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不是不干了,是干好了
<p> 第475章 不是不干了,是干好了<br />
“好消息?”李暮看了看笑得一脸开心的郭默。<br />
又看了看坐在旁边的丁修巡。<br />
沉吟片刻,他试探着问道:<br />
“难道是我们海军最近有针对运输大队长的行动?”<br />
李暮的话音刚落。<br />
一旁的丁修巡便哈哈笑道:<br />
“我就说他能猜到的吧,郭院长,您的那盒茶叶后面可就归我了啊!”<br />
“行行,归你。”郭默心疼地摆了摆手,无奈道:“奇了怪了,怎么一下就猜出来了。”<br />
“您都把丁厂长留下来了,我还能猜不着吗。”李暮哭笑不得道。<br />
不过笑过之后。<br />
他又不免产生了一丝担忧,道:<br />
“郭院长,我建议这个计划还是要再缓一缓为好,最好等到新声呐的出来后再进行。”<br />
运输大队长那边倒是好对付。<br />
可一旦动手,保不齐m帝会横插一手。<br />
虽说他对磁流体推进器有信心。<br />
但事关战士们的生命,他还是希望更慎重一些。<br />
“瞧我,都忘了说了。033a型潜艇上可是配备了最新的消声瓦和消声涂料,再加上磁流体推进器,肯定没问题的。”郭默道。<br />
虽说只是初步成功,消声瓦和消声涂料的效果还有提升的空间。<br />
但上面一致认为,可以实施计划。<br />
没办法。<br />
不给运输大队长一点颜色看看,他们还真以为夏国的近海是他们可以随意出入的后园。<br />
而且他们也不是毫无根据。<br />
郭默继续道:<br />
“运输大队长那边主要是m帝援助的淡水鲤级潜艇和海狮号潜艇。”<br />
“这两款潜艇,都已经普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br />
“我们的033a型潜艇,在技术上和实战上,都具备更大的优势。只要速战速决,就能斩获巨大的战果。”<br />
他理解李暮的顾虑。<br />
但上面也确实经过通盘的考虑。<br />
除了震慑肆无忌惮地入侵他们领海的国外舰队外。<br />
还有就是要向西方世界展示他们的现在的实力。<br />
夏国在这段时间有些过于耀眼了。<br />
如果不展示出强大的武力。<br />
只会让人西方国家觉得软弱可欺。<br />
“您说得或许有道理,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希望您能为我给上面转达。”李暮仍旧道。<br />
他理解上面的想法。<br />
也知道,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br />
可一个人的生命,也是生命。<br />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他希望能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br />
想到这里。<br />
他继续道:<br />
“这样,给我5天的时间,我搞一个新型声呐出来。”<br />
潜艇作战。<br />
谁先发现对手,往往能够占据先机。<br />
虽说即便发现了m帝的潜艇,他们可能也打不过。<br />
但至少能够做到提前发现,避免发生战斗。<br />
“5天?”一旁的丁修巡忍不住瞪大了眼睛。<br />
他甚至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br />
都不敢相信,听到的这个时间是真的。<br />
5天的时间搞出一个新型声呐,简直太疯狂了!<br />
郭默也是不敢置信,道:<br />
“你真的没有说错,是5天,不是5周?”<br />
“我本来想先把靠岸声呐阵列搞出来,不过既然上面有宣扬国威的想法,那么先搞一个新型声呐问题也不大。”李暮解释道。<br />
主动出击,在他看来并不是特别明智的选择。<br />
毕竟在原来的历史上,夏国就是靠着长时间平稳地发育,才一步一步强大起来。<br />
如今随着他的到来,已经改变了许多东西。<br />
至少在这一点上,他不希望有太大的变化。<br />
当然,说到底还是拳头不够大。<br />
只有等到威龙-1战斗机造出来,他们才真正具有说话的底气。<br />
“既然如此,我会跟上面汇报,然后让雷达研究所全力支持你的研究!”郭默当机立断道。<br />
针对运输大队长一方的军事行动箭在弦上。<br />
他们必须争分夺秒。<br />
才能够赶在行动之前,将新型声呐搞出来。<br />
这还不够。<br />
新型声呐总要经过测试,才能够放心地使用。<br />
哪怕他们相信李暮,也不能省略步骤。<br />
所以留给他们的时间,甚至可能不到半个月。<br />
……<br />
在决定了方向之后。<br />
李暮很快跟郭默和丁修巡两人告辞,然后来到国科院那间他的办公室内。<br />
坐在办公桌前。<br />
他拿出纸笔,开始整理资料。<br />
要在5天内完成研制。<br />
那么整个方案,就不能出一点差错。<br />
甚至必须做到拿过去就能开始试制的程度。<br />
“先选择目标吧。”李暮深吸一口气,先让自己冷静下来。<br />
急归急。<br />
却不能出差错。<br />
否则就是在拿战士们的生命开玩笑。<br />
m帝现在最先进的潜艇声呐,是an/bqq-2声呐,探测距离能够达到数十公里甚至更远。<br />
想要对付它。<br />
所需要的新型声呐,至少需要超过百公里的探测范围。<br />
打开聊天页面。<br />
