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同熙帝听到刘安的声音,抬起眼皮问道:“这么说来,容王世子的骑 sh_e 当真可算得上是一流了?”<br/><br/> 他问刘安:“你去过漠北,是否看过他们的操练?”<br/><br/> 刘安躬身谨慎答道:“不曾。冯教头也是从军中下来的,若他都这么说了,想来这容王世子是真的不错了。”<br/><br/> “有理。”同熙帝坐直身子,抬手从桌上拿起一封奏折,扫了几眼,“漠北那边的折子要是有来的,要先递过来。”<br/><br/> 刘安答是,在瞄到同熙帝开始处理奏折后,立即无声退到一边。<br/><br/>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同熙帝的笔墨沙沙声。<br/><br/> 刘安候了许久,待到天色渐晚,这才悄声出殿。<br/><br/> 刘安离了同熙帝那里,立刻来到齐澜这里。<br/><br/> 他叫来元德,低声说了几句,递给他一封信便走了。<br/><br/> 而元德接了信,则进殿给了齐澜。<br/><br/> 容玦掐着筷子,斜眼瞥到齐澜拿到信后便一直皱着眉,忍不住晃了晃筷子。小白在一边,也是咕咕地点头附和。<br/><br/> “还吃不吃呢你。”那信不是给他的,容玦绝不会主动提出要看。<br/><br/> 刘安作为同熙帝身边人,是少有的会识字书写的太监,能让他急匆匆写了信过来告知的消息一定不同寻常。<br/><br/> 同熙帝对漠北之事极为敏感,容玦想知道会不会和漠北有关。<br/><br/> 齐澜放下信,看到容玦想看又不好意思提的模样,了然一笑,将信给他:“不是漠北的事。”<br/><br/> 容玦动作一顿,收回要去接的手:“那我不看了。”<br/><br/> 齐澜道:“还是看看为好,虽然不是漠北的事,但……”他停了停,将信放到容玦手上:“你还是自己看吧,我不说了。”<br/><br/> 容玦将信拿了过去,齐澜这才拿起筷子,他手上虽然端着饭碗,却一口都没扒下去。<br/><br/> 刘安写得很快,字迹潦草,简略却重点明确。<br/><br/> 一个是同熙帝听闻容玦校场和冯修然比试后,似乎有心事,思索了许久。<br/><br/> 还有一个,近期下边的奏折越来越多关于此次秋收的状况,均是不好。<br/><br/> 齐澜看容玦读完信,这才道:“秋收一事,我早有感觉。最近相关的奏章确实是……”<br/><br/> 容玦低声“嗯”了一声,这是栗鸿宝也隐晦提过。<br/><br/> 南边都不好,更不要提漠北了。<br/><br/> “今年冬天……怕是不会好过了。”容玦将信还给齐澜,直视他的眼睛,“若是漠北急需,殿下可会帮我?”<br/><br/> 齐澜点头:“那是自然。匈奴一直对大齐虎视眈眈,漠北是大齐的漠北,这不是帮不帮,这是应该的。”<br/><br/> 容玦还以为齐澜会说什么“焉有不帮之理”,没想到他会直言“漠北是大齐的”,稍微一愣过后,他终是谢道:“多谢殿下。”<br/><br/> “不必言谢,我说了是应当的。”齐澜听容玦的声音有些发闷,回想了一遍自己刚才说的话,又找不出什么问题。<br/><br/> 只得开口道:“校场一事之后,冯家收敛了很多,想来是冯修然压了下来。外祖最近似乎要上书,说是……要立太子。”<br/><br/> 立太子?!<br/><br/> 容玦眼也不眨地盯着齐澜,饭也不吃了。唯有小白还在一点一点地磕着瓜子,声音清脆。<br/><br/> 齐澜咳了几声,他越来越不能适应容玦这么专注的看他了。<br/><br/> “外祖说,机会难得,再加上也确实是到时候了,再晚……若是王爷最后不能来,我们也不会输。”<br/><br/> 因容玦是站在齐澜这边的,容绪来了定京,自然也是规划到齐澜这边的。<br/><br/> 容玦想了想,问道:“皇后娘娘知道吗?”