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441章 曲江回来 过年<br />
师徒俩沿着围子转了也不知道几圈,把家里巡逻值守的人都闹懵了。<br />
这是啥情况?死冷寒天的,曲大人和刘老爷俩人不在屋里呆着享福,跑围墙根儿溜达啥?<br />
这是发现哪里有防守漏洞了?难道是又有绺子要来砸窑?不能吧?<br />
众人心中疑惑,也不敢上前打听,更不敢回角楼里休息,就只能在围墙上,顶着寒风巡逻放哨。<br />
幸好,曲绍扬很快说通了刘东山,爷俩说着唠着走了。<br />
这些护院、炮手们,总算松口气,赶紧躲回角楼里烤烤火,暖和暖和。<br />
回到刘家,由曲绍扬出面,把小志单独叫过去,哥俩在书房里密谈。<br />
“东山啊,这哥俩咋回事儿?都聊了快一个时辰,咋还不出来呢?饭菜都做好了,你快去喊他俩,出来吃饭吧。”<br />
林若兰不知道小哥俩在里头唠什么,眼见着天都黑了,厨房早就预备好了饭菜,林若兰就想招呼俩孩子出来吃饭。<br />
“绍扬在跟小志谈事情呢,绍扬给我出了主意,说是想办法把小志送去武备学堂。”<br />
刘东山还是不太甘心,却也没办法,只能认清现实。<br />
孩子大了,由不得爹娘做主,更何况还不是亲爹亲娘。<br />
“武备学堂啊?唉,也行吧,总比他真的跑去当兵强。<br />
行啊,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咱们也别管那么多。<br />
要我说,有这么个地方管着也挺好的,最起码不惹什么祸。<br />
你说他们这个年纪,正是一腔热血、冲动蛮干不过脑子的时候。<br />
万一被有心之人鼓动,干出点儿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儿来,就算有绍扬,也不一定能保得住他啊。”<br />
林若兰最担心的,是小志闯祸。<br />
武备学堂里纪律森严,把小志送过去磨炼几年,年轻人冲动的劲儿过去,也就好了。<br />
刘东山一琢磨,也是这么个理儿,索性也就不再纠结了。<br />
“得,我去叫他俩,出来吃饭。”说完,刘东山就去了书房,把徒弟和儿子都叫出来。<br />
林若兰这边,指挥着丫头媳妇们摆上饭菜,又招呼闺女儿子过来。<br />
正好刘东山和曲绍扬他们也出来了,众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饭。<br />
曲绍扬已经跟小志商议好了,想办法送小志去武备学堂,自然就不用再回奉天读书。<br />
因武备学堂聘请德国教习,虽然有翻译帮忙讲课,终究不如自己听得懂。<br />
所以,曲绍扬就给小志出主意,让他别在家闲着,去火药作坊那头帮忙,跟那些洋人多打交道,多学点儿外国话。<br />
小志对此没意见,第二天就收拾行李去作坊了。<br />
本来新源和婉瑜还想着再请两天假,跟哥哥一起玩儿呢。<br />
结果小志先跑了,俩孩子无奈,只能继续回学堂上课。<br />
转眼过了小年,曲江也带着人,押送大批银钱回来了。<br />
因去年战乱的缘故,南方和国外客商无法从营口等地收购药材、山货等,所以今年各类药材、山货的价格一路走高。<br />
“得亏去年没卖,搁了一年,今年价格直接翻倍了。<br />
两年的参,一共卖了三万五千两。再加上咱们从别处收购来的药材、山货、皮张、猪鬃等,不算店里还剩的货,已经挣十几万两了。”<br />
曲江回到家,第一时间先跟曲绍扬夫妻报账。<br />
