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258章 宗室归心,拉拢将门,帮扶麃氏<br />
秦王政元年,十月,三日。<br />
折腾到半夜的嬴成蟜呼呼大睡,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br />
早便等待已久的宗正秦傒拉着他和秦王政去宗庙拜祭祖宗。<br />
秦国宗庙,嬴成蟜来过许多次。<br />
这一次格外不同——人太少了。<br />
总是以跳脱为保护色的少年走近这间白日仍要点燃烛灯的暗室后,身上渐渐散发出哀意。<br />
那些他记不起相貌不知晓名字的世父、叔父们,生前没有听到他叫几声世父、叔父。<br />
他现在愿意叫两声,这些人也听不到了。<br />
少年曾经极为讨厌这些人,并不将这些人视为自己的亲族。<br />
可等这些人全都不在的时候,少年却并不欢喜。<br />
入目所及,空空荡荡,只有宗正秦傒一个人站在烛灯前点香。<br />
少年怔怔,挪不动脚。<br />
这一刻,他的心比这间宗庙还要空。<br />
如果不是父亲杀死了世父、叔父们,我或许不会有什么感觉吧……少年想着,心越发酸。<br />
如果只是如果,是虚假的,不是事实。<br />
事实就是,他的父亲秦子楚带走了除秦傒外的所有兄弟。<br />
檀香已燃,青烟袅袅。<br />
秦傒左右两手各持三柱檀香走到祖宗牌位前,皱眉冲站在门口不远处的兄弟俩歪脖,招呼兄弟俩一同上前祭祖。<br />
秦王政、公子成蟜趋步上前,站在秦傒身后。<br />
宗正将左手三柱檀香递给秦王政,仰头示意秦王政先祭祖。<br />
这是礼仪。<br />
身穿冕服的秦王政微微低头,双手接过,恭敬地插在满是香灰的小鼎中。<br />
新年那天他来拜祭,秦傒没让他进来,初三补上了。<br />
秦王政退回宗正身后。<br />
秦傒将右手三柱檀香递给公子成蟜,依旧扬头示意。<br />
公子成蟜低头,双手接过。<br />
昂头,看着老态明显的宗正。<br />
回头,看看空无一人的身后。<br />
“世父……对不起……”少年说着,手中檀香抖落点点灰烬。<br />
少许灰烬落在秦傒身上。<br />
这位秦国有史以来最孤独的宗正嘴角微翘,心中最后一丝对秦王子楚的怒火燃烧殆尽,和身上那点灰烬一同落了地。<br />
他想,他明白楚系、赵系的感受了。<br />
年不过四十,头发却已是黑白参半的秦傒像好几年前一样,轻声说道:<br />
“你父是你父,你是你。<br />
“我与你父的恩怨,与你这小娃不相干。”<br />
香鼎中,再立三根檀香。<br />
六道烟气,自下向上匀速攀升。<br />
十余息后,将最末位的秦庄襄王秦子楚和最首位的秦非子连在一起。<br />
目睹这一切的秦王政呼吸自然,浑不觉得宗庙空旷,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需要道歉的。<br />
那些死去的人除了血缘,和他嬴政有什么关系呢?<br />
赵国公子逼着他吃马粪的时候,赵人的马鞭抽在他身上的时候,这些人在哪里呢?<br />
在赵国的时候,是母后庇佑。<br />
能够归秦,能够在秦称公子,为太子,继王位,是其弟的恩情。<br />
[世间千万人,唯吾母与吾弟,不会害寡人。]<br />
赵人恩仇分明,有恩报恩,有仇报仇。<br />
在赵国长到九岁的嬴政,骨子里流着一半赵人的血,恩仇格外分明。<br />
“嬴政!”宗正秦傒忽而一声大喝:“你既为秦王,就当承继我秦国历代先君之遗愿!强秦第一!再不可行让他人一同登天的荒唐举止!你可记住了?!”<br />
秦王政直面历代秦君,身体中另一半血脉复苏。<br />
那一个个刻着谥号名字的木牌像是活了过来,每个人都在殷切地看着他。<br />
尤其是迁都咸阳后的六位秦君。<br />
使濒灭秦国再次强大的秦孝公。<br />
西吞巴蜀、东使张仪,为秦国积攒底蕴,承上启下的秦惠文王。<br />
为秦国寻一个师出有名,周王畿举鼎,绝膑而死的秦武烈王。<br />
隐忍数十年,终掌朝政,称西帝,打到列国不敢西望的秦昭襄王。<br />
