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大孙子太有上进心了
<p> 第九百七十三章大孙子太有上进心了<br />
朱元璋无语的看着眼前的胡大老爷。<br />
他都不知道,这是第几次跟胡大老爷聊着聊着就发现无疾而终了。<br />
无他!<br />
聊不下去了。<br />
聊着聊着就发现,哦,之前大明有个问题来着。<br />
再一看,哦,是他朱元璋造成的。<br />
啧,这就没法聊了啊。<br />
胡老大爷笑眯眯的看着朱元璋,还抬了抬下巴示意了一下。<br />
可朱元璋却愈发的脸黑了。<br />
娘的,惟庸这厮愈发的嚣张了啊。<br />
可朱元璋却没什么好说的。<br />
因为说实在的,他基本上都习惯了。<br />
在知识、见识这方面,别胡大老爷吊起来打,那也不是一两回了。<br />
很正常嘛!<br />
虽然确实很操蛋、很痛苦就是了。<br />
“所以,惟庸你这就打算安排那些个世家大族、商贾来你这儿掏钱??”<br />
“那岂不是还要从江南等地找人过来?”<br />
“那得多长时间啊!”<br />
“这眼看着春耕就要开始了,之后可忙着呢!”<br />
朱元璋这话可不是瞎胡闹。<br />
对于他来说,无论他是皇帝还是首相,他对于农业、粮食的看重,那可是从未改变过的。<br />
国无粮不稳,可不是什么玩笑话!<br />
这乃是妥妥的正理!<br />
不过,胡大老爷倒是没怎么在意。<br />
对于他来说,如今最应该做的,便是理顺整个华夏国的规矩、框架。<br />
土地重不重要?<br />
当然重要!<br />
粮食的种植、生产、储存、运数、贩卖……这里头有太多需要讲究的地方了。<br />
胡大老爷就想借着今年的功夫,把整个框架搭建起来,然后把属于他的农场搭建起来。<br />
没错!<br />
胡大老爷压根没打算搞传统的地主、佃农体系,也没打算弄什么自耕农体系。<br />
他要做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br />
所有的人力物力都集中到工业化、军事化以及海外开发上去。<br />
至于农业,职业化的农民和科学化的种植,足够华夏国摸索出未来农业运行的相关规律的。<br />
而且,真要有什么问题,这不是还有胡大老爷的空间在那儿顶着么。<br />
所以,面对着朱元璋对于春耕方面的担心,胡大老爷反倒是轻描淡写。<br />
“重八,你大可放心,对于我名下那些田亩,我自会安排人种植的。”<br />
“正好,这应天城周遭不是还有不少流民聚集连家都回不了嘛,那好,全来给我干活就是了。”<br />
“还有应天城中那些个既没有田亩也没个正经工作的,同样也在我的招募范围当中。”<br />
“只要舍得来卖力气的,不仅有饭吃、能吃饱还能每月挣上一笔。”<br />
“人固然辛苦了一点,但粮食和银钱却是实实在在的,就看他们自己了!”<br />
朱元璋扭头看了胡大老爷一眼,似乎在打量这人是不是有什么问题。<br />
可他上上下下仔细看了几遍以后,也没看出什么不对来。<br />
“惟庸啊,你这人实际上比咱还适合当皇帝啊!”<br />
“瞧瞧,这些事儿,你里里外外安排的多妥当,让咱来,可还不知道出多少纰漏呢。”<br />
“如此看来,将来你这华夏国,怕是用不了多少年就会赶上咱的大明啊!”<br />
胡大老爷横了朱元璋一眼。<br />
“虽然你夸咱夸得咱很开心,可有个事儿你得知道。”<br />
“无论我手段怎么高明,这人口可不会从天而降!”<br />
“他只能等老百姓安居乐业之后,才能生儿育女。”<br />
“而没有足够的人口,哪来的国力、军力提升?”<br />
“说白了,要追上大明,至少还需要五十年!”<br />
“就这,还得是大明发展得不是那么快,而我这华夏国大步狂奔、一路顺遂的结果。”<br />
朱元璋听到这儿,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看向了胡大老爷。<br />
“呵呵,惟庸啊,你这心思总算是漏出来了啊!”<br />
“瞧瞧,之前还说什么去海外建国避难什么的,可结果,这转头就开始准备赶超大明了!”<br />
“你这不老实啊!”<br />
朱元璋实际上也没怎么生气。<br />
因为他是真觉着有胡大老爷还有自己这一众儿子在外头建国之后,大明以及老朱家就多了一条生路。<br />
