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p> 也是,以前娘和嫂子天天一起吃饭忙活事情,人和人之间也都形成了依赖感。<br />
别说她娘了,就是她也想嫂子。<br />
她虽然跟嫂子待在一起没几个月,就会忍不住想她。<br />
更何况大哥吧。<br />
崔倾瓷只能宽慰道:“娘,没事,嫂子都在信里说了,忙完就回来。”<br />
“再说了,天气都冷了,很快也就到过年了,过年的话,嫂子肯定会回家吧。”<br />
“而且嫂子的爹娘弟弟妹妹们也会想她的。”<br />
这样一说,崔老夫人就高兴了。<br />
“那咱们可要把店铺开好,把红糖打出销路来,总不能等芷萝回来忙活这些事。”<br />
看她娘一下子打起精神来的样子,崔倾瓷也点了点头道:“那是自然了。”<br />
吃饱饭后,崔老夫人就去了里正家。<br />
里正一家子都在忙着做红糖,旁边架子上放了很多刚做好的红糖。<br />
“周兄,大妹子,还在忙活着呢!”<br />
一听声音,朱氏转过头来就看到门口的崔老夫人,“哎呀,崔大姐,什么风可把你吹来了,快快进来!”<br />
一看到崔老夫人,朱氏高兴的很。<br />
周照溪周照河也赶忙喊崔老夫人,“崔大娘!”<br />
“嗳,你这两个儿子又勤快又能干还孝顺,真是不错。”<br />
朱氏脸上都笑成一朵花了,“都是乡下泥腿子,也就你夸他们。”<br />
崔老夫人严肃道:“朱妹子,我可不是夸,说的是事实,关键长的也周正。”<br />
“哎呀,人家姑娘家还不是瞧不上我们东河村。”<br />
说起这个来,朱氏也是有些忧愁。<br />
她大儿子都十六岁了,正常人家都是十五岁都娶亲了。<br />
大儿子过了年眼看着十七岁了,朱氏心里着急。<br />
崔老夫人道:“咱们村会制糖,旁人还不知道,待以后知道了,肯定知道咱们东河村好,就不会瞧不起东河村了。”<br />
这样一想,朱氏也高兴。<br />
“那可不,这还要多亏了芷萝,要不咱们哪能学会这样一个技能,只要勤快点就能多熬一些红糖。”<br />
现在整个村里所有人都卯足劲的做红糖,偶尔在街道上看到村里人,大家脸上都带着笑容。<br />
朱氏看着都很感慨。<br />
而且他们全家都干劲十足。<br />
关键是这样的活啥事不耽误,家里的活以及地里的活都不耽搁。<br />
时间自由,想怎么安排怎么安排。<br />
上哪找这么好的手艺活。<br />
关键是他们北方红糖稀缺。<br />
有时候她们去市面上买红糖都买不到。<br />
就是开春地里的活忙的时候,也可以暂停一下做红糖,多干干地里的活。<br />
农闲时候就可以继续做糖,都能有进项。<br />
这可是一门手艺,这样的制作秘方看似简单,若是不会的那也做不出来。<br />
这都算是传家手艺了。<br />
崔老夫人跟朱氏说了会话道:“对了,朱妹子,我这次来呢,也是来收红糖的。”<br />
“我想着先来找你和周老弟,把村里人的红糖统计一下,我把钱给大家准备好,当时说好的一斤二十五钱。”<br />
“这是自然,说好的事情自然要照做,况且这还是芷萝教大家的手艺呢。”<br />
村里人都实诚,也都很感激江芷萝。<br />
如今大家见到崔老夫人和崔倾瓷,从骨子里都很尊敬她们。<br />
这要是崔家有什么事,大家也都会积极的帮忙。<br />
崔老夫人也主要是说这件事。<br />
她回去后,里正和朱氏就赶忙跟村里开会。<br />
让大家第二天把红糖都拿来称斤两。<br />
第二天,村里人都赶紧拿着红糖去里正家称重。<br />
主要是很多人家都没有称。<br />
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正家人多都是劳动力,用两口锅熬红糖,做出了二十多斤的红糖。<br />
村里很多人家,有的十多斤,有的二十多斤,还有一大家子做了三十多斤的。<br />
崔老夫人当场给结算钱。<br />
按照一斤二十五文钱算,尽量不够的也按足斤算。<br />
“谢谢崔婶子。”<br />
“谢谢崔妹子。”<br />
“多谢崔大娘……”<br />
村里人真正拿到钱的时候,都不知道如何感激崔老夫人她们。<br />
大家满脸的感激之情,说感谢也都是真正的感谢。<br />
这一下子,大家手中都多了几百文钱,这对村里人来说这可是不少的钱。<br />
大家甚至心里算了算,要是勤快点,每个月都多熬制点红糖,每年都能赚好几两银子来着。<br />
而且开春的时候,他们都打算开辟点荒地种甜菜。<br />
大家手里拿着铜钱高兴的往回走。<br />
互相说说笑笑的,对生活都充满了希望。<br />
就是赵老太太带着两个孙子回家,都高兴的道:“这一下子赚了三百文钱,咱们勤快点多熬一些红糖,到过年的时候能攒个一两多银子。”<br />
赵老太太心里打算着这些,而且过了年他们还能多干一些活。<br />
赵大林赵二林心里也高兴。<br />
一两银子啊,他们之前都不敢想。<br />
赵老太太也感叹不已,之前她都差点没命了,是芷萝将她救回来的。<br />
她那时候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办。<br />
主要是她这个年纪了,地里的活干不了,两个孙子还没成年,地里的活也根本干不动。<br />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 target="_blank">科举文</p>
