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564章 再开先河乡试恩科<br />
万历又开了个先河。<br />
他竟然下旨,今年八月,开乡试恩科!<br />
这会试和殿试开恩科并不奇怪。<br />
很多皇帝都开过会试和殿试的恩科。<br />
洪武大帝就开了九次恩科。<br />
不过,乡试开恩科却是没有过的。<br />
万历竟然乡试恩科都开,而且,他还规定大明两京十三省选取举人数量都要比以往多三倍!<br />
这一下,整个大明的穷秀才那都差点喜疯了。<br />
他们是做梦都想中举啊。<br />
问题,他们绝大部分还都只能在梦中中举。<br />
因为秀才考举人的难度比举人考进士的难度都大。<br />
大明两京十三省,州府县足有一千多个,哪个州府县不是几十个秀才。<br />
也就是说,大明的秀才足有几万乃至上十万。<br />
但是,每一次乡试大明两京十三省最多就选取千余举人。<br />
这个选取比例那最少是三十取一,五十取一乃至一百取一的都有。<br />
比如,北直隶,那录取比例就差不多是一百比一。<br />
京城贡院可是有一万三千多间号房,这些号房主要就是为乡试而建。<br />
每次北直隶乡试,前来赶考的秀才那最少都是上万。<br />
但是,北直隶一次乡试那也只选取举人一百名左右。<br />
这个选取比例大致就是一百比一。<br />
由此可见,秀才考上举人有多难。<br />
可以说,秀才考举人就是科举的海选,海量的秀才里选少量举人,但凡差一点的那都选不上。<br />
这秀才还分三六九等。<br />
官宦世家里出的秀才想要考上举人是比较难,但希望还是很大的。<br />
有钱人家里出的秀才想要考上举人那都很难很难了,<br />
穷秀才考上举人那更是难上加难。<br />
《儒林外史》里面穷秀才范进中举之后就喜疯了。<br />
那并不是什么夸张的描述手法,事实就是如此。<br />
穷秀才考上举人实在是太难了。<br />
这一下,选取举人的数量竟然要提高三倍,穷秀才那真是要喜疯了。<br />
他们考取举人的机会来了啊。<br />
这次还是恩科,两年后他们还有一次机会呢。<br />
穷秀才那是喜疯了,贪官污吏却是绝望了。<br />
当今天子这意思就是要彻查到底啊!<br />
原本他们都以为,查到无人可用那就差不多了。<br />
毕竟,朝堂上下的官员太多了,真干掉七八成,那根本就没这么多进士和举人来顶替。<br />
难道让秀才来出任八品乃至七品的正式官员?<br />
这个是不大可能的。<br />
所以,大多贪官污吏还都心怀侥幸,感觉当今天子查到无人可用就查不下去了。<br />
谁知道,当今天子竟然玩这招,直接开乡试恩科!<br />
这乡试恩科一开,清流也扛不住了。<br />
他们之所以敢跟万历玩法不责众那就是仗着这会儿万历无人可用。<br />
无人可用的情况下还收拾他们,那朝野上下官员就要空缺一大片了。<br />
乡试恩科一开就不一样了,这次选取的举人数量足有四五千之多啊。<br />
而且,现在并不缺正五品以上的官员,皇党加上老牌士族又或年老致仕的官员那就足够填满正五品以上的缺了。<br />
现在缺的就是五品以下的官员,而五品以下的官员举人那都当得。<br />
也就是说,这四五千举人一选出来,万历就能收拾他们了。<br />
这一下,清流官员那是纷纷上疏回话,服软求饶,生怕上疏迟了万历真把他们收拾了。<br />
朝中东林那也纷纷偃旗息鼓,老实了。<br />
万历压制住清流之后,好事也接踵而至。<br />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他刚抱着小朱常洵来到御书房里坐下,沈鲤便捧着一迭奏折满脸喜色的走了进来。<br />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忍不住问道:“仲化,这是有什么大喜事吗?”<br />
这次的确有大喜事。<br />
沈鲤躬身将奏折呈上,满脸喜色道:“万岁爷,子先、子进上疏,奴儿干都司开荒初见成效。<br />
三百余万户屯卫军户每户皆开荒二十亩,加起来就是六千多万亩,瓜果蔬菜也种了不少。”<br />