“三哥,这阵子辛苦你了,账目什么的不着急,先回去看看三嫂和孩子吧。<br />
对了,我请方先生给家里几个孩子起名,我们家那几个,叫振邦、振业、振武、振杰。<br />
你家那俩也顺手都起了大名,叫振文、振民。”<br />
名字是曲绍扬拍板儿定的,曲江回来,那肯定得跟他说一声儿。<br />
“振文、振民?好,都挺好听的,方先生是文化人,他给起的名儿,肯定错不了。”<br />
曲江以前大字不识,还是当了管事之后,逼着自己读书学习。<br />
几年下来,一般的字都认得,记账什么的也不耽误了。<br />
曲江对起名之类的讲究不太懂,反正他听着顺耳,那就行了。<br />
“爹娘回老家了,说是要回去祭祖,修祖坟、族谱,那你没在家,我就让兴业带人护送他俩回去了。”<br />
爹娘回老家,这是大事儿,肯定要跟曲江说一下。<br />
对此,曲江倒是不意外,秋天的时候,曲老抠儿就张罗要回老家。<br />
那时候太忙了,曲绍扬还在外面剿匪,曲江哪里顾得上?也就没理会。<br />
他早就猜到,老爹不会消停,果然,还是回老家去了。<br />
“唉,咱爹啊,就是能没事找事儿。<br />
你看吧,他这一趟回去,肯定把那哥仨都招来。到时候,这个家又有的闹腾了。”<br />
曲江叹了口气,他比曲绍扬更了解自家老爹和兄弟们。<br />
老家那哥仨都不是善茬子,只要他们知道,曲绍扬当了大官儿,肯定蹦着高儿的要往东北跑。<br />
“来就来吧,那能咋办?都是咱自家兄弟,他们真来了,我也不能往外轰。”<br />
这事儿,曲绍扬也预料到了。<br />
曲老抠儿早就有那个意思,只是曲绍扬一直没点头,也就没能办成。<br />
再者,这几年曲绍扬一直往老家送东西什么的,那哥仨日子过的还行,就不想抛家舍业的来东北,在曲绍扬眼皮子底下讨生活。<br />
去年年末,倭军攻占威海,曲家庄离着威海卫不算很远,保不齐就要遭受战火。<br />
这一趟曲老抠儿回去,那哥仨直到曲绍扬混的好,当了大官儿,肯定会跟着爹娘一起来的。<br />
“这事儿,我和你弟妹都商议过了,年后我打算在双甸子那头置办个地方,种人参、养山牲口啥的。<br />
要是那哥仨过来,就让他们管这一块儿吧。<br />
终究是自家兄弟,咋也比外人强,咱现在实在是太缺人手了。<br />
我多安排点儿人盯着,实在不行,让咱爹咱娘过去看着他们,不怕他们闹出什么幺蛾子来。”<br />
这是曲绍扬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了。<br />
曲江闻言,点点头,“嗯,你说的这也是个办法。<br />
别的不敢说,有咱爹看着,他们绝对不敢藏奸耍滑不干活。”<br />
哥俩对视一眼,想起老爹那个抠门儿财迷的劲儿,都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br />
曲江这一趟出去时间不短,好不容易回来,肯定想回去看看妻儿。<br />
于是大概说了一下营口、安东各处铺面的情况,交了账本,便急匆匆回自己院子了。<br />
曲绍扬才懒得看那些账本呢,直接给了陈秀芸和孟兰心,让她俩烦去。<br />
至于那些银子,一部分送到账房,维持家中日常开销。<br />
另一部分,则是秘密藏起来,不到曲家生死关头,决不能动用。<br />
小年之后,衙门封印,外地的回家看望亲人,本地的也回去休息一阵子,等年后十六才开印办公。<br />
按理,曲绍扬忙了这一年,马上要过年了,他也该好好休息。<br />
