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洐微微睁大了眼睛,立即问道:“父亲的意思是……”<br />
崔据:“将崔家一分为二,一半支持荣王李隐,一半相助淮南道常岁宁。”<br />
“家主……这是要拆分崔氏?”族人无不神情震动,有人一瞬不瞬地问:“不知家主想要如何拆分?”<br />
“便以六郎为首,使如今身在太原的族人及他们的亲眷人脉,悉数为常岁宁所用。”崔据道:“我等,则与荣王共事。”<br />
崔洐的脸色起伏不定。<br />
以六郎为首,还有那些身在太原的族人……如此一来,父亲也等同是将六郎他们交到了那逆子手中。<br />
“之后对外便道,六郎擅作主张,带族人离开清河,违背祖训,投往太原崔璟,已自立门户——”崔据道:“从此后,便与我京师崔氏分族而立,再无干系。”<br />
“父亲!”崔洐心口狂跳:“如此一来……岂非等同断臂折骨!”<br />
宗族的凝聚力归根结底在于利益一致,而一旦因追随利益而各奔东西,人心离散,再想归拢,便是不可能的事了!因此这份拆分,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拆分!<br />
崔据的眼神里此刻多了份锐利:“不断,怎生?”<br />
崔洐眼睛微颤。<br />
崔据看向神情各异的众人,语气中似挟着堂外的风雨声:“崔家早已如一艘将朽之巨船,无法调动方向,一个错误的决定换来的一场风雨,便可使之彻底倾覆……”<br />
荥阳郑氏,便是最好的例子。<br />
崔家想活下去,便只能让这艘船上的人下得船来,分批往不同方向撤离,方有保存火种的可能。<br />
崔据:“如此一来,即便李隐与常岁宁会有你死我活对峙之日,但我崔家,可保不死。”<br />
至少可保半数不死。<br />
哪怕拆分后的崔氏注定会被一再削弱,甚至经年之后不可再以高贵的士族姿态生存,但至少可以抵挡消减大势洪流带来的冲击,保有一份长久生机。<br />
堂中慢慢坠入异样的静默,不复方才的分歧嘈杂。<br />
卢氏看着上首那位垂垂老矣的家主,细思着他的诸多谋划,却是不禁红了眼眶。<br />
这一刻,她突然明白了一些事。<br />
包括家主当初果决地将大郎除族,甚至也包括家主让六郎进国子监结交同窗……或许从很早之前,家主便在为拆分崔家,为崔家多谋一条出路而做准备了。<br />
只是家主那时大约也想不到,大郎和六郎为族中选择的路,最终会指向一个小小女郎。<br />
但当这个女郎出现时,纵然她是个女郎,家主此刻也仍然没有迟疑地做出了决断。<br />
家主的高瞻远瞩与良苦用心,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崔家这艘船的确太大了,身为家主也无法控制调转它的方向,于是只能分作小船,以谋活路。<br />
卢氏眼角泛起泪光,拥有这样一个明智果断的掌舵者,是崔家之幸。<br />
卢氏想得到的,许多族人也都迟迟领会到了。<br />
家主的苦心与布局,早就有迹可循。<br />
让他们选择常岁宁,他们固然不愿,但若当真选了荣王,他们却也不得不忧心忌惮常岁宁的存在……但若如家主所言,两边下注,这些隐忧便可尽除。<br />
拆分切骨之痛,固然叫人难以忍受,但举族覆灭之危,却绝非他们能够承受。<br />
堂外雨声渐大,如豆般的雨珠自屋檐上砸落,那些雨珠一颗颗紧坠而下,仿佛带着孤注一掷的决心,将自己狠狠摔分成无数水点,再无声融入雨水之中。<br />
雨水喧闹中,一名须发银白的耄耋老者颤颤巍巍地起身,道:“老朽赞成家主的提议。”<br />
片刻,又一名中年族人离座,来到堂内,向上首抬手施下:“我也愿赞成。”<br />
“我等也是……”<br />
“愿依家主安排。”<br />
越来越多的族人站起身。<br />
崔洐站在原处,脑中嗡嗡作响。<br />
不知过了多久,似乎所有的族人都已站了出来,崔洐抬起头来看向父亲,声音几分喑哑地开口:“可是如此一来……之后是否会招来荣王不满?”<br />