别说她娘了,就是她也想嫂子。<br />
她虽然跟嫂子待在一起没几个月,就会忍不住想她。<br />
更何况大哥吧。<br />
崔倾瓷只能宽慰道:“娘,没事,嫂子都在信里说了,忙完就回来。”<br />
“再说了,天气都冷了,很快也就到过年了,过年的话,嫂子肯定会回家吧。”<br />
“而且嫂子的爹娘弟弟妹妹们也会想她的。”<br />
这样一说,崔老夫人就高兴了。<br />
“那咱们可要把店铺开好,把红糖打出销路来,总不能等芷萝回来忙活这些事。”<br />
看她娘一下子打起精神来的样子,崔倾瓷也点了点头道:“那是自然了。”<br />
吃饱饭后,崔老夫人就去了里正家。<br />
里正一家子都在忙着做红糖,旁边架子上放了很多刚做好的红糖。<br />
“周兄,大妹子,还在忙活着呢!”<br />
一听声音,朱氏转过头来就看到门口的崔老夫人,“哎呀,崔大姐,什么风可把你吹来了,快快进来!”<br />
一看到崔老夫人,朱氏高兴的很。<br />
周照溪周照河也赶忙喊崔老夫人,“崔大娘!”<br />
“嗳,你这两个儿子又勤快又能干还孝顺,真是不错。”<br />
朱氏脸上都笑成一朵花了,“都是乡下泥腿子,也就你夸他们。”<br />
崔老夫人严肃道:“朱妹子,我可不是夸,说的是事实,关键长的也周正。”<br />
“哎呀,人家姑娘家还不是瞧不上我们东河村。”<br />
说起这个来,朱氏也是有些忧愁。<br />
她大儿子都十六岁了,正常人家都是十五岁都娶亲了。<br />
大儿子过了年眼看着十七岁了,朱氏心里着急。<br />
崔老夫人道:“咱们村会制糖,旁人还不知道,待以后知道了,肯定知道咱们东河村好,就不会瞧不起东河村了。”<br />
这样一想,朱氏也高兴。<br />
“那可不,这还要多亏了芷萝,要不咱们哪能学会这样一个技能,只要勤快点就能多熬一些红糖。”<br />
现在整个村里所有人都卯足劲的做红糖,偶尔在街道上看到村里人,大家脸上都带着笑容。<br />
朱氏看着都很感慨。<br />
而且他们全家都干劲十足。<br />
关键是这样的活啥事不耽误,家里的活以及地里的活都不耽搁。<br />
时间自由,想怎么安排怎么安排。<br />
上哪找这么好的手艺活。<br />
关键是他们北方红糖稀缺。<br />
有时候她们去市面上买红糖都买不到。<br />
就是开春地里的活忙的时候,也可以暂停一下做红糖,多干干地里的活。<br />
农闲时候就可以继续做糖,都能有进项。<br />
这可是一门手艺,这样的制作秘方看似简单,若是不会的那也做不出来。<br />
这都算是传家手艺了。<br />
崔老夫人跟朱氏说了会话道:“对了,朱妹子,我这次来呢,也是来收红糖的。”<br />
“我想着先来找你和周老弟,把村里人的红糖统计一下,我把钱给大家准备好,当时说好的一斤二十五钱。”<br />
“这是自然,说好的事情自然要照做,况且这还是芷萝教大家的手艺呢。”<br />
村里人都实诚,也都很感激江芷萝。<br />
如今大家见到崔老夫人和崔倾瓷,从骨子里都很尊敬她们。<br />
这要是崔家有什么事,大家也都会积极的帮忙。<br />
崔老夫人也主要是说这件事。<br />
她回去后,里正和朱氏就赶忙跟村里开会。<br />
让大家第二天把红糖都拿来称斤两。<br />
第二天,村里人都赶紧拿着红糖去里正家称重。<br />
主要是很多人家都没有称。<br />
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正家人多都是劳动力,用两口锅熬红糖,做出了二十多斤的红糖。<br />
村里很多人家,有的十多斤,有的二十多斤,还有一大家子做了三十多斤的。<br />
崔老夫人当场给结算钱。<br />
按照一斤二十五文钱算,尽量不够的也按足斤算。<br />
“谢谢崔婶子。”<br />
“谢谢崔妹子。”<br />
“多谢崔大娘……”<br />
村里人真正拿到钱的时候,都不知道如何感激崔老夫人她们。<br />
大家满脸的感激之情,说感谢也都是真正的感谢。<br />
这一下子,大家手中都多了几百文钱,这对村里人来说这可是不少的钱。<br />
大家甚至心里算了算,要是勤快点,每个月都多熬制点红糖,每年都能赚好几两银子来着。<br />
而且开春的时候,他们都打算开辟点荒地种甜菜。<br />
大家手里拿着铜钱高兴的往回走。<br />
互相说说笑笑的,对生活都充满了希望。<br />
就是赵老太太带着两个孙子回家,都高兴的道:“这一下子赚了三百文钱,咱们勤快点多熬一些红糖,到过年的时候能攒个一两多银子。”<br />
赵老太太心里打算着这些,而且过了年他们还能多干一些活。<br />
赵大林赵二林心里也高兴。<br />
一两银子啊,他们之前都不敢想。<br />
赵老太太也感叹不已,之前她都差点没命了,是芷萝将她救回来的。<br />
她那时候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办。<br />
主要是她这个年纪了,地里的活干不了,两个孙子还没成年,地里的活也根本干不动。<br />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 target="_blank">科举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