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禳却笑起来,“不愧是剑客的转世之身,我早料到他不会那么容易死掉,这一下,封天之争总算有盼头了!”<br />
言辞间,尽是欣然之意。<br />
可其他人却直皱眉头,心中无法平静。<br />
既然苏奕活着,岂不是意味着,定道者大人和那些鸿蒙主宰在云梦泽中的布局,也落空了?<br />
“这苏奕怎会出现在灵枢禁区?”<br />
绿衣美妇追问。<br />
姬鲲神色复杂,把发生万翠岭的事情一一道出。<br />
当听完后,众人无不愣在那。<br />
苏奕已经证道终极境!<br />
一众禁区主宰殒命!<br />
定道者的意志法身被毁!<br />
连姬鲲都不是苏奕对手,差点遭难!<br />
这一系列事实,让众人的心境就像遭受到一次次重击,久久难以平静。<br />
唯独孙禳拍着大腿,笑道:“好,好,好!”<br />
连说了三声好,那眉目间都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快慰高兴之色。<br />
这让其他人心中极不舒服。<br />
姬鲲忍不住道:“孙大剑仙,这家伙可毁掉了定道者大人的意志法身,你……你怎能为他叫好?”<br />
孙禳瞥了姬鲲一眼。<br />
仅仅一个眼神,便让姬鲲浑身一僵,通体发寒,忍不住激灵灵打了个寒颤,下意识低下头,不敢和孙禳对视。<br />
孙禳这才说道;“不瞒你们说,直至此刻,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样的苏奕,才是定道者大人乐意见到的!”<br />
众人差点怀疑自己听错了。<br />
明明是定道者大人在云梦泽中的布局败了,怎么孙禳却说,如今的苏奕是定道者大人乐意见到的?<br />
孙禳没有解释。<br />
定道者大人为何会重返鸿蒙天域?<br />
为何又会和引渡者对赌?<br />
原因其实很好猜,一切的关键,都落在苏奕一人身上。<br />
苏奕越强大,对定道者大人而言,或许意味着苏奕的分量也会变得越重!<br />
这,就是孙禳做出的判断。<br />
第3592章 仙之一字 仙道之尽<br />
鸿蒙禁域。<br />
一座巍峨古老的混沌大山前。<br />
身影缥缈神秘的定道者,静静立在一块岩石上,眼眸望向远处那座混沌大山。<br />
那座混沌大山,名唤鸿蒙。<br />
山之巅,矗立有封天台,隐于混沌中,一如天道无形,除非在封天台上留名,其他人等,皆无法真正感应到封天台的存在。<br />
而事实上,哪怕是这座“鸿蒙道山”,也绝不是随便谁都能靠近。<br />
早在先天混沌时代,鸿蒙道山就被列为整个混沌纪元最为禁忌的地方。<br />
没有之一!<br />
唯有参与“封天之争”,得鸿蒙气运加持在身之辈,方才有机会抵达鸿蒙道山前。<br />
当然,也仅仅只是有机会。<br />
最终能否抵达,也要看自身实力。<br />
鸿蒙道山究竟有多高?<br />
又有多大?<br />
没人清楚。<br />
也从没人能够真正丈量出来。<br />
对于此山的描述,一直有“大如混沌,天地之极”的说法。<br />
哪怕身影足以挤满星空的洪荒巨兽,在鸿蒙道山面前,也和渺小的沙粒没区别。<br />
自古至今,不知多少人试图征服鸿蒙道山,渴望登临山巅,将此山踩在脚下,实现“山登绝巅我为峰”的抱负。<br />
可真正能做到的,寥寥无几。<br />
不过,定道者就是其中之一。<br />
祂也清楚,那鸿蒙道山之巅,实则另有乾坤。<br />
哪怕抵达山巅,实则也仅仅只是来到封天台前而已,真正的“山巅”,根本不在那。<br />
