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作精老太别人逃荒我开荒 第96
('\n <p> 药片</p><p> 向德金道:“如今新军跟伪帝的河西军在风家堡一战之后,夺下城堡守住关隘,只是现在大雪封路,两边都收兵,等雪化再北上……”</p><p> 江枝再次听到熟悉的“风家堡”,顿时心跳加速,她压下激动淡定问道:“那什么堡很难打吗?恐怕死了不少人吧!”</p><p> 她现在是一个农妇,还住在山上,什么话都不能多说。</p><p> 书里的内容也因为自己成为局中人变得模糊,原身没有死但失去上帝视角。</p><p> 向德金是从县衙邸报得到消息道:“那一战的确是凶险,还是楚将军麾下有人提前在堡中卧底两月,最后内外接应才打开堡门,至于死了多少人……”</p><p> 说到这,向德金眉头紧锁,眼中有一丝惊恐焦躁,嘴角抽动,沉默片刻才道:“唉!战场上的事……”</p><p> 他就是在战场上受伤的。</p><p> 当时箭矢如雨,杀声震天,看着身边战友倒下,热血沸腾不知道害怕。</p><p> 命只有一条。</p><p> 等到死里逃生,又在山上休养,看每天的云雾缭绕,再看山间姹紫嫣红,他就想过安稳点的生活了。</p><p> 风家堡一战,两边军士自然伤亡不少,堡中居民更是处在战场中心,伤亡的更多。</p><p> 哪怕没有被特意屠杀,只那些流矢和火焰带来的伤害,能活下来也算幸运。</p><p> 江枝没有再继续问伤了哪些人,向德金肯定不知道的。</p><p> 而且男频男主的成长路从来都不轻松,血与火的考验,小强一般的生命力,哪怕伤痛不断,一直都在死亡线蹦跶都不会死。</p><p> 聂繁天想走到高处,就必须在死亡里真挣扎,只是……这一次又会是谁顶替了小满的位置?</p><p> 提过风家堡,德金继续道:“这战已经打一年,若是要立朝,势必时间会很长,新军粮草吃紧。”</p><p> “周王说后方百姓受战乱之苦,赶快复耕播种,粮税都以一成收付。”</p><p> 小满爷听得欣喜:“以后我们只用交一成税了?没有税官来抢粮强收?”</p><p> 向德金微微一怔笑起来:“老爷子,以后我们就是税官,章县令体恤民众,说过不会加赋。”</p><p> 小满爷顿时长舒一口气:“只要能让老百姓太太平平过日子,多交一成税也使得。”</p><p> 老百姓的愿望就是这样朴实无华,只要留够自己吃的用的,多交一点也能接受。</p><p> 江枝心下明白,诸侯争霸,黎民受苦,</p><p> 无论什么时候的战争,打的都是银钱,拼的都是后勤,谁的家底厚,谁就能举拳头。</p><p> 现在新军这打打停停的架势,摆明了是想要和谈,只是双方在权衡筹码,也是在为下一场作准备。</p><p> 向德金说完战事,又说还想要些草药。</p><p> 江枝就带他到崖上取药。</p><p> 可到放药的阁楼边,向德金才道:“婶子,我不要草药,你上次给我们的那抗炎药还有吗?”</p><p> 江枝诧异:“我给你们有六十片,怎么会现在就吃完了,谁病了?”</p><p> 其实每次五片,一天三次,六十片只够一个疗程,只是江枝没料到这样快就派上用场。</p><p> 向德金道:“前段时间雨雪天气,章县令带我们在外面下乡督民农耕。</p><p> 他是北地人,不习惯我们这里的水土气候,半道受凉发烧,喉咙肿疼又咳嗽,下村不方便熬药,我就把药片拿出来给章县令吃。”</p><p> 江枝心中叹息,章正不是巴郡人,初来乍到水土不服,刚开始就是因为腹痛跟徐二瑞遇上。</p><p> 现在这里冬天的阴湿天气他更受不了,不过章正能接受药片还是出乎她的意外。</p><p> “章县令拿到药片说什么了?服用过感觉怎么样了?有效果吗?”江枝知道会有效果。</p><p> 这些草药都是天然生长,这里的人也没有吃过元素周期表,对药效敏感,但还是习惯一问。</p><p> 向德金点头:“章县令当时是晚上发着烧,一时无药在手,只能先让人熬了姜汤紫苏来驱寒。</p><p> 发烧是退了,就是咳嗽愈加厉害,章县令说自己本来身体强壮,寒在外、郁热在里……什么的我也不懂,只知道是喉咙肿得喝水都难,这才试着把药给他,效果还真的有!”</p><p> “章县令后来问过药片是什么药,我就说了是你自己找的草药制成片剂。</p><p> 章县令问过就不再多说,连服三天药片,到回县衙时就见大好,他就自己开方拿药,在我走时,章县令已经无碍。”</p><p> 江枝点点头,章正之前就说过自己略懂药理。</p><p> 读书人博览群书,懂一些医学、阴阳八卦不稀罕。</p><p> 东汉医圣张仲景还是长沙太守,写下医中瑰宝《伤寒杂病论》,对疫情最为擅长,在刘备的统治下受到重用,可惜任官时短,在蜀国史记中记录很少。</p><p> 只是向德金不懂医药,也是难为他记得外寒内热这个症状。</p><p> 人合阴阳天地之气,才能内外通达,无疾无患。</p><p>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药材也养一方人。