翻找了半个多小时后。<br />
李暮总算找到了目标:<br />
“h/sq2-262型声呐,这个不错。”<br />
这是一款夏国在80年代搞出的声呐。<br />
探测距离超过100公里,优于an/bqq-2声呐的探测范围。<br />
而且其本身不仅适用于常规潜艇,也同样适用原子能潜艇。<br />
虽说技术上可能没有那么先进。<br />
但足够满足夏国当下的需求。<br />
想到这里,李暮当即开始动笔。<br />
……<br />
晚上10点左右。<br />
李暮仍在办公室内奋笔疾书。<br />
看到这一幕。<br />
等候在门外的关建民和赵参军已经有些按捺不住。<br />
不过就在两人想要上前提醒时。<br />
却又被郭默拦了下来,道:<br />
“这种时候,千万不能打扰他!”<br />
“5天,5天搞出一个新型声呐!”<br />
“再过一个小时,要是他还没有结束,我亲自去叫他!”<br />
他虽然也担心李暮的身体。<br />
但更知道,现在对于其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br />
“郭院长,那要是他这5天都不眠不休地研究怎么办?我们也不拦吗?”关建民焦急道。<br />
自从被上面的领导提醒多次之后。<br />
他已经很少见到李暮这样工作过。<br />
一旁的赵参军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李暮的方向,目光之中满是敬佩。<br />
作为朋友,他希望李暮不要这么拼命。<br />
可作为军人,他更希望夏国能够有这个新型声呐,避免在战争中有更多的战友牺牲。<br />
“拦是当然要拦的,嗨,算了,我再去和上面说说。”郭默叹了一口气,转身便走。<br />
劝不了李暮。<br />
就只能去说服上面了。<br />
看现在的状况,他觉得后者可能要更容易一些。<br />
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br />
忽然。<br />
李暮的办公室内传出“刺啦~”的一声椅子拖动声。<br />
听到动静。<br />
站在门外的郭默、关建民和赵参军三人立刻不约而同地投去目光。<br />
只见李暮忽然从座位上站起,拿着一迭两指厚的稿纸,快速地翻阅着。<br />
看到这一幕。<br />
他们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不敢有丝毫地打扰。<br />
即便是有人经过,也被他们赶紧叫住,避免影响到李暮。<br />
……<br />
过了大概10分钟。<br />
李暮终于翻完了最后一页稿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br />
正准备带着方案去找郭默。<br />
便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br />
七八个人一下子从他的办公室外挤了进来。<br />
除了郭默、关建民和赵参军外。<br />
还有许久不见的唐燕捷和王石存。<br />
不过不待他们两人说话。<br />
郭默便快步走上前,满脸严肃地批评道:<br />
“你啊你,又犯了以前的毛病是不是?”<br />
“绝对不能有下次了,明白吗?”<br />
“要是再这样,就算新型雷达的事情非常着急,我也要罚你休息!”<br />
他的语气十分严厉。<br />
闻言,李暮笑道:<br />
“放心吧,就今天,之后不会了。”<br />
“真的,这么听话?这就不干了?”郭默瞬间露出狐疑的表情。<br />
毕竟以前他说这话。<br />
两人肯定要掰扯一番,李暮没理都要说成有理。<br />
这次占了理,竟然就这么乖乖点头了?<br />
李暮笑道:<br />
“不是不干了,是干好了。”<br />
“哦,是这样……?”郭默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br />
直到仔细回想这话,忽然发现不对。<br />
干好了?<br />
不是,正常人一个下午连个思路都未必找得到吧!<br />
即便已经对李暮的能力和天赋有所认识。<br />
郭默依旧难掩震惊,道:<br />
“你是说你一个下午,就搞出了一个新型声呐?”<br />
众人听到郭默的话,也是一下子全都安静下来。<br />
他们看向李暮,目光之中充满着不可思议。<br />
一个下午。<br />
就搞出了个新型声呐?<br />
这听起来简直和谣传中老大哥掌握了外星科技一样离谱。<br />
“不能说完全没有问题,但值得一试。”李暮揉了揉发胀的眉心,道。<br />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对他来说消耗还是很大的。<br />
要将80年代的声呐提前搞出来。<br />
所需要考虑的东西,非常之多,这200多页的稿纸也才堪堪勉强讲清楚而已。<br />
郭默看着神色疲倦的李暮,当即道:<br />
“好,我先去去和上面汇报。”<br />
“然后这份方案会被火速送到雷达研究所。”<br />
“不过你要答应我,现在马上回去休息。”<br />
一个下午。<br />
不,准确来说,甚至只有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br />
便完成了新型声呐的方案。<br />
这其中要耗费多少的心力,光是想想都让人觉得可怕。<br />
“我没事,其实方案的多数内容,我之前已经有了眉目,只是还没来得及整理而已。”李暮道。<br />