晚年继位,百病缠身,自知无能于社稷,继位后一直等死的秦孝文王。<br />
灭东周而称王,身负满腔抱负却天患瘿气,壮年病逝的秦庄襄王。<br />
六世秦君,有声名狼藉者,有囚母弑兄者,有得位不正者……却无一庸者。<br />
秦国谁行谁上的王位继承法,有害王室,利于国家。<br />
每一次权力交接,秦国宗室都会砍掉数条支脉,甚至于会更换主脉——秦武烈王这位秦王的主脉就被齐根而断,为秦昭襄王这一脉替代。<br />
这种继承法,在后世因猛人唐太宗在玄武门弑兄逼父而有了一个名字——玄武门继承法。<br />
玄武门继承法使国家不出庸主的同时,亦不出良善。<br />
秦之君王,本就不需要良善之人。<br />
秦王政跪地,叩首,对着所有先祖到:<br />
“政必将不负历代先君之遗愿——强秦第一,一刻不敢忘!”<br />
目光下移,落在最后六个牌位:<br />
“咸阳,是我秦国的都城,亦是天下的都城。”<br />
从大父自愿身死,到父亲临死前大开杀戒,到兄长继位第一剑先斩枕边人。<br />
亲身经历了这一切的嬴成蟜难受、震撼,皆有之。<br />
他生在秦王室,承受了王室之哀。<br />
他生在秦国,亦将承受秦国之幸。<br />
秦国连出七世明君,不是偶然,而是必然。<br />
一统天下,是历代秦君之遗愿。<br />
为此,秦君不惜亲族、师友的命,亦不惜自己的命。<br />
秦王政元年,十月,四日。<br />
阿房死在雍城宫城的事还在发酵,即将炸起一个轩然大波。<br />
朝堂上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必须要在相、王之间选择站队。<br />
于此时,公子成蟜却返回了咸阳,暂时远离了纷争中心。<br />
秦王政元年,十月,五日。<br />
昨日逗弄完齐公主的嬴成蟜去了白氏府邸拜访白起,顺便和白起孙女白无瑕打了一架,没打过。<br />
又去了乐氏府邸拜访乐毅,和自燕国一别后再也没见过面的新晋名将乐乘叙旧。<br />
二人聊到廉颇率五国联军伐秦,兵至函谷关城下时。<br />
公子成蟜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内心也是“咯噔”一个急坠。<br />
五国联军合纵伐秦,从开始到结束,他都在秦王子楚身边。<br />
在秦王子楚有意封锁下,他一丁点消息都没听到。<br />
五国联军撤离当日,秦王子楚薨。<br />
嬴成蟜知道外面政事有师长处置,武事有数不尽的秦将。<br />
于是为父守灵,不理外事,仍不知五国伐秦。<br />
守灵毕,兄继位,事情越来越多,一直到现在的相、王相争。<br />
这些要紧的事冲走了一切不要紧的事。<br />
五国伐秦就是其中一件——都过去了。<br />
以至于直到现在,嬴成蟜才从乐乘口中得知这件事。<br />
这件事给少年造成的心理冲击,甚至比兄长杀了阿房这件事还要大。<br />
历史书上就没写秦始皇立后。<br />
嬴政的做法不符合嬴成蟜三观,却符合嬴成蟜知道的历史进程。<br />
廉颇率五国伐秦这件事,不符合。<br />
历史书上从来没有记载过廉颇为五国联军统帅,伐秦至函谷关。<br />
历史车轮偏离了既定轨道,意味着嬴成蟜的先知优势失了大半。<br />
当然,这不只是一件坏事。<br />
邹衍的阴阳理论明确提出,万物有阴便有阳,凡事都有两面性。<br />
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改变的……少年想着,心情转好,信心小增。<br />
从乐毅府邸出来后,少年去蒙家拜访老将蒙骜。<br />
蒙骜拒见。<br />
冷风中的少年没有意外。<br />
这次串门拜见,是阿房宫城身死事件的延续,是临时起的意。<br />
大凡正式拜见,都要提前递拜帖。<br />
通常七天,至少三天。<br />
白起、乐毅,这两位赫赫有名的名将与嬴成蟜关系匪浅。<br />
前者是嬴成蟜救出来的,后者携家带口来秦国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嬴成蟜救了其子乐间,不与少年计较这些。<br />
