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流光溢彩,灿烂非常。<br /><br />在幽静与黑暗的衬托下,显得分外耀眼。<br /><br />几道光束先后锁定了那件东西,并在它周围汇聚成一个明亮的光圈。<br /><br />可这不但没能掩盖它的华美,却反而使它更加璀璨夺目。<br /><br />我被深深的吸引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来到了它的跟前,痴迷的观看、欣赏、赞叹着。<br /><br />是摇钱树。<br /><br />居然真的存在……<br /><br />不过,摇钱树只是通俗的说法,此类物件的学名,叫做“柱铢”,除此之外,还有“升仙树”、“福寿树”之类的别称。<br /><br />和此前出现的金桥一样,摇钱树作为陪葬品流行,也是在汉代,具有沟通天地、引魂升天的寓意。<br /><br />有些小伙伴也许会问,咋又是汉代。<br /><br />这可不是我瞎说,史实就是如此。<br /><br />主要原因在于,汉朝好多皇帝都非常……嗯,都非常的敬奉鬼神。<br /><br />比如汉文帝,李商隐《贾生》有云: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借文帝讽刺当时的统治者(不要误会,我只是说事儿,我本人对文帝没有任何意见),至于武帝就更甭说了,巫蛊之祸,大家肯定都听过。<br /><br />皇帝带头搞事,那底下人可想而知。<br /><br />这就导致“视死如生”的观念,在汉代发展到了巅峰,从而完善了很多以前并不流行,甚至是造就了不少以前完全没有的墓葬文化。<br /><br />比如大名鼎鼎的金缕玉衣。<br /><br />尽管《吕氏春秋》中记载,周代就有雏形,但完善和兴盛却是在汉代。<br /><br />不过,也有少部分观点认为,摇钱树的起源,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树有关,因为目前已发掘出的摇钱树实物,都集中在川陕黔贵一带的汉墓之中。<br /><br />不同的是,汉代摇钱树均为青铜材质。<br /><br />而这一株,却是琉璃。<br /><br />其通高大概九十公分左右,自主干至末端,颜色由橙红渐变为金黄,并以金丝挂饰多枚宝石、璧瑗、珠玉以及金质方孔圆钱、捶揲花叶配饰,下方的龙虎座,则以错金工艺绘制了王母、羽人、四象灵兽等图案。<br /><br />如果要给它命名,我觉的应该叫做——<br /><br />琉璃挂金摇钱宝树。<br /><br />太精美了!<br /><br />任何语言文字,都不足以形容。<br /><br />唯有亲见,方能体会。<br /><br />尤其是,当我抬手摸到宝树的一刹那,我甚至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颤栗。<br /><br />那种感觉,即便是当初在郝建民书房里,我上手铜尊的时候也不曾体会过。<br /><br />很难解释。<br /><br />如果非要说的话,我只能这样讲:就是你触碰的,并不仅仅是一件器物,更是尘封了无数岁月的历史沧桑……<br /><br />后来我发现,这种感觉只能是在墓里,在一件大珍,重见天日后的那几分钟里,再往后,似乎时间一长,接触到这人世间的烟火气息后,它们便会隐去它们原有的荣光。<br /><br />“开眼了、开眼了……”<br /><br />冯抄手边看边喃喃的重复着。<br /><br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刚刚泡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冷水的缘故,他浑身止不住的颤抖,并哆哆嗦嗦的,从包里摸出他那个保温杯来,拧开盖子灌了一口,而后看上去似乎才好了一些。<br /><br />长海叔也问:“冯爷,没事儿吧?”<br /><br />“啊,没……”<br /><br />他摸着宝树叹道:“好东西啊,干咱这行的,一辈子,能见上一回,就不算白混喽……”<br /><br />“哦对,长海兄弟,平川,来,喝一口儿,喝口儿暖暖身子,刚那水太凉了。”<br /><br />长海叔接过来闷了一口,完后便递给了我。<br /><br />说实话我是想喝来着,毕竟我也挺冷的,但我不想领他的人情,就嘴硬说自己不冷,先不喝了。<br /><br />“唉?伶姐呢?”<br /><br />话音未落,我侧头一看,不觉间又是一惊。<br /><br />十多米开外,周伶正背对着我们,在她面前,隐约间,竟闪烁着一片红彤彤的光晕。<br /><br />我立即跑过去。<br /><br />只是还没等跑到她身边,我的脚步,便不自觉停在了原地。<br /><br />周伶面前是一座云盆。