可家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送年礼拜访,通化城的陈知县、曹主簿,以及八道江、柳树河子等地的分防巡检等人,都打发亲信送了丰厚的年礼。<br />
往年,都是曲绍扬备齐了年礼给这些人送。<br />
如今曲绍扬平步青云,一跃成了东边道巡检使,今非昔比了。<br />
当初收礼的那些人,可不得赶紧送点儿年礼,联络联络感情怎么?<br />
当然,曲绍扬也不是那只进不出的人,对方送什么来,他也会预备一份差不多的回礼。<br />
这人情往来嘛,主打的就是有来有往,光收礼不回礼,那不成草爬子了么?<br />
曲绍扬根基浅,再者他也不差钱,没必要在这些事情上头计较,好好维持着关系才是正经。<br />
就这么忙忙活活的,到了除夕。<br />
今年曲老抠儿夫妻没在,陈郎中一家子也走了,家里人少,就感觉没往年那么热闹。<br />
好在家里的孩子们都大了,连最小的振杰和佳玲,也早就能满地跑。<br />
更别说振邦、振文他们,在几个大孩子的带领下,在外头又蹿又蹦,放鞭炮,打着灯笼可哪跑。<br />
笑声阵阵传出去好远,让人听了也心情愉悦。<br />
子时刚到,周围就有不少人家开始放鞭炮发纸。<br />
曲江和曲绍扬俩人,领着家里的长工伙计们,也抬着烟爆竹出来,在院子的空地上,燃放起来。<br />
这些烟爆竹,是火药作坊那头特意定制的,飞得高,爆炸出的烟火特别漂亮,五颜六色各种形状。<br />
孩子们都被烟吸引了,一个个停下脚步,仰着头看向天空。<br />
不光曲家的孩子,就连整个儿猫耳山周围的人家,也都等着看烟呢。<br />
这几年已经成了惯例,除夕夜要是看不着曲家的烟,大家伙儿就觉得这过年好像是少了点儿什么。<br />
烟放了两刻钟,直到最后一个烟放完,众人这才各自回屋去吃饺子。<br />
去年曲绍扬率军在外抗倭,家里都惦记着,谁也没那个心思过年,就是简简单单糊弄过去。<br />
今年内仗打完了,曲绍扬还升官了,陈秀芸心里高兴,所以今年过年就好好张罗了一番。<br />
不光下午的团圆饭格外丰盛,就连晚间的饺子,也有好几种馅料。<br />
除了常规的猪肉白菜、羊肉大葱、牛肉萝卜之外,还有韭菜虾仁猪肉、香菇鸡肉、韭菜虾仁鸡蛋馅儿。<br />
香菇鸡肉馅也就罢了,有干香菇,泡发了剁碎用。<br />
主要是那韭菜,这大冬天的竟然还有新鲜韭菜,连曲绍扬都惊呆了。<br />
“这是六道沟那头的农户,利用温泉,再扣上暖房,专门种出来的。<br />
没多少,一共也就割了五六捆,都送到咱家来了,说是给你尝尝鲜的。”<br />
陈秀芸一边笑着给孩子们夹饺子,一边解释道。<br />
“哎呦我天,这可太金贵了,得耗费不少时间和精神呢。<br />
你给人家钱了没有啊?这可不能白要人家的。”<br />
曲绍扬咬了一口韭菜饺子,韭菜和虾仁的味道混在一起,别提多鲜了。<br />
“大冬天能吃上这一口,绝了。”<br />
“给了,人家不要,说是送给你的,我咋说也不行。<br />
后来我让人准备了点儿果、点心、肉、粳米、布料啥的,给他家送去了,就说是过年给孩子的,人家勉强收下了。”<br />
陈秀芸当家好几年了,这点儿事情还能办不明白么?<br />
“那就好,那就好,不能白要人家东西。来来,都尝尝,今晚上这饺子,好吃。”<br />
曲绍扬闻言放心了,赶忙招呼孩子们吃饺子。<br />
对于孩子们来说,饺子的吸引力,比不上里面的金银锞子。<br />
尤其是振邦、振业、振文三个,他们都大一些,懂事了,就想着多吃出来几个小金鱼、小银鱼啥的留着玩儿。<br />