</p> ', ' ')('\n <p>巴郡的气候有特点,这里的疾病有着地域特点。</p><p> 寒、湿、热是巴郡疾病的基调,寒湿交杂,湿热裹挟,万变不离其宗。</p><p> 每年冬春最易发的“寒包火”,发冷干咳黄痰同时出现,就需要先以苏叶解表,再以清热。</p><p> 这就是冬季生病需要吃萝卜清理肠胃的原因,“攘外必先安内”,用在这里也合适。</p><p> 还有急性腮腺炎,也是春季学校开学后的一大亮点。</p><p> 每间教室里都有一个下巴上包着臭哄哄、滑腻腻,黑糊糊鱼石脂油膏的学生……</p><p> 既然向德金要药,江枝就给些,家里这些草药都是常备,一晚上就可以做好几十片,上次多的药片还留着。</p><p> 见江枝大方拿出药来,向德金没急着接,反而笑着从怀里取出两串铜钱:“这两千钱是药钱,婶子先收下!”</p><p> 江枝拒绝:“你送来粮食糖就很多,这些药也不值这些银子。”</p><p> 向德金让先她收下,说民间有个规矩,“没送人吃药的,那样会无效”,总要多少给些钱。</p><p> 自己以后万一生病,也好再讨要药片。</p><p> 既然这样说,江枝只能收下。</p><p> 接下来的话才让江枝真正惊讶了:“章县令说,婶子既然能做这样方便的药片,不如就多做些,可以让那些乡民受益。”</p><p> 什么意思?</p><p> 章县令要什么做药送给乡民?</p><p> 人口是第一生产力</p><p> 江枝正想开口询问,向德金像是猜出她的顾虑已经继续道:“章县令说这药是婶子的方子,药材虽然不贵重,但手工繁琐。</p><p> 就由你做药,县衙出面售药,薄利惠民也是积德行善。”</p><p> 因为所用药材不稀奇,向德金他们都曾经看到过,的确随处可见,江枝倒是没有“怀璧之罪”的担心。</p><p> 只是这话、这话……</p><p> 江枝冷静下来,章县令之前许的周王手幅还没有下落,现在又说“售药”,不会又在给自己画大饼,拿自己白耍。</p><p> 不过,只要有足够多好处,江枝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道德教育的好青年,还是会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线,愿意一试。</p><p> 向德金作为章县令的说客专门来求药,肯定这些话也得了章县令的授意。</p><p> “我们去县城周边村镇看过,缺医少药,一有病疼就只能硬扛,尤其是现在冬寒,受寒咳嗽的太多了。”</p><p> 虽然平时经常有医馆药行赈药施粥,那毕竟需要本人到场,对偏远山区无用。</p><p> 章县令希望有这种价廉物美,方便携带分发的药品送到村舍,让人们少受病疼伤亡,多多增加人口。</p><p> 不过这也只是章县令个人的提议。</p><p> 流民未曾定居,县衙仓库空虚,一切还早,现在只是让江枝考虑。</p><p> 江枝答应会好好想一下。</p><p> 巴郡的确人少,徐家村之前才两百多人,现在这一闹更是人气大减。</p><p> 人口是正是真正意义要为民办事。</p><p> 章县令的意思转达清楚。</p><p> 两人刚到小满家,就听到李老实在手舞足蹈的讲着小野猪吓疯人的事。</p><p> “哎呀,你们还不知道,那两人当时躺在地上装死……”</p><p> 屋里,李老实一边烤火,一边绘声绘色说着徐长寿他们回去的情景。</p><p> “佩奇把那两人衣服全部扯烂,一身是泥,就连脸上都踩上脚印,乌青了好大一块。</p><p> 哎!许医官给他们扎了针,醒过来就喊有野物吃人,有野物吃人!</p><p> 你看,事情都过去几天了,那两人还躺着说浑身发软腿没劲起不来。</p><p> 现在弄得其他人晚上不敢出门撒尿,上山捡青果也只能在附近结伴走,生怕遇上要扒人衣服的野猪精。”</p><p> 小满,徐二瑞和春凤巧云几人听得哈哈大笑。</p><p> 小满道:“佩奇就是聪明!”</p><p> 同样在趴着烤火的小野猪:嗯嗯嗯!</p><p> 旁边,小满爷和小满奶正低头翻看两个式样特别的土陶碗,却是两个坛盖。</p><p> 小满爷道:“一会我就劈蔑条给你编烘笼子,免得你睡觉时老喊手冷脚冷。”</p><p> 小满奶抿唇一笑:“用了几十年,还是你编的烘笼顺手。”</p><p> 见老妻这样开心,小满爷也舒展了眉眼。</p><p> 上年纪的都怕冷,本来是准备再打炕,可小满爷奶习惯软软的草铺,不习惯硬炕,再加上山里的气温低,睡到半夜脚都是冷的。</p><p> 按照以前,老人都会抱个烘笼进被窝,上山时慌慌张张,谁也没带这取暖神器。</p><p> 小满爷奶不想为这点小事让孙子下山,就没提。</p><p> 还是李老实机灵,他看见村里那些人都在用烘笼取暖烤火,这样省柴又省炭,于是就扒拉了两个坛盖子上来,没想到正合了小满爷的心意。</p><p> 见江婶子和向德金拿好药要下山回县衙,李老实也要跟着走了。</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