<br /><br />而云盆中央,竟摆放着一具造型别致的船型棺椁。<br /><br />确切说,是棺,没有椁。<br /><br />个头不算太大。<br /><br />也就是一米宽,两米长,高度八十公分左右,不过雕工十分精湛,做成了楼船样式。<br /><br />这让我不自觉想起了壁画中,小孩儿看戏时乘坐的那艘楼船。<br /><br />虽然壁画里面更复杂些,但总体比较,两者是非常相似的。<br /><br />最奇特的在于,这具船棺,竟然是红色的。<br /><br />强光手电打上去后,光线立刻透入其中,在黑暗中映出一片赤红色的光晕,如同血色的火焰一般,浓郁至极。<br /><br />回过神后,我来到周伶身边问:“伶姐,这……这是玉石?玉石有这么红的么?”<br /><br />她抬腿跨入云盆,摸了摸后点头说道:“是血玉,应该是神农架出来的,在湖北红平镇,我见过这种玉料……”<br /><br />啪——<br /><br />就这时,她稍微往后一退,脚跟像是踢到了什么。<br /><br />我低头看去,发现是一方石函。<br /><br />“墓圹!”<br /><br />“肯定是墓圹!”<br /><br />我这一招呼,冯抄手他们也被吸引过来。<br /><br />但当我们打开石函后,却发现,里头并没有墓圹,只有一块方石板。<br /><br />石板上是一幅线雕。<br /><br />雕刻者手法极高,三十公分见方的石板,竟惟妙惟肖的绘刻了九组场景。<br /><br />第一组是一个女子躺在床上,肚皮隆起,表情痛苦,看样子像是在分娩;<br /><br />第二组是一个衣着华贵的妇人,看起来地位不低,但这妇人的表情却很凶恶,有个宫女模样的人趴在她耳边,似乎讲了什么消息,令她十分生气;<br /><br />第三组是在一处书房里,有个宫人跪在地上,正在向一个头戴冠冕的威严男子禀报着什么;<br /><br />第四组很奇特。<br /><br />是某位亲王之国的场面。<br /><br />“之国”即就藩。<br /><br />只要不胡作闷愣,此后天高皇帝远,那是要多潇洒就多潇洒。<br /><br />而后边的五组场景,人物就固定了。<br /><br />分别是那位就藩的王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爷,第三组场景中的宫人,以及一个逐渐长大的孩子,至于场景内容,描绘的就是这个小孩的成长、读书、生活、病痛以及去世。<br /><br />我正准备尝试着,想将这些内容联系起来。<br /><br />但没等我思考,便听周伶道:“原来是龙种,难怪这么大的手笔啊!”<br /><br />……<br /><br />龙种。<br /><br />这是周伶根据石板上的线雕画,对墓主人身份做出的结论。<br /><br />首先古墓的年代是确定的。<br /><br />即成化至正德年间。<br /><br />而成化年间到山东之国的亲王只有一位,即此前提到过的,初代德王朱见潾。<br /><br />但即便是亲王,是皇帝的亲弟弟,他也玩不起这么大的项目。<br /><br />所以下令修这墓的,只能是一个人——成化皇帝,朱见深。<br /><br />于是周伶推测,除正史记载的子嗣外,成化皇帝在次子出生前,有可能还有一子,但由于这个孩子的生母出身普通,成化皇帝担心这个孩子的安危,便在弟弟就藩之际,交给弟弟带至济南秘密抚养。<br /><br />只可惜这个孩子命不好,未及成年便死于病患。<br /><br />成化皇帝向来重感情,他感念自己亏欠了这个孩子,便托付弟弟予以厚葬。<br /><br />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br /><br />但在这座大墓之中,我们看到了数百年前来自皇室家族的温情……<br /><br />不过,推测毕竟只是推测。<br /><br />如果没有文字出土,只靠一块线雕,是不能被当做史实叫人信服的。<br /><br />“这块石板很重要,记得带走。”<br /><br />周伶叮嘱了我一句,完后便继续观察船棺,不料这时她却发现,棺盖与棺体之间,竟以金镶玉的工艺,给嵌死了……<br /><br />不同于木棺石棺,这玉棺本身就是宝贝,暴力破拆肯定不行,得找专业的手艺人,一点点撬。<br /><br />周伶琢磨了片刻,又在玉棺的四面分别敲了敲,完后便道:“不怕,这玉棺不厚,充其量六七百斤,等洞螈解决后,可以直接弄出去!”<br /><br />“慢!”<br /><br />就这时,冯抄手忽然道:“周姑娘,我得问问您,那琉璃宝树,还有这血玉船棺,您打算卖给谁?”<br /><br />一听这话,周伶抚摸玉棺的手便是一顿。<br /><br />她嘴角逐渐扬起,自顾自的说道:“冯爷有话,不妨直说,问来问去的,多没意思……”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