原来是奴儿干都司的好消息。<br />
万历接过奏折打开最上面那份一看,那都不由得露出了笑容。<br />
徐光启和王象晋果然是难得的人才。<br />
他们都将玉米、小麦、红薯和土豆等全部在奴儿干都司试种出来了。<br />
而且,每一户屯卫军户都开出了二十亩荒地,把粮食都给种下去了,地里的粮食幼苗长势还相当的喜人。<br />
这或许就是他们拖到这个时候才上奏的原因。<br />
因为光把荒地开出来,把粮食种下去了还不行,如果粮食幼苗都长不活,那地就白种了。<br />
粮食幼苗长势喜人那就没问题了,这一下就是六千多万亩地啊,按那边黑土地的产量,那最少是一千八百多万石的粮食。<br />
也就是说,今年秋收之后,那边的粮食足可供三百多万户屯卫吃一年半以上。<br />
而明年那边就要开始全面种植粮食了,而且,到了明年秋季那边出产的粮食就会超过三亿石。<br />
到时候就不是他出钱买粮食过去给那边的屯卫军户当口粮了,而是那边的屯卫军户卖粮食出来供给整个大明了。<br />
还有大白菜、红薯和土豆等,那边屯卫军户的菜地也种满了,大白菜甚至都差不多长成了。<br />
至于红薯和土豆,他还专门让那边的屯卫军户把吃剩的鱼骨头、猪骨头、羊骨头等全部收集起来制成了骨粉当肥料,估计产量会大幅上升。<br />
这一下,那边菜都不缺了,明年养猪都够了。<br />
万历看罢,满脸欣慰的点头道:“嗯,子先和子进都很不错,他们这可都是了不得的功绩,按律当赏。<br />
这样吧,你立马行文,擢子先和子进户部郎中,各赏白银一万两。”<br />
啊?<br />
徐光启和王象晋那可是纯纯的新科进士,进入官场还不到一年呢,直接擢五品户部郎中!<br />
还有,你这赏白银一万两也没有先例啊,官员做出功绩来擢升就行了,不用赏什么银钱啊。<br />
沈鲤闻言,愣了一下,还是连连拱手躬身道:“微臣明白,微臣这就去办。”<br />
说罢,他便小心的退了出去。<br />
小朱常洵见状,那也忍不住兴奋道:“父皇,奴儿干都司那边开出这么多良田来了,我们什么时候去看看啊?”<br />
那有什么好看的,难道我们去看一下地里就能长出来不成?<br />
你就是想去玩。<br />
万历微微摇头道:“这会儿正清洗贪官污吏呢,我们得在京城坐镇才行,奴儿干都司那边今年是去不了了。”<br />
今年都去不了啊?<br />
小朱常洵无奈叹息道:“父皇,这贪官污吏什么时候才能清洗完啊?”<br />
你想得过于简单了。<br />
万历微微摇了摇头,随即耐心教导道:“洵儿,贪官污吏是清洗不完的。<br />
这点你一定要记住,因为人都有贪念,总有人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贪念。<br />
特别手握权力的官员,钱财对他们来说那是唾手可得,控制不住贪念的只会更多。<br />
这惩治贪官污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清洗一遍就完事了,彻底根除贪官污吏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旦你放松一点,贪官污吏就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往外冒。”<br />
贪官污吏清洗不完吗?<br />
难道真没办法彻底根除吗?<br />
小朱常洵闻言,不由得陷入沉思之中。<br />
万历那也坐那里沉思起来。<br />
现在大明的疆域实在是太大了,他都有点管不过来了。<br />
这些天他一直都在管朝堂上下的事,其他地方的事他都没空管了。<br />
奴儿干都司那边他好歹还派了两个能臣干吏过去搞开发去了,东洋都司那边他是压根就没空管。<br />
甚至,美洲那边他直接就丢给朱国祚和李国助了,大战将起,他还不知道那边具体什么情况呢。<br />
这样肯定不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自己这边什么情况都不清楚,直接开打?<br />
或许该让朱国祚回来一趟,好好说说那边的情况。<br />