他也知道这次有点过火。<br />
不过也不是没办法找理由。<br />
毕竟靠岸声呐阵列系统的研制计划,早就已经被他提了出来。<br />
郭默好笑道:<br />
“你就是说破天,今晚也得先回去休息。”<br />
他说完之后。<br />
一旁的关建民和赵参军,也跟着劝李暮先休息一晚再说。<br />
见到众人都开口劝自己。<br />
李暮也没办法再继续坚持,只好无奈地点头答应回家休息。<br />
……<br />
次日早。<br />
洗漱锻炼完后。<br />
李暮便坐着车,直接前往雷达研究所。<br />
到了地方。<br />
他便直接找到所长彭时录。<br />
后者眼神满是血丝,一看就知道是熬了一整宿。<br />
不过即便如此,其眼中依旧满是兴奋。<br />
看到李暮过来,高兴道:<br />
“郭院长给我说的时候,我还以为他是在拿我涮着玩呢,没想到你竟然真的用这么短的时间,就搞出了新型声呐!”<br />
“只是无奈之举罢了。”李暮摇头道。<br />
如果不是上面的计划。<br />
他本来并不打算那么快搞新型声呐。<br />
闻言,彭时录拍了拍他的肩膀,道:<br />
“有了这个新型声呐,相信我们的战士们,肯定能够顺利地打败敌人!”<br />
昨天郭默将方案送来后。<br />
在要求雷达研究所上下竭尽全力研制出新型声呐的同时。<br />
也告知了他事情的始末。<br />
“不说这些,彭所长,你们看过方案之后,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李暮道。<br />
既然改变不了上面的决定。<br />
那么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快将新型声呐拿出来。<br />
只有如此,才能够在计划实施时,多上一层保障。<br />
彭时录笑道:<br />
“说实话,困难肯定是有的。”<br />
“要不是你,我们恐怕连声学理论研究这一块都未必能突破。”<br />
“不过现在,大家对于你的方案给予了高度地认可。除了时间之外,没有任何问题!”<br />
他的语气中充满着信心。<br />
昨晚整个雷达研究所的专家教授,点灯鏖战了一宿,完全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br />
剩下的,只有“埋头苦干”四个字。<br />
“仅仅是吃透理论还不够,还要尽快开始试验才行。”李暮微微颔首,道。<br />
他并不怀疑雷达研究所里的研究人员们的能力。<br />
只不过这一项任务,确实非常之重。<br />
必须争分夺秒,才能够在计划实施之前,将新型声呐拿出来。<br />
彭时录点头道:<br />
“那好,我们这就开始吧。”<br />
说着,他便准备带着李暮前往实验室。<br />
不过刚走出两步。<br />
似是又想起了什么,又赶忙道:<br />
“对了,上面说要你注意休息时间……”<br />
“您觉得您以现在这个状态和我说合适吗?”李暮看着满眼疲倦的彭时录,好笑道。<br />
闻言,彭时录脸上闪过一丝尴尬。<br />
但很快,他又严肃起来,道:<br />
“行,那我就以身作则。”<br />
“将你送到实验室,我就去休息。”<br />
“你也别想求情,没用。”<br />
话音刚落,彭时录人已经走了出去,不给李暮半点开口的机会。<br />
……<br />
随后,两人来到实验室。<br />
刚刚走到门口。<br />
便听见了里面传来一道道惊呼之声。<br />
听到这声音。<br />
李暮疑惑地看向一旁的彭时录。<br />
后者当即解释道:<br />
“应该是声学研究所的王德昭王所长带着人到了。”<br />
“他是咱们国内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声学家,对国家的水声学和声呐技术都有着重要贡献。”<br />
“本来是准备过段时间再叫他们过来帮忙搞靠岸声呐阵列系统的,没想到因为新型声呐的事提前了。”<br />
彭时录一边说着,一边带着李暮走进实验室。<br />
两人出现在门口的瞬间。<br />
便被人发现,大声道:<br />
“是李顾问,李顾问来了!”<br />
声音刚落。<br />
原本正在惊叹新型声呐方案的王德昭等人,立刻回过头,看向李暮,道:<br />
“您就是李顾问吧,久仰了!”<br />
“王德昭所长,您好!”李暮伸出手,和面前60多岁的小老头握了握。<br />
别看对方年纪大。<br />
却是夏国水声学的奠基人之一。<br />
王德昭上下打量了李暮好几眼,才继续道:<br />
“难以置信啊,您说都是一个脑袋,为什么您能一个下午就把新型声呐搞出来?”<br />
“而且其中涉及到的声学理论创新,完全超越了我们国家,甚至是世界先进水平!”<br />
“如果不是现在时机不合适,我甚至更想先向您请教学术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做研究!”<br />
他的语气中满是钦佩。<br />
夏国的声学理论,基本是以依靠老大哥才勉强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br />
具体到声呐上,更是如此。<br />
至今他们主要使用的声呐,都还是仿制的老大哥的设备。<br />
比如,仍旧采用简单的声波传播模型,对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理解有限。<br />
也缺少在复杂海洋环境下对声波传播影响的深入研究。<br />
