国境内逗留日久,且迟迟攻不下一个可以防守的燕国大城。<br />
这三万赵军就像是瓮中之鳖一样,会被四面八方涌来的燕军围剿至死。<br />
三年前廉颇攻到蓟下,却不下城灭燕,而是求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br />
这是真正的劳师袭远,乘险抵巇(xi一声)。<br />
再说乐乘。<br />
绕出中原,走胡人的路反过来攻打中原,这是赵武灵王提出的战略。<br />
你秦国函谷关易守难攻,屯有重兵。<br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r />
那我就攻你防备胡人,屯兵不多的萧关!<br />
可惜,一代雄主赵武灵王离世太过戏剧,战略至死没有实施。<br />
乐乘半继承了赵武灵王遗志,将攻打对象从秦国换成了燕国。<br />
但赵武灵王为胡人信服,胡人对赵武灵王而言是臂助。<br />
而乐乘……一旦在大漠遇到胡人,这七万赵军凶多吉少。<br />
中原各国面对匈奴、东胡、林胡这些胡人,向来是倚仗城池与精良武器。<br />
野战,只有赵武灵王时期的赵国能战胜胡人。<br />
这一日,乐乘领兵,驻扎在上谷郡三十里开外。<br />
赵军全员作胡人装扮,埋锅造饭。<br />
若在中原,行进到城池三十里外,早就遇到人了。<br />
但在大漠,乐乘没有见到人。<br />
没有人,那燕国上谷郡就不知道赵国来袭。<br />
“果然和我想的一样。”乐乘心头火热:“燕国仗着城坚墙高,面对不善攻城的胡人,连斥候都不派!”<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