与少年交集不多的蒙骜不接受临时拜见,再正常不过了。<br />
少年从怀中掏出一片竹简,递给蒙家老管家:<br />
“此为拜帖,本君三日后再来请见蒙公。”<br />
蒙家老管家叫田法忠,是跟着蒙骜一同从齐国来到秦国的蒙家老人。<br />
老人年轻时,战场上是蒙骜酣睡时的帐外亲兵,下了战场就是蒙骜家中的大管家。<br />
现在老了,被蒙骜强令锁在蒙家,不许上战场。<br />
蒙家上上下下,包括隐隐有接过蒙骜家主之位的蒙骜之子蒙武,和蒙骜最宠爱的两个孙子蒙恬、蒙毅,都对这位老管家礼待有加。<br />
作长辈事之,而非下人。<br />
老管家双手接过这片意义重大的竹简,满脸慎重:<br />
“烦请君侯稍待,老朽去去便回。”<br />
公子成蟜自无不可,礼貌地道:<br />
“本君不急,公慢行可也。”<br />
田法忠老眼上抬一点,恭敬道:<br />
“当不得君侯一声公字。”<br />
入府门禀告的蒙家老管家,从主人蒙骜口中听过许多次公子成蟜。<br />
只是和这位咸阳最负盛名的王公子打交道,还是第一次。<br />
初次见面,老管家对长安君印象极佳。<br />
蒙府的人,几乎都不拿他当下人。<br />
蒙府之外的人,没有几人不拿他当下人。<br />
那些身份尊贵、常来蒙府的外宾不是不知道他田法忠在蒙骜心中的地位,也不是不会假意礼待。<br />
之所以依旧对他不假辞色,是觉得没有必要,是不愿自降身份。<br />
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br />
上者对下者,多是连表面功夫都不做。<br />
嬴成蟜背负双手,不觉得做了一件特别的事,耐心等待蒙骜回复。<br />
天边云卷云舒。<br />
驭手呼心疼自家主君,劝主君回车厢内等待,他在这里替主君站着等候便是。<br />
嬴成蟜摆手拒绝。<br />
无拜帖而仓促前来,已是他的不对。<br />
他站在这里等待,就是在表明态度。<br />
蒙氏宅邸的大门二开,老管家捧着竹简,双手递送到公子成蟜面前。<br />
拜帖不收,就是拒绝。<br />
公子成蟜叹口气,望了一眼门里,接过竹简:<br />
“劳烦长者了,本君明日再来。”<br />
言罢,将行。<br />
“君侯且慢。”本打算不发一言的田法忠叫住嬴成蟜。<br />
表面功夫的“公”难得,被拒绝的“长者”更难得。<br />
老管家近前两步,矮着腰,说道:<br />
“君侯不要来了,将军不会见你的。”<br />
嬴成蟜笑得和煦:<br />
“本君知道此次来的仓促,惹恼了蒙公。<br />
“本君多来两次,要蒙公知晓诚意就好。”<br />
老管家犹豫一下,叹口气,道:<br />
“君侯是先王公子,有此身份,再来几多次,将军私下也不会与君侯相见。<br />
“君侯再来,再被挡在门外。<br />
“不说让我家将军难以自处,君侯自身也会被他人耻笑啊。”<br />
嬴成蟜不怒反喜。<br />
这番话若是能够代表蒙骜态度,意味着老将早就站在了兄长一边。<br />
“多谢长者相告。”少年拱手行礼,咧嘴笑道:“下次再见,定让长者迎我进门,引我见蒙公。”<br />
挥手作别,登车离去。<br />
老管家张望远去的驷马高车,摇摇头。<br />
人是好人,就是太执迷不悟了。<br />
这一日,嬴成蟜接连拜访数位将门。<br />
有大开门户,隆重接待的。<br />
也有比老将蒙骜还过分,连个管家都不派,直接闭门给吃羹的。<br />
夜色将近。<br />
嬴成蟜看看天色,脚步沉重地迈入了最后一家将门,麃家。<br />
和有蒙武接班、一家双将的蒙骜不同。<br />
麃公子嗣,未有从军者。<br />
究其原因,只有二字——怕死。<br />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br />
人懂得多了,性情就少了。<br />
得麃公荫蔽,自小读书识字的麃氏子孙甚为看重自己的性命,不想和那些泥腿子一样去拼命挣军功。<br />