于是,这几个小家伙闷着头一个劲儿吃,时不时就听他们喊,我吃出来了,我吃出来了。<br />
“人都说过年就是过孩子,以前还真没觉得,现如今越来越感觉到,这话真不假。<br />
看着孩子们活蹦乱跳、淘气捣蛋,就觉得这日子过的有滋味儿。是不是,三哥?”曲绍扬笑着问曲江。<br />
“哈哈,你才多大啊?这说话老气横秋的,快赶上咱爹那口气了。”曲江一听就哈哈大笑。<br />
“不过,你这话也对,人活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子孙后辈么?有孩子,才有念想儿。”<br />
哥俩下午的时候喝了不少酒,所以晚上这顿谁都没再喝,只慢慢吃着饺子,细细品滋味,边吃边聊天。<br />
吃过了饺子,振邦领着弟弟妹妹们,跪下给长辈们拜年。<br />
“三大爷,三大娘,爹,娘,二娘,过年好。”<br />
“哎,好,好,过年好,都好啊。快起来,三大爷这里有红包。”<br />
曲江和杨琼早有准备,赶紧从兜里掏出红包来,给每个孩子都发一个。<br />
那头,曲绍扬夫妻也是一样,把事先就预备好的红包,挨个儿分给孩子们。<br />
“这还有一份儿,是你们爷爷奶奶临走之前嘱咐的,他们今年不在这头过年,红包不能少了你们的。来,都拿着。”<br />
曲绍扬这话倒不是糊弄孩子们,曲老抠儿夫妻临走之前,确实嘱咐过,替他们把红包给孩子们。<br />
孩子们拿到红包,欢呼声一片,就连还不懂事的振杰和佳玲,也用胖乎乎的小手紧紧攥着红包,咧着嘴乐得那个开心。<br />
“好了,好了,拿着红包去玩一会儿,消消食,等会儿就去睡觉啊。”<br />
孩子们晚上都没少吃,陈秀芸担心他们立刻睡觉窝了食,于是就让振邦领着弟妹们去玩。<br />
(本章完)</p>
师徒俩沿着围子转了也不知道几圈,把家里巡逻值守的人都闹懵了。<br />
这是啥情况?死冷寒天的,曲大人和刘老爷俩人不在屋里呆着享福,跑围墙根儿溜达啥?<br />
这是发现哪里有防守漏洞了?难道是又有绺子要来砸窑?不能吧?<br />
众人心中疑惑,也不敢上前打听,更不敢回角楼里休息,就只能在围墙上,顶着寒风巡逻放哨。<br />
幸好,曲绍扬很快说通了刘东山,爷俩说着唠着走了。<br />
这些护院、炮手们,总算松口气,赶紧躲回角楼里烤烤火,暖和暖和。<br />
回到刘家,由曲绍扬出面,把小志单独叫过去,哥俩在书房里密谈。<br />
“东山啊,这哥俩咋回事儿?都聊了快一个时辰,咋还不出来呢?饭菜都做好了,你快去喊他俩,出来吃饭吧。”<br />
林若兰不知道小哥俩在里头唠什么,眼见着天都黑了,厨房早就预备好了饭菜,林若兰就想招呼俩孩子出来吃饭。<br />
“绍扬在跟小志谈事情呢,绍扬给我出了主意,说是想办法把小志送去武备学堂。”<br />
刘东山还是不太甘心,却也没办法,只能认清现实。<br />
孩子大了,由不得爹娘做主,更何况还不是亲爹亲娘。<br />
“武备学堂啊?唉,也行吧,总比他真的跑去当兵强。<br />
行啊,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咱们也别管那么多。<br />
要我说,有这么个地方管着也挺好的,最起码不惹什么祸。<br />
你说他们这个年纪,正是一腔热血、冲动蛮干不过脑子的时候。<br />
万一被有心之人鼓动,干出点儿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儿来,就算有绍扬,也不一定能保得住他啊。”<br />
