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婆婆就是见不得儿媳好,想着法子使坏。<br />
张珊不是不离婚吗?那就坏了她的名声,让大家伙评评理,男人为什么不要她了,是她咎由自取,不知检点,这种女的还能过啊?男的都冤死了。<br />
你还别说,这种嚼人舌根的事,就是好使。<br />
“张珊有野男人了,你听说了吗?”<br />
“她婆婆亲耳听见,野男人给她打电话,她还不敢接,连打了两次,慌了忙得走了,肯定是背地里给野男人回电话去了。”<br />
“你说,她和那野男人能说什么?”<br />
“还能说什么?自己男人不在家,她一个人,想男人了呗!”<br />
“嗯,在理,家里没个男人是不行。我说呢,一个人带孩子,周末,她妈不在这里,她家里的灯怎么不亮呢。”<br />
“哪里不亮了?你住在前面,我们住在后面,好看的很,后面那个小房间的灯,一亮,亮半夜。”<br />
“哎呀,别说,好像还真的有男的朝她门口走。那铁门一关,大门一关,谁知道在屋里干啥,半夜,门一开,走了,神不知鬼不觉。看不出来啊,还是幼儿园老师呢,别把孩子给教坏了,思想品质那么差。”<br />
“......”<br />
“......”<br />
......<br />
“哎,你听说了吗?张珊怀了别人的孩子,她老公不要她了。”<br />
“我怎么听说是那个小三怀了孩子?你听错了吧。”<br />
“没有啊,别人就是那么说的,我听错了吗?”<br />
“你听错了,小三没有孩子,好像是哪个商场的打工妹,长得漂亮,看上了李司,那李司嫌弃张珊,才要离婚的。”<br />
“有点意思,你看张珊,上班,无精打采的,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趴着就不坐着,吃得少,话也少,独来独往,脾气越来越差,说不定真的怀上了,老公不认,愁得慌,见我们,笑都不笑了。”<br />
“笑啥啊,看都不看,好吧,人家有人关心,你们好好工作,少操那份心,闲的。”<br />
“对,我们闲的,你不闲?她是你搭班,你干嘛给她安排那么多事?以前,可不是这样。现在,没指望了,用不上人家,变化是不是太大了。”<br />
“大什么大,会不会说话?我这是帮助张珊成长,一边去。”<br />
“是啊,我们是不是也要帮助张珊成长?”<br />
“对,要帮助。像什么端饭、擦桌子、放学、站岗之类的事情,挺适合她的。”<br />
“算我一个。”<br />
“还有我。”<br />
......<br />
“张家姑娘要离婚了,她非要带着孩子,可惜了。没有孩子,我们村有个二婚的,带着个女孩,合适,到时候,生个儿子,美得很。”<br />
“那带个儿子过来不是更好。”<br />
“瞎说,给别人养儿子,和自己养个儿子,能比吗?”<br />
“她要不带儿子,轮到你啊,我们一个村的,我去和她妈说说,我远方亲戚家有个侄儿,离婚好几年了,没孩子,就有个小毛病,好赌,穷是穷了点,兴许,借个婚,收心了呢。”<br />
“可拉倒吧,收心,张珊有工作,你侄儿到处溜,管不住的!张珊的工资,李司用都嫌少,够你侄儿输吗。”<br />
“不够,算了,还带个拖油瓶,我侄儿可不给别人养儿子。”<br />
......<br />
李司心情烦躁,在老家睡,不出门,教育组同省城的学校协商,在本镇实习,本科毕业证的办理,听通知。<br />
李司失望透了,相当于少了一年挣外快的机会,少了与王蒙见面的机会。<br />
李司妈逢人就说,儿媳是克星,儿子当初瞎了眼,蒙了心窍,才同她结婚。没结婚时,打听过了,张珊那丫头人不行,儿子不听,现在好了吧,真是命苦。<br />
村子里的人也替他们家惋惜。<br />
“李司挺聪明一孩子,怎么娶了个傻姑娘?”<br />
“来李司家没有几回,碰见我们,低个头就过去了,一点礼数没有,不会叫人。”<br />
“逢年过节,来了就走,平时,影子见不着,娶个媳妇跟没娶一样,田里的活,一点都帮不上忙。”<br />
李司妈委屈得跟个什么似的,直倒苦水:“不要她帮什么忙,离得远远的,不拖累我儿子就成,死皮赖脸,不离婚,脸皮怎么那么厚?”<br />
有好事的人,到张珊的店里买衣服时,会问问情况,安慰安慰,再传点道听途说的话,张珊不作解释,听听,过了,下一位。<br />
她心态调整过来了,谁的嘴巴不爱说人?给他们一点说闲话的机会,算是积德行善,。<br />
解释有用吗?没用。<br />
有必要解释吗?没有。<br />
爱怎么说,怎么说。<br />
婆婆听回来的人说了张珊的态度,更生气了,要儿子一定要想办法甩了张珊,一点羞耻心都没有。