这大战也不能一顿乱打,他还得派人过去统帅大军才行。<br />
还有,通讯也是个大问题。<br />
如果按现在的速度,那边都开打了他还的等上最少三四个月才能收到消息。<br />
至于战况,很有可能要等半年以上才能收到消息。<br />
因为现在美洲那边的航线就是一个单向的大圈,而且还只有一只舰队在跑这条航线。<br />
这么打仗能行吗?<br />
那边要是出了问题怎么办?<br />
他正琢磨着呢,李玄成突然探头道:“万岁爷,避暑山庄那边传来消息,蒸汽机样品造好了。”<br />
蒸汽机样品造出来了?<br />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蒸汽轮船一出来,那就不用靠洋流和季风单向航行了,美洲那边通讯估计都不用一个月了。<br />
更重要的,蒸汽轮船出来之后他们就能研制楼船炮舰了。<br />
这会儿他们之所以还没有做出楼船炮舰来,那就是因为动力问题。<br />
楼船炮舰他们要么不造,要造那最少两千料往上的,要不然就装不了多少火炮,比两千料的福船战舰也强不了多少,那么搞就没多大意义了。<br />
问题,两千料以上的巨舰,上面还要配备最少上百门火炮和数百将士,再加上弹药、粮食、淡水等等,那都不知道要多少蜈蚣船才能拉得动。<br />
也就是说,风帆战舰其实不适合用来做楼船炮舰,如果风向不对,楼船炮舰就要熄火了。<br />
他们如果研制风帆带动的楼船炮舰,其实是在浪费时间,有那时间他们还不如多造福船战舰呢。<br />
而且,蒸汽机一旦研制出来,他们肯定要改成蒸汽驱动的楼船炮舰。<br />
所以,他就没有命人研制风帆带动的楼船炮舰。<br />
他就是在等蒸汽机呢。<br />
这下好了,蒸汽机终于研制出来了。<br />
蒸汽机还能用来做纺纱机、织布机、加工机械,甚至火车、汽车、耕种机械等等。<br />
这一下大明怕是要飞速发展起来了。<br />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小舅,赶紧让单将军准备一下,我们去避暑山庄看看。”<br />
(本章完)</p>
万历又开了个先河。<br />
他竟然下旨,今年八月,开乡试恩科!<br />
这会试和殿试开恩科并不奇怪。<br />
很多皇帝都开过会试和殿试的恩科。<br />
洪武大帝就开了九次恩科。<br />
不过,乡试开恩科却是没有过的。<br />
万历竟然乡试恩科都开,而且,他还规定大明两京十三省选取举人数量都要比以往多三倍!<br />
这一下,整个大明的穷秀才那都差点喜疯了。<br />
他们是做梦都想中举啊。<br />
问题,他们绝大部分还都只能在梦中中举。<br />
因为秀才考举人的难度比举人考进士的难度都大。<br />
大明两京十三省,州府县足有一千多个,哪个州府县不是几十个秀才。<br />
也就是说,大明的秀才足有几万乃至上十万。<br />
但是,每一次乡试大明两京十三省最多就选取千余举人。<br />
这个选取比例那最少是三十取一,五十取一乃至一百取一的都有。<br />
比如,北直隶,那录取比例就差不多是一百比一。<br />
京城贡院可是有一万三千多间号房,这些号房主要就是为乡试而建。<br />
每次北直隶乡试,前来赶考的秀才那最少都是上万。<br />
但是,北直隶一次乡试那也只选取举人一百名左右。<br />
这个选取比例大致就是一百比一。<br />
由此可见,秀才考上举人有多难。<br />
可以说,秀才考举人就是科举的海选,海量的秀才里选少量举人,但凡差一点的那都选不上。<br />
这秀才还分三六九等。<br />
官宦世家里出的秀才想要考上举人是比较难,但希望还是很大的。<br />
有钱人家里出的秀才想要考上举人那都很难很难了,<br />
穷秀才考上举人那更是难上加难。<br />
《儒林外史》里面穷秀才范进中举之后就喜疯了。<br />
那并不是什么夸张的描述手法,事实就是如此。<br />
穷秀才考上举人实在是太难了。<br />
这一下,选取举人的数量竟然要提高三倍,穷秀才那真是要喜疯了。<br />
他们考取举人的机会来了啊。<br />
这次还是恩科,两年后他们还有一次机会呢。<br />