林若兰最担心的,是小志闯祸。<br />
武备学堂里纪律森严,把小志送过去磨炼几年,年轻人冲动的劲儿过去,也就好了。<br />
刘东山一琢磨,也是这么个理儿,索性也就不再纠结了。<br />
“得,我去叫他俩,出来吃饭。”说完,刘东山就去了书房,把徒弟和儿子都叫出来。<br />
林若兰这边,指挥着丫头媳妇们摆上饭菜,又招呼闺女儿子过来。<br />
正好刘东山和曲绍扬他们也出来了,众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饭。<br />
曲绍扬已经跟小志商议好了,想办法送小志去武备学堂,自然就不用再回奉天读书。<br />
因武备学堂聘请德国教习,虽然有翻译帮忙讲课,终究不如自己听得懂。<br />
所以,曲绍扬就给小志出主意,让他别在家闲着,去火药作坊那头帮忙,跟那些洋人多打交道,多学点儿外国话。<br />
小志对此没意见,第二天就收拾行李去作坊了。<br />
本来新源和婉瑜还想着再请两天假,跟哥哥一起玩儿呢。<br />
结果小志先跑了,俩孩子无奈,只能继续回学堂上课。<br />
转眼过了小年,曲江也带着人,押送大批银钱回来了。<br />
因去年战乱的缘故,南方和国外客商无法从营口等地收购药材、山货等,所以今年各类药材、山货的价格一路走高。<br />
“得亏去年没卖,搁了一年,今年价格直接翻倍了。<br />
两年的参,一共卖了三万五千两。再加上咱们从别处收购来的药材、山货、皮张、猪鬃等,不算店里还剩的货,已经挣十几万两了。”<br />
曲江回到家,第一时间先跟曲绍扬夫妻报账。<br />
“三哥,这阵子辛苦你了,账目什么的不着急,先回去看看三嫂和孩子吧。<br />
对了,我请方先生给家里几个孩子起名,我们家那几个,叫振邦、振业、振武、振杰。<br />
你家那俩也顺手都起了大名,叫振文、振民。”<br />
名字是曲绍扬拍板儿定的,曲江回来,那肯定得跟他说一声儿。<br />
“振文、振民?好,都挺好听的,方先生是文化人,他给起的名儿,肯定错不了。”<br />
曲江以前大字不识,还是当了管事之后,逼着自己读书学习。<br />
几年下来,一般的字都认得,记账什么的也不耽误了。<br />
曲江对起名之类的讲究不太懂,反正他听着顺耳,那就行了。<br />
“爹娘回老家了,说是要回去祭祖,修祖坟、族谱,那你没在家,我就让兴业带人护送他俩回去了。”<br />
爹娘回老家,这是大事儿,肯定要跟曲江说一下。<br />
对此,曲江倒是不意外,秋天的时候,曲老抠儿就张罗要回老家。<br />
那时候太忙了,曲绍扬还在外面剿匪,曲江哪里顾得上?也就没理会。<br />
他早就猜到,老爹不会消停,果然,还是回老家去了。<br />
“唉,咱爹啊,就是能没事找事儿。<br />
你看吧,他这一趟回去,肯定把那哥仨都招来。到时候,这个家又有的闹腾了。”<br />
曲江叹了口气,他比曲绍扬更了解自家老爹和兄弟们。<br />
老家那哥仨都不是善茬子,只要他们知道,曲绍扬当了大官儿,肯定蹦着高儿的要往东北跑。<br />
“来就来吧,那能咋办?都是咱自家兄弟,他们真来了,我也不能往外轰。”<br />
这事儿,曲绍扬也预料到了。<br />
曲老抠儿早就有那个意思,只是曲绍扬一直没点头,也就没能办成。<br />
再者,这几年曲绍扬一直往老家送东西什么的,那哥仨日子过的还行,就不想抛家舍业的来东北,在曲绍扬眼皮子底下讨生活。<br />
去年年末,倭军攻占威海,曲家庄离着威海卫不算很远,保不齐就要遭受战火。<br />