再比如,依赖滤波器和放大器,模拟信号处理技术过于简单,难以有效分离目标信号和环境噪音。<br />
这些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br />
但想要去一一攻克,没个三四年的功夫,很难看到希望。<br />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李暮给出的方案中,对此有着相当详细地阐述。<br />
不客气的说,这一下直接填补了国内声学领域至少10年的空白。<br />
“只是我的浅见而已,在声学方面,我更多地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少和实践的结合。”李暮道。<br />
在面对王德昭这种声学大佬的时候。<br />
该谦虚还是要谦虚一下的。<br />
毕竟要他搞理论没问题,实践却还是差了不少。<br />
王德昭笑道:<br />
“这算是什么问题,我,还有马教授、应教授和张教授他们,都认为您的理论没有任何纰漏之处。”<br />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br />
从声学研究所来的3个教授,也走上前来,向李暮自我介绍。<br />
马大有,夏国著名声学家。<br />
应重福,超声学专家。<br />
张仁合,水声学专家。<br />
“各位教授,你们好。”李暮一一上前和3人握手。<br />
在互相认识过后。<br />
他也不含糊,当即道:<br />
“王所长,时间紧迫,国家急需这个新型声呐,所以客套的话我就不多说了。”<br />
“为了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新型声呐的研制,必须尽快展开攻关。”<br />
“如果您,还有大家已经准备好了的话,我们现在就立刻开始吧!”<br />
李暮的话很简单。<br />
却是最好的动员。<br />
国家需要。<br />
当这个四个字出现的时候,胜过任何文字的动员演讲。<br />
当然,还有更进一步的“d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br />
不过李暮觉得,还没有到这个地步。<br />
要是这说出口,怕是众人都得拼命!<br />
王德昭等人也不含糊,立刻齐声道:<br />
“是!”<br />
……<br />
紧接着。<br />
在李暮的带领下,新型声呐的研制工作立刻展开。<br />
首先,是任务的划分,也就是分组。<br />
由王德昭负责升学理论与基础研究组。<br />
他们的任务,是研究水下声波传播理论,建立声呐性能的数学模型。<br />
彭时录负责声呐硬件研制组,研究的是声呐系统的核心硬件。<br />
包括声波发射器、接收器、基阵等。<br />
海洋环境与试验组由应重福负责。研究海洋海景对声呐性能的影响,并负责海上试验。<br />
最后剩下的信号处理与电子技术组、系统工程与集成组。<br />
则由李暮一肩挑之。<br />
这方面他有着天然的优势,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br />
……<br />
会议室内。<br />
待众人陆续入座之后。<br />
李暮拿起一块小黑板,道:<br />
“先来说一说我们需要攻克的4项关键技术。”<br />
“首先,是低频声波技术。”<br />
“采用低频声波,它在水中的传播损耗较小,频率范围可能为数百赫兹至数千赫兹……”<br />
他先从低频声波技术讲起。<br />
然后再一步步进行阐述。<br />
数字化信号处理、多基阵设计和抗干扰技术。<br />
就在他刚刚说完的时候。<br />
下面的王德昭飞快地举手提问,道:<br />
“李顾问,低频声波的发射与接收、信号传播与衰减、环境噪声干扰,以及数字化信号处理等等,都有很大的难点吧。”<br />
低频声波的发射,需要大功率的发射器和高灵敏度接收器。<br />
而且它虽然传播距离远,但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仍会受到衰减和多径效应的影响。<br />
海水温度、盐度、眼里等环境因素,都会显著地影响声波的传播特性。<br />
李暮答道:<br />
“信号发射和接收方面,可以采用新型压电材料研制高效能、低损耗的声波发射器。”接收器则使用信号放大技术,提升接收性能。”<br />
“信号的传播与衰减,则要利用计算机来建立青雀的海洋声场模型。”<br />
“我会开发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补偿声波传播中的衰减和多径效应。主语环境干扰噪音……”<br />
他的语速不算快。<br />
可下面一众声学研究所的专家教授们,还是不免一阵手忙脚乱。<br />
这些内容,他们一时间很难直接消化掉。<br />
毕竟无论是新型压电材料,还是先进的信号发达技术等等。<br />
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的知识和内容。<br />
雷达研究所这边的专家和教授们倒是早有准备,干脆地就没人试着去理解,而是先将内容记下来再说。<br />
不过很快。<br />
他们就发现有些不对。<br />
李暮以前说完,会给他们一点思考的时间。<br />
这次在解决了王德昭提出的几个问题之后。<br />
又紧接着补充了3点,道:<br />
“低频声呐系统通常需要集成多种基阵,所以需要我们开发多基阵数据融合算法,实现对目标的精确定位和追踪。”<br />