所以,他还巴不得胡老大爷发展得好呢。<br />
胡大老爷自然也知道朱元璋这是在打趣,所以压根没答理这些话,反倒是笑眯眯的冲着雄英说到。<br />
“雄英啊,你呢,跟着你皇爷其实也学不到什么东西。”<br />
“至少眼下,你皇爷自己还迷迷瞪瞪呢!”<br />
“这样,来胡爷这儿,给咱干活,咱出个章程给你,然后你来挑大梁,如何?”<br />
“能独立处置一件事儿的机会,难得哦!”<br />
朱雄英这个年纪,刚刚十岁出头,正是小男孩儿变成少年的时候,主打一个热血啊。<br />
不然也不会有中二少年这么个称呼了。<br />
心气儿那是真的高。<br />
可惜,皇家规矩多、讲究更多。<br />
哪怕他心气儿再高,在朱元璋面前,照样得老老实实的。<br />
可如今胡大老爷这一开口,他立马眼睛就亮了啊。<br />
能独立主持一件事儿?<br />
这就好比直接把一盘他最想吃的珍馐放在了他眼前啊。<br />
他能放弃才怪了!<br />
这不,这小子立马两眼放光一脸渴求的看向了朱元璋。<br />
朱元璋老脸一拉,没好气的瞪了胡大老爷一眼。<br />
“惟庸,你这是打算干啥呢?”<br />
“雄英才多大?”<br />
“他就是再懂事,也禁不住这么折腾啊!”<br />
“这也太早了!”<br />
胡大老爷压根没被朱元璋吓着,反倒是理所当然的啐了一口。<br />
“呸,重八,你懂个屁!”<br />
“你连问都没问,到底是什么事儿,就这么咋咋呼呼的,你说你着急啥呢?”<br />
“真要是那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要事,我自然不敢放手让雄英一个人来。”<br />
“可如今不过是跟一些个商贾、世家打交道而已,这背后还有我给的章程,他按部就班的来就是了。”<br />
“不需要他做多少决定,就是试试自己从头到尾操持一件事的滋味是如何!”<br />
“这对孩子来说有啥难的?”<br />
“咋地?”<br />
“你看好的大孙,这点事儿你还信不过?”<br />
胡大老爷这话一出,朱雄英看着朱元璋的眼神愈发的闪亮了,就差把眼泪给逼出来了。<br />
朱元璋,人麻了啊!(本章完)</p>
朱元璋无语的看着眼前的胡大老爷。<br />
他都不知道,这是第几次跟胡大老爷聊着聊着就发现无疾而终了。<br />
无他!<br />
聊不下去了。<br />
聊着聊着就发现,哦,之前大明有个问题来着。<br />
再一看,哦,是他朱元璋造成的。<br />
啧,这就没法聊了啊。<br />
胡老大爷笑眯眯的看着朱元璋,还抬了抬下巴示意了一下。<br />
可朱元璋却愈发的脸黑了。<br />
娘的,惟庸这厮愈发的嚣张了啊。<br />
可朱元璋却没什么好说的。<br />
因为说实在的,他基本上都习惯了。<br />
在知识、见识这方面,别胡大老爷吊起来打,那也不是一两回了。<br />
很正常嘛!<br />
虽然确实很操蛋、很痛苦就是了。<br />
“所以,惟庸你这就打算安排那些个世家大族、商贾来你这儿掏钱??”<br />
“那岂不是还要从江南等地找人过来?”<br />
“那得多长时间啊!”<br />
“这眼看着春耕就要开始了,之后可忙着呢!”<br />
朱元璋这话可不是瞎胡闹。<br />
对于他来说,无论他是皇帝还是首相,他对于农业、粮食的看重,那可是从未改变过的。<br />
国无粮不稳,可不是什么玩笑话!<br />
这乃是妥妥的正理!<br />
不过,胡大老爷倒是没怎么在意。<br />
对于他来说,如今最应该做的,便是理顺整个华夏国的规矩、框架。<br />
土地重不重要?<br />
当然重要!<br />
粮食的种植、生产、储存、运数、贩卖……这里头有太多需要讲究的地方了。<br />
胡大老爷就想借着今年的功夫,把整个框架搭建起来,然后把属于他的农场搭建起来。<br />
没错!<br />
胡大老爷压根没打算搞传统的地主、佃农体系,也没打算弄什么自耕农体系。<br />
他要做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br />
所有的人力物力都集中到工业化、军事化以及海外开发上去。<br />
至于农业,职业化的农民和科学化的种植,足够华夏国摸索出未来农业运行的相关规律的。<br />