在定道者眼中,鸿蒙道山真正的“山巅”根本不是具象的一个地方,而是混沌生命本源。<br />
是生命道途!<br />
可惜,早已一只脚迈入生命道途门槛的定道者,却迟迟无法真正地迈过那个门槛。<br />
在万古以来的修行中,祂几乎推演了自混沌开辟以来所有的大道,尝试过不知多少神秘而特殊的手段。<br />
却最终也没能做到。<br />
之前,祂还为此困惑过、迷惘过,心境甚至因此而消沉了极为漫长的岁月。<br />
可如今,不一样了。<br />
祂已有了明确的目标。<br />
并且能保证,必能实现那终极一跃,彻底踏入生命道途的门槛中,立足真正的“山巅”!<br />
“你说,封天之争,究竟争的是什么?为何会有鸿蒙道山,为何又会有封天台?”<br />
定道者忽地开口,声如晦暗缥缈的天道之音在响起。<br />
远处,一艘黑色小舟静静漂浮虚空中。<br />
头戴斗笠,一袭灰衣的引渡者立足小舟之上。<br />
“大道之上,哪有那么多为什么。”<br />
引渡者开口,“山在那,就过去,去的人多了,就有了竞争,要争一个高低强弱,要争一个无人可及,便有了大道之争。”<br />
定道者道:“山在那,也可以不过去。”<br />
引渡者道:“你说的不错,在大道上止步的,数不胜数,可这世上总有人想试一试,天究竟有多高,地究竟有多厚,仅此而已。”<br />
定道者却说道:“于我眼中,一切皆心中执念作祟,登山,征服的不是山,而是本我之心。”<br />
“归根到底,一切大道求索,一切大道之争,无非是心境之争罢了。”<br />
引渡者不置可否。<br />
她只看着远处那座鸿蒙道山,也不知在想什么。<br />
“人登山巅,便为仙。”<br />
定道者忽地道,“万古以来,世人都说是我毁掉了古仙道,殊不知真正毁掉古仙道的,是这封天台!而我只不过是在定道之战时,让仙道之路彻底沉沦罢了。”<br />
很寻常的一番话,道破的却是一个万古以来的秘辛,若传出去,必会引发举世震惊。<br />
引渡者却似并不意外,道,“据我所知,古仙道纵使沉沦,也未曾真正消亡过,古仙道的本源,也一直都在,而未曾真正消失。”<br />
顿了顿,她看向定道者,“你也清楚,是封天台的力量封印了那一条最为特殊的古仙道,从那以后,仙道断绝,再无人能登临仙道之尽。”<br />
定道者声音缥缈,听不出感情波动,“早在古仙道还存在时,我可不记得有谁真正踏足仙道之尽。”<br />
引渡者道:“倘若我说仙道之尽,是生命道途,你还会这么认为?”<br />
定道者明显感到意外,“仙道之尽……和生命道途有关?”<br />
引渡者却不吭声了。<br />
她知道,定道者一直想从她这里获得和生命道途有关的线索。<br />
而刚才她说的那句话,其实无意间已经泄露了一个世间近乎无人知晓的秘密!<br />
“怪不得当初踏足古仙道的混沌初祖,在踏足终极境后,皆选择前往封天台求索大道。”<br />
定道者自语道,“人登山上,是为‘仙’,‘仙’字便由此而来,于古仙人眼中,鸿蒙道山就是他们能够成‘仙’的那座山。”<br />
“仙道尽头,便是鸿蒙道山之巅,是那一条生命道途!可因为有封天台的存在,却让那通往‘仙道尽头’的路断了……”<br />
“原来如此,我早了解到封禁古仙道的根源在封天台,却不曾想,原来仙道尽头原来也通往生命道途。”<br />
仙。<br />
左为“人”,右为“山”。<br />
“人”便是修道者。<br />
“山”便是鸿蒙道山!<br />
那古仙路一直都在,只不过却被封天台所封印。<br />
自那以后,仙路断绝!<br />
而定道者定道天下时,只不过是把天下间残留的修仙之路划分到了最低层次的道途罢了。<br />
像存在于仙界的修仙之路,就位于羽化道途之上,神明道途之下。<br />
而真正的古仙路,之所以消失,不在于定道者的定道之功,而在于封天台!<br />