他们出生是贵族,天生就可以为官,荣华富贵一生,为什么一定要去做朝不保夕的武将呢?<br />
就为了能够趾高气昂地指着文官鼻子,大骂鸟人吗?<br />
没这个必要吧。<br />
不为武将,不过是会被粗鄙的武将看不起,被骂几声鸟人罢了。<br />
除了被武将蔑视以外,该享的福、该受的敬……他们一定不少,他们才不上战场呢。<br />
贱民只有军功爵这一条路出头。<br />
麃氏子孙顶着麃这个氏,出生就是出头。<br />
这不是个例,而是秦国将门的缩影。<br />
一代开创将门,二代继续为将的例子,当下也仅有蒙家一家。<br />
白起若是不出事,其孙女白无瑕也不会为将。<br />
于是。<br />
麃公一死,大树倾倒。<br />
麃氏后裔,无可支者。<br />
往日鼎盛如日中天的麃家迅速衰败下来,庭院中杂草丛生,盖住了石板路。<br />
这还是在有蒙骜、王陵、王龁、杨端和、樊於期、王翦等一干武将的帮衬着的情况下。<br />
人不在了,情总会散。<br />
待这情消散的那一天,若麃氏仍无立者。<br />
便会像秦国历史上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后来却不闻一声的望族一样,成为秦国历史的一部分。<br />
“拜见长安君。”麃公长子,麃家家主麃虎躬身。<br />
将近半百的麃虎面色憔悴,双目中布满了红血丝,头上的白发比地上的杂草还多。<br />
其父死后,他们家的门客自行走了大半,所剩无几。<br />
往日在官场中谁都要给三分薄面的麃氏子弟,没有几人在乎。<br />
虎落平阳被犬欺,落难的凤凰不如鸡。<br />
一直在麃公庇护下的麃虎想改变这一切,但却无从下手。<br />
躺平太久的他突然想要奋斗,不知道该向哪里奋斗。<br />
与父亲交好的那些武将只能给麃家送来钱财,却送不来尊重和未来。<br />
麃虎悔恨,当初为何不参军呢?<br />
父亲给他起名“虎”,就是希望他在战场上似虎,可以从军杀敌接担子。<br />
当年他怕死不肯。<br />
现在他不怕死,肯了。<br />
可身体已朽无能征战。<br />
他强行将小辈塞入军中,希望这其中能有一两个出类拔萃者,再振麃氏荣光。<br />
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路。<br />
“若信我,麃氏出三环,举族搬至长安县。”嬴成蟜托住麃虎:“我会教你们一种新的文字,日后天下都会用的文字。天下一统后,你们去教天下。有此教化之功,至少可保麃氏百年不衰。”<br />
嬴成蟜说了两段话。<br />
麃虎能听懂第一段话,也能听懂第二段话中的每一个字。<br />
可第二段话的字连在一起,麃虎就听不懂了。<br />
要不要为了一个听不懂的事,放弃现在麃氏所有呢?<br />
现在麃氏子弟分散在秦国各个官府。<br />
虽然难振兴家族,但活跃在咸阳,至少能撑住麃氏这个空架子。<br />
放弃这些,去嬴成蟜的封地长安县。<br />
就等于远离了秦国政治、经济中心,提前宣告退场。<br />
长安县是嬴成蟜封地,和渭阳县一样,依旧是咸阳所属,在三环以外。<br />
“多谢长安君好意。”麃虎只是思虑片刻,就婉言谢绝了:“虎现在虽然是家主,却没有父亲的威望,不能强令全族。”<br />
嬴成蟜看了麃虎半晌。<br />
能从麃虎脸上,看到那个自小就疼爱他的老人影子。<br />
为了那个老人,嬴成蟜二次抛出橄榄枝:<br />
“小子知道,做举族搬迁的决定很难。<br />
“小子希望君能相信小子,能慎重考虑一下这件事。<br />
“若是君依旧决意不搬,可将一二出众子弟送至成蟜宫。<br />
“小子会引见他们见王上。”<br />
麃虎眼睛一亮。<br />
他并不清楚现今秦国的王、相争斗到什么地步。<br />
高层刺刀见红,低层懵懂无知。<br />
他只知道,王上青睐可比什么造化之功靠谱多了。<br />
蒙家蒙恬、蒙毅那俩小子,不就是跟着王上一起练武,走路都多出了三分底气吗?<br />
“只有一二人吗?三人可以乎?四人呢?”麃虎知道要求有些过分,脸有些羞色。<br />