(本章完)</p>
“好消息?”李暮看了看笑得一脸开心的郭默。<br />
又看了看坐在旁边的丁修巡。<br />
沉吟片刻,他试探着问道:<br />
“难道是我们海军最近有针对运输大队长的行动?”<br />
李暮的话音刚落。<br />
一旁的丁修巡便哈哈笑道:<br />
“我就说他能猜到的吧,郭院长,您的那盒茶叶后面可就归我了啊!”<br />
“行行,归你。”郭默心疼地摆了摆手,无奈道:“奇了怪了,怎么一下就猜出来了。”<br />
“您都把丁厂长留下来了,我还能猜不着吗。”李暮哭笑不得道。<br />
不过笑过之后。<br />
他又不免产生了一丝担忧,道:<br />
“郭院长,我建议这个计划还是要再缓一缓为好,最好等到新声呐的出来后再进行。”<br />
运输大队长那边倒是好对付。<br />
可一旦动手,保不齐m帝会横插一手。<br />
虽说他对磁流体推进器有信心。<br />
但事关战士们的生命,他还是希望更慎重一些。<br />
“瞧我,都忘了说了。033a型潜艇上可是配备了最新的消声瓦和消声涂料,再加上磁流体推进器,肯定没问题的。”郭默道。<br />
虽说只是初步成功,消声瓦和消声涂料的效果还有提升的空间。<br />
但上面一致认为,可以实施计划。<br />
没办法。<br />
不给运输大队长一点颜色看看,他们还真以为夏国的近海是他们可以随意出入的后园。<br />
而且他们也不是毫无根据。<br />
郭默继续道:<br />
“运输大队长那边主要是m帝援助的淡水鲤级潜艇和海狮号潜艇。”<br />
“这两款潜艇,都已经普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br />
“我们的033a型潜艇,在技术上和实战上,都具备更大的优势。只要速战速决,就能斩获巨大的战果。”<br />
他理解李暮的顾虑。<br />
但上面也确实经过通盘的考虑。<br />
除了震慑肆无忌惮地入侵他们领海的国外舰队外。<br />
还有就是要向西方世界展示他们的现在的实力。<br />
夏国在这段时间有些过于耀眼了。<br />
如果不展示出强大的武力。<br />
只会让人西方国家觉得软弱可欺。<br />
“您说得或许有道理,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希望您能为我给上面转达。”李暮仍旧道。<br />
他理解上面的想法。<br />
也知道,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br />
可一个人的生命,也是生命。<br />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他希望能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br />
想到这里。<br />
他继续道:<br />
“这样,给我5天的时间,我搞一个新型声呐出来。”<br />
潜艇作战。<br />
谁先发现对手,往往能够占据先机。<br />
虽说即便发现了m帝的潜艇,他们可能也打不过。<br />
但至少能够做到提前发现,避免发生战斗。<br />
“5天?”一旁的丁修巡忍不住瞪大了眼睛。<br />
他甚至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br />
都不敢相信,听到的这个时间是真的。<br />
5天的时间搞出一个新型声呐,简直太疯狂了!<br />
郭默也是不敢置信,道:<br />
“你真的没有说错,是5天,不是5周?”<br />
“我本来想先把靠岸声呐阵列搞出来,不过既然上面有宣扬国威的想法,那么先搞一个新型声呐问题也不大。”李暮解释道。<br />
主动出击,在他看来并不是特别明智的选择。<br />
毕竟在原来的历史上,夏国就是靠着长时间平稳地发育,才一步一步强大起来。<br />
如今随着他的到来,已经改变了许多东西。<br />
至少在这一点上,他不希望有太大的变化。<br />
当然,说到底还是拳头不够大。<br />
只有等到威龙-1战斗机造出来,他们才真正具有说话的底气。<br />
“既然如此,我会跟上面汇报,然后让雷达研究所全力支持你的研究!”郭默当机立断道。<br />
针对运输大队长一方的军事行动箭在弦上。<br />
他们必须争分夺秒。<br />
才能够赶在行动之前,将新型声呐搞出来。<br />
这还不够。<br />
新型声呐总要经过测试,才能够放心地使用。<br />
哪怕他们相信李暮,也不能省略步骤。<br />
所以留给他们的时间,甚至可能不到半个月。<br />
……<br />
在决定了方向之后。<br />
李暮很快跟郭默和丁修巡两人告辞,然后来到国科院那间他的办公室内。<br />
坐在办公桌前。<br />
他拿出纸笔,开始整理资料。<br />
要在5天内完成研制。<br />
那么整个方案,就不能出一点差错。<br />
甚至必须做到拿过去就能开始试制的程度。<br />
“先选择目标吧。”李暮深吸一口气,先让自己冷静下来。<br />
急归急。<br />
却不能出差错。<br />
否则就是在拿战士们的生命开玩笑。<br />
m帝现在最先进的潜艇声呐,是an/bqq-2声呐,探测距离能够达到数十公里甚至更远。<br />
想要对付它。<br />
所需要的新型声呐,至少需要超过百公里的探测范围。<br />
打开聊天页面。<br />
翻找了半个多小时后。<br />
李暮总算找到了目标:<br />
“h/sq2-262型声呐,这个不错。”<br />
