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222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br />
炎天暑月,热气蒸人。<br />
安静的乾清宫里,众人冷汗直流。<br />
因为受到了惊吓,短时间内升起了冷意。<br />
好在大环境就是热火朝天,众人很快又都热了起来。<br />
皇上逐渐松了口气,在众人的注视下又从床榻上下来,一言不发的坐在坐榻边上看着外面的阳光和日头。<br />
早晨七八点钟,还不至于见鬼。<br />
但要是晚上三更半夜的话……<br />
皇上很快冷静下来,也没有心思吃饭了,迅速喊道:“秉笔!”<br />
皇上自己是不怎么写字的,虽然当太子的时候会这些,但是自从太上皇死了之后,他是很自由的。<br />
不论起草圣旨还是批阅奏折,最近都是交给了下面人去做。<br />
“立刻回信给皇兄,让他在家里为朕祈福!多烧些纸钱,再赏赐些烧香祈福供奉用的器皿,务必要替朕求得平安!”<br />
虽然说是忠孝治国,但皇上不想和亡父见面。<br />
尤其是作为替身的贾蓉都差点被掐死了,皇上可不想吃那苦头。<br />
和贾琏一样,父亲刚死的时候他们都孝顺极了,谁不让他们为父尽孝就是杀父仇人。<br />
可一旦过了那几天,情绪就大不一样了。<br />
皇上很快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用普通话让秉笔太监写文言文。<br />
写完一张后,皇上看了看,又让修改了几句。<br />
总之就是让贾蓉这个替身帮忙挡灾挡鬼,又让他不要废话,别把这个事情说出去坏了自己的名声。<br />
贾蓉很快收到了书信后迅速回信。<br />
皇上尊鉴:<br />
前函计已入览,单独烧毁。<br />
皇上旨意,自当遵从,宅中事情请圣上放心,有臣在,自是万无一失。<br />
*<br />
皇上接到信后终于放心了许多,总算是可以安心吃个午饭了。<br />
等吃完饭后,皇上又是热的出汗,大热天又把左右丞相、太常寺负责人、左右丞相、几个殿的大学士、内务府还有几个宗室成员都叫了过来。<br />
大中午的时候都来到了屋子里站着,好在屋子里有降温的冰块,屋子设计的也有一些避暑功能,倒是还能撑得下去。<br />
皇上直接询问:“父皇的丧事必须要尽快办了,忠孝王来信说先皇托梦让皇室亲王负责此事,诸位爱卿觉得谁最合适?”<br />
这话一出,众人皆是答不上来了。<br />
很快左丞相仗义执言,恭敬说道:“启禀皇上,太上皇临终前曾嘱托忠孝王负责此事,臣觉得忠孝王最适合担当此职。”<br />
“臣附议!”右丞相罕见的没有为了反对而反对。<br />
这种事情谁反对,谁就要找个替身上去。<br />
而众所周知,皇室宗亲是不愿意碰这种事情的,更加不愿意过来参加太上皇的葬礼。<br />
而且葬礼的危险程度,不亚于去前线打仗!<br />
去前线打仗只要不犯病死了,基本上当官的都不会死。主持葬礼的话,死亡风险是极大的,爵位越高,死的概率越大。<br />
再说当初太上皇临死前指名了让贾蓉负责这个事情,当时很多人都是见证人,这个事情其余人也都知道。<br />
都给了贾蓉忠孝王的头衔了,他不负责葬礼的事情,难道还让皇上自己负责吗?<br />
皇上自己也认为贾蓉最合适,先父遗言就是如此,没有人比贾蓉更合适。<br />
可贾蓉不去啊!<br />
皇上发愁说道:“朕刚才说了,父皇托梦给忠孝王,让忠孝王继续炼丹,又让忠孝王转告朕,不可事事交给旁人,如今朕已经命皇兄继续在家替朕出家,祈福祭奠,葬礼之事可交给其余亲王。”<br />
明明是贾蓉胡扯的事情,可朝中几个老臣听到后却觉得这像是太上皇会说的话。<br />
太常寺卿站出来说话。<br />
“皇上,既然是太上皇嘱托,自然应该照办,况且自去年到如今,已经搁置了一年半载,实属罕见,实在是不能继续拖了。”<br />
旁边宗室老人也跟着说:“据臣所知,这已经是历朝历代里耽误的最久的帝皇了,按理来说忠孝王早就应该把此事办理了。”<br />
皇上沉着脸,看向左右丞相。<br />
“本打算几位亲王过来时一起把事情办了,不想一直耽误了下去。”<br />