但为了家族,他不要老脸。<br />
(本章完)</p>
秦王政元年,十月,三日。<br />
折腾到半夜的嬴成蟜呼呼大睡,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br />
早便等待已久的宗正秦傒拉着他和秦王政去宗庙拜祭祖宗。<br />
秦国宗庙,嬴成蟜来过许多次。<br />
这一次格外不同——人太少了。<br />
总是以跳脱为保护色的少年走近这间白日仍要点燃烛灯的暗室后,身上渐渐散发出哀意。<br />
那些他记不起相貌不知晓名字的世父、叔父们,生前没有听到他叫几声世父、叔父。<br />
他现在愿意叫两声,这些人也听不到了。<br />
少年曾经极为讨厌这些人,并不将这些人视为自己的亲族。<br />
可等这些人全都不在的时候,少年却并不欢喜。<br />
入目所及,空空荡荡,只有宗正秦傒一个人站在烛灯前点香。<br />
少年怔怔,挪不动脚。<br />
这一刻,他的心比这间宗庙还要空。<br />
如果不是父亲杀死了世父、叔父们,我或许不会有什么感觉吧……少年想着,心越发酸。<br />
如果只是如果,是虚假的,不是事实。<br />
事实就是,他的父亲秦子楚带走了除秦傒外的所有兄弟。<br />
檀香已燃,青烟袅袅。<br />
秦傒左右两手各持三柱檀香走到祖宗牌位前,皱眉冲站在门口不远处的兄弟俩歪脖,招呼兄弟俩一同上前祭祖。<br />
秦王政、公子成蟜趋步上前,站在秦傒身后。<br />
宗正将左手三柱檀香递给秦王政,仰头示意秦王政先祭祖。<br />
这是礼仪。<br />
身穿冕服的秦王政微微低头,双手接过,恭敬地插在满是香灰的小鼎中。<br />
新年那天他来拜祭,秦傒没让他进来,初三补上了。<br />
秦王政退回宗正身后。<br />
秦傒将右手三柱檀香递给公子成蟜,依旧扬头示意。<br />
公子成蟜低头,双手接过。<br />
昂头,看着老态明显的宗正。<br />
回头,看看空无一人的身后。<br />
“世父……对不起……”少年说着,手中檀香抖落点点灰烬。<br />
少许灰烬落在秦傒身上。<br />
这位秦国有史以来最孤独的宗正嘴角微翘,心中最后一丝对秦王子楚的怒火燃烧殆尽,和身上那点灰烬一同落了地。<br />
他想,他明白楚系、赵系的感受了。<br />
年不过四十,头发却已是黑白参半的秦傒像好几年前一样,轻声说道:<br />
“你父是你父,你是你。<br />
“我与你父的恩怨,与你这小娃不相干。”<br />
香鼎中,再立三根檀香。<br />
六道烟气,自下向上匀速攀升。<br />
十余息后,将最末位的秦庄襄王秦子楚和最首位的秦非子连在一起。<br />
目睹这一切的秦王政呼吸自然,浑不觉得宗庙空旷,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需要道歉的。<br />
那些死去的人除了血缘,和他嬴政有什么关系呢?<br />
赵国公子逼着他吃马粪的时候,赵人的马鞭抽在他身上的时候,这些人在哪里呢?<br />
在赵国的时候,是母后庇佑。<br />
能够归秦,能够在秦称公子,为太子,继王位,是其弟的恩情。<br />
[世间千万人,唯吾母与吾弟,不会害寡人。]<br />
赵人恩仇分明,有恩报恩,有仇报仇。<br />
在赵国长到九岁的嬴政,骨子里流着一半赵人的血,恩仇格外分明。<br />
“嬴政!”宗正秦傒忽而一声大喝:“你既为秦王,就当承继我秦国历代先君之遗愿!强秦第一!再不可行让他人一同登天的荒唐举止!你可记住了?!”<br />
秦王政直面历代秦君,身体中另一半血脉复苏。<br />
那一个个刻着谥号名字的木牌像是活了过来,每个人都在殷切地看着他。<br />
尤其是迁都咸阳后的六位秦君。<br />
使濒灭秦国再次强大的秦孝公。<br />
西吞巴蜀、东使张仪,为秦国积攒底蕴,承上启下的秦惠文王。<br />
为秦国寻一个师出有名,周王畿举鼎,绝膑而死的秦武烈王。<br />
隐忍数十年,终掌朝政,称西帝,打到列国不敢西望的秦昭襄王。<br />
晚年继位,百病缠身,自知无能于社稷,继位后一直等死的秦孝文王。<br />