父亲的意思,是先对荣王示好,待荣王设法让六郎等人脱困之后,崔家再对外言明分族之事……如此一来,便也等同是利用了荣王一遭。<br />
“荣王即便心有不满,却也无法插手此事。”崔据道:“崔家需要荣王,荣王却也需要崔家。今有一半崔氏族人愿助他成事,只需他救出我崔家三十名子弟作为交换,他即便事先知晓,却也没有挑拣拒绝的道理。”<br />
再无话可说的崔洐便也低下头来,慢慢地抬起仿佛有千斤重的双手,深深施礼而下。<br />
至此,堂中无一人再有异议。<br />
此刻,数十名长衫族人齐齐立于堂中,遵从了上首那位家主的决策。<br />
从始至终,他们表态的声音都不高,无半点抑扬顿挫的力道,但做出的,却是一个空前重大的决定。<br />
做出决定之后,他们亦没有时间可供伤感悲沉。<br />
崔据很快便将之后要做的事,一一交代了下去,族人们无不认真倾听,郑重应下。<br />
末了,崔据看向站在角落里的妇人:“卢氏——”<br />
卢氏精神微振,上前一步福身施礼:“家主。”<br />
崔据道:“明日,你即带着棠儿动身离京,带上我的亲笔书信,去往宁州卢家,以探亲为名,见卢公一面。”<br />
崔据口中的卢公,便是卢氏的叔父,也是卢家如今的家主。<br />
亦在五大士族之列的卢氏起源范阳,正是李复起事之处,留守范阳的族人多被范阳军控制,卢家的处境看看起来要比崔家更为紧张。<br />
但崔据相信,荣王定也已经对卢家表达了“不吝相助”之意。<br />
而卢家对比崔家,一直以来都更倾向于荣王,私下有不少族人已然为荣王所用。<br />
崔据道:“我会在信中与卢公言明崔家的决定。”<br />
他信得过卢氏家主的德行,虽然很多时候,他们的意见并不相同。<br />
“最终他们如何决定,崔家不会干涉。”崔据看着儿媳,道:“你只负责传信即可,之后无论卢家是何决定,你若愿意,便可带着棠儿一路北上太原,不必再返回京中。”<br />
卢氏一时间怔住。<br />
崔洐也愣了一下,旋即觉得不妥,卢氏是他的妻,理应以夫为天,就算分族,也该跟随他左右……他已没了儿子,怎能连妻子和女儿也要远赴太原?<br />
不过……卢氏想来也不会愿意的,她性情柔顺,人也不算聪明,事事依赖他惯了,怎能离得了他?<br />
再者,太原总归是那逆子的地盘,即便那逆子不曾被除族,妻子却也只是继母,她顶着如此身份,在太原岂能比得上在京师自在从容?<br />
见妻子上前,红着眼睛冲着父亲跪了下去,崔洐眉头微松,认定她必是要表态留在京师——<br />
卢氏跪拜而下,几乎喜极而泣:“儿媳多谢父亲成全!”<br />
父亲什么都懂,什么都看在眼中,知晓她这个做母亲此刻最想做的事,便是带着她的一个孩子,去寻她的另外两个孩子。<br />
父亲若不提,她身为崔氏宗子妇,自然也无法开口,可父亲选择了主动成全她。<br />
卢氏叩首之际,几乎泪如雨下。<br />
“?!”崔洐不可置信地看着妻子——所以,他这是被她毫不犹豫地舍下了?<br />
第527章 你妒忌大郎<br />
直到深夜时分,自议事堂中离开,崔洐仍觉得反应不过来。<br />
雨还在下,崔洐和卢氏身边各有仆从与婢女撑伞。<br />
路上,伞下的崔洐到底忍不住向身侧的妻子问道:“……夫人果真要去太原?”<br />
卢氏:“家主之令,怎好违背呢。”<br />
“可父亲言辞中不曾有勉强之意……”这话未能搪塞得了崔洐,他停下脚步,微皱眉看着妻子,正色道:“是你自己想去,不是吗?”<br />
他脚下停顿得突然,卢氏已经在他前面两步,此刻便也停下,回头看向他,似有若无地叹息了一声,未有否认地道:“郎主,我的确更想与六郎他们在一处。”<br />
听得这直白的回答,崔洐胸中那股憋闷愈发强烈了,卢氏此言,同直接告诉他【她不欲选择留在他身边】有什么区别?<br />
这对崔洐而言,几乎意味着背叛,且颠覆而挑衅。<br />
一切情绪渐化作怒意,但碍于固守的体面和尊严,崔洐唯有强行压下,尽量不发作出来。他一时定定地看着卢氏,眼神失望而又不解,却也只能一字一顿地道:“卢氏,我是你的夫……”<br />
这是提醒,也是质问。<br />