“速速传令下去,令诸王前来!”<br />
左丞相小心说道:“是,只是前些时候已经催过好几位亲王了,却都是不肯。”<br />
这种事情其实大家早就知道了,自去年开始就没几个王爷肯过来的。<br />
就算是贾蓉,也不愿意上班,成天找机会翘班在家,好几次想辞职跑路。<br />
知道归知道,但是眼下这个时候提起这个话题无疑是火上浇油。<br />
皇上双手抓着椅子扶手,怒道:“告诉那些王爷!这次可以带兵前来!!带多少都行!!带上一千精兵入京,还怕那个刺客吗?”<br />
“传令下去!此番诸王可带世子庶子前来,朕要再封三十个亲王!五十个郡王!!”<br />
众人这次是震惊了,好半天才明白此事已经无法再更改方向了。<br />
“皇上圣明!”<br />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br />
全国王爷一起带兵入京,又带着一群世子王孙过来听封,到时候自然不缺宗室王爷了。<br />
朝廷大事情,可没有人单独告诉贾蓉,贾蓉这些天一直都在忙着避暑,顺便从太医院里找到了李时珍的药典,最近正在逐个辩证。<br />
单论医术,贾蓉肯定比李时珍更厉害,李时珍毕竟是古人,贾蓉可是站在古人头上的集大成者。<br />
不过一些偏门和失传的领域上,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br />
贾蓉正忙着干活时,林红玉走了进来。<br />
“老爷,福王和北代王送来了端午礼。”<br />
“哦。”贾蓉无所谓,继续背对着小红,分解手中吃药吃死的小白鼠。<br />
林红玉站在门口对着远处的贾蓉恭敬道:“除了福王和北代王,还有宁王、辽王、镇南王、镇西王、东海王、威海王、也都派人送来了信件,说是过几天会亲自上门拜访,询问王爷何时出关。”<br />
贾蓉不屑道:“是上门讨药吧,不对啊……这帮王爷怎么敢进京了?”<br />
贾蓉原本是嘲笑不屑的,但是很快发现了一个大问题。<br />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个王爷…八王进京?<br />
(本章完)</p>
炎天暑月,热气蒸人。<br />
安静的乾清宫里,众人冷汗直流。<br />
因为受到了惊吓,短时间内升起了冷意。<br />
好在大环境就是热火朝天,众人很快又都热了起来。<br />
皇上逐渐松了口气,在众人的注视下又从床榻上下来,一言不发的坐在坐榻边上看着外面的阳光和日头。<br />
早晨七八点钟,还不至于见鬼。<br />
但要是晚上三更半夜的话……<br />
皇上很快冷静下来,也没有心思吃饭了,迅速喊道:“秉笔!”<br />
皇上自己是不怎么写字的,虽然当太子的时候会这些,但是自从太上皇死了之后,他是很自由的。<br />
不论起草圣旨还是批阅奏折,最近都是交给了下面人去做。<br />
“立刻回信给皇兄,让他在家里为朕祈福!多烧些纸钱,再赏赐些烧香祈福供奉用的器皿,务必要替朕求得平安!”<br />
虽然说是忠孝治国,但皇上不想和亡父见面。<br />
尤其是作为替身的贾蓉都差点被掐死了,皇上可不想吃那苦头。<br />
和贾琏一样,父亲刚死的时候他们都孝顺极了,谁不让他们为父尽孝就是杀父仇人。<br />
可一旦过了那几天,情绪就大不一样了。<br />
皇上很快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用普通话让秉笔太监写文言文。<br />
写完一张后,皇上看了看,又让修改了几句。<br />
总之就是让贾蓉这个替身帮忙挡灾挡鬼,又让他不要废话,别把这个事情说出去坏了自己的名声。<br />
贾蓉很快收到了书信后迅速回信。<br />
皇上尊鉴:<br />
前函计已入览,单独烧毁。<br />
皇上旨意,自当遵从,宅中事情请圣上放心,有臣在,自是万无一失。<br />
*<br />
皇上接到信后终于放心了许多,总算是可以安心吃个午饭了。<br />
等吃完饭后,皇上又是热的出汗,大热天又把左右丞相、太常寺负责人、左右丞相、几个殿的大学士、内务府还有几个宗室成员都叫了过来。<br />