张珊不是不离婚吗?那就坏了她的名声,让大家伙评评理,男人为什么不要她了,是她咎由自取,不知检点,这种女的还能过啊?男的都冤死了。<br />
你还别说,这种嚼人舌根的事,就是好使。<br />
“张珊有野男人了,你听说了吗?”<br />
“她婆婆亲耳听见,野男人给她打电话,她还不敢接,连打了两次,慌了忙得走了,肯定是背地里给野男人回电话去了。”<br />
“你说,她和那野男人能说什么?”<br />
“还能说什么?自己男人不在家,她一个人,想男人了呗!”<br />
“嗯,在理,家里没个男人是不行。我说呢,一个人带孩子,周末,她妈不在这里,她家里的灯怎么不亮呢。”<br />
“哪里不亮了?你住在前面,我们住在后面,好看的很,后面那个小房间的灯,一亮,亮半夜。”<br />
“哎呀,别说,好像还真的有男的朝她门口走。那铁门一关,大门一关,谁知道在屋里干啥,半夜,门一开,走了,神不知鬼不觉。看不出来啊,还是幼儿园老师呢,别把孩子给教坏了,思想品质那么差。”<br />
“......”<br />
“......”<br />
......<br />
“哎,你听说了吗?张珊怀了别人的孩子,她老公不要她了。”<br />
“我怎么听说是那个小三怀了孩子?你听错了吧。”<br />
“没有啊,别人就是那么说的,我听错了吗?”<br />
“你听错了,小三没有孩子,好像是哪个商场的打工妹,长得漂亮,看上了李司,那李司嫌弃张珊,才要离婚的。”<br />
“有点意思,你看张珊,上班,无精打采的,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趴着就不坐着,吃得少,话也少,独来独往,脾气越来越差,说不定真的怀上了,老公不认,愁得慌,见我们,笑都不笑了。”<br />
“笑啥啊,看都不看,好吧,人家有人关心,你们好好工作,少操那份心,闲的。”<br />
“对,我们闲的,你不闲?她是你搭班,你干嘛给她安排那么多事?以前,可不是这样。现在,没指望了,用不上人家,变化是不是太大了。”<br />
“大什么大,会不会说话?我这是帮助张珊成长,一边去。”<br />
“是啊,我们是不是也要帮助张珊成长?”<br />
“对,要帮助。像什么端饭、擦桌子、放学、站岗之类的事情,挺适合她的。”<br />
“算我一个。”<br />
“还有我。”<br />
......<br />
“张家姑娘要离婚了,她非要带着孩子,可惜了。没有孩子,我们村有个二婚的,带着个女孩,合适,到时候,生个儿子,美得很。”<br />
“那带个儿子过来不是更好。”<br />
“瞎说,给别人养儿子,和自己养个儿子,能比吗?”<br />
“她要不带儿子,轮到你啊,我们一个村的,我去和她妈说说,我远方亲戚家有个侄儿,离婚好几年了,没孩子,就有个小毛病,好赌,穷是穷了点,兴许,借个婚,收心了呢。”<br />
“可拉倒吧,收心,张珊有工作,你侄儿到处溜,管不住的!张珊的工资,李司用都嫌少,够你侄儿输吗。”<br />
“不够,算了,还带个拖油瓶,我侄儿可不给别人养儿子。”<br />
......<br />
李司心情烦躁,在老家睡,不出门,教育组同省城的学校协商,在本镇实习,本科毕业证的办理,听通知。<br />
李司失望透了,相当于少了一年挣外快的机会,少了与王蒙见面的机会。<br />
李司妈逢人就说,儿媳是克星,儿子当初瞎了眼,蒙了心窍,才同她结婚。没结婚时,打听过了,张珊那丫头人不行,儿子不听,现在好了吧,真是命苦。<br />
村子里的人也替他们家惋惜。<br />
“李司挺聪明一孩子,怎么娶了个傻姑娘?”<br />
“来李司家没有几回,碰见我们,低个头就过去了,一点礼数没有,不会叫人。”<br />
“逢年过节,来了就走,平时,影子见不着,娶个媳妇跟没娶一样,田里的活,一点都帮不上忙。”<br />
李司妈委屈得跟个什么似的,直倒苦水:“不要她帮什么忙,离得远远的,不拖累我儿子就成,死皮赖脸,不离婚,脸皮怎么那么厚?”<br />
有好事的人,到张珊的店里买衣服时,会问问情况,安慰安慰,再传点道听途说的话,张珊不作解释,听听,过了,下一位。<br />
她心态调整过来了,谁的嘴巴不爱说人?给他们一点说闲话的机会,算是积德行善,。<br />
解释有用吗?没用。<br />
有必要解释吗?没有。<br />
爱怎么说,怎么说。<br />
婆婆听回来的人说了张珊的态度,更生气了,要儿子一定要想办法甩了张珊,一点羞耻心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