<br/><br/> 作为一个母亲,她教导齐澜隐忍退却,就是为了不让同熙帝因前朝王丞相的激进而对他反感。<br/><br/> 如果这事成了,王皇后大概也会改变她的态度吧。<br/><br/> 这些年,有时候容玦看着都有<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些替齐澜委屈,王皇后的做法也许是错的,但她始终没有害齐澜的意思,千般虑万般忧,都是为了儿子好。<br/><br/> 要是齐澜真的成了太子……<br/><br/> 容玦动作一顿,那他岂不是比自己厉害了?<br/><br/> 大齐的皇子虽然身份尊贵,却没有准确的品级。可以说,只是刚好有个好爹,所以生而高贵。<br/><br/> 容王作为大齐超一品的藩王,容王世子的品级也是只高不低,容玦一直都领着朝廷派发的一品官员的俸禄,住着超规格的容王府。<br/><br/> ——整个定京城的勋贵子弟,没有一个官位比他高了。<br/><br/> 要是齐澜成了太子,那就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就比他高了。<br/><br/> ——那他以后还能不能一言不合就在齐澜面前揍人或者揍齐澜了?<br/><br/> 这一刻,容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br/><br/> 第35章第三十五章[]<br/><br/> 这几年,齐澜的作为都是不偏不倚的,深得同熙帝信任。眼下,容绪即将进京,冯家又因为校场一事落下风避着风头,以王丞相在朝野的影响力,这事多半是成了。<br/><br/> 多年筹谋,为的就是这一刻。<br/><br/> 王丞相上书,直言应今上应作百年计,为社稷安稳,立下皇长子为太子。此言一出,朝野震动。同熙帝膝下仅有三子,齐深宛若不存在一般,剩余的齐波和齐澜竞争是日益激烈。<br/><br/> 齐波背后的冯家最近刚回京,就被容玦下了个下马威。而容王世子是齐澜这边的人……<br/><br/> 一想到这里,很多人就明白了,王丞相这是想一鼓作气,让同熙帝早点立下太子。<br/><br/> 同熙帝端坐在龙椅上面,看着下面一群人,顿了顿道:“丞相说得在理,早立太子,早定人心。免得党□□争,派系林立……确实是于江山社稷有益。”<br/><br/> 官位能做到够资格来上朝的,都是在官场 m-o 打滚爬的老油条了。见同熙帝不仅没有表现出对立太子的反感,反而松口答应,顿时心思活泛起来。<br/><br/> 有了王丞相在前,其他人也纷纷上书做出自己的见解。<br/><br/> 基本上,除了齐澜就是齐波了。<br/><br/> 大齐的皇子十五便会参与一些朝政,帮忙处理奏章和一些稍稍简单的事务。尽管他们最后都要给同熙帝过目,但是他们做得如何,百官有目共睹。<br/><br/> 齐深今年才刚参与,谨慎细微,中规中矩,暂且还看不出什么。齐波做事因着有冯家在后面帮忙,事情是办得利索又漂亮。齐澜都是自己完成的,王家对他参政仿若无所觉一样,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虽然偶有错处,但也不妨事。<br/><br/> 冯家自然是请立齐波的,还有的是真心是根据各位皇子的表现上书,说出自己的考量。<br/><br/> 当然也有根据形势跟风起哄的,希望新立的太子记得自己的好,也有佁然不动,嘴巴闭紧得跟蚌壳似的。<br/><br/> 一时间,整个早朝热闹得如同集市一样。<br/><br/> 同熙帝说了要立太子,却不说自己属意谁,反而让朝臣各抒己见,任由他们站队。<br/><br/> 齐澜知道消息的时候,正在皇后那里坐着。<br/><br/> 她也知<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