灭东周而称王,身负满腔抱负却天患瘿气,壮年病逝的秦庄襄王。<br />
六世秦君,有声名狼藉者,有囚母弑兄者,有得位不正者……却无一庸者。<br />
秦国谁行谁上的王位继承法,有害王室,利于国家。<br />
每一次权力交接,秦国宗室都会砍掉数条支脉,甚至于会更换主脉——秦武烈王这位秦王的主脉就被齐根而断,为秦昭襄王这一脉替代。<br />
这种继承法,在后世因猛人唐太宗在玄武门弑兄逼父而有了一个名字——玄武门继承法。<br />
玄武门继承法使国家不出庸主的同时,亦不出良善。<br />
秦之君王,本就不需要良善之人。<br />
秦王政跪地,叩首,对着所有先祖到:<br />
“政必将不负历代先君之遗愿——强秦第一,一刻不敢忘!”<br />
目光下移,落在最后六个牌位:<br />
“咸阳,是我秦国的都城,亦是天下的都城。”<br />
从大父自愿身死,到父亲临死前大开杀戒,到兄长继位第一剑先斩枕边人。<br />
亲身经历了这一切的嬴成蟜难受、震撼,皆有之。<br />
他生在秦王室,承受了王室之哀。<br />
他生在秦国,亦将承受秦国之幸。<br />
秦国连出七世明君,不是偶然,而是必然。<br />
一统天下,是历代秦君之遗愿。<br />
为此,秦君不惜亲族、师友的命,亦不惜自己的命。<br />
秦王政元年,十月,四日。<br />
阿房死在雍城宫城的事还在发酵,即将炸起一个轩然大波。<br />
朝堂上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必须要在相、王之间选择站队。<br />
于此时,公子成蟜却返回了咸阳,暂时远离了纷争中心。<br />
秦王政元年,十月,五日。<br />
昨日逗弄完齐公主的嬴成蟜去了白氏府邸拜访白起,顺便和白起孙女白无瑕打了一架,没打过。<br />
又去了乐氏府邸拜访乐毅,和自燕国一别后再也没见过面的新晋名将乐乘叙旧。<br />
二人聊到廉颇率五国联军伐秦,兵至函谷关城下时。<br />
公子成蟜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内心也是“咯噔”一个急坠。<br />
五国联军合纵伐秦,从开始到结束,他都在秦王子楚身边。<br />
在秦王子楚有意封锁下,他一丁点消息都没听到。<br />
五国联军撤离当日,秦王子楚薨。<br />
嬴成蟜知道外面政事有师长处置,武事有数不尽的秦将。<br />
于是为父守灵,不理外事,仍不知五国伐秦。<br />
守灵毕,兄继位,事情越来越多,一直到现在的相、王相争。<br />
这些要紧的事冲走了一切不要紧的事。<br />
五国伐秦就是其中一件——都过去了。<br />
以至于直到现在,嬴成蟜才从乐乘口中得知这件事。<br />
这件事给少年造成的心理冲击,甚至比兄长杀了阿房这件事还要大。<br />
历史书上就没写秦始皇立后。<br />
嬴政的做法不符合嬴成蟜三观,却符合嬴成蟜知道的历史进程。<br />
廉颇率五国伐秦这件事,不符合。<br />
历史书上从来没有记载过廉颇为五国联军统帅,伐秦至函谷关。<br />
历史车轮偏离了既定轨道,意味着嬴成蟜的先知优势失了大半。<br />
当然,这不只是一件坏事。<br />
邹衍的阴阳理论明确提出,万物有阴便有阳,凡事都有两面性。<br />
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改变的……少年想着,心情转好,信心小增。<br />
从乐毅府邸出来后,少年去蒙家拜访老将蒙骜。<br />
蒙骜拒见。<br />
冷风中的少年没有意外。<br />
这次串门拜见,是阿房宫城身死事件的延续,是临时起的意。<br />
大凡正式拜见,都要提前递拜帖。<br />
通常七天,至少三天。<br />
白起、乐毅,这两位赫赫有名的名将与嬴成蟜关系匪浅。<br />
前者是嬴成蟜救出来的,后者携家带口来秦国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嬴成蟜救了其子乐间,不与少年计较这些。<br />
与少年交集不多的蒙骜不接受临时拜见,再正常不过了。<br />
