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136
('\n <p> “对,酒。父皇先前生出此念, 然后想让人研究研究, 或许会有所得也不一定。有成果了。”刘挽也不算骗人, 本来她是不想把酒弄出来那么快, 毕竟酒的浓度上去了, 喝醉的人一多,闹事的人是不是也会跟着多了?</p><p> 此时面对卫青的担心,刘挽莫可奈何的把事情丢出来,只为了宽自家舅舅的心。</p><p> 酒是好东西,酒精消毒也是可以救命的!</p><p> 刘挽想了想这个时代的死亡率,虽然对于酒还是有一定的芥蒂,那也必须让人改进。</p><p> “让人取一瓶给我尝尝。”酒对于卫青来说并不陌生,因而卫青想尝一尝刘挽赞不绝口的酒是不是如刘挽说的那样,绝非以前的酒可比。</p><p> 好的吧,刘挽只能让鹿竹回去取上一坛。</p><p> 卫青接过即打开一闻,酒的味道都是卫青所没有闻过的浓,卫青惊奇不矣,刘挽以为卫青会立刻尝上一口,不想卫青闻过之后即将酒盖起。</p><p> 刘挽眨了眨眼睛,卫青道:“军规森严,于军中饮酒者当杖责二十。我也不例外。”</p><p> 好的吧,卫青向来谨慎,从来不会落人于柄,他既然要求别人,自己也会是第一个守规的人。</p><p> “舅舅留着,若是喝得好再跟我说,我给舅舅多送几坛。”刘挽相当的大方。卫青问:“当真所费粮食不多?泰永,大汉的粮食并不宽裕,经不起挥霍。如果可以”</p><p> 忧国忧民的卫青话到嘴边又停下了。</p><p> 朝中对酿酒有规定,不能超过一定的量,可是多年以来私底下有多少人还拿这条规矩当回事?</p><p> 纵然卫青拦得住刘挽不酿酒,难道能拦得住大汉朝的所有人?</p><p> 刘彻都不一定能管得了那么多的人,更何况卫青。</p><p> “舅舅的担心我知道。舅舅放心,我一定让人想办法提高粮食的产量。”刘挽无奈,操心的人真是操心的命,卫青如是,刘挽自己何尝不是如此。</p><p> 卫青重重点头道:“如此甚好。粮为民之本,粮产提高,百姓的日子也就好过得多了。”</p><p> 末了又郑重叮嘱刘挽道:“定要将粮食的事情放在心上。”</p><p> 刘挽连连保证。</p><p> “那女兵再辛苦舅舅一些日子。请舅舅费心。”刘挽没有忘记自己依然得靠自家的舅舅搭把手,郑重相请。</p><p> “好。”卫青如何也是舍不得对刘挽说出一个不字的。</p><p> 刘挽高兴的同卫青道一声谢,卫青叮嘱道:“给了我的酒,不要记得给陛下带一瓶回去。”</p><p> 谨慎如卫青,是一丁点的把柄都不留给人是吧。</p><p> 刘挽立刻脆声答应道:“是,舅舅放心,我一定给父皇带回去。”</p><p> 卫青想了想又道:“墨家的人也是不懂事,昨日那样的好日子若是进献好酒与陛下,他们定能得到陛下重赏。”</p><p> 额,对此刘挽也是无话可说,只能道:“算算日子得今天才适合拿出来,要是提了前味道就不对了,和别的酒没有区别,那不成。”</p><p> 墨家的人最让刘挽喜欢的一点莫过于他们都是认死理的人,一件事规定好时间,谁也不能改。</p><p> 这就很好。</p><p> 卫青不说话了,看得出来刘挽是偏着墨家人的。这样也很好,唯有看得到别人的付出,也愿意为那些默默付出,不会盘算,也不会任何阴谋的人撑起一片天,才有无数忠耿之士愿意为刘挽所驱使。</p><p> 刘挽得了卫青提醒,自然是不能忘记给刘彻带上一坛子酒。</p><p> “酒?”刘彻在看到刘挽怀抱的坛子时已然闻到阵阵清香,侧过头问起刘挽。</p><p> “父皇尝尝,不过只能喝一杯。若是父皇醉了,大汉皇帝被大汉公主灌醉了,传扬出去满朝大臣得用唾沫把我淹死。”刘挽一边说话,一边招呼华刻拿酒杯来,她给自家父亲倒上一杯。</p><p> 随着酒坛打开,一阵阵的酒香味迎面扑鼻而来,整个未央宫都是同样的酒味,刘彻也没能忍住的道:“好浓的酒香。朕还从来没有闻过如此好闻的酒。”</p><p> 刘挽俏皮一笑,双手与刘彻捧上,“不仅好闻,更好喝。父皇且细品。”</p><p> 刘彻毫不犹豫的接过,浅尝一口,一股辛辣的味道之后却是分外的甘甜,比他从前喝过的酒都好!</p><p> “好酒。”刘彻称赞之,刘挽骄傲的昂头道:“那是自然。我出马办的事,岂有不好的。”</p><p> 不怪刘挽敢如此嚣张的说话,她做事,哪一桩哪一件做不好了?</p><p> 刘彻心情愉悦,仰头将酒一饮而尽,同刘挽伸杯道:“再来一杯。”