“明白这些,也已于事无补。”
言辞间,尽是欣然之意。<br />
可其他人却直皱眉头,心中无法平静。<br />
既然苏奕活着,岂不是意味着,定道者大人和那些鸿蒙主宰在云梦泽中的布局,也落空了?<br />
“这苏奕怎会出现在灵枢禁区?”<br />
绿衣美妇追问。<br />
姬鲲神色复杂,把发生万翠岭的事情一一道出。<br />
当听完后,众人无不愣在那。<br />
苏奕已经证道终极境!<br />
一众禁区主宰殒命!<br />
定道者的意志法身被毁!<br />
连姬鲲都不是苏奕对手,差点遭难!<br />
这一系列事实,让众人的心境就像遭受到一次次重击,久久难以平静。<br />
唯独孙禳拍着大腿,笑道:“好,好,好!”<br />
连说了三声好,那眉目间都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快慰高兴之色。<br />
这让其他人心中极不舒服。<br />
姬鲲忍不住道:“孙大剑仙,这家伙可毁掉了定道者大人的意志法身,你……你怎能为他叫好?”<br />
孙禳瞥了姬鲲一眼。<br />
仅仅一个眼神,便让姬鲲浑身一僵,通体发寒,忍不住激灵灵打了个寒颤,下意识低下头,不敢和孙禳对视。<br />
孙禳这才说道;“不瞒你们说,直至此刻,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样的苏奕,才是定道者大人乐意见到的!”<br />
众人差点怀疑自己听错了。<br />
明明是定道者大人在云梦泽中的布局败了,怎么孙禳却说,如今的苏奕是定道者大人乐意见到的?<br />
孙禳没有解释。<br />
定道者大人为何会重返鸿蒙天域?<br />
为何又会和引渡者对赌?<br />
原因其实很好猜,一切的关键,都落在苏奕一人身上。<br />
苏奕越强大,对定道者大人而言,或许意味着苏奕的分量也会变得越重!<br />
这,就是孙禳做出的判断。<br />
第3592章 仙之一字 仙道之尽<br />
鸿蒙禁域。<br />
一座巍峨古老的混沌大山前。<br />
身影缥缈神秘的定道者,静静立在一块岩石上,眼眸望向远处那座混沌大山。<br />
那座混沌大山,名唤鸿蒙。<br />
山之巅,矗立有封天台,隐于混沌中,一如天道无形,除非在封天台上留名,其他人等,皆无法真正感应到封天台的存在。<br />
而事实上,哪怕是这座“鸿蒙道山”,也绝不是随便谁都能靠近。<br />
早在先天混沌时代,鸿蒙道山就被列为整个混沌纪元最为禁忌的地方。<br />
没有之一!<br />
唯有参与“封天之争”,得鸿蒙气运加持在身之辈,方才有机会抵达鸿蒙道山前。<br />
当然,也仅仅只是有机会。<br />
最终能否抵达,也要看自身实力。<br />
鸿蒙道山究竟有多高?<br />
又有多大?<br />
没人清楚。<br />
也从没人能够真正丈量出来。<br />
对于此山的描述,一直有“大如混沌,天地之极”的说法。<br />
哪怕身影足以挤满星空的洪荒巨兽,在鸿蒙道山面前,也和渺小的沙粒没区别。<br />
自古至今,不知多少人试图征服鸿蒙道山,渴望登临山巅,将此山踩在脚下,实现“山登绝巅我为峰”的抱负。<br />
可真正能做到的,寥寥无几。<br />
不过,定道者就是其中之一。<br />
祂也清楚,那鸿蒙道山之巅,实则另有乾坤。<br />
哪怕抵达山巅,实则也仅仅只是来到封天台前而已,真正的“山巅”,根本不在那。<br />
在定道者眼中,鸿蒙道山真正的“山巅”根本不是具象的一个地方,而是混沌生命本源。<br />
是生命道途!<br />
可惜,早已一只脚迈入生命道途门槛的定道者,却迟迟无法真正地迈过那个门槛。<br />