这是一款夏国在80年代搞出的声呐。<br />
探测距离超过100公里,优于an/bqq-2声呐的探测范围。<br />
而且其本身不仅适用于常规潜艇,也同样适用原子能潜艇。<br />
虽说技术上可能没有那么先进。<br />
但足够满足夏国当下的需求。<br />
想到这里,李暮当即开始动笔。<br />
……<br />
晚上10点左右。<br />
李暮仍在办公室内奋笔疾书。<br />
看到这一幕。<br />
等候在门外的关建民和赵参军已经有些按捺不住。<br />
不过就在两人想要上前提醒时。<br />
却又被郭默拦了下来,道:<br />
“这种时候,千万不能打扰他!”<br />
“5天,5天搞出一个新型声呐!”<br />
“再过一个小时,要是他还没有结束,我亲自去叫他!”<br />
他虽然也担心李暮的身体。<br />
但更知道,现在对于其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br />
“郭院长,那要是他这5天都不眠不休地研究怎么办?我们也不拦吗?”关建民焦急道。<br />
自从被上面的领导提醒多次之后。<br />
他已经很少见到李暮这样工作过。<br />
一旁的赵参军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李暮的方向,目光之中满是敬佩。<br />
作为朋友,他希望李暮不要这么拼命。<br />
可作为军人,他更希望夏国能够有这个新型声呐,避免在战争中有更多的战友牺牲。<br />
“拦是当然要拦的,嗨,算了,我再去和上面说说。”郭默叹了一口气,转身便走。<br />
劝不了李暮。<br />
就只能去说服上面了。<br />
看现在的状况,他觉得后者可能要更容易一些。<br />
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br />
忽然。<br />
李暮的办公室内传出“刺啦~”的一声椅子拖动声。<br />
听到动静。<br />
站在门外的郭默、关建民和赵参军三人立刻不约而同地投去目光。<br />
只见李暮忽然从座位上站起,拿着一迭两指厚的稿纸,快速地翻阅着。<br />
看到这一幕。<br />
他们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不敢有丝毫地打扰。<br />
即便是有人经过,也被他们赶紧叫住,避免影响到李暮。<br />
……<br />
过了大概10分钟。<br />
李暮终于翻完了最后一页稿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br />
正准备带着方案去找郭默。<br />
便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br />
七八个人一下子从他的办公室外挤了进来。<br />
除了郭默、关建民和赵参军外。<br />
还有许久不见的唐燕捷和王石存。<br />
不过不待他们两人说话。<br />
郭默便快步走上前,满脸严肃地批评道:<br />
“你啊你,又犯了以前的毛病是不是?”<br />
“绝对不能有下次了,明白吗?”<br />
“要是再这样,就算新型雷达的事情非常着急,我也要罚你休息!”<br />
他的语气十分严厉。<br />
闻言,李暮笑道:<br />
“放心吧,就今天,之后不会了。”<br />
“真的,这么听话?这就不干了?”郭默瞬间露出狐疑的表情。<br />
毕竟以前他说这话。<br />
两人肯定要掰扯一番,李暮没理都要说成有理。<br />
这次占了理,竟然就这么乖乖点头了?<br />
李暮笑道:<br />
“不是不干了,是干好了。”<br />
“哦,是这样……?”郭默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br />
直到仔细回想这话,忽然发现不对。<br />
干好了?<br />
不是,正常人一个下午连个思路都未必找得到吧!<br />
即便已经对李暮的能力和天赋有所认识。<br />
郭默依旧难掩震惊,道:<br />
“你是说你一个下午,就搞出了一个新型声呐?”<br />
众人听到郭默的话,也是一下子全都安静下来。<br />
他们看向李暮,目光之中充满着不可思议。<br />
一个下午。<br />
就搞出了个新型声呐?<br />
这听起来简直和谣传中老大哥掌握了外星科技一样离谱。<br />
“不能说完全没有问题,但值得一试。”李暮揉了揉发胀的眉心,道。<br />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对他来说消耗还是很大的。<br />
要将80年代的声呐提前搞出来。<br />
所需要考虑的东西,非常之多,这200多页的稿纸也才堪堪勉强讲清楚而已。<br />
郭默看着神色疲倦的李暮,当即道:<br />
“好,我先去去和上面汇报。”<br />
“然后这份方案会被火速送到雷达研究所。”<br />
“不过你要答应我,现在马上回去休息。”<br />
一个下午。<br />
不,准确来说,甚至只有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br />
便完成了新型声呐的方案。<br />
这其中要耗费多少的心力,光是想想都让人觉得可怕。<br />
“我没事,其实方案的多数内容,我之前已经有了眉目,只是还没来得及整理而已。”李暮道。<br />
他也知道这次有点过火。<br />
不过也不是没办法找理由。<br />
毕竟靠岸声呐阵列系统的研制计划,早就已经被他提了出来。<br />