穷秀才那是喜疯了,贪官污吏却是绝望了。<br />
当今天子这意思就是要彻查到底啊!<br />
原本他们都以为,查到无人可用那就差不多了。<br />
毕竟,朝堂上下的官员太多了,真干掉七八成,那根本就没这么多进士和举人来顶替。<br />
难道让秀才来出任八品乃至七品的正式官员?<br />
这个是不大可能的。<br />
所以,大多贪官污吏还都心怀侥幸,感觉当今天子查到无人可用就查不下去了。<br />
谁知道,当今天子竟然玩这招,直接开乡试恩科!<br />
这乡试恩科一开,清流也扛不住了。<br />
他们之所以敢跟万历玩法不责众那就是仗着这会儿万历无人可用。<br />
无人可用的情况下还收拾他们,那朝野上下官员就要空缺一大片了。<br />
乡试恩科一开就不一样了,这次选取的举人数量足有四五千之多啊。<br />
而且,现在并不缺正五品以上的官员,皇党加上老牌士族又或年老致仕的官员那就足够填满正五品以上的缺了。<br />
现在缺的就是五品以下的官员,而五品以下的官员举人那都当得。<br />
也就是说,这四五千举人一选出来,万历就能收拾他们了。<br />
这一下,清流官员那是纷纷上疏回话,服软求饶,生怕上疏迟了万历真把他们收拾了。<br />
朝中东林那也纷纷偃旗息鼓,老实了。<br />
万历压制住清流之后,好事也接踵而至。<br />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他刚抱着小朱常洵来到御书房里坐下,沈鲤便捧着一迭奏折满脸喜色的走了进来。<br />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忍不住问道:“仲化,这是有什么大喜事吗?”<br />
这次的确有大喜事。<br />
沈鲤躬身将奏折呈上,满脸喜色道:“万岁爷,子先、子进上疏,奴儿干都司开荒初见成效。<br />
三百余万户屯卫军户每户皆开荒二十亩,加起来就是六千多万亩,瓜果蔬菜也种了不少。”<br />
原来是奴儿干都司的好消息。<br />
万历接过奏折打开最上面那份一看,那都不由得露出了笑容。<br />
徐光启和王象晋果然是难得的人才。<br />
他们都将玉米、小麦、红薯和土豆等全部在奴儿干都司试种出来了。<br />
而且,每一户屯卫军户都开出了二十亩荒地,把粮食都给种下去了,地里的粮食幼苗长势还相当的喜人。<br />
这或许就是他们拖到这个时候才上奏的原因。<br />
因为光把荒地开出来,把粮食种下去了还不行,如果粮食幼苗都长不活,那地就白种了。<br />
粮食幼苗长势喜人那就没问题了,这一下就是六千多万亩地啊,按那边黑土地的产量,那最少是一千八百多万石的粮食。<br />
也就是说,今年秋收之后,那边的粮食足可供三百多万户屯卫吃一年半以上。<br />
而明年那边就要开始全面种植粮食了,而且,到了明年秋季那边出产的粮食就会超过三亿石。<br />
到时候就不是他出钱买粮食过去给那边的屯卫军户当口粮了,而是那边的屯卫军户卖粮食出来供给整个大明了。<br />
还有大白菜、红薯和土豆等,那边屯卫军户的菜地也种满了,大白菜甚至都差不多长成了。<br />
至于红薯和土豆,他还专门让那边的屯卫军户把吃剩的鱼骨头、猪骨头、羊骨头等全部收集起来制成了骨粉当肥料,估计产量会大幅上升。<br />
这一下,那边菜都不缺了,明年养猪都够了。<br />
万历看罢,满脸欣慰的点头道:“嗯,子先和子进都很不错,他们这可都是了不得的功绩,按律当赏。<br />
这样吧,你立马行文,擢子先和子进户部郎中,各赏白银一万两。”<br />
啊?<br />
徐光启和王象晋那可是纯纯的新科进士,进入官场还不到一年呢,直接擢五品户部郎中!<br />
还有,你这赏白银一万两也没有先例啊,官员做出功绩来擢升就行了,不用赏什么银钱啊。<br />
沈鲤闻言,愣了一下,还是连连拱手躬身道:“微臣明白,微臣这就去办。”<br />
说罢,他便小心的退了出去。<br />
小朱常洵见状,那也忍不住兴奋道:“父皇,奴儿干都司那边开出这么多良田来了,我们什么时候去看看啊?”<br />
那有什么好看的,难道我们去看一下地里就能长出来不成?<br />
你就是想去玩。<br />