在万古以来的修行中,祂几乎推演了自混沌开辟以来所有的大道,尝试过不知多少神秘而特殊的手段。<br />
却最终也没能做到。<br />
之前,祂还为此困惑过、迷惘过,心境甚至因此而消沉了极为漫长的岁月。<br />
可如今,不一样了。<br />
祂已有了明确的目标。<br />
并且能保证,必能实现那终极一跃,彻底踏入生命道途的门槛中,立足真正的“山巅”!<br />
“你说,封天之争,究竟争的是什么?为何会有鸿蒙道山,为何又会有封天台?”<br />
定道者忽地开口,声如晦暗缥缈的天道之音在响起。<br />
远处,一艘黑色小舟静静漂浮虚空中。<br />
头戴斗笠,一袭灰衣的引渡者立足小舟之上。<br />
“大道之上,哪有那么多为什么。”<br />
引渡者开口,“山在那,就过去,去的人多了,就有了竞争,要争一个高低强弱,要争一个无人可及,便有了大道之争。”<br />
定道者道:“山在那,也可以不过去。”<br />
引渡者道:“你说的不错,在大道上止步的,数不胜数,可这世上总有人想试一试,天究竟有多高,地究竟有多厚,仅此而已。”<br />
定道者却说道:“于我眼中,一切皆心中执念作祟,登山,征服的不是山,而是本我之心。”<br />
“归根到底,一切大道求索,一切大道之争,无非是心境之争罢了。”<br />
引渡者不置可否。<br />
她只看着远处那座鸿蒙道山,也不知在想什么。<br />
“人登山巅,便为仙。”<br />
定道者忽地道,“万古以来,世人都说是我毁掉了古仙道,殊不知真正毁掉古仙道的,是这封天台!而我只不过是在定道之战时,让仙道之路彻底沉沦罢了。”<br />
很寻常的一番话,道破的却是一个万古以来的秘辛,若传出去,必会引发举世震惊。<br />
引渡者却似并不意外,道,“据我所知,古仙道纵使沉沦,也未曾真正消亡过,古仙道的本源,也一直都在,而未曾真正消失。”<br />
顿了顿,她看向定道者,“你也清楚,是封天台的力量封印了那一条最为特殊的古仙道,从那以后,仙道断绝,再无人能登临仙道之尽。”<br />
定道者声音缥缈,听不出感情波动,“早在古仙道还存在时,我可不记得有谁真正踏足仙道之尽。”<br />
引渡者道:“倘若我说仙道之尽,是生命道途,你还会这么认为?”<br />
定道者明显感到意外,“仙道之尽……和生命道途有关?”<br />
引渡者却不吭声了。<br />
她知道,定道者一直想从她这里获得和生命道途有关的线索。<br />
而刚才她说的那句话,其实无意间已经泄露了一个世间近乎无人知晓的秘密!<br />
“怪不得当初踏足古仙道的混沌初祖,在踏足终极境后,皆选择前往封天台求索大道。”<br />
定道者自语道,“人登山上,是为‘仙’,‘仙’字便由此而来,于古仙人眼中,鸿蒙道山就是他们能够成‘仙’的那座山。”<br />
“仙道尽头,便是鸿蒙道山之巅,是那一条生命道途!可因为有封天台的存在,却让那通往‘仙道尽头’的路断了……”<br />
“原来如此,我早了解到封禁古仙道的根源在封天台,却不曾想,原来仙道尽头原来也通往生命道途。”<br />
仙。<br />
左为“人”,右为“山”。<br />
“人”便是修道者。<br />
“山”便是鸿蒙道山!<br />
那古仙路一直都在,只不过却被封天台所封印。<br />
自那以后,仙路断绝!<br />
而定道者定道天下时,只不过是把天下间残留的修仙之路划分到了最低层次的道途罢了。<br />
像存在于仙界的修仙之路,就位于羽化道途之上,神明道途之下。<br />
而真正的古仙路,之所以消失,不在于定道者的定道之功,而在于封天台!<br />
“明白这些,也已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