这一趟曲老抠儿回去,那哥仨直到曲绍扬混的好,当了大官儿,肯定会跟着爹娘一起来的。<br />
“这事儿,我和你弟妹都商议过了,年后我打算在双甸子那头置办个地方,种人参、养山牲口啥的。<br />
要是那哥仨过来,就让他们管这一块儿吧。<br />
终究是自家兄弟,咋也比外人强,咱现在实在是太缺人手了。<br />
我多安排点儿人盯着,实在不行,让咱爹咱娘过去看着他们,不怕他们闹出什么幺蛾子来。”<br />
这是曲绍扬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了。<br />
曲江闻言,点点头,“嗯,你说的这也是个办法。<br />
别的不敢说,有咱爹看着,他们绝对不敢藏奸耍滑不干活。”<br />
哥俩对视一眼,想起老爹那个抠门儿财迷的劲儿,都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br />
曲江这一趟出去时间不短,好不容易回来,肯定想回去看看妻儿。<br />
于是大概说了一下营口、安东各处铺面的情况,交了账本,便急匆匆回自己院子了。<br />
曲绍扬才懒得看那些账本呢,直接给了陈秀芸和孟兰心,让她俩烦去。<br />
至于那些银子,一部分送到账房,维持家中日常开销。<br />
另一部分,则是秘密藏起来,不到曲家生死关头,决不能动用。<br />
小年之后,衙门封印,外地的回家看望亲人,本地的也回去休息一阵子,等年后十六才开印办公。<br />
按理,曲绍扬忙了这一年,马上要过年了,他也该好好休息。<br />
可家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送年礼拜访,通化城的陈知县、曹主簿,以及八道江、柳树河子等地的分防巡检等人,都打发亲信送了丰厚的年礼。<br />
往年,都是曲绍扬备齐了年礼给这些人送。<br />
如今曲绍扬平步青云,一跃成了东边道巡检使,今非昔比了。<br />
当初收礼的那些人,可不得赶紧送点儿年礼,联络联络感情怎么?<br />
当然,曲绍扬也不是那只进不出的人,对方送什么来,他也会预备一份差不多的回礼。<br />
这人情往来嘛,主打的就是有来有往,光收礼不回礼,那不成草爬子了么?<br />
曲绍扬根基浅,再者他也不差钱,没必要在这些事情上头计较,好好维持着关系才是正经。<br />
就这么忙忙活活的,到了除夕。<br />
今年曲老抠儿夫妻没在,陈郎中一家子也走了,家里人少,就感觉没往年那么热闹。<br />
好在家里的孩子们都大了,连最小的振杰和佳玲,也早就能满地跑。<br />
更别说振邦、振文他们,在几个大孩子的带领下,在外头又蹿又蹦,放鞭炮,打着灯笼可哪跑。<br />
笑声阵阵传出去好远,让人听了也心情愉悦。<br />
子时刚到,周围就有不少人家开始放鞭炮发纸。<br />
曲江和曲绍扬俩人,领着家里的长工伙计们,也抬着烟爆竹出来,在院子的空地上,燃放起来。<br />
这些烟爆竹,是火药作坊那头特意定制的,飞得高,爆炸出的烟火特别漂亮,五颜六色各种形状。<br />
孩子们都被烟吸引了,一个个停下脚步,仰着头看向天空。<br />
不光曲家的孩子,就连整个儿猫耳山周围的人家,也都等着看烟呢。<br />
这几年已经成了惯例,除夕夜要是看不着曲家的烟,大家伙儿就觉得这过年好像是少了点儿什么。<br />
烟放了两刻钟,直到最后一个烟放完,众人这才各自回屋去吃饺子。<br />