他是她的夫,所以她理应留在他身边,侍奉他。<br />
他是她的夫,所以她无论何时都该将他放在首位,敬重他。<br />
他是她的夫……就算她有其它想法,却至少也要与他商议一番,在得到他的准允之后,方可做出决定!<br />
她今日在堂中听了这么久,不会不知道这次分族意味着什么……难道她会天真地以为,此去太原,只是一趟普通的探亲之行吗?<br />
此一别,几乎等同要成为两路人,从此后想再见一面都是难事了!<br />
她纵一贯头脑简单,却也不该不知晓这其中的轻重!<br />
对上丈夫失望而不解的眼睛,卢氏开口,声音依旧轻柔,眼底依旧透出关切:“是啊,郎主是我的夫君,所以待我走后,郎主务必要保重好自身,不然我与六郎和棠儿免不了是要挂心的。”<br />
“……”崔洐攥紧了拳,却又觉得这拳头软绵,好似砸进了一团棉花里。<br />
她在说些什么避重就轻之言?<br />
她是听不懂,还在装糊涂?<br />
换作从前,崔洐或会觉得是前者,但此一刻,他恍惚意识到,妻子的柔顺关切,好似从来都透着一股游离之感,仿佛根本不曾与他有过清醒明白坦诚的对话……<br />
这到底是真的不懂,还是一直都在有意敷衍他?<br />
想到这种可能,崔洐心绪翻涌,只觉眼前的女子突然变得陌生至极,又仿佛他从来不曾真正看清过她。<br />
这个想法让崔洐感到难堪,下意识地便想要逃避否认——难道要他承认自己连枕边人都未曾看清过分毫吗?<br />
见他攥着拳不说话,卢氏微一福身,声音柔和:“时辰不早了,郎主早些回去歇息吧。”<br />
崔洐看着她:“你要去何处?”<br />
卢氏柔声道:“我去将动身之事告诉棠儿,也好让她准备一二。”<br />
崔洐甚至觉得自己就要被气笑了,她难道看不出他此刻的情绪吗?她竟还能做到从容地去安排动身之事?<br />
至此,崔洐才清楚地意识到,妻子一直以来的柔顺,归根结底竟是根本不在意他的情绪,也不为他的情绪所扰,且不给他发作出来的机会……<br />
见他再次不说话,卢氏未有多言,向他再一福身后,便带着侍女离开。<br />
雨水滂沱,天地间已有两分寒意。
崔据:“将崔家一分为二,一半支持荣王李隐,一半相助淮南道常岁宁。”<br />
“家主……这是要拆分崔氏?”族人无不神情震动,有人一瞬不瞬地问:“不知家主想要如何拆分?”<br />
“便以六郎为首,使如今身在太原的族人及他们的亲眷人脉,悉数为常岁宁所用。”崔据道:“我等,则与荣王共事。”<br />
崔洐的脸色起伏不定。<br />
以六郎为首,还有那些身在太原的族人……如此一来,父亲也等同是将六郎他们交到了那逆子手中。<br />
“之后对外便道,六郎擅作主张,带族人离开清河,违背祖训,投往太原崔璟,已自立门户——”崔据道:“从此后,便与我京师崔氏分族而立,再无干系。”<br />
“父亲!”崔洐心口狂跳:“如此一来……岂非等同断臂折骨!”<br />
宗族的凝聚力归根结底在于利益一致,而一旦因追随利益而各奔东西,人心离散,再想归拢,便是不可能的事了!因此这份拆分,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拆分!<br />
崔据的眼神里此刻多了份锐利:“不断,怎生?”<br />
崔洐眼睛微颤。<br />
崔据看向神情各异的众人,语气中似挟着堂外的风雨声:“崔家早已如一艘将朽之巨船,无法调动方向,一个错误的决定换来的一场风雨,便可使之彻底倾覆……”<br />
荥阳郑氏,便是最好的例子。<br />
崔家想活下去,便只能让这艘船上的人下得船来,分批往不同方向撤离,方有保存火种的可能。<br />
崔据:“如此一来,即便李隐与常岁宁会有你死我活对峙之日,但我崔家,可保不死。”<br />
至少可保半数不死。<br />
哪怕拆分后的崔氏注定会被一再削弱,甚至经年之后不可再以高贵的士族姿态生存,但至少可以抵挡消减大势洪流带来的冲击,保有一份长久生机。<br />
堂中慢慢坠入异样的静默,不复方才的分歧嘈杂。<br />
卢氏看着上首那位垂垂老矣的家主,细思着他的诸多谋划,却是不禁红了眼眶。<br />
