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打电话的是郝润。<br /><br />上次分开后,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星期,那天又是周六,她告诉我趵突泉旁的玉兰花开了,问我有没有空,要不要跟她一起去看花。<br /><br />听着电话中浅浅的呼吸声,郝润娇俏的模样,便不自觉浮现在我眼前。<br /><br />我下意识就想答应。<br /><br />话都到嘴边了,可脑子里却忽然蹦出一个想法:我这要是去了,那不就跟建新哥没区别了?<br /><br />“怎么了平川,没空么?”久久听不见回应,郝润在电话里问。<br /><br />“呃…是,是不太有空。”我支支吾吾应付道。<br /><br />“这么忙啊…”郝润信了,语气中透出一丝不悦,接着她自顾自地嘟囔道:“我爸也说你忙,还说让我别缠着你,少给你打电话,不然会耽误你赚钱,之前还以为他忽悠我,原来你是真没空……”<br /><br />“那行,那你忙吧,有空记得找我玩啊,拜拜~”<br /><br />“嘟——”<br /><br />电话挂了,但我的手却仍然挂在耳旁,好长时间也没放下来。<br /><br />起床后还没来得及刷牙,一时间,我嘴里有点干,也有点苦……<br /><br />砰砰砰!<br /><br />就这时,突然有人砸门,直接把我吓了一跳,差点把手机掉地上。<br /><br />开门一看,竟是建新回来了。<br /><br />他手扶着门框,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明显是跑回来的。<br /><br />“川子!你快看这个!”<br /><br />建新着急忙慌的跨进门,从怀里抽出一张报纸递到我面前。<br /><br />他指着版面上一则新闻说:“你看这仨人,是不是那天晚上,打算嚯嚯郝建民她闺女那仨小子?”<br /><br />我低头一看,是一张泉城日报。<br /><br />建新刚刚指的是一起交通事故,发生在前天夜里,地点是经七路和经十路交叉口,两死一重伤。<br /><br />配图总共四张,一张伤者,两张死者,还有一张车祸现场。<br /><br />其中伤者是急救时拍的,很好认,就是挨了建新哥一垫炮那小子,另外两个死者都打了马赛克,看不出长相,不过那张现场照里人比较小,没给打码,虽然画面模糊,但我一眼就认出来了。<br /><br />是!<br /><br />其中一个死者,就是被我锤了一钢筋的那小子!<br /><br />这么一推断,没认出来的那个,大概率就是当晚被建新踹进墙角的那个。<br /><br />“川子,你说这事儿,该不会是……”建新哥询问着朝我看来,脸色有些不太好。<br /><br />我没说话,但也觉得这不是简单的车祸。<br /><br />都说多行不义,必有灾殃。<br /><br />可这灾来的也太快、太巧了点?所以与其相信什么因果报应,我更愿意相信这事儿是人为的。<br /><br />“真是没看出来啊!”<br /><br />建新摇着头叹道:“郝建民瞅着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背地里居然这么狠!”<br /><br />“太狠了!”<br /><br />“尤其这个,你看看,都特么快两截了……”<br /><br />他拿着报纸坐到沙发上,边看边磨叨,核心思想就一句:郝建民是真狠!<br /><br />其实不光是他,我心里也有些不得劲。<br /><br />不在于郝建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民的手段多狠辣,而是对于我这种初入江湖的毛头小子来说,这种事儿一时半会,属实有点不好接受。<br /><br />虽说那几个小流氓确实该死,可那毕竟是三条命,是三个活生生的人,就这么……<br /><br />……<br /><br />接下来两个月,建新我俩过得很充实。<br /><br />当然我是在充实自己,他基本是去充实妹子。<br /><br />除了学车和看书,剩余的时间里,我基本全泡在了文化市场。<br /><br />其实古董并不难学。<br /><br />只要肯用心,多看、多听、多印证比较,时间一长,眼力自然就有了。<br /><br />尤其是断代这一方面,非常简单。<br /><br />因为每个时期的物件,都有一些固定的风格和特点,熟悉了这些特点后,一眼断代毫无压力。<br /><br />真正难的,是辨伪。<br /><br />这玩意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而且不能光看真的,假的也得看,不然你根本想象不到,这世上的造假技术能有多高。<br /><br />这么说吧,好些玻璃罩子中的东西,都是假的。<br /><br />现如今什么情况不清楚,但在二十几年前,监守自盗的事儿其实并不多,可假货却不在少数。<br /><br />为什么?<br /><br />因为是当真东西放进去的!<br /><br />这个是真没招,因为顶级作伪高手做出来的东西,可以比真东西还真,可以达到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有假的地步。<br /><br />造假村事件听过没?没听过我简单说说。<br /><br />当年那事儿追根溯源,是在宋氏兄弟身上,毕竟洛阳古墓虽多,也是需要下手去挖的,哪有直接卖假的方便?所以当他们发现,村儿里的手艺已经足够以假乱真后,就拿村里做出来的精品大件,当真货出给跑港仔。<br /><br />跑港仔大家应该都知道,但大家未必知道的是,好些跑港仔背后的老板,其实就是大拍。<br /><br />大拍收到货后,一般不会直接上拍,不仅是需要搞一套运作和背书,还要维持拍品的稀缺属性。<br /><br />几年后,抢救风潮兴起,上边在香港的大拍仓库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商周青铜器。<br /><br />当时有特批的专项资金,据说是每年十个亿。<br /><br />不过上边也聪明,知道这十个亿如果对拍卖会使劲,根本搞不回几件东西,于是就联系上了大拍手底下的跑港仔,然后花了大价钱,买回了好多大件儿,并为此筹备了大型展览。<br /><br />不料展览前夕,他们把洛阳的馆长给请来了!<br /><br />这里必须得给老馆长点赞,他没因为是老乡干的,就假装不知道,但当时他说是假的没人信,还遭到了一众专家的嘲笑。<br /><br />于是,老馆长就从洛阳,搞来了整整一车!<br /><br />上边这才知道,居然还有造假村这么个地方存在,而且已经存在了几十年……<br /><br />虽然最后涉案人员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这次的失误,导致负责把关的那位老教授含羞自尽,着实令人惋惜。<br /><br />所以真要说碰上了这种级别的假货,那就是八字真言——自认倒霉,吃亏是福。<br /><br />好在我们的货主一般不会给我们假的,毕竟他们又不挣啥钱,充其量是趁我们拿货的时候,出来透透气而已。<br /><br />因此倒斗买米,只要学会断代,并掌握行市,基本就不会吃什么亏了。<br /><br />不过话虽然如此,学还是要继续学的。<br /><br />老话讲:艺多不压身。<br /><br />当时我就想着,万一哪天倒斗干不成了,我还可以干倒卖,照样发大财……<br /><br />于是时间一长,当我有了一定的眼力后,就不再满足于文化市场了,因为文化市场里九成的货都是假的。<br /><br />而想要增长眼力,就必须上手真东西!<br /><br />打听了一圈之后,我知道曲水亭街有“鬼市”存在,便打算去转悠转悠,见识一下。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