去年曲绍扬率军在外抗倭,家里都惦记着,谁也没那个心思过年,就是简简单单糊弄过去。<br />
今年内仗打完了,曲绍扬还升官了,陈秀芸心里高兴,所以今年过年就好好张罗了一番。<br />
不光下午的团圆饭格外丰盛,就连晚间的饺子,也有好几种馅料。<br />
除了常规的猪肉白菜、羊肉大葱、牛肉萝卜之外,还有韭菜虾仁猪肉、香菇鸡肉、韭菜虾仁鸡蛋馅儿。<br />
香菇鸡肉馅也就罢了,有干香菇,泡发了剁碎用。<br />
主要是那韭菜,这大冬天的竟然还有新鲜韭菜,连曲绍扬都惊呆了。<br />
“这是六道沟那头的农户,利用温泉,再扣上暖房,专门种出来的。<br />
没多少,一共也就割了五六捆,都送到咱家来了,说是给你尝尝鲜的。”<br />
陈秀芸一边笑着给孩子们夹饺子,一边解释道。<br />
“哎呦我天,这可太金贵了,得耗费不少时间和精神呢。<br />
你给人家钱了没有啊?这可不能白要人家的。”<br />
曲绍扬咬了一口韭菜饺子,韭菜和虾仁的味道混在一起,别提多鲜了。<br />
“大冬天能吃上这一口,绝了。”<br />
“给了,人家不要,说是送给你的,我咋说也不行。<br />
后来我让人准备了点儿果、点心、肉、粳米、布料啥的,给他家送去了,就说是过年给孩子的,人家勉强收下了。”<br />
陈秀芸当家好几年了,这点儿事情还能办不明白么?<br />
“那就好,那就好,不能白要人家东西。来来,都尝尝,今晚上这饺子,好吃。”<br />
曲绍扬闻言放心了,赶忙招呼孩子们吃饺子。<br />
对于孩子们来说,饺子的吸引力,比不上里面的金银锞子。<br />
尤其是振邦、振业、振文三个,他们都大一些,懂事了,就想着多吃出来几个小金鱼、小银鱼啥的留着玩儿。<br />
于是,这几个小家伙闷着头一个劲儿吃,时不时就听他们喊,我吃出来了,我吃出来了。<br />
“人都说过年就是过孩子,以前还真没觉得,现如今越来越感觉到,这话真不假。<br />
看着孩子们活蹦乱跳、淘气捣蛋,就觉得这日子过的有滋味儿。是不是,三哥?”曲绍扬笑着问曲江。<br />
“哈哈,你才多大啊?这说话老气横秋的,快赶上咱爹那口气了。”曲江一听就哈哈大笑。<br />
“不过,你这话也对,人活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子孙后辈么?有孩子,才有念想儿。”<br />
哥俩下午的时候喝了不少酒,所以晚上这顿谁都没再喝,只慢慢吃着饺子,细细品滋味,边吃边聊天。<br />
吃过了饺子,振邦领着弟弟妹妹们,跪下给长辈们拜年。<br />
“三大爷,三大娘,爹,娘,二娘,过年好。”<br />
“哎,好,好,过年好,都好啊。快起来,三大爷这里有红包。”<br />
曲江和杨琼早有准备,赶紧从兜里掏出红包来,给每个孩子都发一个。<br />
那头,曲绍扬夫妻也是一样,把事先就预备好的红包,挨个儿分给孩子们。<br />
“这还有一份儿,是你们爷爷奶奶临走之前嘱咐的,他们今年不在这头过年,红包不能少了你们的。来,都拿着。”<br />
曲绍扬这话倒不是糊弄孩子们,曲老抠儿夫妻临走之前,确实嘱咐过,替他们把红包给孩子们。<br />
孩子们拿到红包,欢呼声一片,就连还不懂事的振杰和佳玲,也用胖乎乎的小手紧紧攥着红包,咧着嘴乐得那个开心。<br />
“好了,好了,拿着红包去玩一会儿,消消食,等会儿就去睡觉啊。”<br />
孩子们晚上都没少吃,陈秀芸担心他们立刻睡觉窝了食,于是就让振邦领着弟妹们去玩。<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