而且,真要有什么问题,这不是还有胡大老爷的空间在那儿顶着么。<br />
所以,面对着朱元璋对于春耕方面的担心,胡大老爷反倒是轻描淡写。<br />
“重八,你大可放心,对于我名下那些田亩,我自会安排人种植的。”<br />
“正好,这应天城周遭不是还有不少流民聚集连家都回不了嘛,那好,全来给我干活就是了。”<br />
“还有应天城中那些个既没有田亩也没个正经工作的,同样也在我的招募范围当中。”<br />
“只要舍得来卖力气的,不仅有饭吃、能吃饱还能每月挣上一笔。”<br />
“人固然辛苦了一点,但粮食和银钱却是实实在在的,就看他们自己了!”<br />
朱元璋扭头看了胡大老爷一眼,似乎在打量这人是不是有什么问题。<br />
可他上上下下仔细看了几遍以后,也没看出什么不对来。<br />
“惟庸啊,你这人实际上比咱还适合当皇帝啊!”<br />
“瞧瞧,这些事儿,你里里外外安排的多妥当,让咱来,可还不知道出多少纰漏呢。”<br />
“如此看来,将来你这华夏国,怕是用不了多少年就会赶上咱的大明啊!”<br />
胡大老爷横了朱元璋一眼。<br />
“虽然你夸咱夸得咱很开心,可有个事儿你得知道。”<br />
“无论我手段怎么高明,这人口可不会从天而降!”<br />
“他只能等老百姓安居乐业之后,才能生儿育女。”<br />
“而没有足够的人口,哪来的国力、军力提升?”<br />
“说白了,要追上大明,至少还需要五十年!”<br />
“就这,还得是大明发展得不是那么快,而我这华夏国大步狂奔、一路顺遂的结果。”<br />
朱元璋听到这儿,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看向了胡大老爷。<br />
“呵呵,惟庸啊,你这心思总算是漏出来了啊!”<br />
“瞧瞧,之前还说什么去海外建国避难什么的,可结果,这转头就开始准备赶超大明了!”<br />
“你这不老实啊!”<br />
朱元璋实际上也没怎么生气。<br />
因为他是真觉着有胡大老爷还有自己这一众儿子在外头建国之后,大明以及老朱家就多了一条生路。<br />
所以,他还巴不得胡老大爷发展得好呢。<br />
胡大老爷自然也知道朱元璋这是在打趣,所以压根没答理这些话,反倒是笑眯眯的冲着雄英说到。<br />
“雄英啊,你呢,跟着你皇爷其实也学不到什么东西。”<br />
“至少眼下,你皇爷自己还迷迷瞪瞪呢!”<br />
“这样,来胡爷这儿,给咱干活,咱出个章程给你,然后你来挑大梁,如何?”<br />
“能独立处置一件事儿的机会,难得哦!”<br />
朱雄英这个年纪,刚刚十岁出头,正是小男孩儿变成少年的时候,主打一个热血啊。<br />
不然也不会有中二少年这么个称呼了。<br />
心气儿那是真的高。<br />
可惜,皇家规矩多、讲究更多。<br />
哪怕他心气儿再高,在朱元璋面前,照样得老老实实的。<br />
可如今胡大老爷这一开口,他立马眼睛就亮了啊。<br />
能独立主持一件事儿?<br />
这就好比直接把一盘他最想吃的珍馐放在了他眼前啊。<br />
他能放弃才怪了!<br />
这不,这小子立马两眼放光一脸渴求的看向了朱元璋。<br />
朱元璋老脸一拉,没好气的瞪了胡大老爷一眼。<br />
“惟庸,你这是打算干啥呢?”<br />
“雄英才多大?”<br />
“他就是再懂事,也禁不住这么折腾啊!”<br />
“这也太早了!”<br />
胡大老爷压根没被朱元璋吓着,反倒是理所当然的啐了一口。<br />
“呸,重八,你懂个屁!”<br />
“你连问都没问,到底是什么事儿,就这么咋咋呼呼的,你说你着急啥呢?”<br />
“真要是那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要事,我自然不敢放手让雄英一个人来。”<br />
“可如今不过是跟一些个商贾、世家打交道而已,这背后还有我给的章程,他按部就班的来就是了。”<br />
“不需要他做多少决定,就是试试自己从头到尾操持一件事的滋味是如何!”<br />
“这对孩子来说有啥难的?”<br />
“咋地?”<br />
“你看好的大孙,这点事儿你还信不过?”<br />
胡大老爷这话一出,朱雄英看着朱元璋的眼神愈发的闪亮了,就差把眼泪给逼出来了。<br />
朱元璋,人麻了啊!(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