</p><p> 那肯定不行,刘挽道:“不成,就只一杯,此酒不同往日父皇喝的那些酒,后劲极大,您要是醉了,误了明日的早朝,我一准得挨骂。好酒更得慢品,父皇且留着明日再喝。否则来日酒的事我可不管了。”</p><p> 刘挽要是管,刘彻必是有更好喝的酒,刘挽倘若不管,只能喝喝如今的酒了。</p><p> “再倒半杯。就半杯。朕细细一品。”刘彻纵然很想大块朵颐,无奈刘挽也是说到做到的主儿,他真没办法不管不顾,由着性子来。</p> ', ' ')('\n <p> “就半杯。”刘挽多少也是要给刘彻这个父亲一点点的面子的,那也得先跟刘彻达成共识。</p><p> 说好的一半就只能是一半,可不许再耍无赖。</p><p> “半杯。”刘彻重重点头。他一个皇帝为了半杯酒都低下头了,刘挽哪能不给。</p><p> 刘挽赶紧看了看,给刘彻倒了半杯,刘彻一看立刻接过一饮而尽,喝完之后那脸上的欢喜藏都藏不住,“好酒,好酒。这样的好酒该昨日拿出来与众臣共饮的。”</p><p> 昨天刘据洗三,刘彻哪怕是喝醉了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哪里须得似今天一般被刘挽管。</p><p> 刘挽很是想说,看看,看看果然不愧是君臣,卫青相当的了解刘彻啊!</p><p> “今日方成。是父皇或者我想要成就能成的?”刘挽如是回了一句,刘彻的视线落在刘挽的身上,不,应该是刘挽怀里的酒坛身上。</p><p> 刘挽迅速将酒盖好,别让酒香再来勾得刘彻越发嘴馋。</p><p> “我让人给皇祖母和姑祖母都送了一坛。她们每日都喜小酌一杯,且让她们尝尝鲜。”刘挽没有忘记将自己的安排禀告一声。</p><p> 刘彻听着即问刘挽,“没往你三位姑姑府上送些去?”</p><p> 刘挽理所当然的回答道:“姑姑们又不喜喝酒。”</p><p> 收获刘彻一抹意味深长的眼神,刘挽已然道:“父皇猜平阳姑姑会不会给我一个教训?”</p><p> 论起此,华刻都替刘挽心惊了。</p><p> 刘彻已然道:“会。”</p><p> 这,华刻都不懂刘彻了,刘彻到底是怎么看待刘挽和平阳长公主的?</p><p> 刘挽且问:“父皇管不管?”</p><p> “只要你们不闹到朕的面前。朕为何要管?”刘彻答得冷酷,刘挽却笑了,“孩儿知道了。那要是姑姑跟父皇告状呢?”</p><p> 不想刘彻却肯定的道:“你姑姑和你祖母不同。”</p><p> 一句不同,不同在哪里,刘挽耳朵动了动,却是分外的明了。</p><p> “那孩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和姑姑之间的隔阂,也会尽所能避免父皇卷入在其中。”刘挽早知道在刘彻的心里,亲情,算计,他都有数。相对而言,一个个同他索取,不断想从他手里,或者打着他的名号不断满足他们各自私欲的人,刘彻不喜。明显刘彻算是站在刘挽那一边。</p><p> 平阳长公主的作为,怎么说呢?刘彻既然让华刻出面了,证明那个时候刘彻对平阳长公主的作为生出不满。接下来只要刘挽不过分,不会做出伤害平阳长公主,又让刘彻陷入两难的事,刘彻是不会过问。</p><p> 刘彻淡淡应了一声,又道:“再给朕倒半杯酒。”</p><p> 咦,这是在跟刘挽谈交易吗?</p><p> 刘挽摇头拒绝,“君无戏言,说好的半杯只能半杯,父皇难道想教我言而无信?我今天其实已经安排坏了平阳姑姑的一些计划了,父皇想听听吗?”</p><p> 既然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刘挽也想干脆将自己做的事都告诉刘彻。</p><p> “你不必事事与朕说。”刘彻显得有些无奈,刘挽眨了眨眼睛,“要不父皇听听这一回?”</p><p> 你不满于我</p><p> 听着刘挽的请求, 好像此番有些不同似的?</p><p> 刘彻望向刘挽,刘挽认真的道:“平阳姑姑想给父皇送美人。”</p><p> 这个,这个问题,饶是刘彻从来不认为自己作为皇帝宠幸美人有何不可, 但从刘挽一个八岁的孩子口中说出来, 刘彻有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p><p> “从哪儿听说的。”刘彻很尴尬, 一旁的华刻惊得下巴都快掉了, 好想跟刘挽提个醒,长公主, 你是当女儿的, 这也不是你该管的事, 又怎么能说出口?