郭默好笑道:<br />
“你就是说破天,今晚也得先回去休息。”<br />
他说完之后。<br />
一旁的关建民和赵参军,也跟着劝李暮先休息一晚再说。<br />
见到众人都开口劝自己。<br />
李暮也没办法再继续坚持,只好无奈地点头答应回家休息。<br />
……<br />
次日早。<br />
洗漱锻炼完后。<br />
李暮便坐着车,直接前往雷达研究所。<br />
到了地方。<br />
他便直接找到所长彭时录。<br />
后者眼神满是血丝,一看就知道是熬了一整宿。<br />
不过即便如此,其眼中依旧满是兴奋。<br />
看到李暮过来,高兴道:<br />
“郭院长给我说的时候,我还以为他是在拿我涮着玩呢,没想到你竟然真的用这么短的时间,就搞出了新型声呐!”<br />
“只是无奈之举罢了。”李暮摇头道。<br />
如果不是上面的计划。<br />
他本来并不打算那么快搞新型声呐。<br />
闻言,彭时录拍了拍他的肩膀,道:<br />
“有了这个新型声呐,相信我们的战士们,肯定能够顺利地打败敌人!”<br />
昨天郭默将方案送来后。<br />
在要求雷达研究所上下竭尽全力研制出新型声呐的同时。<br />
也告知了他事情的始末。<br />
“不说这些,彭所长,你们看过方案之后,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李暮道。<br />
既然改变不了上面的决定。<br />
那么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快将新型声呐拿出来。<br />
只有如此,才能够在计划实施时,多上一层保障。<br />
彭时录笑道:<br />
“说实话,困难肯定是有的。”<br />
“要不是你,我们恐怕连声学理论研究这一块都未必能突破。”<br />
“不过现在,大家对于你的方案给予了高度地认可。除了时间之外,没有任何问题!”<br />
他的语气中充满着信心。<br />
昨晚整个雷达研究所的专家教授,点灯鏖战了一宿,完全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br />
剩下的,只有“埋头苦干”四个字。<br />
“仅仅是吃透理论还不够,还要尽快开始试验才行。”李暮微微颔首,道。<br />
他并不怀疑雷达研究所里的研究人员们的能力。<br />
只不过这一项任务,确实非常之重。<br />
必须争分夺秒,才能够在计划实施之前,将新型声呐拿出来。<br />
彭时录点头道:<br />
“那好,我们这就开始吧。”<br />
说着,他便准备带着李暮前往实验室。<br />
不过刚走出两步。<br />
似是又想起了什么,又赶忙道:<br />
“对了,上面说要你注意休息时间……”<br />
“您觉得您以现在这个状态和我说合适吗?”李暮看着满眼疲倦的彭时录,好笑道。<br />
闻言,彭时录脸上闪过一丝尴尬。<br />
但很快,他又严肃起来,道:<br />
“行,那我就以身作则。”<br />
“将你送到实验室,我就去休息。”<br />
“你也别想求情,没用。”<br />
话音刚落,彭时录人已经走了出去,不给李暮半点开口的机会。<br />
……<br />
随后,两人来到实验室。<br />
刚刚走到门口。<br />
便听见了里面传来一道道惊呼之声。<br />
听到这声音。<br />
李暮疑惑地看向一旁的彭时录。<br />
后者当即解释道:<br />
“应该是声学研究所的王德昭王所长带着人到了。”<br />
“他是咱们国内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声学家,对国家的水声学和声呐技术都有着重要贡献。”<br />
“本来是准备过段时间再叫他们过来帮忙搞靠岸声呐阵列系统的,没想到因为新型声呐的事提前了。”<br />
彭时录一边说着,一边带着李暮走进实验室。<br />
两人出现在门口的瞬间。<br />
便被人发现,大声道:<br />
“是李顾问,李顾问来了!”<br />
声音刚落。<br />
原本正在惊叹新型声呐方案的王德昭等人,立刻回过头,看向李暮,道:<br />
“您就是李顾问吧,久仰了!”<br />
“王德昭所长,您好!”李暮伸出手,和面前60多岁的小老头握了握。<br />
别看对方年纪大。<br />
却是夏国水声学的奠基人之一。<br />
王德昭上下打量了李暮好几眼,才继续道:<br />
“难以置信啊,您说都是一个脑袋,为什么您能一个下午就把新型声呐搞出来?”<br />
“而且其中涉及到的声学理论创新,完全超越了我们国家,甚至是世界先进水平!”<br />
“如果不是现在时机不合适,我甚至更想先向您请教学术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做研究!”<br />
他的语气中满是钦佩。<br />
夏国的声学理论,基本是以依靠老大哥才勉强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br />
具体到声呐上,更是如此。<br />
至今他们主要使用的声呐,都还是仿制的老大哥的设备。<br />
比如,仍旧采用简单的声波传播模型,对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理解有限。<br />
也缺少在复杂海洋环境下对声波传播影响的深入研究。<br />
再比如,依赖滤波器和放大器,模拟信号处理技术过于简单,难以有效分离目标信号和环境噪音。<br />