万历微微摇头道:“这会儿正清洗贪官污吏呢,我们得在京城坐镇才行,奴儿干都司那边今年是去不了了。”<br />
今年都去不了啊?<br />
小朱常洵无奈叹息道:“父皇,这贪官污吏什么时候才能清洗完啊?”<br />
你想得过于简单了。<br />
万历微微摇了摇头,随即耐心教导道:“洵儿,贪官污吏是清洗不完的。<br />
这点你一定要记住,因为人都有贪念,总有人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贪念。<br />
特别手握权力的官员,钱财对他们来说那是唾手可得,控制不住贪念的只会更多。<br />
这惩治贪官污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清洗一遍就完事了,彻底根除贪官污吏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旦你放松一点,贪官污吏就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往外冒。”<br />
贪官污吏清洗不完吗?<br />
难道真没办法彻底根除吗?<br />
小朱常洵闻言,不由得陷入沉思之中。<br />
万历那也坐那里沉思起来。<br />
现在大明的疆域实在是太大了,他都有点管不过来了。<br />
这些天他一直都在管朝堂上下的事,其他地方的事他都没空管了。<br />
奴儿干都司那边他好歹还派了两个能臣干吏过去搞开发去了,东洋都司那边他是压根就没空管。<br />
甚至,美洲那边他直接就丢给朱国祚和李国助了,大战将起,他还不知道那边具体什么情况呢。<br />
这样肯定不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自己这边什么情况都不清楚,直接开打?<br />
或许该让朱国祚回来一趟,好好说说那边的情况。<br />
这大战也不能一顿乱打,他还得派人过去统帅大军才行。<br />
还有,通讯也是个大问题。<br />
如果按现在的速度,那边都开打了他还的等上最少三四个月才能收到消息。<br />
至于战况,很有可能要等半年以上才能收到消息。<br />
因为现在美洲那边的航线就是一个单向的大圈,而且还只有一只舰队在跑这条航线。<br />
这么打仗能行吗?<br />
那边要是出了问题怎么办?<br />
他正琢磨着呢,李玄成突然探头道:“万岁爷,避暑山庄那边传来消息,蒸汽机样品造好了。”<br />
蒸汽机样品造出来了?<br />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蒸汽轮船一出来,那就不用靠洋流和季风单向航行了,美洲那边通讯估计都不用一个月了。<br />
更重要的,蒸汽轮船出来之后他们就能研制楼船炮舰了。<br />
这会儿他们之所以还没有做出楼船炮舰来,那就是因为动力问题。<br />
楼船炮舰他们要么不造,要造那最少两千料往上的,要不然就装不了多少火炮,比两千料的福船战舰也强不了多少,那么搞就没多大意义了。<br />
问题,两千料以上的巨舰,上面还要配备最少上百门火炮和数百将士,再加上弹药、粮食、淡水等等,那都不知道要多少蜈蚣船才能拉得动。<br />
也就是说,风帆战舰其实不适合用来做楼船炮舰,如果风向不对,楼船炮舰就要熄火了。<br />
他们如果研制风帆带动的楼船炮舰,其实是在浪费时间,有那时间他们还不如多造福船战舰呢。<br />
而且,蒸汽机一旦研制出来,他们肯定要改成蒸汽驱动的楼船炮舰。<br />
所以,他就没有命人研制风帆带动的楼船炮舰。<br />
他就是在等蒸汽机呢。<br />
这下好了,蒸汽机终于研制出来了。<br />
蒸汽机还能用来做纺纱机、织布机、加工机械,甚至火车、汽车、耕种机械等等。<br />
这一下大明怕是要飞速发展起来了。<br />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小舅,赶紧让单将军准备一下,我们去避暑山庄看看。”<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