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n          <p> div css="book_n fix" id=&ot;text&ot;</p><p> 邓景山举起袖袍,慢条斯理地抹去脸上李隆基的唾沫,这才悠然道:</p><p> “敢问这一月以来,您见了太子几回?又见了安禄山几回?”</p><p> “……”</p><p> 李隆基松开了邓景山,恼怒甩袖:“见朕几面,太子他就能懂事不成?!”</p><p> “好,那臣换个问题。”邓景山很是爽快。</p><p> 他偏头思索了会儿,眼神落到了一旁瑟缩的安禄山身上,缓缓开口:</p><p> “敢问圣人,如今安禄山任何官职?”</p><p> “御史大夫,平卢、范阳节度使。”</p><p> “安禄山之子,安庆宗、安庆绪又任何职?”</p><p> 李隆基不解地皱起眉,耐着性子回答:“朕记得好像是太仆卿,鸿胪卿?你问这些作甚?”</p><p> 邓景山微微一笑,抛出最后一个问题:“那敢问圣人,太子如今在何部当差?”</p><p> “……”</p><p> 李隆基神色逐渐僵硬。他垂目思索许久,小心试探:“吏部?”</p><p> 邓景山面无表情。</p><p> “难不成是户部?”</p><p> 邓景山摇了摇头。</p><p> “……刑部?”</p><p> 亭外响起一片叹息。</p><p> 在众人失望的目光中,李隆基有些局促地握了握拳,恼羞成怒地提高了声音:“怎么,难不成是在礼部?……工部!一定是工部!”</p><p> 邓景山缓缓摇头,声音里多了丝怜悯:“太子没有当差。”</p><p> 李隆基愣住了。</p><p> “另外,太子良娣已经怀胎十月,即将临盆……圣人可知此事?”</p><p> 李隆基没有说话,但他的表情很好地说明了一切。</p><p> “臣问完了,请圣人降罪。”邓景山潇洒下跪,等着迎接李隆基的怒火。</p><p> “好、好……”</p><p> 李隆基心底恨不得当场砍下这个刻薄臣子的脑袋,但迎着众人隐晦的不满视线,他不得不维持宽宏的形象,只能强笑着拉起邓景山,咬牙切齿地违心夸赞:</p><p> “好、好一个有犯无隐、忠君直言的贤臣!爱卿堪为魏徵第二,有臣如此,朕甚、喜、之!”</p><p> 对上邓景山似笑非笑的眼神,李隆基胸口一闷,强颜欢笑:“朕刚才不过玩笑而已,太子乃一国储君,怎可随意更动?”</p><p> “朕不过是借机试探诸位爱卿,望诸位能以邓爱卿为表率,直言极谏、尽心于朕。朕好贤求治,必定虚怀纳谏。”</p><p> 说罢,李隆基微笑地望向亭外臣子——按照往常的套路,这时候大臣们应该心领神会地上前给李隆基递台阶,说些“圣人圣明”“臣等遵旨”之类的场面话,配合李隆基把气氛圆回来。</p><p> 但今天,满院的文臣武将突然同时耳聋眼瞎,闭嘴不言。</p><p> 武将们直挺挺盯着地面,直接回避了李隆基暗示的眼神。而文臣们或举杯喝茶或四顾张望,察言观色的人精仿佛此刻都退化成了不懂眼色的木头……</p><p> 北风呼啸,风冷如割,李隆基突然觉得脸上有点疼。</p><p> 眼见无人接话,李隆基只能强忍怒气自己圆场。他环视全场,一眼相中了躲在人群后的李亨,决定拿儿子泄火:</p><p> “太子!”</p><p> 李隆基揪出了脸上泪痕未干的李亨,看着自家儿子的怂样,李隆基恨铁不成钢:“虽说朕亲自教导你的次数不多,但朕之言行表率可是举目即见,你就不能动动脑子,从朕身上学着点?”</p><p> 李亨抬头,还未张口,就听石潭水幕处悠悠传来声音:</p><p> 【或许是上行下效,李亨对于宦官的依赖也离不开李隆基的“言传身教”。说起唐之宦官擅权之罪,后世普遍认为始于玄宗时期。是的,又是我们的玄宗李隆基——权臣、外戚、女祸、宦乱,他以一举之力全部包揽。玄宗真不愧是皇帝犯错的集大成者!】</p><p> “是,父皇,儿臣还是得多向您学习。”</p><p> 李亨低眉敛目,恭敬应下。</p><p> 李隆基面色一僵,眉心直跳。</p><p> 眼见天家父子就要大打出手,郭子仪赶紧上前插进两人中间,好说歹说、半拖半劝地把李隆基扶回亭子:</p><p> “圣人,您先听听水幕,看看是哪个不长眼的阉宦污了您的圣名,也好防范万一。”</p><p> 李隆基勉强点头,杀意凛然地望向水幕——</p><p>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宦官监军,为害甚大。最初,在安禄山挥兵直入的紧急关头,唐玄宗临时招募兵士十一万人,令李琬和高仙芝为将、宦官边令诚为监军出征。当时,东都守将封常清战败,退入陕州,与高仙芝商议,退守潼关,保卫西京。这原本是十分明智的决策,但宦官边令诚因为索贿不成,竟向玄宗进谗言诬陷将领。】</p><p> 【边令诚先是构陷封常清夸大敌情、动摇军心,随后又指责高仙芝放弃陕地,克扣军饷。唐玄宗听信谗言,令边令诚在军中杀死二将。高仙芝死前悲痛长呼:“我遇敌而退,死则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谓我盗减</p>        ', ' ')('\n          <p>粮赐则诬也。”士卒皆呼冤枉。】</p><p> 水幕上,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头颅被士兵们捧在怀中,他们目光愤愤,望着最前方耀武扬威的黑衣太监。</p><p> 边令诚穿着一身监军的黑袍,那眯缝的眼睛时不时闪过狡诈的冷光,活脱脱一只无毛的狐狸。</p><p> 边令诚站在高台上俯视着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尸体,把玩着手中的金色令牌,神色冷漠而傲慢。</p><p> 士兵们愤怒的呼喊并没有让边令诚害怕,他慢条斯理地一抬手,一群持刀护卫立刻拔刀挡在了他的面前,冰冷的刀锋对准了这群保家卫国的士兵。/divdiv id=&ot;lerrect&ot;hr</p><p>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p><p> span传送门: | |</p><p> /div</p>        ', ' ')
灵异鬼怪相关阅读More+

山海提灯

跃千愁

绝代股神

佚名

快穿之妾室妖娆,生存掠夺守则蒋纯惜萧尘

佚名

为了自救,老祖她在线剧透

佚名

嫁世子养崽崽的穿越日常许清宜谢韫之

佚名

仙逆

佚名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