</p><p> 华刻都急了。</p><p> 好在刘彻并没有因此愤怒, 华刻那为刘挽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p><p> “父皇就莫管了。我只是想告诉父皇,我知道父皇将来不会只有娘一个人,我也并非想管父皇宫中的事,可是娘刚生下弟弟, 三朝刚过, 月子坐得不好是会落下病根的,因此孩儿才决定用计拦下姑姑,至少在娘坐完月子前,不能让人进宫。父皇不会以为,女人们都会愿意将自己的丈夫拱手相让的吧?”刘挽如实答来自己为何阻止,她得为卫子夫的身体着想。</p><p> “你娘说不愿意?”刘彻有些一问。</p><p> 刘挽瞪了刘彻一眼道:“怎么可能。我只是以人之常情推论罢了。等娘做完月子, 我也不会再管谁乐意给父皇送来多少的美人。父皇会不会怪孩儿坏了您的好事?”</p><p> 卫子夫正坐着月子, 刘挽怎么敢把平阳长公主准备给刘彻再送美人的事告诉她, 自然也断不可能有所谓的卫子夫表态不愿意的事。</p><p> 刘彻瞥过刘挽一眼, “不是因为不喜欢?”</p><p> “我是不喜欢。我很希望父皇能一辈子都只属于我娘。父皇可能?”刘挽对于刘彻了解她算是满意, 亲爹就是亲爹,知道刘挽。</p><p> 刘彻挑了挑眉道:“不可能。”</p><p> 刘挽道:“您的女儿不是蠢蛋,不会总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梦。既然知道不可能,所以孩儿从来不张</p> ', ' ')('\n <p>这个口。但是这一回,望请父皇看在娘入宫伴你多年,又是为你生下三女一子的份上,让娘好好的养好身子,好让我们将来哪怕长到八十岁都有母亲可依。”</p><p> 一番话道来,刘挽情真意切,她不过略尽为人子女当尽的一份心意。</p><p> 刘彻笑了,望向刘挽道:“只有你敢在朕的面前承认自己的小心思。”</p><p> “父皇为君亦为父,孩儿自问心系于娘,也从来没有不顾父皇,为何不敢同父皇提。”刘挽坦荡无比,于刘彻听来,更让刘彻赞许。</p><p> 不错,刘挽从小到大为他谋划已然诸多,要说为了卫子夫动心眼,这是第一回,试问刘彻能说刘挽的心里没有他这个父亲?</p><p> 纵然刘彻算不得一个好人,也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但也不至于糊涂。</p><p> “朕知道了。”刘彻点头表示这件事到在他这儿算是过了明面,将来无论发生任何事,都有他。</p><p> 刘挽目的达到,即起身道:“父皇休息,我回九华宫了。”</p><p> “安排安排,待你娘出了月子后即搬入甘泉宫。大汉的皇后,她的位置在那儿,所有人都该记着。”刘彻叮嘱一句,刘挽福身道:“是。”</p><p> 无论刘彻到底怎么看待皇后的位子,对于天下人而言,刘彻态度至关重要。为刘据的出生大肆庆祝,让卫子夫搬入甘泉宫,那都无一不在昭示刘彻对卫子夫的看重。</p><p> 子以母贵,母以子贵,本就是相互的。可是,也有一句话,盛极必衰,刘彻所能给卫家的,卫子夫的,够多了。</p><p> “长公主。”刘挽从未央宫出来,戈央与刘挽小声唤了一句,刘挽回过头望向她,戈央重重点头,表明事情已然办妥,刘挽满意的笑了。</p><p> 一旁的乔娘和鹿竹有些莫名,鹿竹还好,从来不管刘挽有何事为之,乔娘微微一顿,随后却又丢开了,刘挽不说自有她不说的道理,她不该一味追根究底。</p><p> 三日的时间过得迅速,刘挽前往馆陶大长公主府上,府内有不少人等候在那儿。</p><p> 馆陶大长公主作为主家,能够代替刘挽出面操办此事,但凡知道馆陶大长公主和卫家之间恩怨的人都觉得唏嘘,想当年馆陶大长公主为了女儿一心要置卫子夫和卫青于死地,谁能想到最后馆陶大长公主会和卫子夫所生下的女儿合作愉快,瞧着似是毫无芥蒂。</p><p> 但聪明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的恩怨永远也抵不过利益。刘挽让馆陶大长公主得了多少好处,馆陶大长公主自己最清楚。</p><p> 如今再加上盐利,世间谁人不知盐利之丰,为了这点利,多少人得放下心中的不满,恩怨。只要能让他们分一杯羹,让他们做什么都可以。</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