少年从怀中掏出一片竹简,递给蒙家老管家:<br />
“此为拜帖,本君三日后再来请见蒙公。”<br />
蒙家老管家叫田法忠,是跟着蒙骜一同从齐国来到秦国的蒙家老人。<br />
老人年轻时,战场上是蒙骜酣睡时的帐外亲兵,下了战场就是蒙骜家中的大管家。<br />
现在老了,被蒙骜强令锁在蒙家,不许上战场。<br />
蒙家上上下下,包括隐隐有接过蒙骜家主之位的蒙骜之子蒙武,和蒙骜最宠爱的两个孙子蒙恬、蒙毅,都对这位老管家礼待有加。<br />
作长辈事之,而非下人。<br />
老管家双手接过这片意义重大的竹简,满脸慎重:<br />
“烦请君侯稍待,老朽去去便回。”<br />
公子成蟜自无不可,礼貌地道:<br />
“本君不急,公慢行可也。”<br />
田法忠老眼上抬一点,恭敬道:<br />
“当不得君侯一声公字。”<br />
入府门禀告的蒙家老管家,从主人蒙骜口中听过许多次公子成蟜。<br />
只是和这位咸阳最负盛名的王公子打交道,还是第一次。<br />
初次见面,老管家对长安君印象极佳。<br />
蒙府的人,几乎都不拿他当下人。<br />
蒙府之外的人,没有几人不拿他当下人。<br />
那些身份尊贵、常来蒙府的外宾不是不知道他田法忠在蒙骜心中的地位,也不是不会假意礼待。<br />
之所以依旧对他不假辞色,是觉得没有必要,是不愿自降身份。<br />
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br />
上者对下者,多是连表面功夫都不做。<br />
嬴成蟜背负双手,不觉得做了一件特别的事,耐心等待蒙骜回复。<br />
天边云卷云舒。<br />
驭手呼心疼自家主君,劝主君回车厢内等待,他在这里替主君站着等候便是。<br />
嬴成蟜摆手拒绝。<br />
无拜帖而仓促前来,已是他的不对。<br />
他站在这里等待,就是在表明态度。<br />
蒙氏宅邸的大门二开,老管家捧着竹简,双手递送到公子成蟜面前。<br />
拜帖不收,就是拒绝。<br />
公子成蟜叹口气,望了一眼门里,接过竹简:<br />
“劳烦长者了,本君明日再来。”<br />
言罢,将行。<br />
“君侯且慢。”本打算不发一言的田法忠叫住嬴成蟜。<br />
表面功夫的“公”难得,被拒绝的“长者”更难得。<br />
老管家近前两步,矮着腰,说道:<br />
“君侯不要来了,将军不会见你的。”<br />
嬴成蟜笑得和煦:<br />
“本君知道此次来的仓促,惹恼了蒙公。<br />
“本君多来两次,要蒙公知晓诚意就好。”<br />
老管家犹豫一下,叹口气,道:<br />
“君侯是先王公子,有此身份,再来几多次,将军私下也不会与君侯相见。<br />
“君侯再来,再被挡在门外。<br />
“不说让我家将军难以自处,君侯自身也会被他人耻笑啊。”<br />
嬴成蟜不怒反喜。<br />
这番话若是能够代表蒙骜态度,意味着老将早就站在了兄长一边。<br />
“多谢长者相告。”少年拱手行礼,咧嘴笑道:“下次再见,定让长者迎我进门,引我见蒙公。”<br />
挥手作别,登车离去。<br />
老管家张望远去的驷马高车,摇摇头。<br />
人是好人,就是太执迷不悟了。<br />
这一日,嬴成蟜接连拜访数位将门。<br />
有大开门户,隆重接待的。<br />
也有比老将蒙骜还过分,连个管家都不派,直接闭门给吃羹的。<br />
夜色将近。<br />
嬴成蟜看看天色,脚步沉重地迈入了最后一家将门,麃家。<br />
和有蒙武接班、一家双将的蒙骜不同。<br />
麃公子嗣,未有从军者。<br />
究其原因,只有二字——怕死。<br />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br />
人懂得多了,性情就少了。<br />
得麃公荫蔽,自小读书识字的麃氏子孙甚为看重自己的性命,不想和那些泥腿子一样去拼命挣军功。<br />
他们出生是贵族,天生就可以为官,荣华富贵一生,为什么一定要去做朝不保夕的武将呢?<br />
就为了能够趾高气昂地指着文官鼻子,大骂鸟人吗?<br />