这一刻,她突然明白了一些事。<br />
包括家主当初果决地将大郎除族,甚至也包括家主让六郎进国子监结交同窗……或许从很早之前,家主便在为拆分崔家,为崔家多谋一条出路而做准备了。<br />
只是家主那时大约也想不到,大郎和六郎为族中选择的路,最终会指向一个小小女郎。<br />
但当这个女郎出现时,纵然她是个女郎,家主此刻也仍然没有迟疑地做出了决断。<br />
家主的高瞻远瞩与良苦用心,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崔家这艘船的确太大了,身为家主也无法控制调转它的方向,于是只能分作小船,以谋活路。<br />
卢氏眼角泛起泪光,拥有这样一个明智果断的掌舵者,是崔家之幸。<br />
卢氏想得到的,许多族人也都迟迟领会到了。<br />
家主的苦心与布局,早就有迹可循。<br />
让他们选择常岁宁,他们固然不愿,但若当真选了荣王,他们却也不得不忧心忌惮常岁宁的存在……但若如家主所言,两边下注,这些隐忧便可尽除。<br />
拆分切骨之痛,固然叫人难以忍受,但举族覆灭之危,却绝非他们能够承受。<br />
堂外雨声渐大,如豆般的雨珠自屋檐上砸落,那些雨珠一颗颗紧坠而下,仿佛带着孤注一掷的决心,将自己狠狠摔分成无数水点,再无声融入雨水之中。<br />
雨水喧闹中,一名须发银白的耄耋老者颤颤巍巍地起身,道:“老朽赞成家主的提议。”<br />
片刻,又一名中年族人离座,来到堂内,向上首抬手施下:“我也愿赞成。”<br />
“我等也是……”<br />
“愿依家主安排。”<br />
越来越多的族人站起身。<br />
崔洐站在原处,脑中嗡嗡作响。<br />
不知过了多久,似乎所有的族人都已站了出来,崔洐抬起头来看向父亲,声音几分喑哑地开口:“可是如此一来……之后是否会招来荣王不满?”<br />
父亲的意思,是先对荣王示好,待荣王设法让六郎等人脱困之后,崔家再对外言明分族之事……如此一来,便也等同是利用了荣王一遭。<br />
“荣王即便心有不满,却也无法插手此事。”崔据道:“崔家需要荣王,荣王却也需要崔家。今有一半崔氏族人愿助他成事,只需他救出我崔家三十名子弟作为交换,他即便事先知晓,却也没有挑拣拒绝的道理。”<br />
再无话可说的崔洐便也低下头来,慢慢地抬起仿佛有千斤重的双手,深深施礼而下。<br />
至此,堂中无一人再有异议。<br />
此刻,数十名长衫族人齐齐立于堂中,遵从了上首那位家主的决策。<br />
从始至终,他们表态的声音都不高,无半点抑扬顿挫的力道,但做出的,却是一个空前重大的决定。<br />
做出决定之后,他们亦没有时间可供伤感悲沉。<br />
崔据很快便将之后要做的事,一一交代了下去,族人们无不认真倾听,郑重应下。<br />
末了,崔据看向站在角落里的妇人:“卢氏——”<br />
卢氏精神微振,上前一步福身施礼:“家主。”<br />
崔据道:“明日,你即带着棠儿动身离京,带上我的亲笔书信,去往宁州卢家,以探亲为名,见卢公一面。”<br />
崔据口中的卢公,便是卢氏的叔父,也是卢家如今的家主。<br />
亦在五大士族之列的卢氏起源范阳,正是李复起事之处,留守范阳的族人多被范阳军控制,卢家的处境看看起来要比崔家更为紧张。<br />
但崔据相信,荣王定也已经对卢家表达了“不吝相助”之意。<br />
而卢家对比崔家,一直以来都更倾向于荣王,私下有不少族人已然为荣王所用。<br />
崔据道:“我会在信中与卢公言明崔家的决定。”<br />
他信得过卢氏家主的德行,虽然很多时候,他们的意见并不相同。<br />
“最终他们如何决定,崔家不会干涉。”崔据看着儿媳,道:“你只负责传信即可,之后无论卢家是何决定,你若愿意,便可带着棠儿一路北上太原,不必再返回京中。”<br />
卢氏一时间怔住。<br />
崔洐也愣了一下,旋即觉得不妥,卢氏是他的妻,理应以夫为天,就算分族,也该跟随他左右……他已没了儿子,怎能连妻子和女儿也要远赴太原?<br />
不过……卢氏想来也不会愿意的,她性情柔顺,人也不算聪明,事事依赖他惯了,怎能离得了他?<br />