这些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br />
但想要去一一攻克,没个三四年的功夫,很难看到希望。<br />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李暮给出的方案中,对此有着相当详细地阐述。<br />
不客气的说,这一下直接填补了国内声学领域至少10年的空白。<br />
“只是我的浅见而已,在声学方面,我更多地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少和实践的结合。”李暮道。<br />
在面对王德昭这种声学大佬的时候。<br />
该谦虚还是要谦虚一下的。<br />
毕竟要他搞理论没问题,实践却还是差了不少。<br />
王德昭笑道:<br />
“这算是什么问题,我,还有马教授、应教授和张教授他们,都认为您的理论没有任何纰漏之处。”<br />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br />
从声学研究所来的3个教授,也走上前来,向李暮自我介绍。<br />
马大有,夏国著名声学家。<br />
应重福,超声学专家。<br />
张仁合,水声学专家。<br />
“各位教授,你们好。”李暮一一上前和3人握手。<br />
在互相认识过后。<br />
他也不含糊,当即道:<br />
“王所长,时间紧迫,国家急需这个新型声呐,所以客套的话我就不多说了。”<br />
“为了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新型声呐的研制,必须尽快展开攻关。”<br />
“如果您,还有大家已经准备好了的话,我们现在就立刻开始吧!”<br />
李暮的话很简单。<br />
却是最好的动员。<br />
国家需要。<br />
当这个四个字出现的时候,胜过任何文字的动员演讲。<br />
当然,还有更进一步的“d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br />
不过李暮觉得,还没有到这个地步。<br />
要是这说出口,怕是众人都得拼命!<br />
王德昭等人也不含糊,立刻齐声道:<br />
“是!”<br />
……<br />
紧接着。<br />
在李暮的带领下,新型声呐的研制工作立刻展开。<br />
首先,是任务的划分,也就是分组。<br />
由王德昭负责升学理论与基础研究组。<br />
他们的任务,是研究水下声波传播理论,建立声呐性能的数学模型。<br />
彭时录负责声呐硬件研制组,研究的是声呐系统的核心硬件。<br />
包括声波发射器、接收器、基阵等。<br />
海洋环境与试验组由应重福负责。研究海洋海景对声呐性能的影响,并负责海上试验。<br />
最后剩下的信号处理与电子技术组、系统工程与集成组。<br />
则由李暮一肩挑之。<br />
这方面他有着天然的优势,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br />
……<br />
会议室内。<br />
待众人陆续入座之后。<br />
李暮拿起一块小黑板,道:<br />
“先来说一说我们需要攻克的4项关键技术。”<br />
“首先,是低频声波技术。”<br />
“采用低频声波,它在水中的传播损耗较小,频率范围可能为数百赫兹至数千赫兹……”<br />
他先从低频声波技术讲起。<br />
然后再一步步进行阐述。<br />
数字化信号处理、多基阵设计和抗干扰技术。<br />
就在他刚刚说完的时候。<br />
下面的王德昭飞快地举手提问,道:<br />
“李顾问,低频声波的发射与接收、信号传播与衰减、环境噪声干扰,以及数字化信号处理等等,都有很大的难点吧。”<br />
低频声波的发射,需要大功率的发射器和高灵敏度接收器。<br />
而且它虽然传播距离远,但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仍会受到衰减和多径效应的影响。<br />
海水温度、盐度、眼里等环境因素,都会显著地影响声波的传播特性。<br />
李暮答道:<br />
“信号发射和接收方面,可以采用新型压电材料研制高效能、低损耗的声波发射器。”接收器则使用信号放大技术,提升接收性能。”<br />
“信号的传播与衰减,则要利用计算机来建立青雀的海洋声场模型。”<br />
“我会开发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补偿声波传播中的衰减和多径效应。主语环境干扰噪音……”<br />
他的语速不算快。<br />
可下面一众声学研究所的专家教授们,还是不免一阵手忙脚乱。<br />
这些内容,他们一时间很难直接消化掉。<br />
毕竟无论是新型压电材料,还是先进的信号发达技术等等。<br />
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的知识和内容。<br />
雷达研究所这边的专家和教授们倒是早有准备,干脆地就没人试着去理解,而是先将内容记下来再说。<br />
不过很快。<br />
他们就发现有些不对。<br />
李暮以前说完,会给他们一点思考的时间。<br />
这次在解决了王德昭提出的几个问题之后。<br />
又紧接着补充了3点,道:<br />
“低频声呐系统通常需要集成多种基阵,所以需要我们开发多基阵数据融合算法,实现对目标的精确定位和追踪。”<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