没这个必要吧。<br />
不为武将,不过是会被粗鄙的武将看不起,被骂几声鸟人罢了。<br />
除了被武将蔑视以外,该享的福、该受的敬……他们一定不少,他们才不上战场呢。<br />
贱民只有军功爵这一条路出头。<br />
麃氏子孙顶着麃这个氏,出生就是出头。<br />
这不是个例,而是秦国将门的缩影。<br />
一代开创将门,二代继续为将的例子,当下也仅有蒙家一家。<br />
白起若是不出事,其孙女白无瑕也不会为将。<br />
于是。<br />
麃公一死,大树倾倒。<br />
麃氏后裔,无可支者。<br />
往日鼎盛如日中天的麃家迅速衰败下来,庭院中杂草丛生,盖住了石板路。<br />
这还是在有蒙骜、王陵、王龁、杨端和、樊於期、王翦等一干武将的帮衬着的情况下。<br />
人不在了,情总会散。<br />
待这情消散的那一天,若麃氏仍无立者。<br />
便会像秦国历史上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后来却不闻一声的望族一样,成为秦国历史的一部分。<br />
“拜见长安君。”麃公长子,麃家家主麃虎躬身。<br />
将近半百的麃虎面色憔悴,双目中布满了红血丝,头上的白发比地上的杂草还多。<br />
其父死后,他们家的门客自行走了大半,所剩无几。<br />
往日在官场中谁都要给三分薄面的麃氏子弟,没有几人在乎。<br />
虎落平阳被犬欺,落难的凤凰不如鸡。<br />
一直在麃公庇护下的麃虎想改变这一切,但却无从下手。<br />
躺平太久的他突然想要奋斗,不知道该向哪里奋斗。<br />
与父亲交好的那些武将只能给麃家送来钱财,却送不来尊重和未来。<br />
麃虎悔恨,当初为何不参军呢?<br />
父亲给他起名“虎”,就是希望他在战场上似虎,可以从军杀敌接担子。<br />
当年他怕死不肯。<br />
现在他不怕死,肯了。<br />
可身体已朽无能征战。<br />
他强行将小辈塞入军中,希望这其中能有一两个出类拔萃者,再振麃氏荣光。<br />
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路。<br />
“若信我,麃氏出三环,举族搬至长安县。”嬴成蟜托住麃虎:“我会教你们一种新的文字,日后天下都会用的文字。天下一统后,你们去教天下。有此教化之功,至少可保麃氏百年不衰。”<br />
嬴成蟜说了两段话。<br />
麃虎能听懂第一段话,也能听懂第二段话中的每一个字。<br />
可第二段话的字连在一起,麃虎就听不懂了。<br />
要不要为了一个听不懂的事,放弃现在麃氏所有呢?<br />
现在麃氏子弟分散在秦国各个官府。<br />
虽然难振兴家族,但活跃在咸阳,至少能撑住麃氏这个空架子。<br />
放弃这些,去嬴成蟜的封地长安县。<br />
就等于远离了秦国政治、经济中心,提前宣告退场。<br />
长安县是嬴成蟜封地,和渭阳县一样,依旧是咸阳所属,在三环以外。<br />
“多谢长安君好意。”麃虎只是思虑片刻,就婉言谢绝了:“虎现在虽然是家主,却没有父亲的威望,不能强令全族。”<br />
嬴成蟜看了麃虎半晌。<br />
能从麃虎脸上,看到那个自小就疼爱他的老人影子。<br />
为了那个老人,嬴成蟜二次抛出橄榄枝:<br />
“小子知道,做举族搬迁的决定很难。<br />
“小子希望君能相信小子,能慎重考虑一下这件事。<br />
“若是君依旧决意不搬,可将一二出众子弟送至成蟜宫。<br />
“小子会引见他们见王上。”<br />
麃虎眼睛一亮。<br />
他并不清楚现今秦国的王、相争斗到什么地步。<br />
高层刺刀见红,低层懵懂无知。<br />
他只知道,王上青睐可比什么造化之功靠谱多了。<br />
蒙家蒙恬、蒙毅那俩小子,不就是跟着王上一起练武,走路都多出了三分底气吗?<br />
“只有一二人吗?三人可以乎?四人呢?”麃虎知道要求有些过分,脸有些羞色。<br />
但为了家族,他不要老脸。<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