再者,太原总归是那逆子的地盘,即便那逆子不曾被除族,妻子却也只是继母,她顶着如此身份,在太原岂能比得上在京师自在从容?<br />
见妻子上前,红着眼睛冲着父亲跪了下去,崔洐眉头微松,认定她必是要表态留在京师——<br />
卢氏跪拜而下,几乎喜极而泣:“儿媳多谢父亲成全!”<br />
父亲什么都懂,什么都看在眼中,知晓她这个做母亲此刻最想做的事,便是带着她的一个孩子,去寻她的另外两个孩子。<br />
父亲若不提,她身为崔氏宗子妇,自然也无法开口,可父亲选择了主动成全她。<br />
卢氏叩首之际,几乎泪如雨下。<br />
“?!”崔洐不可置信地看着妻子——所以,他这是被她毫不犹豫地舍下了?<br />
第527章 你妒忌大郎<br />
直到深夜时分,自议事堂中离开,崔洐仍觉得反应不过来。<br />
雨还在下,崔洐和卢氏身边各有仆从与婢女撑伞。<br />
路上,伞下的崔洐到底忍不住向身侧的妻子问道:“……夫人果真要去太原?”<br />
卢氏:“家主之令,怎好违背呢。”<br />
“可父亲言辞中不曾有勉强之意……”这话未能搪塞得了崔洐,他停下脚步,微皱眉看着妻子,正色道:“是你自己想去,不是吗?”<br />
他脚下停顿得突然,卢氏已经在他前面两步,此刻便也停下,回头看向他,似有若无地叹息了一声,未有否认地道:“郎主,我的确更想与六郎他们在一处。”<br />
听得这直白的回答,崔洐胸中那股憋闷愈发强烈了,卢氏此言,同直接告诉他【她不欲选择留在他身边】有什么区别?<br />
这对崔洐而言,几乎意味着背叛,且颠覆而挑衅。<br />
一切情绪渐化作怒意,但碍于固守的体面和尊严,崔洐唯有强行压下,尽量不发作出来。他一时定定地看着卢氏,眼神失望而又不解,却也只能一字一顿地道:“卢氏,我是你的夫……”<br />
这是提醒,也是质问。<br />
他是她的夫,所以她理应留在他身边,侍奉他。<br />
他是她的夫,所以她无论何时都该将他放在首位,敬重他。<br />
他是她的夫……就算她有其它想法,却至少也要与他商议一番,在得到他的准允之后,方可做出决定!<br />
她今日在堂中听了这么久,不会不知道这次分族意味着什么……难道她会天真地以为,此去太原,只是一趟普通的探亲之行吗?<br />
此一别,几乎等同要成为两路人,从此后想再见一面都是难事了!<br />
她纵一贯头脑简单,却也不该不知晓这其中的轻重!<br />
对上丈夫失望而不解的眼睛,卢氏开口,声音依旧轻柔,眼底依旧透出关切:“是啊,郎主是我的夫君,所以待我走后,郎主务必要保重好自身,不然我与六郎和棠儿免不了是要挂心的。”<br />
“……”崔洐攥紧了拳,却又觉得这拳头软绵,好似砸进了一团棉花里。<br />
她在说些什么避重就轻之言?<br />
她是听不懂,还在装糊涂?<br />
换作从前,崔洐或会觉得是前者,但此一刻,他恍惚意识到,妻子的柔顺关切,好似从来都透着一股游离之感,仿佛根本不曾与他有过清醒明白坦诚的对话……<br />
这到底是真的不懂,还是一直都在有意敷衍他?<br />
想到这种可能,崔洐心绪翻涌,只觉眼前的女子突然变得陌生至极,又仿佛他从来不曾真正看清过她。<br />
这个想法让崔洐感到难堪,下意识地便想要逃避否认——难道要他承认自己连枕边人都未曾看清过分毫吗?<br />
见他攥着拳不说话,卢氏微一福身,声音柔和:“时辰不早了,郎主早些回去歇息吧。”<br />
崔洐看着她:“你要去何处?”<br />
卢氏柔声道:“我去将动身之事告诉棠儿,也好让她准备一二。”<br />
崔洐甚至觉得自己就要被气笑了,她难道看不出他此刻的情绪吗?她竟还能做到从容地去安排动身之事?<br />
至此,崔洐才清楚地意识到,妻子一直以来的柔顺,归根结底竟是根本不在意他的情绪,也不为他的情绪所扰,且不给他发作出来的机会……<br />
见他再次不说话,卢氏未有多言,向他再一福身后,便带着侍女离开。<br />
雨水滂沱,天地间已有两分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