大中午的时候都来到了屋子里站着,好在屋子里有降温的冰块,屋子设计的也有一些避暑功能,倒是还能撑得下去。<br />
皇上直接询问:“父皇的丧事必须要尽快办了,忠孝王来信说先皇托梦让皇室亲王负责此事,诸位爱卿觉得谁最合适?”<br />
这话一出,众人皆是答不上来了。<br />
很快左丞相仗义执言,恭敬说道:“启禀皇上,太上皇临终前曾嘱托忠孝王负责此事,臣觉得忠孝王最适合担当此职。”<br />
“臣附议!”右丞相罕见的没有为了反对而反对。<br />
这种事情谁反对,谁就要找个替身上去。<br />
而众所周知,皇室宗亲是不愿意碰这种事情的,更加不愿意过来参加太上皇的葬礼。<br />
而且葬礼的危险程度,不亚于去前线打仗!<br />
去前线打仗只要不犯病死了,基本上当官的都不会死。主持葬礼的话,死亡风险是极大的,爵位越高,死的概率越大。<br />
再说当初太上皇临死前指名了让贾蓉负责这个事情,当时很多人都是见证人,这个事情其余人也都知道。<br />
都给了贾蓉忠孝王的头衔了,他不负责葬礼的事情,难道还让皇上自己负责吗?<br />
皇上自己也认为贾蓉最合适,先父遗言就是如此,没有人比贾蓉更合适。<br />
可贾蓉不去啊!<br />
皇上发愁说道:“朕刚才说了,父皇托梦给忠孝王,让忠孝王继续炼丹,又让忠孝王转告朕,不可事事交给旁人,如今朕已经命皇兄继续在家替朕出家,祈福祭奠,葬礼之事可交给其余亲王。”<br />
明明是贾蓉胡扯的事情,可朝中几个老臣听到后却觉得这像是太上皇会说的话。<br />
太常寺卿站出来说话。<br />
“皇上,既然是太上皇嘱托,自然应该照办,况且自去年到如今,已经搁置了一年半载,实属罕见,实在是不能继续拖了。”<br />
旁边宗室老人也跟着说:“据臣所知,这已经是历朝历代里耽误的最久的帝皇了,按理来说忠孝王早就应该把此事办理了。”<br />
皇上沉着脸,看向左右丞相。<br />
“本打算几位亲王过来时一起把事情办了,不想一直耽误了下去。”<br />
“速速传令下去,令诸王前来!”<br />
左丞相小心说道:“是,只是前些时候已经催过好几位亲王了,却都是不肯。”<br />
这种事情其实大家早就知道了,自去年开始就没几个王爷肯过来的。<br />
就算是贾蓉,也不愿意上班,成天找机会翘班在家,好几次想辞职跑路。<br />
知道归知道,但是眼下这个时候提起这个话题无疑是火上浇油。<br />
皇上双手抓着椅子扶手,怒道:“告诉那些王爷!这次可以带兵前来!!带多少都行!!带上一千精兵入京,还怕那个刺客吗?”<br />
“传令下去!此番诸王可带世子庶子前来,朕要再封三十个亲王!五十个郡王!!”<br />
众人这次是震惊了,好半天才明白此事已经无法再更改方向了。<br />
“皇上圣明!”<br />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br />
全国王爷一起带兵入京,又带着一群世子王孙过来听封,到时候自然不缺宗室王爷了。<br />
朝廷大事情,可没有人单独告诉贾蓉,贾蓉这些天一直都在忙着避暑,顺便从太医院里找到了李时珍的药典,最近正在逐个辩证。<br />
单论医术,贾蓉肯定比李时珍更厉害,李时珍毕竟是古人,贾蓉可是站在古人头上的集大成者。<br />
不过一些偏门和失传的领域上,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br />
贾蓉正忙着干活时,林红玉走了进来。<br />
“老爷,福王和北代王送来了端午礼。”<br />
“哦。”贾蓉无所谓,继续背对着小红,分解手中吃药吃死的小白鼠。<br />
林红玉站在门口对着远处的贾蓉恭敬道:“除了福王和北代王,还有宁王、辽王、镇南王、镇西王、东海王、威海王、也都派人送来了信件,说是过几天会亲自上门拜访,询问王爷何时出关。”<br />
贾蓉不屑道:“是上门讨药吧,不对啊……这帮王爷怎么敢进京了?”<br />
贾蓉原本是嘲笑不屑的,但是很快发现了一个大问题。<br />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个王爷…八王进京?<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